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七
關燈
小
中
大
侍者成巒錄
法孫開詗編
禪鏡語(附禪鏡偈)
義理禪
何謂義理?有等不能超出情見二途真參實究,將謂宗門中事沒巴鼻無撈摸,便欲討尋義路引發知解,或被宗乘教理玄妙沉埋、或在經史外學穿鑿幾過,依稀相似彷彿不同,不能打翻窠臼別立生涯,秪愛依傍道理,病在逼真,故開口落筆不是騰波瀾于舌本,便乃走珠玉於毫端,註腳分明惟恐不了,或奧旨淺解、淺說奧求;或偏好奇特之談;或單取平實之緻;或強分皂別白一文一句,皆有分劑頭數;或例和麩糴麵,麤言細語渾崙輥作一團。
究竟將來,最初不從實落工夫透頂徹底七穿八穴,做箇掀天揭地漢子,打開父祖寶藏,運出無盡家珍,未免都在文字見解上作活計,不被古今方便言句羅籠,便不曾向得羅籠中透出。
直饒總不恁麼,又墮在淨白地上面墻擔版,為可憐怋也。
古德雲:「靈光獨耀,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又曰:「見河能漂香象。
」蓋見不透脫,所以日用應酬,或簾纖搭滯,有黏皮綴骨之病;或偏枯滲漏,無掣電奔雷之機;或直遂欠回互之作、或輕脫乏沈毅之用,皆繇泥于情解義理,故不知機位旋轉之妙耳!所以臨濟大師道:「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
」敲骨取髓,痛下針錐。
能知此意,方為當家種草,自然道出常情,迴視義理禪,如宿食不消,彼悟底人非無義理妙解,他如無病人,喫得消得也,若是平日百不知漢,此劑返為毒藥,識者宜詳慎之。
極則禪 何謂極則?有等利根聰辯、識性疏通,將如來五時所說教理,條分縷析,偏圓半滿之說、頓漸小大之殊,莫不麤知梗概,綸貫殆盡矣!直饒因解起行修到行成解絕,亦不過法身邊事,乃教家極則地位,況未易到者耶?故開口便笑禪者有參無學、有宗無教,不信參話頭起疑情底道理,將謂禪是箇鶻崙磚打不破,麻三斤、乾屎橛,是宗師家要人猜三枚光景。
不見杜順和尚是教乘中義虎?其作法身頌雲:「懷州牛喫禾,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人,灸豬左膊上。
」今人以教意平實,疑禪宗為高誕者,獨不思此偈出自講主之口,為何等奇怪?又可不為之倒參以徹其閫奧乎?若以多聞博辯為得者,如香嚴問一答十、問十答百,及被溈山折倒,因擊竹大悟,雖仰山毒辣之手亦把遏不住。
當時問他:「父母未生前一句作麼生道?」翻盡經本無可秪對,若不是自解翻身尋箇瞥地處,莫道會得祖師禪,連如來禪也未夢見在。
德山老人初不識禪,聞南方知識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說,遂憤然不平,挑《青龍疏鈔》出遊,欲摟碎諸方魔子窠窟、推倒宗門大老剎竿。
及到龍潭氣魄喪盡後,因吹紙燭光滅,遂豁然大徹,且焚卻疏鈔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
」可謂珍寶滿船,遇長風而到岸也,自爾鋒辯峻捷,多用棒喝接機。
今人縱或棄教參禪,多不能撥轉向上關捩,蓋錯認如來禪以為極則者,又安得如二老似透網金鱗不墮漁人之手乎?所以病在鹵莽、不肯求人決擇,雖高標自許終類犛牛愛尾,不到古人境界,究竟何所成歟?若果掀翻徹底,得箇大慶快處,此人出頭地來斷勝枯禪百倍,然自負者多,可惜耳! 話頭禪 何謂話頭禪?上代祖師雖不曾明白教人看話頭起疑情,然彼時禪宗方興,其傳法之士多圓機利智,故入此道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亦如大富長者將盡底家財付與當家之子,兩手分付接得便行,更不消費許多叮囑教伊生受。
