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捉敗伊。
行實 二隱謐書記及大眾請問和尚參方因緣,望為吐露,以起後學。
師曰:吾乃蜀之合陽人也,俗姓蔡,母餘氏,自之江南,今已三十年,生平履歷,得不忘乎?設言之,未必備記。
兒時,先母以雞肉置盞中,嗅之即嘔吐,如粥飯不潔即不食。
先母惜之,故嘗與予推命,似不可婚,遂送本裡金鍾寺,依道然叔出家,時年十歲。
然雖志存釋典,無奈資質愚鈍,縱勉力如,不習相似。
凡見燕坐者,心多喜之。
至十七歲,遂南遊,入講肆,屈指十四年。
至丁卯歲,息肩當湖會毛俞諸公於德藏譚楞嚴有水乳之契,即留掩關閱藏,未及半載,偶染痢幾死,俄想生死無嘗瞬息,異世豈有閒心?尋於紙墨,彼時即欲破關參先和尚,因毛公再三苦留,遂止,雖身不動,而渴想猶馳正躊躕間,忽接友人送先和尚語錄,讀至參禪偈曰:一念未生前,試看底模樣。
頓覺疑情猛,發寢食俱忘。
研窮兩載,竟無趣向。
至庚午春,先師過當湖,因遣護關俗子傳語問先師,師雲:教他關中莫妄想,疑情愈發,又將一載,竟無所知,如木人相似,偶爾散步不覺,失足墜樓。
正當跌時,如夢忽覺,便會一念未生前底道理,隨口一偈曰:一念未生前,六戶絕消息。
瞥爾揚雙眉,大似眼無力。
遂破關,走姑蘇,見先師於清涼菴中便問:學人絕跡而來,特為親近和尚答雲:莫妄想。
進雲:未審還有堂頭也無?答雲:看腳下。
進雲: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答雲:莫錯會好。
予便禮拜。
至辛未春,先師赴育王請,予亦追隨入室,問雲:和尚還認得學人麼?答雲:不認得。
進雲:也知和尚認某甲不得。
答雲:不識羞。
予便喝,先師拈棒,予便禮拜。
設茶次,先師舉洞山泰首座話索眾下語,時下語者甚多,俱未恰先師意。
予於稠人中高聲雲:食到口邊,被人奪卻。
先師雲:何不道?果到口邊被人奪卻。
解制上堂:先師舉:世尊初生便解,指天指地,汝等諸人擬討甚麼碗?拽拄杖,下座一時打散。
老朽自此全身脫落,深徹棒喝之旨。
又於天童入室,先師問:汝從甚處來?予拂袖便行。
先師隨即一棒。
予雲:蒼天!蒼天!又癸酉秋,予自新安,歸充搬運。
一日,擔瓜值先師雲:你揀大底挑那?予雲:信手搬底。
先師休去。
又一日將破碗,入庫取桐油值,先師雲:你為甚麼打破嘗住碗?予雲:不是某甲打破底。
先師雲:為甚麼在你手裡?予雲: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先師雲:賠了碗去。
予便展兩手,先師休去。
其年冬充維那先師入堂,見數僧不出坡,先師訶雲:為甚麼不出坡?予雲:俱是告假底。
先師雲:隻如死去閻羅老子鐵面無情,將汝打入鑊湯爐炭,牛頭馬面不容告假。
汝等諸人又作麼生?予雲: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先師猶怒罵出堂。
又乙亥冬,先師上堂,予問:今日四海衲僧雲集,各各壁立千仞,還許他諸人悟麼?先師雲:你還夢見麼?進雲:悟尚不悟,夢個甚麼?先師打雲:你即今是?迷是悟?予雲:學人不在迷悟裏。
先師雲:且道打在甚麼處?予便禮拜。
