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石禪師語錄卷四
關燈
小
中
大
於摩竭、淨名為此杜口於毘耶、鼻祖為此對梁武道箇不識。
且道老僧見處與古人見處還有優劣也無?」良久,雲:「犀因翫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 常州府宜興善權寺語錄 上堂。
至法座,雲:「法無定相,遇緣即宗;事無一向,有請則赴。
」呈疏,雲:「大眾既已洞明,何煩維那再讀?」以拄杖指法座,雲:「從空疊就,平地敷陳,祖令既行,當仁不讓。
」 遂陞座,拈香畢,復拈香,雲:「此一瓣香,多生種植,半世辛勤,今當第五回拈出,供養天童堂上明故先師密雲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斂衣就座,上首白椎,雲:「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
」師雲:「法幢經偃已多年,眾手相扶豎不難,世、出世間功德聚,勸君莫作等閒看。
眾中還有出手者麼?」僧問:「離墨峰高連太白,曹溪浪湧漲荊溪,把定封彊則且止,隨方導物事如何?」師雲:「看孔著楔。
」進雲:「如是則一句無私今古共,清風匝地四簷生。
」師雲:「從來不敢擔當。
」進雲:「曾經白汗出,莖草現瓊樓。
」師雲:「說得不如行得。
」進雲:「今日親領和尚。
」師雲:「隻恐孤負老僧。
」乃雲:「法幢境界絕思惟,碧眼黃頭竟莫窺,任是三賢并十聖,也應到此豎降旗。
大眾且道:法幢境界有甚奇特?不見教中道:『法幢者,乃表根本大智。
』此智為諸佛之師,即如來清淨法身,此身即釋迦如來本然自性,此性非獨如來有之,一切眾生皆已具足,隻因一點無明當面覆卻,遂成迷昧。
苟非大智光明炤了,何能轉凡成聖,永脫輪迴?是以諸佛如來由此大智光明力故,頓獲本妙明心,契同毘盧;法界諸大菩薩由此大智光明力故,廣修萬行,頓成滿足菩提;一切聲聞、緣覺由此大智光明力故,圓修四果,獨證單空;一切凡夫由此大智光明力故,炤空煩惱,徹悟自心;天下宗師由此大智光明力故,據坐猊床,弘揚祖道。
是以從上佛佛祖祖莫不由此大智而發行,由行會理,證理成果。
凡有動作施為,莫不由此大智而得成就,所謂『百億毛頭師子智,一莖艸上現全威』。
茲因明如、商谷等自念:為僧不寓於十科,事佛徒消於百載。
是以發弘誓願,恢復久廢之古剎,恭同闔邑縉紳、文學、居士遠招老僧主法。
自揣年邁無力擔荷,再三推委,推委不下,隻得勉力詣山,陞於此座,證明如上之功德莫不皆從大智而發行,事成功倍,則證理成聖不難矣。
凡為善權捐捨一椽、一柱、一磚、一瓦,所獲功德與眾上人功德無異。
雖然,眾上人與眾施主還見得三輪體空,不住於相麼?」卓杖,雲:「因該果海空心量,果徹因源報莫窮。
」下座。
監院設齋,請上堂。
僧問:「洞壑空山,無聲不應;洪鐘在架,有扣則鳴。
學人擬興數問,請師一一為荅。
」師雲:「逐一問將來。
」進雲:「墀偃千年柏,碑題三世因,如何是善權景?」師雲:「兩洞真仙界。
」進雲:「眉橫離墨翠,衣掛國山雲,如何是景中人?」師雲:「遊人接踵來。
」進雲:「任他崖石爛,終古為誰通?如何是人中意?」師雲:「到此方知。
」「學人未問已前,一句又作麼生舉揚?」師雲:「秋深黃葉落。
