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
關燈
小
中
大
。
一雨普滋。
三草二木。
雷聲遠震。
地上清涼。
如來說一合相。
即非一合相。
且出息不涉萬緣。
入息不居陰界。
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
空生不解岩中坐。
惹得天華動地來。
上堂。
僧問。
一不做二不休時如何。
師雲。
水底撈明月。
進雲。
退一步修安樂法。
又作麼生。
師雲。
相逢盡道休官去。
林下何曾見一人。
僧禮拜。
師乃雲。
絕羅籠脫羁鎖。
雖是善因而招惡果。
咄。
老松源與麼說話。
於唱教門中。
足可觀光。
要作臨濟兒孫。
未得在。
開福莫有長處麼。
擊拂子雲。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家。
小參。
一毛穿衆穴。
衆穴一毛收。
明明百草頭。
明明祖師意。
龍睛鹘眼。
罔測端倪。
疥狗泥豬。
虛張意氣。
五祖和尚雲。
汝等諸人。
見山僧豎起拂子。
便作勝解。
及乎山禽聚集。
牛動尾巴。
卻作等閑。
殊不知。
櫩聲不斷前旬雨。
電影還連後夜雷。
大衆。
者個便是金剛圈栗棘蓬。
若也吞得透得。
參學事畢。
山僧一夏已來。
公委出入。
不能與諸人東語西話。
然亦未嘗不眉毛厮結。
其奈不覺不知。
翻成踈外。
今夜向個裡。
搖唇鼓舌。
撒土抛沙。
撿點将來。
大似不識好惡。
衆中忽有忍俊不禁底出來。
掀倒禅床喝散大衆。
山僧大展坐具。
禮他三拜。
何也。
莫怪坐來頻勸酒。
自從别後見君希。
上堂。
舉圓悟和尚示衆雲。
古德道。
結夏已十一日。
寒山子作麼生。
又有道。
結夏已十一日。
水牯牛作麼生。
山僧即不然。
結夏已十一日。
燈籠露柱作麼生。
若識得燈籠露柱。
即識得水牯牛。
若識得水牯牛。
即識得寒山子。
脫或拟議。
老僧在你腳底。
師雲。
千鈞之弩。
不為鼷鼠而發機。
三大老也是為他閑事長無明。
開福結夏已十五日了也。
堂中兄弟。
盡是諸方煅了底金。
總不須問着。
行但行。
住但住。
坐但坐。
卧但卧。
忽若露柱着衫南嶽去。
燈籠沿壁上天台。
狸奴白牯無消息拾得寒山笑滿腮。
山僧卻有個細大法門。
為汝說破。
下座。
巡堂吃茶。
上堂。
早間侍者覆上堂。
山僧病餘要打睡。
聽得堂前法鼓鳴。
又把眉毛重剔起。
說張三話李四。
淨行何曾有些子。
打殺應知狗不噇。
何事諸人妄相許。
喝一喝。
上堂。
真淨和尚一日舉教中道。
不見一法是大過患。
喝一喝雲。
有什麼過。
卓拄杖雲。
有什麼患。
複橫按拄杖雲。
德山棒臨濟喝。
舉世何人解提掇。
天高地回萬象閑。
總是僧家好時節。
擲下拄杖雲。
是什麼時節。
喝一喝。
下座。
老真淨。
可謂知時識節。
善說法要。
撿點将來。
不免大驚小怪。
所以開福尋常不要捏怪。
拈拄杖雲。
大衆還見麼。
若道見。
見個什麼。
若道不見。
卻是諸人捏怪。
靠拄杖雲。
見怪不怪。
其怪自壞。
下座。
上堂。
一夏工夫餘半月。
也堪歡喜也堪驚。
山僧有口不敢道。
留得雙眉蓋眼睛。
且道。
是什麼眼睛。
若也道得。
一大藏教八萬四千法門。
不消一擊。
若道不得。
莫道無事好。
下座。