昔百丈被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檗聞舉便吐舌悟去,貴在能明大機大用,方為克紹箕裘。
故遇人則途中授與;不遇人則終身緘嘿。
所以針芥相投,必須機理齊契;師資道合,方能敲唱俱行。
後來法久弊生、根器漸劣,承當大事,罕遇全鋒制勝之人;龍象蹴踏,非驢駑之所能堪矣!今人多自稱有悟門,卻又不信提話頭做工夫底道理,如人自生兩翅翀舉,便笑他著草鞋走千裡枉受奔波,不及其身輕有翼能追飛鳥,是豈通論也哉?圓悟老人謂妙喜曰:「不疑言句,是為大病。
」故疑有十分則悟有十分。
又古德雲:「不疑不悟。
」長慶坐破蒲團七箇,即是疑此事悟此事者也;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趙州三十年不雜用心,亦是疑此事悟此事者也。
所以尊宿道:「今人非但不善悟,要亦不善疑。
」彼不信有疑情可起者,是決不知有悟門可入也。
餘初看話頭無所入,及乎疑情發起,如大闡提漢提把刀要殺人放火相似,因請益先師,師曰:「直須殺盡燒盡,敢保大事了畢。
」予從此信及,日有趣向處。
時有僧問:「和尚秪今作麼生?」答曰:「瀾漫春光無影像,柳條穿起拂東風。
」 業識禪 何謂業識?謂禪人雖欲參究此道,不曾做死心工夫,將自己本命元辰如生冤家相似刻苦勵志從頭整頓一番,故無明習氣時時發現。
所以貪慾、嗔恚、好樂等事乃學道人之蟊賊,欲斷而偏熾、好正而固邪,良繇積劫熏染,此等情弊惡覺在八識田中根深蒂固,卒未易能拔。
又或秉質軟弱者,思欲聳壑昂霄,不勝夫懦夫之態;賦性剛戾者,擬學慈和柔順,時復現修羅之相。
或掉舉心,多把捉不定;或調戲意重,放逸難收,心裏卻明明知得如此過患,雖痛自懲艾,無可奈何!諺雲:「山河易改,稟性難移。
」《楞嚴》雲:「理雖頓悟,事假漸除。
」正謂此業識心不是小小神通容易奈何!所以古人參禪得力處,正要將這奈何不得底奈何得下,纔見工夫有神驗;若一向恣肆不顧,任其生滅流注轉變不常,便是被業識使,安能使得業識耶?必須靈符到手,雖造化繇我斡旋,還如大冶烹金,因煆煉愈加光彩,妙在融化此箇氣質,自然轉物為道。
若真正參究之士用心激切,此般若智力如大火聚,何蚊蚋而敢洎薪草而得存乎?僧問梁山老祖雲:「家賊難防時如何?」山雲:「識得不為冤。
」進雲:「識得後如何?」山雲:「貶向無生國裏。
」進雲:「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山雲:「死水不藏龍。
」進雲:「如何是活水裏龍?」山雲:「興波不作浪。
」進雲:「忽遇傾湫倒嶽時如何?」山下座,握手雲:「闍黎莫教濕卻老僧袈裟角。
」靈利漢向這裏全身領荷得去,若有向伊道這箇喚作業識,便可驀面唾。
何故?虎口何妨飛活雀?龍門正待躍華鯨。
俊秀禪 何謂俊秀?以禪者有天資聰敏氣宇明茂,論其學可以窮汗牛充棟之富、觀其神有水壺秋水之朗,具此美質,豈不謂之英標衲子乎?然惜乎不肯努力辦道,向門外打野梩、或有愛明窗淨幾,惟耽於染翰操觚;或有修邊幅儀容,受用些清福樂事,養成驕惰,玩劇光陰。
用志既無臥薪嘗膽之苦,操心豈若封衾轉枕之憂?所以乏經久遠大謀猷,秪忻小效罕見全成。
如世俊秀子弟,秪一措大青衿便沾沾自足,更不思巍科高擢以圖發軔。
至有心極靈利,一切祖佛言教舉起如會,以人品清秀,故煩惱無明亦稍爾輕微,其視見道也似乎容易,求其徹法底蘊與事理相應,則不勝矛盾之病,況堪砥柱法門乎?如人愛惜琉璃缾子,喜其晶瑩皎潔,忽欲與伊捏破便捨不得,以有寶重之心在也。
故參禪無決烈底志氣、學道無猛利底心腸,毒氣未能攻出、命根不曾嚗斷,若趁入水牯牛隊裏,便不解向異類中行。
所以道「若無舉鼎拔山力,千裡烏騅不易騎。
」何也?芝蘭玉樹止可榮堂陛之觀,要為佛法棟梁必當盡力擴充,具翻轉乾坤手段始得。
