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稽雲門湛然澄禅師行狀
關燈
小
中
大
諱憚。
生平所為。
一不覆藏。
遇人無貴賤親故。
皆以本色語相鉗錘。
中年以來。
病患耳根幾斷。
而應機迅捷。
受命如響。
壬寅入京。
值達觀大師應劫。
禅林有嚴色。
師以平易簡亮。
推重一時。
黃袁陶諸公卿。
皆及門請教。
冠蓋傾都市。
而師絕不以為意。
一日達觀大師同月川法師。
陶石篑黃慎軒兩太史。
左心源曾仲水米友石諸公。
嘉熙寺玩月次。
慎軒卧問。
馬祖玩月因緣。
師曰。
汝卧我立。
不得為汝說法。
慎軒亟起謝過。
月師雲。
内翰錯過了也。
達師雲。
我下語不及此公。
又僧鶴林參達觀大師。
大師曰。
你信得及麼。
林曰。
信得及。
大師雲。
既信得及。
可将法華經抛在尿桶内得麼。
林如所言。
諸方疑駭。
後師特往問林。
林雲。
實有此事。
師曰。
你當時見何道理。
便恁麼來。
林曰。
我忽憶善财參勝熱婆羅門因緣。
便乃如此。
師雲。
如今還有疑否。
林曰。
此是地獄之因。
豈得無疑。
師曰。
我今問你。
你須實答。
汝信得及否。
林曰。
信得及。
師曰。
汝真信得及否。
林曰。
真信得及。
師曰。
真信得及。
割取頭來。
林不知所措。
師便喝。
尋還越。
請開法者日益盛。
己未山東德王。
刺血寫書。
請師至府。
殷勤修敬問道受戒。
師至杭州。
聞谷師慧聞師等數員知識法師。
及諸缙紳護法。
各命侍者。
持柬迎師。
慧聞法師柬内雲。
今日大衆要與和尚作家相見。
和尚若來。
已堕情識。
和尚不來。
猶缺慈悲。
師閱畢。
即将衆柬一齊扯碎。
正色厲聲雲。
這些客作漢。
敢於老僧處納敗阙耶。
師至即升堂正立。
慧雲。
和尚莫要般門弄斧。
師與一掌雲。
速道速道。
慧無語。
師曰。
死漢。
聞谷師遂率衆作禮。
丙寅臘月。
於顯聖寺。
呼大衆前作付囑語。
初四日至天華寺上堂。
明智出衆禮師。
白往九華。
師曰。
汝去。
老僧即今起程。
語畢。
複為衆語。
至夜分醜時。
右脅示寂。
門人迎全身。
至顯聖寺。
龛三年。
丁卯。
塔於寺南缽盂山之陰。
師生於嘉靖辛酉歲八月五日寅時。
住世六十有六。
臘四十有三。
上堂開法會六。
初壽興寺。
次雲門廣孝寺。
次徑山觀音殿。
即古千僧閣。
次嘉興東塔寺。
次雲門顯聖寺。
次紹興天華寺。
講演經論會四十餘。
初周海門居士請於剡溪明心寺。
次顯聖寺。
次張太學宅中。
次山陰壽聖寺。
次梅墅彌陀庵。
次上虞百官陽草偃。
次下心壩。
次寶林寺。
次秀水石佛寺。
次海鹽天甯寺。
次嘉興東塔寺。
次顯聖寺。
次蕭山關王廟。
次顯聖寺。
次紹興大善寺。
次顯聖寺。
次顯聖寺。
次南京圓覺禅院。
次延壽寺。
次昆山一宿庵。
次紹興天華寺。
次湖州道場山。
次紹興華嚴寺等處。
師頌五位偏正曰。
正中偏。
啞子吃苦向誰言。
開口已招人貶笑。
祇應肚裡哭蒼天。
偏中正。
物物頭頭行正令。
信手拈來用得親。
拟欲求玄俱是病。
正中來。
