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開元釋教廣品曆章卷第十六

關燈
【上阙四行】 此卷後半大▆&hellip▆部(無合)計一百五▆&hellip▆菩薩地持經十卷(或無經▆&hellip▆薩戒經又名菩薩地經或八卷▆)菩薩善戒經九卷(二名菩薩地或十卷 供城二▆十紙蒲州一百八十紙)淨業障經一卷(供城十七紙蒲州一十五紙)優婆塞戒經七卷(或五卷或六卷或十卷或在家菩薩戒 供城一百五十一紙蒲州一百三十一紙)梵網經二卷(供城四十紙蒲州三十六紙)受十善戒經一卷(供城十九紙蒲州一十六紙)菩薩璎珞本業經二卷(或直雲璎珞本業經 供城四十五紙蒲州三十九紙)佛藏經四卷(或一名選譯諸法經或二卷 或三卷 供城七十八紙蒲州七十紙)菩薩戒本一卷(昙弟谶譯 供城一十一紙蒲州一十一紙)菩薩戒本一卷(玄奘譯 供城二十五紙蒲州一十八紙)菩薩戒羯磨文一卷(供城六紙蒲州五紙)菩薩善戒經一卷(優波離問菩薩受戒法 供城一十七紙蒲州一十五紙)菩薩内戒經一卷(供城二十八紙蒲州一十八紙)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一卷(供城一十七紙蒲州一十五紙)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或直名淨律經 供城一十五紙蒲州一十三紙)清淨毗尼方廣經一卷(供城二十紙蒲州一十七紙)寂調音所問經一卷(一名如來所說清淨調伏經 供城二十一紙蒲州一十八紙)大乘三聚忏悔經一卷(供城一十五紙蒲州一十二紙)菩薩五法忏悔文一卷(亦名菩薩五法忏悔經 供城一十一紙蒲州▆▆)菩薩藏經一卷(供城一十二紙蒲州一十)三?陀颰陀羅菩薩經一卷(供城八紙蒲州七紙)菩薩受齋經一卷(供城二紙蒲州三紙)文殊悔過經一卷(一名文殊五體悔過經 供城二十四紙蒲州二十一紙)舍利弗悔過經一卷(亦直名悔過經 供城六紙蒲州五紙)十善業道經一卷(供城七紙蒲州六紙)法律三昧經一卷(亦直雲法律經 供城八紙蒲州七紙) 大乘釋經論之一 此卷大乘釋經論有二十一部一百五十五卷(十五帙)大智度論一百卷(或雲大智度經論亦雲摩诃般若釋論或一百一十卷或七十卷十帙供城二千四百一十六紙蒲州二千八十五紙)十地經論十二卷(或十五卷一帙 供城二百八十二紙蒲州二百四十六紙)彌勒菩薩所問經論五卷(或六卷 或七卷 或十卷 供城一百三十六紙蒲州一百二十八紙)大乘實積經論四卷(供城九十八紙蒲州八十四紙)實髻菩薩四法經論一卷(題雲寶髻經四法優波提舍 供城十四紙蒲州一十二紙)佛地經論七卷(供城一百三十四紙蒲州一百一十七紙)金剛般若論二卷(無著菩薩造 供城五十紙蒲州四十二紙)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一卷(亦雲能斷金剛論頌 供城四紙蒲州四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論三卷(天親菩薩造 供城五十二紙蒲州四十八紙)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釋三卷(亦雲能斷金剛論釋 供城三十八紙蒲州三十三紙)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破取着不壞假名論二卷(亦雲功德施論 供城四十紙蒲州三十三紙)文殊師利菩薩問菩提經論二卷(亦雲文殊問菩提經論一名伽邪山頂經論 供城三十三紙蒲州三十紙)妙法蓮華經論一卷(題雲妙法蓮華經優波提舍 供城二十九紙蒲州二十五紙)法華經論二卷(初有歸信頌者是或五卷題雲妙法蓮華經優波提舍 供城三十四紙蒲州三十紙)勝思惟梵天所問經論四卷(或三卷 