先師因事出山,予亦隨侍至姑蘇有千,如諸居士請先師於張宅園中暫憩。
未半月,而寧郡當道并諸鄉紳力延先師還山,道經檇李時,先師有微恙履,素黃公留於園中,忽一日,先師陡然改意,必欲單丁遠行,乃力卻隨。
侍輩遂付拂,緻囑卻之,再三方受老僧念先師病體,仍勸先師還山,以滿眾望。
先師方允諾老僧,仍隨侍還山。
其年冬,先師命作西堂,這都是先師會下時因緣。
其他未能備舉邇來之狀,汝悉知之,不待言也。
謐率眾禮拜而退。
書問 復益城姚中丞(附來書) 荒齋對坐,曾見如來已三年矣。
吾師手握摩尼珠,照清濁水,大道淵源,群生仰沫,天童法席,今日便是靈山如文,頑涎不退,畢世癡迷,臘月三十日隻在眼前,瓶中雀兒能向西飛,便好苦,認路不真。
所望慈悲,明明指點,不說破三字,凡夫不識啞謎也。
夢中語四章,用塵法眼。
忽接手教并佳偈,甚適積懷。
像季中如台下之為道者,實為希有。
然雲頑涎不退,畢世癡迷,迺台下自生障礙,殊不知本分一著,從來現成,了無迷悟,安有生死去來之相,西方可生耶?以其台下妄想不息,有此說耳。
欲識西方,隻在目前,擬議尋思,則錯過矣。
雖然如是,不審台下以謂何如? 與佛古聞長老 日前老僧應請天童祖席,乃過婁東,見古唐形勢不下棲真。
然修造一端,甚是苦事,惟願吾徒以法門為重,不可苟順人情,衲子相信不日而成矣。
時當末年钁頭邊得個真正種草,庶不負從上佛祖出世,亦是老僧有所望也。
今物外侍者來,寄物付與回山,但以為眾,克勤自然,人天有眼至囑。
與北嵩巖謐書記 近來法道澆漓,人心不古,欲為後昆標榜擔任。
法門者宜當苦心力行,始可不負為佛祖兒孫含玉來因知汝關中苦淡,尚樂然自遣想吾徒於道,大有進益,甚慰吾懷。
況聞黃巖一帶,緇素鹹欽。
雖然,亦當要待時瓜熟,自然蒂落。
此勉。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六
行實 二隱謐書記及大眾請問和尚參方因緣,望為吐露,以起後學。
師曰:吾乃蜀之合陽人也,俗姓蔡,母餘氏,自之江南,今已三十年,生平履歷,得不忘乎?設言之,未必備記。
兒時,先母以雞肉置盞中,嗅之即嘔吐,如粥飯不潔即不食。
先母惜之,故嘗與予推命,似不可婚,遂送本裡金鍾寺,依道然叔出家,時年十歲。
然雖志存釋典,無奈資質愚鈍,縱勉力如,不習相似。
凡見燕坐者,心多喜之。
至十七歲,遂南遊,入講肆,屈指十四年。
至丁卯歲,息肩當湖會毛俞諸公於德藏譚楞嚴有水乳之契,即留掩關閱藏,未及半載,偶染痢幾死,俄想生死無嘗瞬息,異世豈有閒心?尋於紙墨,彼時即欲破關參先和尚,因毛公再三苦留,遂止,雖身不動,而渴想猶馳正躊躕間,忽接友人送先和尚語錄,讀至參禪偈曰:一念未生前,試看底模樣。
頓覺疑情猛,發寢食俱忘。
研窮兩載,竟無趣向。
至庚午春,先師過當湖,因遣護關俗子傳語問先師,師雲:教他關中莫妄想,疑情愈發,又將一載,竟無所知,如木人相似,偶爾散步不覺,失足墜樓。
正當跌時,如夢忽覺,便會一念未生前底道理,隨口一偈曰:一念未生前,六戶絕消息。
瞥爾揚雙眉,大似眼無力。
遂破關,走姑蘇,見先師於清涼菴中便問:學人絕跡而來,特為親近和尚答雲:莫妄想。
進雲:未審還有堂頭也無?答雲:看腳下。
進雲:不因漁父引,怎得見波濤?答雲:莫錯會好。
予便禮拜。