上堂。
舉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與外道無我尊論議。
外道曰。
請師默論。
不假言說。
祖曰。
不假言說。
孰知勝負。
曰但取其義。
曰汝以何為義。
曰無心為義。
曰汝既無心。
安得義乎。
曰我說無心。
當名非義。
曰汝說無心。
當名非義。
我說非心。
當義非名。
曰當義非名。
誰能辨義。
曰汝名非義。
此名何名。
曰為辯非義。
是名無名。
曰名既非名。
義亦非義。
辯者是誰。
當辯何物。
如是往複四十九反。
外道杜口信伏。
大慧和尚雲。
婆舍斯多何用忉怛。
當時若見他道請師默論。
不假言說。
便雲。
義堕也。
即今莫有要與妙喜默論者麼。
或有個衲僧出來道義堕也。
我也知你向鬼窟裡作活計。
師雲。
騎賊馬趕賊。
奪賊槍殺賊。
回天轉地。
合水和泥。
教外一宗。
掃土而盡。
開福門下。
今日忽有個漢出來道。
請師默論。
不假言說。
劈脊便棒。
還委悉麼。
棒頭有眼明如日。
要識真金火裡看。
上堂。
僧問。
摩竭掩室意旨如何。
師雲。
打破天關。
掀翻地軸。
進雲。
毗耶杜詞。
又作麼生。
師雲。
一狀領過。
進雲。
不涉二途。
如何舉唱。
師雲。
蛇無頭不行。
進雲。
與麼則出他古人圈缋不得。
師雲。
你喚什麼作古人圈缋。
僧拟議。
師便打。
乃雲。
摩竭掩室。
毗耶杜詞。
打破天關。
掀翻地軸。
山僧與麼答話。
已是屈辱先宗。
汝等諸人。
拟更蹈步向前。
未免畫蛇添足。
喝一喝雲。
參堂去。
上堂。
好個中秋節。
莫言無供養。
風吹丹桂華。
清香滿天上。
諸人眼裡也飽。
耳裡也飽。
鼻裡也飽。
隻恐肚裡不飽。
若得肚裡飽去。
則不疑佛。
不疑祖。
不疑天下老和尚。
拈出袖裡金錘。
打開光明寶藏。
不涉凡聖路岐。
便是渡河香象。
喝一喝。
上堂。
真不掩僞。
曲不藏直。
一句截流。
萬機寝息。
拈拄杖卓一下雲。
寒山拾得。
祖忌拈香。
碧眼胡尊性急。
一語不投機。
阖國追不及。
少林面壁弄盡精神。
隻消斷臂師僧三拜而立。
伎倆既盡。
心事亦休。
隻履西歸。
空棺示迹。
後代兒孫。
充滿中國。
莫不向今日燒牛頭栴檀之香。
具酥酪醍醐之食。
用伸追遠。
用報恩德。
正眼觀來。
何異捧漏卮以灌焦釜。
而終莫能濕。
所以開福比丘。
蒸雲門胡餅。
烹趙州酽茶。
雖然禮貌粗踈。
畢竟臭味相入。
上堂。
僧問。
掬水月在手時如何。
師雲。
弄花香滿衣。
進雲。
和尚因什麼。
攙行奪市。
師雲。
阇梨莫曾到此間麼。
進雲。
曾到。
師雲。
大似不相識。
僧便禮拜。
師乃雲。
大洋海底蓬塵起。
百尺竿頭掉臂行。
三世如來說不到。
扶桑日午打三更。
小參。
一年來一年去。
來既無從。
去亦無至。
北禅分歲勾賊破家。
汾陽罷參知慚知愧。
所以山僧三四年間。
來此與諸人相聚。
行則與諸人同行。
住則與諸人同住。
卧則與諸人同卧。
起則與諸人同起。
直饒起倒不同。
畢竟脫離泥水。
與麼與麼。
平地上吃交。
鬼門中貼卦。
不與麼不與麼。
跛驢蹈倒摘茶輪。
草庵卸下瑠璃瓦。
阿呵呵。
會也麼。
一釋迦。
二元和。
三佛陀。
從将支遁鶴。
喚作右軍鵝。
複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雲門一曲。