供城六十九紙蒲州五十九紙)涅槃論一卷(或雲大般涅槃經論 供城一十二紙蒲州一十紙)涅槃本有今無偈論一卷(亦直雲本有本無論 供城七紙蒲州六紙)遺教經論一卷(供城三十紙蒲州二十六紙)無量壽經論一卷(題雲無量壽經優波提舍願生偈 供城八紙蒲州七紙)三具足經論一卷(題雲三具足經優波提舍經 供城二十紙蒲州一十八紙)轉法輪經論一卷(題雲轉法輪經優波提舍 供城十一紙蒲州一十紙)菩薩地持經一部十卷(或八卷或九卷雲論亦名菩薩戒經凡三件共或無經字或雲持地論或雲菩薩地經 二百一十五紙二十七品一帙)菩薩地持經初卷第一(北涼沙門谶譯)方便處種性品第一方便處發菩提心品第二方便處自他利品第三 【中阙十三行】方便處戒品之餘菩薩地持經卷第六方便處忍品第十一方便處精進品第十二方便處禅品第十三方便處慧品第十四菩薩地持經卷第七方便處四攝品第十五方便處供養習近無量品第十六菩薩地持經卷第八方便處菩提分品第十七方便處菩薩功德品第十八菩薩地持經卷第九次法方便處菩薩相品第一次法方便處翼品第二次法方便處淨心品第三次法方便處住品第四菩薩地持經卷第十畢竟方便處生品第一畢竟方便處攝品第二畢竟方便處地品第三畢竟方便處行品第四畢竟方便處建立品第五右北涼玄始年天笁沙門昙無谶于姑臧譯見竺道祖河西錄(沙門惠嵩筆受)菩薩善戒經一部十卷(或八卷或九卷或無經字或名菩薩地合一帙亦雲菩薩戒經亦雲論二百紙 凡三件 共三十品)菩薩善戒經卷第一(一名菩薩地宋元嘉公求那跋摩等于楊州 譯)序品第一菩薩地菩行性品第二菩薩地發菩提心品第三菩薩善戒經卷第二菩薩地利益内外品第四菩薩地真實義品第五菩薩善戒經卷第三菩薩地不可思議品第六菩薩地行調伏品第七菩薩地菩提品第八菩薩善戒經卷第四菩薩地菩提力性品第九菩薩地施品第十菩薩善戒經卷第五菩薩地戒品第十一菩薩地忍品第十二菩薩地精進品第十三菩薩善戒經卷第六菩薩地禅品第十四菩薩地慧品第十五菩薩地軟語品第十六菩薩地供養三寶品第十七菩薩善戒經卷第七菩薩地三十七助道品第十八菩薩地助菩提數法餘品第十九菩薩善戒經卷第八菩薩地功德品第二十如法住菩薩相品第一如法住禅品第二如法住定心品第三菩薩善戒經卷第九如法住生菩提地品第四如法住菩薩畢竟地生品第一如法住菩薩畢竟地攝取品第二菩薩善戒經卷第十如法住菩薩畢竟地品第三如法住菩薩畢竟地行品第四如法住菩薩畢竟地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品第五如法住菩薩畢竟地住品第六右宋元嘉八年罽賓三藏求那跋摩等于楊都祇洹等寺譯見竺道祖錄(沙門慧義等筆受此十卷本兼後單卷者共成十卷具如開元釋教錄中述)淨業障經一卷(十七紙 單本)佛說淨業障經一卷右三業失譯見開元錄優婆塞戒經一部六卷(或七或十或如淨行字或五卷是在家菩薩戒一百五十一紙單本或無經字凡二十八品)優婆塞戒經集會品第一(北涼此昙無谶共慧嵩等譯)優婆塞戒經發菩提心品第二優婆塞戒經悲品第三優婆塞戒經解脫品第四優婆塞戒經三種菩提品第五優婆塞戒經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優婆塞戒經發願品第七優婆塞戒經卷第二優婆塞戒經名義菩薩品第八優婆塞戒經義菩薩心堅固品第九優婆塞戒經自利利他品第十優婆塞戒經自他莊嚴品第十一優婆塞戒經二莊嚴品第十二優婆塞戒經攝取品第十三優婆塞戒經卷第三優婆塞戒經受戒品第十四優婆塞戒經淨戒品第十五優婆塞戒經息惡品第十六優婆塞戒經供養三寶品第十七優婆塞戒經六波羅蜜品第十八優婆塞戒經卷第四優婆塞戒經雜品第十九優婆塞戒經卷第五優婆塞戒經淨三歸品第二十優婆塞戒經八戒齋品第二十一優婆塞戒經五戒品第二十二優婆塞戒經屍波羅蜜品第二十三優婆塞戒經業品第二十四優婆塞戒經卷第六優婆塞戒經業品之餘優婆塞戒經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優婆塞戒毗梨波羅蜜品第二十六優婆塞戒禅波羅蜜品第二十七優婆塞戒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八右北涼玄始十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天笁沙門昙無谶于閑豫宮譯至七月二十三日訖見經後記及僧祐錄 