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然别話到知深意轉濃。
大慈寰中禅師上堂山僧不解答話隻能識病時有僧出慈便歸方丈。
天外山高十二峰冷雲籠罩萬千重舊時到過無行徑轉出深溪有路通。
平田普岸禅師訪茂源源才起迎田便把住曰開口即失閉口即喪去此二途請師别道源以手掩鼻田放開曰一步較易兩步較難。
水闊舟沉欲渡難相攜同濟石丹灘行來流急深深裡彼此波瀾似一般。
五峰常觀禅師問僧甚麼處去曰台山去峰豎一指曰若見文殊了卻來者裡與汝相見僧無語。
聲傳禁院鐘先出敲落黃昏夜幾星無限春心言不得可憐寂立渡江濱。
龍雲台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雲曰昨夜欄中失卻牛。
昨夜欄中失卻牛隔牆傾倒十三頭天明趣到平坡上賊是村前二老劉。
東山慧禅師因大于侍者到乃問金剛正定一切皆然秋去冬來且作麼生者曰不妨和尚借問山曰國今即得去後作麼生者曰誰敢問着某甲。
正定金剛千秋永鎮秋去冬來不妨再訊其靜也烏飛兔走其動也機忘息寝古路風高事悄然梅花已秉東君令。
趙州從谂禅師到茱萸執拄杖于法堂從東過西。
沉沉碧水不曾波透底誰能操得過隻是法堂前有迹草鞋濕處杖痕多。
趙州訪二庵主。
劈海吞龍全意氣抟風九萬長精神一從六息南溟後猶覺人間海嶽渾。
趙州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
寒關過後故人稀北去蕭蕭亂馬蹄萬頃濤飛霜劍淚不堪歡喜隻堪悲。
趙州道吃茶去。
劍水深深渡者難風高灘險骨毛寒應憐客路艱如此人脫青氈馬卸鞍。
趙州狗子有無佛性。
四山矗合六水中分濤洶浪滾霆震雲奔掉轉橫流空海岱乾坤是處雨花生。
趙州因僧問如何是道州曰牆外的。
指出當陽路不迷會須平步蹑雲梯幾人能自登仙去空使蟠桃折一枝。
趙州因台山路上有一婆子。
不似葉公郎弄險還如暗夜度陳倉台山路有雙關在愁殺行人草帶霜。
趙州布衫。
回雁峰高雲作面寒溪沙細水為身輕煙帶月來江渚一片秋雲瀉太清。
趙州因僧問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州曰鎮州出大蘿蔔頭。
雪峰毬雲明普不若禾山解打鼓從來老将不談兵甜者仍甜苦者苦趙州實未識南泉何必從伊輪五五。
趙州因寶壽問胡釘鉸。
一擊虛空迸裂開鉗椎在手不能用逗到而今粉碎時釘得完全仍有縫。
趙州問僧發足何處曰雪峰州曰雪峰有何言句僧曰尋常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一隻眼汝等諸人向什麼處屙州曰阇黎若回寄個鍬子去。
五峰翠插青天外看到嵯峨險亦奇最好清風流下界吹開萬竅響離離。
長沙景岑禅師僧問本來人還成佛否沙曰汝見大唐天子還自種田割稻麼。
曉鐘初發漏聲殘簾卷輕煙露玉顔尊貴自來無等級不将威烈緻諸蠻。
子湖利蹤禅師僧問自古上賢還達真正理否湖曰達僧曰隻如真正理作麼生達湖曰霍光當時賣假銀城與單于契書是什麼人作僧無語。
冷冷淺水碧如油浪湧金風畏泊舟二月花寒風尚惡有誰不起故園愁。
普化和尚常入市振铎曰明頭來明頭打。