門雲。
臘月二十五。
師雲。
大小雲門。
盡力隻道得到者裡。
今夜忽有問。
如何是開福一曲。
隻對他道。
明日是新年。
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别。
聽取一頌。
臘月二十五。
一曲喧今古。
明日是新年。
袈裟搭半肩。
同不同别不别。
珊瑚枝枝撐着月久立。
元宵。
進退兩序上堂。
十五日已前。
明中有暗。
十五日已後。
暗中有明。
正當十五日。
明暗雙忘。
體用俱寂。
譬如千燈洞照一室。
光光交羅各不相借。
且道。
是知事分上事。
頭首分上事。
諸人分上事。
莫有道得底麼。
拈拄杖卓一下雲。
蟭螟睫上放元宵。
狸奴倒上菩提樹。
上堂。
僧問。
天不能蓋。
地不能載時如何。
師雲。
阇梨得自由。
僧便禮拜而出。
師雲。
依俙越國。
彷佛楊州。
師乃雲。
天不能蓋。
地不能載。
依俙越國。
彷佛楊州。
打開布袋。
随流入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無錢明日求。
拍禅床。
下座。
上堂。
日月有晦明。
虛空沒明晦。
佛佛體皆同。
塵塵自三昧。
拈将須彌盧。
塞斷香水海。
動靜不留情。
是名觀自在。
上堂。
舉雲門問踈山。
如何是法身邊事。
山雲。
枯樁。
又問。
如何是法身向上事。
山雲。
非枯樁。
門雲。
還許學人說道理也無。
山雲許。
門雲。
枯樁豈不是明法身邊事。
山雲是。
門雲。
非枯樁豈不是明法身向上事。
山雲是。
門雲。
隻如法身。
還該一切否。
山雲。
争得不該。
門指淨缾雲。
法身還該者個麼。
山雲。
阇梨莫向淨缾邊會。
門便禮拜。
師雲。
雲門也善切磋琢磨。
若不是踈山老漢。
幾被打破蔡州。
今日忽有問山僧。
如何是法身邊事。
劈脊便棒。
若更問如何是法身向上事。
便與連夜趕出。
非唯坐斷天下人舌頭。
且免得靈利衲僧。
向枯樁邊着到。
小參。
二千年前。
大覺世尊。
将一條斷貫索。
穿你天下衲僧鼻孔。
東土西天。
無敢違者。
二千年後。
者索子落在欲上座手中。
拈起也眉間挂劍血濺梵天。
放下也藏海風清波平浪靜。
當此四月十五。
結卻布袋頭。
盡十方世界四聖六凡情與無情總在者裡。
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莫道諸天散華無路。
外道潛觑無門。
便是釋迦老子。
再出頭來。
也卒摸索不着。
是你諸人。
二六時中。
於其中間。
行住坐卧。
各不相妨。
所以道。
譬如大火聚。
猛焰同時發。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河中水。
川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如是如是。
芍藥花開菩薩面。
不如是不如是。
棕榈葉散夜叉頭。
羚羊挂角無蹤迹。
笑倒沩山水牯牛。
複舉裴相國雲。
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凡夫也。
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菩薩也。