至辛未春,先師赴育王請,予亦追隨入室,問雲:和尚還認得學人麼?答雲:不認得。
進雲:也知和尚認某甲不得。
答雲:不識羞。
予便喝,先師拈棒,予便禮拜。
設茶次,先師舉洞山泰首座話索眾下語,時下語者甚多,俱未恰先師意。
予於稠人中高聲雲:食到口邊,被人奪卻。
先師雲:何不道?果到口邊被人奪卻。
解制上堂:先師舉:世尊初生便解,指天指地,汝等諸人擬討甚麼碗?拽拄杖,下座一時打散。
老朽自此全身脫落,深徹棒喝之旨。
又於天童入室,先師問:汝從甚處來?予拂袖便行。
先師隨即一棒。
予雲:蒼天!蒼天!又癸酉秋,予自新安,歸充搬運。
一日,擔瓜值先師雲:你揀大底挑那?予雲:信手搬底。
先師休去。
又一日將破碗,入庫取桐油值,先師雲:你為甚麼打破嘗住碗?予雲:不是某甲打破底。
先師雲:為甚麼在你手裡?予雲:城門失火,殃及池魚。
先師雲:賠了碗去。
予便展兩手,先師休去。
其年冬充維那先師入堂,見數僧不出坡,先師訶雲:為甚麼不出坡?予雲:俱是告假底。
先師雲:隻如死去閻羅老子鐵面無情,將汝打入鑊湯爐炭,牛頭馬面不容告假。
汝等諸人又作麼生?予雲:心不負人,面無慚色。
先師猶怒罵出堂。
又乙亥冬,先師上堂,予問:今日四海衲僧雲集,各各壁立千仞,還許他諸人悟麼?先師雲:你還夢見麼?進雲:悟尚不悟,夢個甚麼?先師打雲:你即今是?迷是悟?予雲:學人不在迷悟裏。
先師雲:且道打在甚麼處?予便禮拜。
先師因事出山,予亦隨侍至姑蘇有千,如諸居士請先師於張宅園中暫憩。
未半月,而寧郡當道并諸鄉紳力延先師還山,道經檇李時,先師有微恙履,素黃公留於園中,忽一日,先師陡然改意,必欲單丁遠行,乃力卻隨。
侍輩遂付拂,緻囑卻之,再三方受老僧念先師病體,仍勸先師還山,以滿眾望。
先師方允諾老僧,仍隨侍還山。
其年冬,先師命作西堂,這都是先師會下時因緣。
其他未能備舉邇來之狀,汝悉知之,不待言也。
謐率眾禮拜而退。
書問 復益城姚中丞(附來書) 荒齋對坐,曾見如來已三年矣。
吾師手握摩尼珠,照清濁水,大道淵源,群生仰沫,天童法席,今日便是靈山如文,頑涎不退,畢世癡迷,臘月三十日隻在眼前,瓶中雀兒能向西飛,便好苦,認路不真。
所望慈悲,明明指點,不說破三字,凡夫不識啞謎也。
夢中語四章,用塵法眼。
忽接手教并佳偈,甚適積懷。
像季中如台下之為道者,實為希有。
然雲頑涎不退,畢世癡迷,迺台下自生障礙,殊不知本分一著,從來現成,了無迷悟,安有生死去來之相,西方可生耶?以其台下妄想不息,有此說耳。
欲識西方,隻在目前,擬議尋思,則錯過矣。
雖然如是,不審台下以謂何如? 與佛古聞長老 日前老僧應請天童祖席,乃過婁東,見古唐形勢不下棲真。
然修造一端,甚是苦事,惟願吾徒以法門為重,不可苟順人情,衲子相信不日而成矣。
時當末年钁頭邊得個真正種草,庶不負從上佛祖出世,亦是老僧有所望也。
今物外侍者來,寄物付與回山,但以為眾,克勤自然,人天有眼至囑。
與北嵩巖謐書記 近來法道澆漓,人心不古,欲為後昆標榜擔任。
法門者宜當苦心力行,始可不負為佛祖兒孫含玉來因知汝關中苦淡,尚樂然自遣想吾徒於道,大有進益,甚慰吾懷。
況聞黃巖一帶,緇素鹹欽。
雖然,亦當要待時瓜熟,自然蒂落。
此勉。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