殘紅落盡春枝密滿院香流綠葉多極好青山無限色白雲影裡露嵯峨。
操禅師請米和尚齋不排坐位。
舳舻不覺暗成流水未揚波岸已投蓦地忽驚三月夢醒來玉浪打虛舟。
秘魔岩和尚常持一木叉。
玉爪金牙鐵作身五花點就活麒麟牽來綠翠叢中舞笑倒盧龍塞上人。
沩山靈祐禅師因百丈舉人住沩山。
長鲸吼折珊瑚樹大象沖開不斷流别展機輪天外去無窮春色滿滄洲。
沩山因仰山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山指燈籠曰大好燈籠。
白雲深處有仙家玉碗盛來琥珀茶啜到口時香極好猶言卻是水飛花。
沩山上堂仲冬嚴寒年年事晷運遷移事若何仰山進前叉手而立。
偶來閑看廣陵花瓊樹雙雙弄影斜極好邗江春後水年年來到杜陵家。
沩山問仰山天寒人寒仰曰大家在者裡。
望斷長江不見流好風吹得上輕舟數聲羌笛秋雲杳又看沙汀宿野鷗。
沩山坐次仰山入來山以兩手握拳相交示之仰作女人拜山曰如是如是。
乘風點出春光面就水栽成月影花得意人來歌一曲韻終同吃趙州茶。
洞山良價禅師初參南泉值馬祖忌辰設齋泉問衆曰未審馬祖還來否山曰待有伴即來。
孤蹤未許别人陪赴請終須待伴來無影樹頭花正放不萌枝上葉方開。
洞山辭雲岩岩曰什麼處去山曰雖離和尚未蔔所止。
一路輕風信悄然白雲密密鎖寒煙青氈不染香痕去萬裡遙看不動天。
洞山寒暑。
立處孤危迥出塵月明簾外急翻身正偏兩地雙垂手得便歸來有幾人。
洞山五位君臣。
妙協宗通與說通些毫才拟隔千峰正偏已是虛名目果日全禅午夜中。
洞山因僧問欲見和尚本來師如何得見山曰年牙相似即無阻矣。
簾卷雙輪坐翠微渾身不挂本來衣芙蓉露滴秋香老羞展輕眉對落晖。
洞山與泰首座冬節吃果子。
指出華山十二峰離披雪覆草葺葺行人每愛登高好出一重兮又一重。
洞山四賓主。
無家無計苦何支幸遇君王禦晏時親秉綸音身佩旨歸來坐斷六門機。
洞山因僧問三身中那一身不堕衆數山曰吾常于此切。
竹郎廟前多古木翠鎖斜陽山更綠何處江村有笛聲笛聲盡是迎郎曲。
洞山因陳尚書問五十二位菩薩中為甚不見妙覺山曰尚書親見妙覺。
劫壺空寒光耀玉女難将針線到秋光多在月明前暮煙蓋覆來時道。
洞山因僧問如何是青山白雲父山曰不森森者是。
江流夜魄兩依依風卷蘆花帶雪飛石女慣乘金鳳舞木人喜跨玉龍歸。
洞山囑曹山寶鏡三昧銀碗盛雪明月藏鹭。
輕煙和露冷皓魄入秋光萬裡長空闊誰能辨人荒。
洞山不安僧問和尚病還有不病者麼山曰有僧曰不病者還來看和尚否山曰老僧看他有分。
年牙相似不争多踏雪人寒奈若何尊貴堂前無異影神山一曲倩誰和。
洞山将圓寂謂衆曰吾有閑名在世誰人為吾除得衆皆無對時沙彌出曰請和尚法号山曰吾閑名已謝。
寶鼎香消漏已殘閑名且喜卸人間剩來一曲無聲調孤韻清清和者難。
洞山問僧離此殼漏子向什麼處與吾相見僧無對。
嶺頭風卷白雲飛夜合山前水一溪忽聽半山亭子上夜深添得老猿啼。
幽溪和尚僧問處處該不得時如何溪曰夜半石人無影像縱橫不辨往來源。
金鞭擊碎珊瑚樹玉浪沖開水底天折角泥牛連夜吼青峰添得晚來煙。
石霜慶諸禅師參道吾問如何是觸目菩提吾喚沙彌彌應諾吾曰添淨瓶水着良久卻問霜汝适來問什麼霜拟舉吾便起去霜于此有省。