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如來也。
後來楊次公雲。
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如來也。
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菩薩也。
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凡夫也。
師雲。
者兩個措大。
可謂徐六擔闆各見一邊。
山僧與他捏作一團。
向無星秤子上。
玷捶将來。
一個恰重半斤。
一個恰重八兩。
不作貴不作賤。
作麼生買。
拍禅床雲。
莫謂龍門無宿客。
明朝更試錦标看。
久立。
了庵和尚語錄卷第一
一雨普滋。
三草二木。
雷聲遠震。
地上清涼。
如來說一合相。
即非一合相。
且出息不涉萬緣。
入息不居陰界。
一句作麼生道。
良久。
空生不解岩中坐。
惹得天華動地來。
上堂。
僧問。
一不做二不休時如何。
師雲。
水底撈明月。
進雲。
退一步修安樂法。
又作麼生。
師雲。
相逢盡道休官去。
林下何曾見一人。
僧禮拜。
師乃雲。
絕羅籠脫羁鎖。
雖是善因而招惡果。
咄。
老松源與麼說話。
於唱教門中。
足可觀光。
要作臨濟兒孫。
未得在。
開福莫有長處麼。
擊拂子雲。
星河秋一雁。
砧杵夜千家。
小參。
一毛穿衆穴。
衆穴一毛收。
明明百草頭。
明明祖師意。
龍睛鹘眼。
罔測端倪。
疥狗泥豬。
虛張意氣。
五祖和尚雲。
汝等諸人。
見山僧豎起拂子。
便作勝解。
及乎山禽聚集。
牛動尾巴。
卻作等閑。
殊不知。
櫩聲不斷前旬雨。
電影還連後夜雷。
大衆。
者個便是金剛圈栗棘蓬。
若也吞得透得。
參學事畢。
山僧一夏已來。
公委出入。
不能與諸人東語西話。
然亦未嘗不眉毛厮結。
其奈不覺不知。
翻成踈外。
今夜向個裡。
搖唇鼓舌。
撒土抛沙。
撿點将來。
大似不識好惡。
衆中忽有忍俊不禁底出來。
掀倒禅床喝散大衆。
山僧大展坐具。
禮他三拜。
何也。
莫怪坐來頻勸酒。
自從别後見君希。
上堂。
舉圓悟和尚示衆雲。
古德道。
結夏已十一日。
寒山子作麼生。
又有道。
結夏已十一日。
水牯牛作麼生。
山僧即不然。
結夏已十一日。
燈籠露柱作麼生。
若識得燈籠露柱。
即識得水牯牛。
若識得水牯牛。
即識得寒山子。
脫或拟議。
老僧在你腳底。
師雲。
千鈞之弩。
不為鼷鼠而發機。
三大老也是為他閑事長無明。
開福結夏已十五日了也。
堂中兄弟。
盡是諸方煅了底金。
總不須問着。
行但行。
住但住。
坐但坐。
卧但卧。
忽若露柱着衫南嶽去。
燈籠沿壁上天台。
狸奴白牯無消息拾得寒山笑滿腮。
山僧卻有個細大法門。
為汝說破。
下座。
巡堂吃茶。
上堂。
早間侍者覆上堂。
山僧病餘要打睡。
聽得堂前法鼓鳴。
又把眉毛重剔起。
說張三話李四。
淨行何曾有些子。
打殺應知狗不噇。
何事諸人妄相許。
喝一喝。
上堂。
真淨和尚一日舉教中道。
不見一法是大過患。
喝一喝雲。
有什麼過。
卓拄杖雲。
有什麼患。
複橫按拄杖雲。
德山棒臨濟喝。
舉世何人解提掇。
天高地回萬象閑。
總是僧家好時節。