雲何石女也懷胎。
天明生個白頭子。
九月楊花遍地開。
偏中至。
狹路相逢不須避。
線去針來本自然。
目擊道存兩會意。
兼中到。
動靜不分真個妙。
着衣吃飯本尋常。
卻似大蟲裹紙帽。
又三玄三要頌曰。
老侬不識字。
錯讀己已巳。
去問大大人。
答我渠似你。
師嘗歎末世佛法。
大乘旨趣無聞。
着楞嚴臆說。
法華意語。
金剛三昧經注。
涅盤會疏。
思益梵天所問經解。
陶太史請注。
又宗門或問。
慨古錄等。
語錄八卷。
行世。
付法弟子。
指南明徹。
麥浪明懷。
石雨明方。
三宜明盂。
爾密明澓。
昙茂李黃葉。
具足明有。
瑞白明雪。
無學能幻。
居士雁田柳浈。
參學如天倪明聞。
香幢明海。
柱石明梁等。
其餘印心者。
林下水邊。
繼起未艾。
洞上逆流。
汪洋無既。
複有久依法席。
去而嗣臨濟。
稱雄彼宗者。
亦皆受法乳恩知所報者也。
師于一切利益之事。
無不具行。
若築石塘。
自西興抵曹娥二百餘裡。
若剡溪南下。
至濠而勢逼。
流沙停漲。
水勢日西。
齧會稽日受築塘之苦。
師白當事者令鏟去沙洲。
水乃漸伏。
若修阿育王殿。
市木閩還。
航海遇寇。
聞師名即忏罪。
且授号矢護送。
若越城戒珠寺鐵鑄佛像。
葺前殿。
若徑山造彌陀佛。
若山陰修柯橋融光寺。
并佛菩薩像。
若修東關大石佛殿。
若長慶寺造羅漢像。
若錢塘江湄建茶亭。
并渡船。
若焰口施食。
水陸放救生命。
又若為夏氏置飨祀田等。
不可悉紀。
不肖丁元公奉教有年。
備聞行事。
敢述斯錄。
冀名達手。
銘筆傳馨。
謹狀。
生平所為。
一不覆藏。
遇人無貴賤親故。
皆以本色語相鉗錘。
中年以來。
病患耳根幾斷。
而應機迅捷。
受命如響。
壬寅入京。
值達觀大師應劫。
禅林有嚴色。
師以平易簡亮。
推重一時。
黃袁陶諸公卿。
皆及門請教。
冠蓋傾都市。
而師絕不以為意。
一日達觀大師同月川法師。
陶石篑黃慎軒兩太史。
左心源曾仲水米友石諸公。
嘉熙寺玩月次。
慎軒卧問。
馬祖玩月因緣。
師曰。
汝卧我立。
不得為汝說法。
慎軒亟起謝過。
月師雲。
内翰錯過了也。
達師雲。
我下語不及此公。
又僧鶴林參達觀大師。
大師曰。
你信得及麼。
林曰。
信得及。
大師雲。
既信得及。
可将法華經抛在尿桶内得麼。
林如所言。
諸方疑駭。
後師特往問林。
林雲。
實有此事。
師曰。
你當時見何道理。
便恁麼來。
林曰。
我忽憶善财參勝熱婆羅門因緣。
便乃如此。
師雲。
如今還有疑否。
林曰。
此是地獄之因。
豈得無疑。
師曰。
我今問你。
你須實答。
汝信得及否。
林曰。
信得及。
師曰。
汝真信得及否。
林曰。
真信得及。
師曰。
真信得及。
割取頭來。
林不知所措。
師便喝。
尋還越。
請開法者日益盛。
己未山東德王。
刺血寫書。
請師至府。
殷勤修敬問道受戒。
師至杭州。
聞谷師慧聞師等數員知識法師。
及諸缙紳護法。
各命侍者。
持柬迎師。
慧聞法師柬内雲。
今日大衆要與和尚作家相見。
和尚若來。
已堕情識。
和尚不來。
猶缺慈悲。
師閱畢。
