趙州和尚語錄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有僧辭去,師雲:「什麼處去?」雲:「閩中去。
」師雲:「閩中大有兵馬,你須迴避。
」雲:「向什麼處迴避?」師雲:「恰好。
」 有僧上參次,見師衲衣蓋頭坐次,僧便退。
師雲:「闍梨莫道老僧不祗對。
」 師問僧:「從什麼處來?」雲:「南方來。
」師雲:「共什麼人為伴?」雲:「水牯牛。
」師雲:「好箇師僧,因什麼與畜生為伴?」雲:「不異故。
」師雲:「好箇畜生。
」雲:「爭肯。
」師雲:「不肯且從,還我伴來。
」 師問僧:「堂中還有祖師也無?」雲:「有。
」師雲:「喚來與老僧洗腳。
」 堂中有二僧,相推不肯作第一座,主事白和尚,師雲:「總教他作第二座。
」雲:「教誰作第一座?」師雲:「裝香著。
」雲:「裝香了也。
」師雲:「戒香定香。
」 師問僧:「離什麼處?」雲:「離京中。
」師雲:「你還從潼關過麼?」雲:「不歷。
」師雲:「今日捉得者販私鹽漢。
」 因送亡僧,師雲:「隻是一箇死人,得無量人送。
」又雲:「許多死漢,送一箇生漢。
」時有僧問:「是心生,是身生?」師雲:「身心俱不生。
」雲:「者箇作什麼?」師雲:「死漢。
」 有僧見貓兒,問雲:「某甲喚作貓兒,未審和尚喚作什麼?」師雲:「是你喚作貓兒。
」 因鎮州大王來訪師,侍者來報師,雲:「大王來。
」師雲:「大王萬福。
」侍者雲:「未在,方到三門下。
」師雲:「又道大王來也。
」 因上東司召文遠,文遠應喏。
師雲:「東司上,不可與你說佛法也。
」 因在殿上過,乃喚侍者,侍者應喏。
師雲:「好一殿功德。
」侍者無對。
師因到臨濟,方始洗腳,臨濟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正值洗腳。
」臨濟乃近前側聆,師雲:「若會便會,不會更莫啗啄,作麼?」臨濟拂袖去,師雲:「三十年行腳,今日為人錯下注腳。
」 師因到天台國清寺,見寒山、拾得,師雲:「久響寒山、拾得,到來隻見兩頭水牯牛。
」寒山、拾得便作牛鬥,師雲:「叱叱。
」寒山、拾得咬齒相看,師便歸堂。
二人來堂內,問師:「適來因緣作麼生?」師乃呵呵大笑。
一日,二人問師:「什麼處去來?」師雲:「禮拜五百尊者。
」二人雲:「五百頭水牯牛聻尊者。
」師雲:「為什麼作五百頭水牯牛去?」山雲:「蒼天蒼天!」師呵呵大笑。
師行腳時,見二庵主。
一人作ㄚ角童。
師問訊,二人殊不顧。
來日早晨,ㄚ角童將一鐺飯來,放地上,分作三分。
庵主將席子近前坐。
ㄚ角童亦將席近前,相對坐,亦不喚師。
師乃亦將席子近前坐。
ㄚ童目顧於師,庵主雲:「莫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師雲:「何不教詔這行者?」庵主雲:「他是人家男女。
」師雲:「洎合放過。
」ㄚ童便起,顧視庵主,雲:「多口作麼?」ㄚ童從此入山不見。
師因看經次,沙彌文遠入來,師乃將經側視之。
沙彌乃出去。
師隨後把住,雲:「速道!速道!」文遠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師便歸方丈。
因沙彌童行參,師向侍者道:「教伊去。
」侍者向行者道:「和尚教去。
