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二

關燈


    若不喚作拄杖。

    是聲聞無句。

    亦有亦無。

    非有非無。

    是菩薩中道句。

    若如是逐句指點。

    則拄杖子入地獄如箭射。

    然拄杖子還向你諸人道也無。

    以其無恁麼道。

    穿過你諸人髑髅。

    透入你諸人眼睛。

    你諸人各各起一種知見。

    作一種見解。

    如此。

    則何止三句。

    乃至千句萬句圓應自在。

    一念具足也。

    拈起雲。

    看看。

    仁者見之謂之仁。

    智者見之謂之智。

    百姓日用而不知。

    良可悲夫。

    大衆。

    見色聞聲。

    了然不昧。

    何謂不知。

    還會麼。

    然聖人說無定方。

    勢難取信。

    何也。

    如雲人莫不飲食也。

    鮮能知味也。

    與此極同。

    深哀其不知日用也。

    将何以明之。

    山僧今日且作鹽鐵判官。

    還以書判之。

    若日用粗淺之知。

    夫婦之愚。

    可以與知焉。

    若以性真微細之知。

    及其至也。

    聖人有所不知焉。

    若恁麼。

    做個教學先生的奴也還欠三分。

    安敢人前稱長老。

    豈祖師意旨。

    祇如是乎。

    兄弟。

    意旨有異乎是。

    有不異乎是。

    知見是同。

    受用是别。

    隻如道生從何來。

    死從何往。

    聖賢了了知其落處。

    汝等忙然不知所向。

    若知得二字落處。

    便與聖賢不異。

    若也不知。

    焉得不名愚癡百姓乎。

    澄長老無可說。

    今日是重陽節。

    大家往煙雨樓登高望秋色。

    此猶是小知見。

    且道作麼是大知見。

    欲窮千裡目。

    更上一層樓。

     上堂。

    俱胝和尚一指禅。

    三十年來用不殘。

    自謂天龍相授與。

    看來冷眼總颟顸。

    大衆。

    且道何故如此。

    蓦豎指雲。

    祇這個指頭。

    盡十方世界有情之類。

    阿那個無有。

    而雲從天龍和尚得之。

    此可信耶。

    不可信耶。

    且天龍俱胝同在一時。

    或有秘授。

    爾今去彼一千餘年。

    隻如諸人指頭各各具足。

    從阿誰得。

    所以肇法師雲。

    昔物自在昔。

    不因今以至昔。

    今物自在今。

    不因昔以至今。

    不因今以至昔。

    自知今物之不往。

    不因昔以至今。

    自知昔物之不來。

    不來不往。

    故知物各住一際。

    大好言語。

    惜人之不盡解也。

    所以道古今天地。

    古今日月。

    古今人事。

    古今物理。

    如此。

    則三世諸佛。

    乃至天龍俱胝以及你諸人。

    同一鼻孔出氣。

    一舌根談論。

    人人頭頂是天。

    腳踏是地。

    熱則普天下熱。

    寒則普天下寒。

    平等具足。

    阿誰欠少。

    而欲起心動念。

    求理舍事。

    作二邊見。

    是豈智人所為也。

    雖然。

    隻如父母未生前。

    這個指頭落在什麼處。

    此身敗壞後。

    這個指頭又何處有。

    未過關者。

    也不得草草放過好。

    餘句不錄。

     上堂。

    今朝又是十月半。

    不識流年暗裡換。

    腳跟下事未能明。

    隻恐閻羅把飯算。

    欲透生死。

    除是鐵漢。

    挺起脊。

    莫收伊。

    咬定牙關誓與斷。

    大衆。

    要明這個。

    須看他從上榜樣。

    且道有何憑據。

    不見世尊初生時。

    便乃隻手指天隻手指地。

    周行七步。

    目顧四方。

    乃雲。

    天上天下惟我獨尊。

    兄弟。

    是他大人分上。

    具大氣岸。

    與衆不同。

    今日山僧分作三等相見。

    若上等的。

    向世尊未生前會得。

    猶較些子。

    中等的。

    向世尊當生之時便乃領得。

    亦是好漢。

    下等的。

    且把本參頓在面前。

    有日悟去也未知。

    餘句不錄。

     上堂。

    今朝十月十七。

    錯認彌陀誕辰。

    若能将錯就錯。

    諸佛時時降生。

    豎拂子召大衆雲。

    諸佛降生也。

    還會麼。

    會即便會。

    莫落意地。

    拟議思量。

    即已不是。

    擊禅床雲。

    還聞麼。

    聞即便聞。

    非是休分。

    直下領略。

    磕碎昆侖。

    大衆。

    若向山僧二轉語明得。

    則山僧辜負諸兄弟不少。

    若也不明。

    則諸兄弟。

    辜負山僧也多。

    還有不辜負者麼。

    要得不辜負。

    須看他古德。

    始得現成受用也。

    昔華嚴隆從石門遊。

    後嗣廣慧。

    或問曰。

    和尚随石門。

    為什麼卻嗣廣慧。

    答曰。

    我聞他[柷-口+登]子詩。

    所以便肯他。

    曰[柷-口+登]子詩若何。

    乞為我舉。

    答曰。

    我當時行腳到彼。

    和尚令我剃我。

    頭時擎[柷-口+登]子至。

    和尚曰。

    道者。

    我有[柷-口+登]子詩。

    你為我和。

    我曰。

    願聞。

    和尚曰。

    放下便安穩。

    我時深肯他。

    是以嗣他。

    大衆。

    祇個放下便安穩。

    三歲孩子也解得。

    及其至也。

    八十歲老人行不得。

    且道作麼生是行得的時節。

    如有擔千百斤擔子。

    已經千萬裡路。

    一念放下。

    其間無有用心。

    亦非計較。

    自然慶快平生。

    若是如今兄弟聞恁麼舉。

    便欲用心遏捺。

    怒眼撐睛。

    喚作放下。

    所謂将心用心。

    豈非大錯。

    兄弟。

    山僧不會說法。

    祇記得古人現成偈。

    舉似也。

    撮得髻根牢便休。

    何須一日三梳頭。

    大抵還他肌骨好。

    不搽紅粉也風流。

    下座。

     上堂。

    朔風凜凜正隆冬。

    葉落園林露木容。

    凋盡繁柯真實在。

    何必殷勤問主翁。

    物理循複。

    枯必然榮。

    目下雖然窮徹骨。

    來年依舊笑春風。

    大衆。

    你們若作冬景會。

    許你具一隻眼。

    若作佛法會。

    打碎你頭。

    未快山僧意。

    且道何故如此。

    蓋這一着子。

    亘今亘古非去非來。

    饒他四序循環。

    這個曾無變易。

    你諸人現前日用。

    現成具足。

    所以山僧不敢将個佛法二字。

    穢你心田。

    你諸人還肯山僧恁麼舉揚麼。

    若也不肯。

    你須自看。

    要見利害在什麼處。

    為複山僧舉揚不當耶。

    為複你自己未會耶。

    若是山僧舉揚不當。

    諸方自有具眼者簡點。

    若是你自己未會。

    必須微細勘驗始得。

    祇如這一着子。

    我今為甚麼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