靜裡看山雲路闊閑中對客語偏真頭頭俱是天然事盡把心思說向人。
渌清禅師僧問不落道吾機請師道清曰庭前紅苋樹生葉不生花。
大慈寰中禅師上堂山僧不解答話隻能識病時有僧出慈便歸方丈。
天外山高十二峰冷雲籠罩萬千重舊時到過無行徑轉出深溪有路通。
平田普岸禅師訪茂源源才起迎田便把住曰開口即失閉口即喪去此二途請師别道源以手掩鼻田放開曰一步較易兩步較難。
水闊舟沉欲渡難相攜同濟石丹灘行來流急深深裡彼此波瀾似一般。
五峰常觀禅師問僧甚麼處去曰台山去峰豎一指曰若見文殊了卻來者裡與汝相見僧無語。
聲傳禁院鐘先出敲落黃昏夜幾星無限春心言不得可憐寂立渡江濱。
龍雲台禅師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雲曰昨夜欄中失卻牛。
昨夜欄中失卻牛隔牆傾倒十三頭天明趣到平坡上賊是村前二老劉。
東山慧禅師因大于侍者到乃問金剛正定一切皆然秋去冬來且作麼生者曰不妨和尚借問山曰國今即得去後作麼生者曰誰敢問着某甲。
正定金剛千秋永鎮秋去冬來不妨再訊其靜也烏飛兔走其動也機忘息寝古路風高事悄然梅花已秉東君令。
趙州從谂禅師到茱萸執拄杖于法堂從東過西。
沉沉碧水不曾波透底誰能操得過隻是法堂前有迹草鞋濕處杖痕多。
趙州訪二庵主。
劈海吞龍全意氣抟風九萬長精神一從六息南溟後猶覺人間海嶽渾。
趙州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州曰庭前柏樹子。
寒關過後故人稀北去蕭蕭亂馬蹄萬頃濤飛霜劍淚不堪歡喜隻堪悲。
趙州道吃茶去。
劍水深深渡者難風高灘險骨毛寒應憐客路艱如此人脫青氈馬卸鞍。
趙州狗子有無佛性。
四山矗合六水中分濤洶浪滾霆震雲奔掉轉橫流空海岱乾坤是處雨花生。
趙州因僧問如何是道州曰牆外的。
指出當陽路不迷會須平步蹑雲梯幾人能自登仙去空使蟠桃折一枝。
趙州因台山路上有一婆子。
不似葉公郎弄險還如暗夜度陳倉台山路有雙關在愁殺行人草帶霜。
趙州布衫。
回雁峰高雲作面寒溪沙細水為身輕煙帶月來江渚一片秋雲瀉太清。
趙州因僧問承聞和尚親見南泉是否州曰鎮州出大蘿蔔頭。
雪峰毬雲明普不若禾山解打鼓從來老将不談兵甜者仍甜苦者苦趙州實未識南泉何必從伊輪五五。
趙州因寶壽問胡釘鉸。
一擊虛空迸裂開鉗椎在手不能用逗到而今粉碎時釘得完全仍有縫。
趙州問僧發足何處曰雪峰州曰雪峰有何言句僧曰尋常道盡十方世界是沙門一隻眼汝等諸人向什麼處屙州曰阇黎若回寄個鍬子去。
五峰翠插青天外看到嵯峨險亦奇最好清風流下界吹開萬竅響離離。
長沙景岑禅師僧問本來人還成佛否沙曰汝見大唐天子還自種田割稻麼。
曉鐘初發漏聲殘簾卷輕煙露玉顔尊貴自來無等級不将威烈緻諸蠻。
子湖利蹤禅師僧問自古上賢還達真正理否湖曰達僧曰隻如真正理作麼生達湖曰霍光當時賣假銀城與單于契書是什麼人作僧無語。
冷冷淺水碧如油浪湧金風畏泊舟二月花寒風尚惡有誰不起故園愁。
普化和尚常入市振铎曰明頭來明頭打。
殘紅落盡春枝密滿院香流綠葉多極好青山無限色白雲影裡露嵯峨。
操禅師請米和尚齋不排坐位。
舳舻不覺暗成流水未揚波岸已投蓦地忽驚三月夢醒來玉浪打虛舟。
秘魔岩和尚常持一木叉。