」師雲:「沙彌童行得入門,侍者在門外。
」 師行腳時,到一尊宿院,才入門相見,便雲:「有麼?有麼?」尊宿豎起拳頭,師雲:「水淺船難泊。
」便出去。
又到一院,見尊宿,便雲:「有麼?有麼?」尊宿豎起拳頭,師雲:「能縱能奪,能取能撮。
」禮拜便出去。
師一日拈數珠,問新羅長老:「彼中還有者箇也無?」雲:「有。
」師雲:「何似者箇?」雲:「不似者箇。
」師雲:「既有,為什麼不似?」無語。
師自代雲:「不見道新羅、大唐。
」 問新到:「什麼處來?」雲:「南方來!」師豎起指,雲:「會麼?」雲:「不會。
」師雲:「動止萬福。
不會?」 師行腳時,問大慈:「般若以何為體?」慈雲:「般若以何為體?」師便呵呵大笑而出。
大慈來日見師掃地次,問:「般若以何為體?」師放下掃帚,呵呵大笑而去。
大慈便歸方丈。
師到百丈,百丈問:「從什麼處來?」雲:「南泉來。
」百丈雲:「南泉有何言句示人?」師雲:「有時道『未得之人亦須峭然去。
』」百丈叱之。
師容愕然。
百丈雲:「大好峭然。
」師便作舞而出。
師到投子處,對坐齋。
投子將蒸餅與師喫。
師雲:「不喫。
」不久下糊餅,投子教沙彌度與師。
師接得餅,卻禮沙彌三拜。
投子默然。
因僧寫師真呈師,師雲:「若似老僧,即打殺我;若不似,即燒卻。
」 師因與文遠行次,乃以手指一片地,雲:「這裏好造一箇巡鋪子。
」文遠便去彼中立,雲:「把將公驗來。
」師便打一摑。
遠雲:「公驗分明過。
」 師問新到:「近離甚處?」雲:「臺山。
」師雲:「還見文殊也無?」僧展手。
師雲:「展手頗多,文殊誰睹?」雲:「隻守氣急殺人。
」師雲:「不睹雲中鴈,焉知沙塞寒。
」 問:「遠遠投師,請師一接。
」師雲:「孫賓門下,因什麼鑽龜?」僧拂袖出
」師雲:「閩中大有兵馬,你須迴避。
」雲:「向什麼處迴避?」師雲:「恰好。
」 有僧上參次,見師衲衣蓋頭坐次,僧便退。
師雲:「闍梨莫道老僧不祗對。
」 師問僧:「從什麼處來?」雲:「南方來。
」師雲:「共什麼人為伴?」雲:「水牯牛。
」師雲:「好箇師僧,因什麼與畜生為伴?」雲:「不異故。
」師雲:「好箇畜生。
」雲:「爭肯。
」師雲:「不肯且從,還我伴來。
」 師問僧:「堂中還有祖師也無?」雲:「有。
」師雲:「喚來與老僧洗腳。
」 堂中有二僧,相推不肯作第一座,主事白和尚,師雲:「總教他作第二座。
」雲:「教誰作第一座?」師雲:「裝香著。
」雲:「裝香了也。
」師雲:「戒香定香。
」 師問僧:「離什麼處?」雲:「離京中。
」師雲:「你還從潼關過麼?」雲:「不歷。
」師雲:「今日捉得者販私鹽漢。
」 因送亡僧,師雲:「隻是一箇死人,得無量人送。
」又雲:「許多死漢,送一箇生漢。
」時有僧問:「是心生,是身生?」師雲:「身心俱不生。
」雲:「者箇作什麼?」師雲:「死漢。
」 有僧見貓兒,問雲:「某甲喚作貓兒,未審和尚喚作什麼?」師雲:「是你喚作貓兒。
」 因鎮州大王來訪師,侍者來報師,雲:「大王來。
」師雲:「大王萬福。
」侍者雲:「未在,方到三門下。
」師雲:「又道大王來也。
」 因上東司召文遠,文遠應喏。
師雲:「東司上,不可與你說佛法也。
」 因在殿上過,乃喚侍者,侍者應喏。
師雲:「好一殿功德。
」侍者無對。
師因到臨濟,方始洗腳,臨濟便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正值洗腳。