」進雲:「將謂春歸無覓處,依然轉入此中來。
」師雲:「不可妄通消息。
」乃雲:「進院以來經六日,長宜風俗毫無別,渴飲饑餐事事同,謙和到處生歡悅,個事從來不覆藏,擬議低頭成自隔。
不自隔,冷灰豆爆豁雙眸,天上人間無等匹。
今日慈炤監院設齋供眾,禮請山僧陞座,要與大眾結般若緣。
若有人問:『結緣且止,如何是般若?』向他道:『林空山露骨,風動水生紋。
』」卓拄杖,下座。
浪木靜主領溧陽舊縣上興埠董、張、史三居士設齋,請上堂。
師雲:「子月一西來,祖意分明極,赤體條條不覆藏,玉容點點無遮隔。
」舉拂,雲:「信手拈來不是塵。
」擊拂子,雲:「從來撲落非他物,隻要當人見得真,曠劫無明當下息。
三世諸佛本同參,歷代祖師元氣合,聖見凡情一并消,涅槃生死空依號。
到恁麼地,且道還假修證也無?雖然舊閣閒田地,一度嬴來方始休。
」 臘月,結制,上堂。
師雲:「善權臘月結制,不效諸方舊例,亦非特出一頭,秪要諸人共會。
且道作麼生會?昔年迦葉為阿難,倒卻門前這剎竿,今日大家共扶起,做個兒孫不枉然。
」卓拄杖,下座。
出山回,上堂。
師雲:「出山經月始回山,舊歲新年莫異看,胸次不存來往跡,超今越古事無難。
所以古人道:『不執有相,弗住空寂,二邊不住,中道迥立,脫體無依,孤光絕待。
』眾中還有到恁麼地者麼?」良久,雲:「有無且置,如何是超今越古不難底事?」豎拂,雲:「莫待夜深剛把火,即今當道與人看。
」 解制,上堂。
師雲:「老僧無福又無能,人事攀緣念似冰,秪可杜門延暮景,那堪搖尾乞諸鄰?今朝放出英靈漢,散與諸方繼祖燈,他日有緣再相聚,親疏惟驗棒頭痕。
大眾且道:有痕者親?無痕者親?有痕者疏?無痕者疏?試檢點看。
」良久,雲:「作麼生檢點?試玉須經火,求珠不離泥。
」卓拄杖,下座。
浮石禪師語錄卷四(終)
且道老僧見處與古人見處還有優劣也無?」良久,雲:「犀因翫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 常州府宜興善權寺語錄 上堂。
至法座,雲:「法無定相,遇緣即宗;事無一向,有請則赴。
」呈疏,雲:「大眾既已洞明,何煩維那再讀?」以拄杖指法座,雲:「從空疊就,平地敷陳,祖令既行,當仁不讓。
」 遂陞座,拈香畢,復拈香,雲:「此一瓣香,多生種植,半世辛勤,今當第五回拈出,供養天童堂上明故先師密雲大和尚,用酬法乳之恩。
」斂衣就座,上首白椎,雲:「法筵龍象眾,當觀第一義。
」師雲:「法幢經偃已多年,眾手相扶豎不難,世、出世間功德聚,勸君莫作等閒看。
眾中還有出手者麼?」僧問:「離墨峰高連太白,曹溪浪湧漲荊溪,把定封彊則且止,隨方導物事如何?」師雲:「看孔著楔。
」進雲:「如是則一句無私今古共,清風匝地四簷生。
」師雲:「從來不敢擔當。
」進雲:「曾經白汗出,莖草現瓊樓。
」師雲:「說得不如行得。
」進雲:「今日親領和尚。
」師雲:「隻恐孤負老僧。
」乃雲:「法幢境界絕思惟,碧眼黃頭竟莫窺,任是三賢并十聖,也應到此豎降旗。
大眾且道:法幢境界有甚奇特?不見教中道:『法幢者,乃表根本大智。
』此智為諸佛之師,即如來清淨法身,此身即釋迦如來本然自性,此性非獨如來有之,一切眾生皆已具足,隻因一點無明當面覆卻,遂成迷昧。