玉爪金牙鐵作身五花點就活麒麟牽來綠翠叢中舞笑倒盧龍塞上人。
沩山靈祐禅師因百丈舉人住沩山。
長鲸吼折珊瑚樹大象沖開不斷流别展機輪天外去無窮春色滿滄洲。
沩山因仰山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山指燈籠曰大好燈籠。
白雲深處有仙家玉碗盛來琥珀茶啜到口時香極好猶言卻是水飛花。
沩山上堂仲冬嚴寒年年事晷運遷移事若何仰山進前叉手而立。
偶來閑看廣陵花瓊樹雙雙弄影斜極好邗江春後水年年來到杜陵家。
沩山問仰山天寒人寒仰曰大家在者裡。
望斷長江不見流好風吹得上輕舟數聲羌笛秋雲杳又看沙汀宿野鷗。
沩山坐次仰山入來山以兩手握拳相交示之仰作女人拜山曰如是如是。
乘風點出春光面就水栽成月影花得意人來歌一曲韻終同吃趙州茶。
洞山良價禅師初參南泉值馬祖忌辰設齋泉問衆曰未審馬祖還來否山曰待有伴即來。
孤蹤未許别人陪赴請終須待伴來無影樹頭花正放不萌枝上葉方開。
洞山辭雲岩岩曰什麼處去山曰雖離和尚未蔔所止。
一路輕風信悄然白雲密密鎖寒煙青氈不染香痕去萬裡遙看不動天。
洞山寒暑。
立處孤危迥出塵月明簾外急翻身正偏兩地雙垂手得便歸來有幾人。
洞山五位君臣。
妙協宗通與說通些毫才拟隔千峰正偏已是虛名目果日全禅午夜中。
洞山因僧問欲見和尚本來師如何得見山曰年牙相似即無阻矣。
簾卷雙輪坐翠微渾身不挂本來衣芙蓉露滴秋香老羞展輕眉對落晖。
洞山與泰首座冬節吃果子。
指出華山十二峰離披雪覆草葺葺行人每愛登高好出一重兮又一重。
洞山四賓主。
無家無計苦何支幸遇君王禦晏時親秉綸音身佩旨歸來坐斷六門機。
洞山因僧問三身中那一身不堕衆數山曰吾常于此切。
竹郎廟前多古木翠鎖斜陽山更綠何處江村有笛聲笛聲盡是迎郎曲。
洞山因陳尚書問五十二位菩薩中為甚不見妙覺山曰尚書親見妙覺。
劫壺空寒光耀玉女難将針線到秋光多在月明前暮煙蓋覆來時道。
洞山因僧問如何是青山白雲父山曰不森森者是。
江流夜魄兩依依風卷蘆花帶雪飛石女慣乘金鳳舞木人喜跨玉龍歸。
洞山囑曹山寶鏡三昧銀碗盛雪明月藏鹭。
輕煙和露冷皓魄入秋光萬裡長空闊誰能辨人荒。
洞山不安僧問和尚病還有不病者麼山曰有僧曰不病者還來看和尚否山曰老僧看他有分。
年牙相似不争多踏雪人寒奈若何尊貴堂前無異影神山一曲倩誰和。
洞山将圓寂謂衆曰吾有閑名在世誰人為吾除得衆皆無對時沙彌出曰請和尚法号山曰吾閑名已謝。
寶鼎香消漏已殘閑名且喜卸人間剩來一曲無聲調孤韻清清和者難。
洞山問僧離此殼漏子向什麼處與吾相見僧無對。
嶺頭風卷白雲飛夜合山前水一溪忽聽半山亭子上夜深添得老猿啼。
幽溪和尚僧問處處該不得時如何溪曰夜半石人無影像縱橫不辨往來源。
金鞭擊碎珊瑚樹玉浪沖開水底天折角泥牛連夜吼青峰添得晚來煙。
石霜慶諸禅師參道吾問如何是觸目菩提吾喚沙彌彌應諾吾曰添淨瓶水着良久卻問霜汝适來問什麼霜拟舉吾便起去霜于此有省。
靜裡看山雲路闊閑中對客語偏真頭頭俱是天然事盡把心思說向人。
渌清禅師僧問不落道吾機請師道清曰庭前紅苋樹生葉不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