」臨濟乃近前側聆,師雲:「若會便會,不會更莫啗啄,作麼?」臨濟拂袖去,師雲:「三十年行腳,今日為人錯下注腳。
」 師因到天台國清寺,見寒山、拾得,師雲:「久響寒山、拾得,到來隻見兩頭水牯牛。
」寒山、拾得便作牛鬥,師雲:「叱叱。
」寒山、拾得咬齒相看,師便歸堂。
二人來堂內,問師:「適來因緣作麼生?」師乃呵呵大笑。
一日,二人問師:「什麼處去來?」師雲:「禮拜五百尊者。
」二人雲:「五百頭水牯牛聻尊者。
」師雲:「為什麼作五百頭水牯牛去?」山雲:「蒼天蒼天!」師呵呵大笑。
師行腳時,見二庵主。
一人作ㄚ角童。
師問訊,二人殊不顧。
來日早晨,ㄚ角童將一鐺飯來,放地上,分作三分。
庵主將席子近前坐。
ㄚ角童亦將席近前,相對坐,亦不喚師。
師乃亦將席子近前坐。
ㄚ童目顧於師,庵主雲:「莫言侵早起,更有夜行人。
」師雲:「何不教詔這行者?」庵主雲:「他是人家男女。
」師雲:「洎合放過。
」ㄚ童便起,顧視庵主,雲:「多口作麼?」ㄚ童從此入山不見。
師因看經次,沙彌文遠入來,師乃將經側視之。
沙彌乃出去。
師隨後把住,雲:「速道!速道!」文遠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師便歸方丈。
因沙彌童行參,師向侍者道:「教伊去。
」侍者向行者道:「和尚教去。
」師雲:「沙彌童行得入門,侍者在門外。
」 師行腳時,到一尊宿院,才入門相見,便雲:「有麼?有麼?」尊宿豎起拳頭,師雲:「水淺船難泊。
」便出去。
又到一院,見尊宿,便雲:「有麼?有麼?」尊宿豎起拳頭,師雲:「能縱能奪,能取能撮。
」禮拜便出去。
師一日拈數珠,問新羅長老:「彼中還有者箇也無?」雲:「有。
」師雲:「何似者箇?」雲:「不似者箇。
」師雲:「既有,為什麼不似?」無語。
師自代雲:「不見道新羅、大唐。
」 問新到:「什麼處來?」雲:「南方來!」師豎起指,雲:「會麼?」雲:「不會。
」師雲:「動止萬福。
不會?」 師行腳時,問大慈:「般若以何為體?」慈雲:「般若以何為體?」師便呵呵大笑而出。
大慈來日見師掃地次,問:「般若以何為體?」師放下掃帚,呵呵大笑而去。
大慈便歸方丈。
師到百丈,百丈問:「從什麼處來?」雲:「南泉來。
」百丈雲:「南泉有何言句示人?」師雲:「有時道『未得之人亦須峭然去。
』」百丈叱之。
師容愕然。
百丈雲:「大好峭然。
」師便作舞而出。
師到投子處,對坐齋。
投子將蒸餅與師喫。
師雲:「不喫。
」不久下糊餅,投子教沙彌度與師。
師接得餅,卻禮沙彌三拜。
投子默然。
因僧寫師真呈師,師雲:「若似老僧,即打殺我;若不似,即燒卻。
」 師因與文遠行次,乃以手指一片地,雲:「這裏好造一箇巡鋪子。
」文遠便去彼中立,雲:「把將公驗來。
」師便打一摑。
遠雲:「公驗分明過。
」 師問新到:「近離甚處?」雲:「臺山。
」師雲:「還見文殊也無?」僧展手。
師雲:「展手頗多,文殊誰睹?」雲:「隻守氣急殺人。
」師雲:「不睹雲中鴈,焉知沙塞寒。
」 問:「遠遠投師,請師一接。
」師雲:「孫賓門下,因什麼鑽龜?」僧拂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