不然,如《法華》授記作佛尚在遠劫,倒被廣額屠兒占卻第一座也。
椎魯禪 何謂椎魯?以禪者多有根性遲鈍語言蹇澀,與之語死工夫輒容易信及,若談向上關捩一著,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便不知是何境界?蓋其有一味誠實之心,醇樸太過,或情執膠固不能圓活,故雖提話頭參究,奈癡著心重,盡力抖不下耳!必須奮求利智伺察機宜,磨其昏、斤其滯,解其黏輟、出其依倚,自然胸襟廓蕩妙運無方。
斫倒繫驢之橛,神駿不羈;撥轉走盤之珠,
究竟將來,最初不從實落工夫透頂徹底七穿八穴,做箇掀天揭地漢子,打開父祖寶藏,運出無盡家珍,未免都在文字見解上作活計,不被古今方便言句羅籠,便不曾向得羅籠中透出。
直饒總不恁麼,又墮在淨白地上面墻擔版,為可憐怋也。
古德雲:「靈光獨耀,萬古徽猷,入此門來,莫存知解。
」又曰:「見河能漂香象。
」蓋見不透脫,所以日用應酬,或簾纖搭滯,有黏皮綴骨之病;或偏枯滲漏,無掣電奔雷之機;或直遂欠回互之作、或輕脫乏沈毅之用,皆繇泥于情解義理,故不知機位旋轉之妙耳!所以臨濟大師道:「驅耕夫之牛,奪饑人之食。
」敲骨取髓,痛下針錐。
能知此意,方為當家種草,自然道出常情,迴視義理禪,如宿食不消,彼悟底人非無義理妙解,他如無病人,喫得消得也,若是平日百不知漢,此劑返為毒藥,識者宜詳慎之。
極則禪 何謂極則?有等利根聰辯、識性疏通,將如來五時所說教理,條分縷析,偏圓半滿之說、頓漸小大之殊,莫不麤知梗概,綸貫殆盡矣!直饒因解起行修到行成解絕,亦不過法身邊事,乃教家極則地位,況未易到者耶?故開口便笑禪者有參無學、有宗無教,不信參話頭起疑情底道理,將謂禪是箇鶻崙磚打不破,麻三斤、乾屎橛,是宗師家要人猜三枚光景。
不見杜順和尚是教乘中義虎?其作法身頌雲:「懷州牛喫禾,益州馬腹脹;天下覓醫人,灸豬左膊上。
」今人以教意平實,疑禪宗為高誕者,獨不思此偈出自講主之口,為何等奇怪?又可不為之倒參以徹其閫奧乎?若以多聞博辯為得者,如香嚴問一答十、問十答百,及被溈山折倒,因擊竹大悟,雖仰山毒辣之手亦把遏不住。
當時問他:「父母未生前一句作麼生道?」翻盡經本無可秪對,若不是自解翻身尋箇瞥地處,莫道會得祖師禪,連如來禪也未夢見在。
德山老人初不識禪,聞南方知識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說,遂憤然不平,挑《青龍疏鈔》出遊,欲摟碎諸方魔子窠窟、推倒宗門大老剎竿。
及到龍潭氣魄喪盡後,因吹紙燭光滅,遂豁然大徹,且焚卻疏鈔曰:「窮諸玄辨,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樞機,似一滴投于巨壑。
」可謂珍寶滿船,遇長風而到岸也,自爾鋒辯峻捷,多用棒喝接機。
今人縱或棄教參禪,多不能撥轉向上關捩,蓋錯認如來禪以為極則者,又安得如二老似透網金鱗不墮漁人之手乎?所以病在鹵莽、不肯求人決擇,雖高標自許終類犛牛愛尾,不到古人境界,究竟何所成歟?若果掀翻徹底,得箇大慶快處,此人出頭地來斷勝枯禪百倍,然自負者多,可惜耳! 話頭禪 何謂話頭禪?上代祖師雖不曾明白教人看話頭起疑情,然彼時禪宗方興,其傳法之士多圓機利智,故入此道如香象渡河截流而過;亦如大富長者將盡底家財付與當家之子,兩手分付接得便行,更不消費許多叮囑教伊生受。
昔百丈被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聾;黃檗聞舉便吐舌悟去,貴在能明大機大用,方為克紹箕裘。
故遇人則途中授與;不遇人則終身緘嘿。
所以針芥相投,必須機理齊契;師資道合,方能敲唱俱行。