沙門道養筆受梵網經一部二卷(四十紙 第二譯 前本阙)梵網經序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品第十上卷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品第十下卷右後秦弘始八年三藏羅什于草堂寺譯見經前序(僧肇筆受)受十善戒經一卷(十九紙 凡一品 單本)受十善戒經十善戒十施報品第二右後漢失譯見僧祐失譯錄上四經十卷同帙菩薩璎珞本業經一部二卷(四十五紙第一譯或無菩薩字或雲璎珞本業三譯二問凡八品開元錄新編為大乘律)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上集衆品第一賢聖名字品第二賢聖學觀品第三菩薩璎珞本業經卷下釋議品第四佛母品第五因果品第六六衆受學品第七集散品第八右後秦涼州沙門笁佛念于常安譯見費長房錄佛藏經一部四卷(或三卷亦雲選擇諸法經或二卷七十八紙單 譯凡十品)佛說仰藏經卷第一諸法實相品第一(一名選擇諸法後秦羅什于常安譯)念佛品第二念法品第三念僧品第四佛說佛藏經卷第二淨戒品第五佛說佛藏經卷第三淨法品第六往古品第七淨見品第八佛說佛藏經卷第四淨見品下了惑品第九囑累品第十右後秦??始七年六月十二日三藏羅什譯見二秦等錄(僧睿僧肇道恒等筆受)菩薩戒本一卷(出地持戒品中 第二譯十二紙 慈氏菩薩說)菩薩戒本經一卷右北涼玄始年天笁三藏昙無谶于姑臧譯見僧祐錄菩薩戒本一卷(二十五紙出瑜伽論本地分中菩薩地 第三譯 前後二譯一譯阙本有序)菩薩戒本一卷(彌勒菩薩說)大唐三藏聖教序 禦制皇太子目治述 聖記菩薩戒本(彌勒菩薩說沙門玄奘奉诏譯靜邁制後序)右大唐貞觀二十三年七月二十一日三藏法師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經院譯見内典錄沙門大乘光筆受菩薩羯磨一卷(彌勒菩薩說單譯凡有三羯磨五紙淨邁制後序)菩薩戒羯磨文(彌勒菩薩說 沙門玄奘奉 诏譯)受戒羯磨第一忏罪羯磨第二得舍差别第三右大唐貞觀二十三年七月十五日三藏法師玄奘于大慈恩寺翻經院譯見内典錄(沙門大乘光筆受)菩薩善戒經一卷(十七紙 單譯)菩薩善戒一卷(優婆離問菩薩受戒法)右宋元嘉八年罽賓三藏求那跋摩于祇桓寺譯見寶唱錄(沙門惠義筆受)上六經十卷同帙菩薩内戒經一卷(二十一紙 單譯)菩薩内戒經一卷右宋文帝代罽賓沙門求那跋摩譯見法上錄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一卷(十七納單本凡有三禮文及舍法戒)優婆塞五戒威儀經一卷三禮文舍法戒右宋元嘉八年罽賓沙門求那跋摩于祇桓寺譯見寶唱錄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一名淨律經第一譯凡四品十五紙)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一卷(晉世竺法護譯)真谛??品第一聖谛品第二解律品第三道門品第四右西晉月支沙門竺法護太康十年四月八日于洛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