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關燈
兩手。

     師曰。

    噓。

    離田求義。

    箭去久矣。

     頌曰。

    茫茫一片白滔天。

    大義何嘗又不全。

    從此解翻身脫殼。

    飛騰出世絕廉纖。

     問。

    沩山召仰山曰慧寂。

    寂應諾。

    山曰出也。

    仰大悟。

    但未知悟得個甚麼。

     師曰。

    唔。

    迸斷井索。

    忍痛難禁。

     頌曰。

    麒麟落草猶無柰。

    忽值相攜便泰然。

    一粒伽陀療劫外。

    當知各有好因緣。

     問。

    睦州關門。

    雲門損足便大悟。

    畢竟悟得甚麼。

     師曰。

    咄。

    叫發眠夢事多端。

     頌曰。

    為人須要為得徹。

    殺人必定要見血。

    有些氣息便相妨。

    懸厓一拶命根絕。

     問。

    萬松謂洛浦。

    如生澀鑰匙投舊鎖。

    家常鹽醋已吃知酸。

    於是服膺。

    即今鑰匙在甚處。

     師打一尺曰。

    收放甚處。

     頌曰。

    薄靸周遊天竺路。

    枯藤撞斷海山雲。

    臘梅落盡方空谷。

    笑看南山露蚤春。

     問。

    馬祖升堂百丈卷席。

    渠具甚麼眼。

    不容師說法。

     師曰。

    咄。

    理合如是。

    不必再移。

     頌曰。

    祇因鼻孔痛得徹。

    一世心胸恨不消。

    把斷要關渾不放。

    逍遙外更有逍遙。

     問。

    庵主豎拳無異答。

    趙州褒貶意何如。

     師曰。

    疆界令嚴。

    不許攙行奪市。

     頌曰。

    指南一路覓天機。

    舉眼看時定不知。

    句後言前如會得。

    電光石火卒難追。

     問。

    傅大士雲。

    能為萬象主。

    不逐四時凋。

    即今春生夏長秋殺冬枯。

    其中還有為主底也無。

     師曰。

    當該值歲。

     頌曰。

    人人各有先天祖。

    剔起眉毛不用觀。

    萬象森羅藏在内。

    分明頭角莫瞞顸。

     問。

    臨濟雲。

    赤肉團上有一無位真人。

    未證據者看。

    僧問如何是無位真人。

    濟擒住曰道道。

    僧拟議。

    濟曰無位真人是甚麼乾屎橛。

    此理如何。

     師曰。

    即師子捉兔。

    盡其威力。

     頌曰。

    撐船不到岸。

    氣殺岸頭人。

    大似白拈賊。

    聾者許知音。

     問。

    某甲捉得個野狐精。

    莫犯和尚諱否。

     師曰。

    咦。

    敢莫是個死貓兒在。

     頌曰。

    莫是野狐能變化。

    金毛隊入心無怕。

    拿來開口與吾聽。

    斷不辜伊真及假。

     問。

    某甲未出家時有一問。

    至今無人答得。

    請和尚答。

     師曰。

    中九子吾以教彼訖。

    汝自問之。

    不然下七子更好問也。

     頌曰。

    雠人相見兩眉攢。

    各在心知豈假言。

    不放過時何所與。

    蓦頭一尺再加拳。

     問。

    白鹭下田千點雪。

    黃鹂上樹一枝花。

    敢問是阿誰境界。

     師曰。

    [囗@力]。

    好一隊畜生。

    解這等作弄。

     頌曰。

    禅宗境界絕依因。

    散樹鋪田不用尋。

    今日已成菩薩面。

    昨朝原是夜叉心。

     問。

    古雲。

    待石烏龜點頭即向汝道。

    目今石烏龜點頭也。

    卻作麼生道。

     師曰。

    咦。

    蝦蟇叫雜沓。

    又道淨版聲。

     頌曰。

    轉身相續句随通。

    綿遠連環振古風。

    剖破心腸肝膽後。

    老胡不解少林宗。

     問。

    汾陽問首山。

    百丈卷席意旨如何。

    山曰。

    龍袖拂開全體現。

    象王行處絕狐蹤。

    陽大悟。

    敢問悟得甚麼。

     師曰。

    咄。

    祇是韓盧逐塊。

     頌曰。

    千年故紙好合藥。

    祇要醫王解下方。

    百萬家财都付與。

