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祖師禮贊文(宋允堪)
關燈
小
中
大
身親捧接 那咤受勅暗相随 佛牙從此獻師來 沒付文綱今在世
一心頂禮龍天依奉講楞伽授戒時身。
師居物表閑揮麈 龍化人形來聽經 法語頻揚吼石音 戒身密授浮囊意 南天毗勒供甘露 西竺那提請象胥 如斯解行世稀逢 幽顯鹹思歸盛德 一心頂禮京南澧福築壇應法時身。
裡稱遵善當靈壤 鄉曰清官是淨墟 遂築靈壇向绀園 仰模良制資先聖 明明珠釜連高頂 粲粲星神布兩層 重受雲奔來四方 功成因感賓頭禮 一心頂禮功成示寂往生兜率時身。
棘林香好從天獻 睹史宮奇待聖來 補處爰親慈氏尊 下生将紹波離任 煥爛幡幢搖彩日 清泠歌呗響層宵 斂容端坐寂無聲 荷法千徒流血淚 至心忏悔 我及十方法界一切衆生。
無明風鼓心源。
妄識波騰性海。
遂成起滅。
乃受漂淪。
四生流轉無窮。
衆苦嬰纏莫盡。
不聞正法。
何殊三億之徒。
或染邪風。
豈異六師之黨。
永招幽暗。
長處愚蒙。
塵境攀緣若癡猿之得樹。
欲情競骛猶逸象之無鈎。
縱遇良師。
讵懷深信。
緻使衣珠空系都忘知覺之心。
宅寶徒盈甯濟困窮之厄。
何緣今日。
偶得出家。
披水田衣。
納塵沙戒。
值能仁遺訓。
遇終南寶章。
不思義路全迷。
未通幽邃疑冰。
正結罔構淵深。
反繄測海之知。
妄恃挈瓶之智。
輕陵先覺。
排斥真乘。
将實教為憑虛。
以權宗為戲論。
慢幢高豎。
愛網宏張。
居屏為非。
肯畏幽靈而掃迹。
逢人斂相。
苟求邪利以資身。
不義常行。
無慚永坐。
諒作福田荊棘。
信為佛日煙雲。
三乘觀慧阙修。
十聚罪愆深隐。
如斯釁戾量等虛空。
對萬德以披陳。
向四依而發露。
誓除後犯。
永絕前非。
普承智慧之光。
頓釋雪霜之非。
忏悔已。
至心歸命頂禮。
(下皆仿此)。
至心勸請 能仁制略為初訓 身子虔誠乞廣談 我今徧請聖賢師 先向剎塵揚律藏 至心随喜 初發道心諸佛子 終登妙果大慈尊 所有熏修出世緣 我今一一皆随喜 至心回向 戒定慧中曾習行 聞思修内或生因 回向真如法界中 普滋群有沾常樂 至心發願 鵝珠誓共行慈利 草系期同護戒根 遮性無邊誓等持 常遊佛道開禅智 右真悟律師第一章雲丹徒降誕者。
按行狀雲。
大師在京華生長。
即京兆府。
而雲長城丹徒。
蓋指祖宗所出。
非生處也。
第八章按禮記辨四方語。
各有其職。
東方曰寄。
南方曰象。
西方曰狄鞮(音蹄)。
北方曰譯。
周禮謂象胥乃通四方之言。
胥字上聲呼之。
今作平聲。
誤矣。
若作上聲則音律不便。
今對西竺。
宜雲狄鞮。
且仍舊貫。
學者不可不知。
南山祖師禮贊文(畢)
師居物表閑揮麈 龍化人形來聽經 法語頻揚吼石音 戒身密授浮囊意 南天毗勒供甘露 西竺那提請象胥 如斯解行世稀逢 幽顯鹹思歸盛德 一心頂禮京南澧福築壇應法時身。
裡稱遵善當靈壤 鄉曰清官是淨墟 遂築靈壇向绀園 仰模良制資先聖 明明珠釜連高頂 粲粲星神布兩層 重受雲奔來四方 功成因感賓頭禮 一心頂禮功成示寂往生兜率時身。
棘林香好從天獻 睹史宮奇待聖來 補處爰親慈氏尊 下生将紹波離任 煥爛幡幢搖彩日 清泠歌呗響層宵 斂容端坐寂無聲 荷法千徒流血淚 至心忏悔 我及十方法界一切衆生。
無明風鼓心源。
妄識波騰性海。
遂成起滅。
乃受漂淪。
四生流轉無窮。
衆苦嬰纏莫盡。
不聞正法。
何殊三億之徒。
或染邪風。
豈異六師之黨。
永招幽暗。
長處愚蒙。
塵境攀緣若癡猿之得樹。
欲情競骛猶逸象之無鈎。
縱遇良師。
讵懷深信。
緻使衣珠空系都忘知覺之心。
宅寶徒盈甯濟困窮之厄。
何緣今日。
偶得出家。
披水田衣。
納塵沙戒。
值能仁遺訓。
遇終南寶章。
不思義路全迷。
未通幽邃疑冰。
正結罔構淵深。
反繄測海之知。
妄恃挈瓶之智。
輕陵先覺。
排斥真乘。
将實教為憑虛。
以權宗為戲論。
慢幢高豎。
愛網宏張。
居屏為非。
肯畏幽靈而掃迹。
逢人斂相。
苟求邪利以資身。
不義常行。
無慚永坐。
諒作福田荊棘。
信為佛日煙雲。
三乘觀慧阙修。
十聚罪愆深隐。
如斯釁戾量等虛空。
對萬德以披陳。
向四依而發露。
誓除後犯。
永絕前非。
普承智慧之光。
頓釋雪霜之非。
忏悔已。
至心歸命頂禮。
(下皆仿此)。
至心勸請 能仁制略為初訓 身子虔誠乞廣談 我今徧請聖賢師 先向剎塵揚律藏 至心随喜 初發道心諸佛子 終登妙果大慈尊 所有熏修出世緣 我今一一皆随喜 至心回向 戒定慧中曾習行 聞思修内或生因 回向真如法界中 普滋群有沾常樂 至心發願 鵝珠誓共行慈利 草系期同護戒根 遮性無邊誓等持 常遊佛道開禅智 右真悟律師第一章雲丹徒降誕者。
按行狀雲。
大師在京華生長。
即京兆府。
而雲長城丹徒。
蓋指祖宗所出。
非生處也。
第八章按禮記辨四方語。
各有其職。
東方曰寄。
南方曰象。
西方曰狄鞮(音蹄)。
北方曰譯。
周禮謂象胥乃通四方之言。
胥字上聲呼之。
今作平聲。
誤矣。
若作上聲則音律不便。
今對西竺。
宜雲狄鞮。
且仍舊貫。
學者不可不知。
南山祖師禮贊文(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