即将衆柬一齊扯碎。
正色厲聲雲。
這些客作漢。
敢於老僧處納敗阙耶。
師至即升堂正立。
慧雲。
和尚莫要般門弄斧。
師與一掌雲。
速道速道。
慧無語。
師曰。
死漢。
聞谷師遂率衆作禮。
丙寅臘月。
於顯聖寺。
呼大衆前作付囑語。
初四日至天華寺上堂。
明智出衆禮師。
白往九華。
師曰。
汝去。
老僧即今起程。
語畢。
複為衆語。
至夜分醜時。
右脅示寂。
門人迎全身。
至顯聖寺。
龛三年。
丁卯。
塔於寺南缽盂山之陰。
師生於嘉靖辛酉歲八月五日寅時。
住世六十有六。
臘四十有三。
上堂開法會六。
初壽興寺。
次雲門廣孝寺。
次徑山觀音殿。
即古千僧閣。
次嘉興東塔寺。
次雲門顯聖寺。
次紹興天華寺。
講演經論會四十餘。
初周海門居士請於剡溪明心寺。
次顯聖寺。
次張太學宅中。
次山陰壽聖寺。
次梅墅彌陀庵。
次上虞百官陽草偃。
次下心壩。
次寶林寺。
次秀水石佛寺。
次海鹽天甯寺。
次嘉興東塔寺。
次顯聖寺。
次蕭山關王廟。
次顯聖寺。
次紹興大善寺。
次顯聖寺。
次顯聖寺。
次南京圓覺禅院。
次延壽寺。
次昆山一宿庵。
次紹興天華寺。
次湖州道場山。
次紹興華嚴寺等處。
師頌五位偏正曰。
正中偏。
啞子吃苦向誰言。
開口已招人貶笑。
祇應肚裡哭蒼天。
偏中正。
物物頭頭行正令。
信手拈來用得親。
拟欲求玄俱是病。
正中來。
雲何石女也懷胎。
天明生個白頭子。
九月楊花遍地開。
偏中至。
狹路相逢不須避。
線去針來本自然。
目擊道存兩會意。
兼中到。
動靜不分真個妙。
着衣吃飯本尋常。
卻似大蟲裹紙帽。
又三玄三要頌曰。
老侬不識字。
錯讀己已巳。
去問大大人。
答我渠似你。
師嘗歎末世佛法。
大乘旨趣無聞。
着楞嚴臆說。
法華意語。
金剛三昧經注。
涅盤會疏。
思益梵天所問經解。
陶太史請注。
又宗門或問。
慨古錄等。
語錄八卷。
行世。
付法弟子。
指南明徹。
麥浪明懷。
石雨明方。
三宜明盂。
爾密明澓。
昙茂李黃葉。
具足明有。
瑞白明雪。
無學能幻。
居士雁田柳浈。
參學如天倪明聞。
香幢明海。
柱石明梁等。
其餘印心者。
林下水邊。
繼起未艾。
洞上逆流。
汪洋無既。
複有久依法席。
去而嗣臨濟。
稱雄彼宗者。
亦皆受法乳恩知所報者也。
師于一切利益之事。
無不具行。
若築石塘。
自西興抵曹娥二百餘裡。
若剡溪南下。
至濠而勢逼。
流沙停漲。
水勢日西。
齧會稽日受築塘之苦。
師白當事者令鏟去沙洲。
水乃漸伏。
若修阿育王殿。
市木閩還。
航海遇寇。
聞師名即忏罪。
且授号矢護送。
若越城戒珠寺鐵鑄佛像。
葺前殿。
若徑山造彌陀佛。
若山陰修柯橋融光寺。
并佛菩薩像。
若修東關大石佛殿。
若長慶寺造羅漢像。
若錢塘江湄建茶亭。
并渡船。
若焰口施食。
水陸放救生命。
又若為夏氏置飨祀田等。
不可悉紀。
不肖丁元公奉教有年。
備聞行事。
敢述斯錄。
冀名達手。
銘筆傳馨。
謹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