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竺淨慈自得禅師錄卷第三

關燈


    良久曰。

    雲松侵月夜明珑。

     上堂。

    因有僧出衆問。

    記得宏智祖翁有四借。

    冀聽其妙要。

    師曰。

    花須連夜發。

    不待曉風吹。

    僧曰。

    同中有異。

    借功明位時如何。

    師曰蘆花隐舶。

    僧曰。

    異中有同。

    借位明功時如何。

    師曰青山慕雲。

    僧曰。

    異中同。

    同中異。

    借借不借借時如何。

    師曰。

    澄潭月落。

    澄水雲起。

    僧曰。

    不用異同。

    異中異全超。

    不借借時如何。

    師曰方外誰敢為度量。

    僧曰混然事作麼生。

    師曰超方者委焉。

    師乃有總頌曰。

    祖翁四借吾門事。

    密密疏疏着眼視。

    位裡有功隐裡顯。

    功中有位弟中師。

    功位不須功位外。

    主賓不揀主賓機。

    偏正回互沒分曉。

    樵子笠穿戴月歸。

     霜曰。

    密密疏疏着眼視。

    疏細難分。

    位裡有功隐裡顯。

    功位潛分。

    功中有位弟中師。

    深淺密分。

    功位不須功位外。

    君臣道合。

    賓家不揀主家機。

    偏正相合。

    偏正回互沒分曉。

    佛祖不合。

    樵子笠穿戴月歸。

    千聖共合。

    良久曰。

    天明海暮清波合。

     上堂。

    因有僧出衆問。

    記得曹山和尚有四禁語。

    學人如何商略。

    師曰問在答處答在問處。

    僧曰。

    步步無分外。

    心心沒異同。

    不行心處路時如何。

    師曰肯即是。

    僧曰。

    海深南北。

    山上東西。

    不挂本來衣時如何。

    師曰落頑空。

    僧曰。

    月當松梢。

    雲滿寒榻。

    何須正恁麼。

    師曰坐黑暗。

    僧曰。

    混沌未分。

    半夜更深。

    切忌未生前。

    師曰着真空。

    僧曰畢竟向什麼處安身立命。

    師曰。

    南岑風鄰北山松。

    西暮日昏東海空。

    師乃有總頌曰。

    不行心處。

    不盡凡心。

    若于心處見于凡心。

    不妨個個了得心心。

    不挂本衣不着元裳。

    自求本衣再裝元裳。

    不用人人會取。

    堂堂何須正當。

    何坐空床。

    正當恁麼。

    尚在虛旁。

    切忌未生坐。

    妙路方如起。

    歸信更堪厚賞。

    畢竟舍去一樹花香。

     霜曰。

    不行心處路。

    别求異心路。

    若能如是見。

    破家失本路。

    不挂本來衣。

    須令有悟路。

    自求凡境心。

    更無新到路。

    何須正恁麼。

    猶有不轉路。

    若不離斯家。

    獨坐頑空路。

    切忌未生時。

    父母不知路。

    于斯不歸來。

    終不得活路。

    良久曰。

    荷樵潇灑歸家路。

     上堂。

    因有僧出衆問。

    記得投子和尚有三器。

    學人未明。

    請師甄别。

    師曰試問看。

    僧曰。

    直以格調。

    妙奏奇曲。

    上正之器如何見。

    師曰向上人而始得知。

    僧曰。

    以妙手将彈玉調。

    中當之器如何見。

    師曰與諸佛齊肩初會。

    僧曰。

    實以活眼見破天容。

    下偏之器如何見。

    師曰今時虛廓方通達。

    僧曰。

    學人分上事已知。

    主家活計事又如何。

    師曰。

    碧眼胡僧曾未識。

    黃頭老子又難谙。

    僧便禮拜。

    師曰且去。

    師乃有總頌曰。

    上正之器根密密而難言。

    中當之器要了了而幽玄。

    下偏之器見明明而滿天。

    學人分上事紛紛而不玄。

    主家活計事寂寂而不傳。

     霜曰。

    千聖也不傳。

    上正之妙器。

    諸佛共授傳。

    中當之真器。

    人天普見取。

    下偏之玄器。

    衲子之三昧。

    不出于三器。

    宗旨之精要。

    不在于孤器。

    良久曰。

    雲月出樓頭。

    雨水回萬器。

     上堂。

    因有僧出衆問。

    記得疏山大師有三路。

    未審其旨如何。

    師曰吾望子也久。

    僧曰。

    端的難分。

    如何是一路滑如苔。

    師曰三世諸佛忙然徒弄蹤。

    僧曰學人如何會去。

    師喝曰忘前失後漢。

    僧曰。

    步步蹈雪。

    如何是蔟花蔟錦路。

    師曰。

    一如本不如。

    蘆雪混天水。

    僧曰莫是法身邊之事耶。

    師曰。

    自己之真功。

    是須徹底到。

    僧曰。

    深密難入。

    如何是荊棘叢林路。

    師曰。

    山上萬天外。

    到者未曾有。

    僧曰和尚卻到也否。

    師曰。

    賓主相忘處。

    是須透頂到。

    僧曰。

    一一祗對既如此。

    物表作略又如何。

    師曰。

    山中一個主人公。

    不落正偏絕異同。

    師乃有總頌曰。

    不覺蹈過镔鐵關。

    悠然穩坐月蘆寒。

    别得妙方更難到。

    巍巍頂相若當看。

     霜曰。

    不覺蹈過镔鐵關。

    滑如苔平絕居留。

    悠然穩坐月蘆寒。

    蔟花蔟錦淨滿洲。

    别得妙方更難到。

    轉身荊棘林頭外。

    巍巍頂相若當看。

    鐵眼正開盡報酬。

    良久曰。

    花容散嶺上。

    月色落潭底。

     上堂。

    因有僧出衆問。

    記得洞山和尚有三滲漏。

    一一祗對又如何。

    師曰是是。

    僧曰。

    機不離位。

    堕在毒海。

    作麼生是見滲漏。

    師曰坐着後切忌滞留。

    僧曰。

    高處偏枯。

    情境滲漏。

    作麼生是情滲漏。

    師曰白雲功作切忌坐。

    僧曰。

    體妙失宗。

    機昧終始。

    作麼生是語滲漏。

    師曰句句道着切忌用。

    僧曰畢竟而是何人分上事。

    師曰滲漏而始得。

    師乃有總頌曰。

    高高而獨坐。

    便是見滲漏。

    寥寥而氣淨。

    正是情滲漏。

    明明而神露。

    悉是語滲漏。

    畢竟同混處。

    從古絕滲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