後來法久弊生、根器漸劣,承當大事,罕遇全鋒制勝之人;龍象蹴踏,非驢駑之所能堪矣!今人多自稱有悟門,卻又不信提話頭做工夫底道理,如人自生兩翅翀舉,便笑他著草鞋走千裡枉受奔波,不及其身輕有翼能追飛鳥,是豈通論也哉?圓悟老人謂妙喜曰:「不疑言句,是為大病。
」故疑有十分則悟有十分。
又古德雲:「不疑不悟。
」長慶坐破蒲團七箇,即是疑此事悟此事者也;香林四十年打成一片;趙州三十年不雜用心,亦是疑此事悟此事者也。
所以尊宿道:「今人非但不善悟,要亦不善疑。
」彼不信有疑情可起者,是決不知有悟門可入也。
餘初看話頭無所入,及乎疑情發起,如大闡提漢提把刀要殺人放火相似,因請益先師,師曰:「直須殺盡燒盡,敢保大事了畢。
」予從此信及,日有趣向處。
時有僧問:「和尚秪今作麼生?」答曰:「瀾漫春光無影像,柳條穿起拂東風。
」 業識禪 何謂業識?謂禪人雖欲參究此道,不曾做死心工夫,將自己本命元辰如生冤家相似刻苦勵志從頭整頓一番,故無明習氣時時發現。
所以貪慾、嗔恚、好樂等事乃學道人之蟊賊,欲斷而偏熾、好正而固邪,良繇積劫熏染,此等情弊惡覺在八識田中根深蒂固,卒未易能拔。
又或秉質軟弱者,思欲聳壑昂霄,不勝夫懦夫之態;賦性剛戾者,擬學慈和柔順,時復現修羅之相。
或掉舉心,多把捉不定;或調戲意重,放逸難收,心裏卻明明知得如此過患,雖痛自懲艾,無可奈何!諺雲:「山河易改,稟性難移。
」《楞嚴》雲:「理雖頓悟,事假漸除。
」正謂此業識心不是小小神通容易奈何!所以古人參禪得力處,正要將這奈何不得底奈何得下,纔見工夫有神驗;若一向恣肆不顧,任其生滅流注轉變不常,便是被業識使,安能使得業識耶?必須靈符到手,雖造化繇我斡旋,還如大冶烹金,因煆煉愈加光彩,妙在融化此箇氣質,自然轉物為道。
若真正參究之士用心激切,此般若智力如大火聚,何蚊蚋而敢洎薪草而得存乎?僧問梁山老祖雲:「家賊難防時如何?」山雲:「識得不為冤。
」進雲:「識得後如何?」山雲:「貶向無生國裏。
」進雲:「莫是他安身立命處也無?」山雲:「死水不藏龍。
」進雲:「如何是活水裏龍?」山雲:「興波不作浪。
」進雲:「忽遇傾湫倒嶽時如何?」山下座,握手雲:「闍黎莫教濕卻老僧袈裟角。
」靈利漢向這裏全身領荷得去,若有向伊道這箇喚作業識,便可驀面唾。
何故?虎口何妨飛活雀?龍門正待躍華鯨。
俊秀禪 何謂俊秀?以禪者有天資聰敏氣宇明茂,論其學可以窮汗牛充棟之富、觀其神有水壺秋水之朗,具此美質,豈不謂之英標衲子乎?然惜乎不肯努力辦道,向門外打野梩、或有愛明窗淨幾,惟耽於染翰操觚;或有修邊幅儀容,受用些清福樂事,養成驕惰,玩劇光陰。
用志既無臥薪嘗膽之苦,操心豈若封衾轉枕之憂?所以乏經久遠大謀猷,秪忻小效罕見全成。
如世俊秀子弟,秪一措大青衿便沾沾自足,更不思巍科高擢以圖發軔。
至有心極靈利,一切祖佛言教舉起如會,以人品清秀,故煩惱無明亦稍爾輕微,其視見道也似乎容易,求其徹法底蘊與事理相應,則不勝矛盾之病,況堪砥柱法門乎?如人愛惜琉璃缾子,喜其晶瑩皎潔,忽欲與伊捏破便捨不得,以有寶重之心在也。
故參禪無決烈底志氣、學道無猛利底心腸,毒氣未能攻出、命根不曾嚗斷,若趁入水牯牛隊裏,便不解向異類中行。
所以道「若無舉鼎拔山力,千裡烏騅不易騎。
」何也?芝蘭玉樹止可榮堂陛之觀,要為佛法棟梁必當盡力擴充,具翻轉乾坤手段始得。
不然,如《法華》授記作佛尚在遠劫,倒被廣額屠兒占卻第一座也。
椎魯禪 何謂椎魯?以禪者多有根性遲鈍語言蹇澀,與之語死工夫輒容易信及,若談向上關捩一著,事存函蓋合、理應箭鋒拄,便不知是何境界?蓋其有一味誠實之心,醇樸太過,或情執膠固不能圓活,故雖提話頭參究,奈癡著心重,盡力抖不下耳!必須奮求利智伺察機宜,磨其昏、斤其滯,解其黏輟、出其依倚,自然胸襟廓蕩妙運無方。
斫倒繫驢之橛,神駿不羈;撥轉走盤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