苟非大智光明炤了,何能轉凡成聖,永脫輪迴?是以諸佛如來由此大智光明力故,頓獲本妙明心,契同毘盧;法界諸大菩薩由此大智光明力故,廣修萬行,頓成滿足菩提;一切聲聞、緣覺由此大智光明力故,圓修四果,獨證單空;一切凡夫由此大智光明力故,炤空煩惱,徹悟自心;天下宗師由此大智光明力故,據坐猊床,弘揚祖道。
是以從上佛佛祖祖莫不由此大智而發行,由行會理,證理成果。
凡有動作施為,莫不由此大智而得成就,所謂『百億毛頭師子智,一莖艸上現全威』。
茲因明如、商谷等自念:為僧不寓於十科,事佛徒消於百載。
是以發弘誓願,恢復久廢之古剎,恭同闔邑縉紳、文學、居士遠招老僧主法。
自揣年邁無力擔荷,再三推委,推委不下,隻得勉力詣山,陞於此座,證明如上之功德莫不皆從大智而發行,事成功倍,則證理成聖不難矣。
凡為善權捐捨一椽、一柱、一磚、一瓦,所獲功德與眾上人功德無異。
雖然,眾上人與眾施主還見得三輪體空,不住於相麼?」卓杖,雲:「因該果海空心量,果徹因源報莫窮。
」下座。
監院設齋,請上堂。
僧問:「洞壑空山,無聲不應;洪鐘在架,有扣則鳴。
學人擬興數問,請師一一為荅。
」師雲:「逐一問將來。
」進雲:「墀偃千年柏,碑題三世因,如何是善權景?」師雲:「兩洞真仙界。
」進雲:「眉橫離墨翠,衣掛國山雲,如何是景中人?」師雲:「遊人接踵來。
」進雲:「任他崖石爛,終古為誰通?如何是人中意?」師雲:「到此方知。
」「學人未問已前,一句又作麼生舉揚?」師雲:「秋深黃葉落。
」進雲:「將謂春歸無覓處,依然轉入此中來。
」師雲:「不可妄通消息。
」乃雲:「進院以來經六日,長宜風俗毫無別,渴飲饑餐事事同,謙和到處生歡悅,個事從來不覆藏,擬議低頭成自隔。
不自隔,冷灰豆爆豁雙眸,天上人間無等匹。
今日慈炤監院設齋供眾,禮請山僧陞座,要與大眾結般若緣。
若有人問:『結緣且止,如何是般若?』向他道:『林空山露骨,風動水生紋。
』」卓拄杖,下座。
浪木靜主領溧陽舊縣上興埠董、張、史三居士設齋,請上堂。
師雲:「子月一西來,祖意分明極,赤體條條不覆藏,玉容點點無遮隔。
」舉拂,雲:「信手拈來不是塵。
」擊拂子,雲:「從來撲落非他物,隻要當人見得真,曠劫無明當下息。
三世諸佛本同參,歷代祖師元氣合,聖見凡情一并消,涅槃生死空依號。
到恁麼地,且道還假修證也無?雖然舊閣閒田地,一度嬴來方始休。
」 臘月,結制,上堂。
師雲:「善權臘月結制,不效諸方舊例,亦非特出一頭,秪要諸人共會。
且道作麼生會?昔年迦葉為阿難,倒卻門前這剎竿,今日大家共扶起,做個兒孫不枉然。
」卓拄杖,下座。
出山回,上堂。
師雲:「出山經月始回山,舊歲新年莫異看,胸次不存來往跡,超今越古事無難。
所以古人道:『不執有相,弗住空寂,二邊不住,中道迥立,脫體無依,孤光絕待。
』眾中還有到恁麼地者麼?」良久,雲:「有無且置,如何是超今越古不難底事?」豎拂,雲:「莫待夜深剛把火,即今當道與人看。
」 解制,上堂。
師雲:「老僧無福又無能,人事攀緣念似冰,秪可杜門延暮景,那堪搖尾乞諸鄰?今朝放出英靈漢,散與諸方繼祖燈,他日有緣再相聚,親疏惟驗棒頭痕。
大眾且道:有痕者親?無痕者親?有痕者疏?無痕者疏?試檢點看。
」良久,雲:「作麼生檢點?試玉須經火,求珠不離泥。
」卓拄杖,下座。
浮石禪師語錄卷四(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