    不消書契也為良。

     問。

    三乘十二分教。

    一千七百則宗。

    盡是黃葉止啼。

    敢問和尚說底是甚麼。

     師曰。

    咦。

    聾人聽去。

    啞子傳來。

     頌曰。

    良骥追風曷假鞭。

    真兒何用止啼錢。

    時來拄杖成龍去。

    運去黃金變作磚。

     問。

    道不屬知與不知。

    知是妄覺。

    不知是無記。

    如何得相應去。

     師曰。

    不知眼中有翳。

    卻怨空裡生花。

     頌曰。

    嬰兒祇要乳酥嘗。

    那管親娘不是娘。

    直待有朝來具眼。

    塵塵剎剎顯全彰。

     問。

    十字街頭打睡。

    千尋海底翻身。

    斯人堪作何用。

     師曰。

    咄。

    見怪不怪。

    其怪自壞。

     頌曰。

    解向佛前欺侮。

    必然祖後生端。

    白日青天打睡。

    三更半夜盤桓。

    古怪跷蹊諸釋種。

    至今天下黑漫漫。

     問。

    山河及大地。

    一法之所印。

    如何是一法。

     師曰。

    中山河大地卉木叢林。

     頌曰。

    見聞知覺最朦胧。

    萬象群靈一握中。

    不入白雲家裡去。

    争知足下有清風。

     問。

    甘行者在南泉設粥。

    仍請南泉念誦。

    泉乃白椎曰。

    請大衆為狸奴白牯念摩诃般若波羅蜜。

    甘拂袖便行。

    泉聞便打破鍋子。

    是如何。

     師曰。

    咄。

    一個跨海征東。

    一個便漫天收北。

     頌曰。

    因緣撞着死冤家。

    出入行藏豈讓他。

    此橫鐵槊彼按金。

    又。

    拂袖便行鈞有餌。

    鍋兒打破玉無瑕。

     問。

    南泉住庵一僧來參。

    泉曰。

    我去上山作務。

    汝自炊飯吃了送來。

    僧做飯吃了。

    将家火都打破。

    泉下午回。

    見僧在床睡。

    泉亦傍睡。

    僧即起去。

    此理如何。

     師曰。

    正為朋者生。

    為友者死。

     頌曰。

    絕世無如真子出。

    果然惡氣播諸方。

    南泉若不依它作。

    畢竟庵中打一場。

     問。

    一法若有。

    毗盧堕在凡夫。

    萬法若無。

    普賢失其境界。

    左右不然。

    教行人如何踐履。

     師曰。

    腦後見腮。

    不與往來。

     頌曰。

    倐然已到法王家。

    管甚千差與萬差。

    丈六金身同草用。

    涅盤煩惱總空花。

     問。

    教中鈔解疏疏解經。

    未審經解甚麼。

     師曰。

    吽。

    一個連累兩個。

    三個連累四個。

     頌曰。

    連環绮互莫申舒。

    一竅虛通一亦無。

    是事不從人所得。

    達磨故所觜盧都。

     問。

    天上無彌勒。

    地下無彌勒。

    畢竟在甚麼處。

     師曰。

    咦。

    火垆震動。

    通身汗流。

     頌曰。

    彌勒當來下生。

    人人活陷深坑。

    現在兜率内院。

    白白将自羅籠。

    金剛般若兮無人無我。

    華嚴法界兮勿西勿東。

    火垆震動堪作麼。

    須知下載有清風。

     問。

    某甲有二百問。

    請和尚一句答來。

     師曰。

    啊。

    答也未。

    轉身猶可易。

    脫體道應難。

     頌曰。

    一句當天答也未。

    古今宗教問皆酬。

    若還更要尋心路。

    一尺端然定不休。

     問。

    蓮花色比丘尼見佛。

    佛诃雲汝何得越大僧見吾。

    雖見吾色身。

    且不見吾法身。

    須菩提岩中宴坐。

    卻見吾法身。

    未審利害在甚麼處。

     師曰。

    實好心無好報。

    大事得無憂。

     頌曰。

    舌頭有骨非為佛。

    言說無因卻是真。

    見不見人都一尺。

    令他粉骨報師恩。

     問。

    趙州雲。

    轉藏經竟。

    婆雲為甚祇轉半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