擲下拄杖雲。
是什麼時節。
喝一喝。
下座。
老真淨。
可謂知時識節。
善說法要。
撿點将來。
不免大驚小怪。
所以開福尋常不要捏怪。
拈拄杖雲。
大衆還見麼。
若道見。
見個什麼。
若道不見。
卻是諸人捏怪。
靠拄杖雲。
見怪不怪。
其怪自壞。
下座。
上堂。
一夏工夫餘半月。
也堪歡喜也堪驚。
山僧有口不敢道。
留得雙眉蓋眼睛。
且道。
是什麼眼睛。
若也道得。
一大藏教八萬四千法門。
不消一擊。
若道不得。
莫道無事好。
下座。
上堂。
舉二十五祖婆舍斯多。
與外道無我尊論議。
外道曰。
請師默論。
不假言說。
祖曰。
不假言說。
孰知勝負。
曰但取其義。
曰汝以何為義。
曰無心為義。
曰汝既無心。
安得義乎。
曰我說無心。
當名非義。
曰汝說無心。
當名非義。
我說非心。
當義非名。
曰當義非名。
誰能辨義。
曰汝名非義。
此名何名。
曰為辯非義。
是名無名。
曰名既非名。
義亦非義。
辯者是誰。
當辯何物。
如是往複四十九反。
外道杜口信伏。
大慧和尚雲。
婆舍斯多何用忉怛。
當時若見他道請師默論。
不假言說。
便雲。
義堕也。
即今莫有要與妙喜默論者麼。
或有個衲僧出來道義堕也。
我也知你向鬼窟裡作活計。
師雲。
騎賊馬趕賊。
奪賊槍殺賊。
回天轉地。
合水和泥。
教外一宗。
掃土而盡。
開福門下。
今日忽有個漢出來道。
請師默論。
不假言說。
劈脊便棒。
還委悉麼。
棒頭有眼明如日。
要識真金火裡看。
上堂。
僧問。
摩竭掩室意旨如何。
師雲。
打破天關。
掀翻地軸。
進雲。
毗耶杜詞。
又作麼生。
師雲。
一狀領過。
進雲。
不涉二途。
如何舉唱。
師雲。
蛇無頭不行。
進雲。
與麼則出他古人圈缋不得。
師雲。
你喚什麼作古人圈缋。
僧拟議。
師便打。
乃雲。
摩竭掩室。
毗耶杜詞。
打破天關。
掀翻地軸。
山僧與麼答話。
已是屈辱先宗。
汝等諸人。
拟更蹈步向前。
未免畫蛇添足。
喝一喝雲。
參堂去。
上堂。
好個中秋節。
莫言無供養。
風吹丹桂華。
清香滿天上。
諸人眼裡也飽。
耳裡也飽。
鼻裡也飽。
隻恐肚裡不飽。
若得肚裡飽去。
則不疑佛。
不疑祖。
不疑天下老和尚。
拈出袖裡金錘。
打開光明寶藏。
不涉凡聖路岐。
便是渡河香象。
喝一喝。
上堂。
真不掩僞。
曲不藏直。
一句截流。
萬機寝息。
拈拄杖卓一下雲。
寒山拾得。
祖忌拈香。
碧眼胡尊性急。
一語不投機。
阖國追不及。
少林面壁弄盡精神。
隻消斷臂師僧三拜而立。
伎倆既盡。
心事亦休。
隻履西歸。
空棺示迹。
後代兒孫。
充滿中國。
莫不向今日燒牛頭栴檀之香。
具酥酪醍醐之食。
用伸追遠。
用報恩德。
正眼觀來。
何異捧漏卮以灌焦釜。
而終莫能濕。
所以開福比丘。
蒸雲門胡餅。
烹趙州酽茶。
雖然禮貌粗踈。
畢竟臭味相入。
上堂。
僧問。
掬水月在手時如何。
師雲。
弄花香滿衣。
進雲。
和尚因什麼。
攙行奪市。
師雲。
阇梨莫曾到此間麼。
進雲。
曾到。
師雲。
大似不相識。
僧便禮拜。
師乃雲。
大洋海底蓬塵起。
百尺竿頭掉臂行。
三世如來說不到。
扶桑日午打三更。
小參。
一年來一年去。
來既無從。
去亦無至。
北禅分歲勾賊破家。
汾陽罷參知慚知愧。
所以山僧三四年間。
來此與諸人相聚。
行則與諸人同行。
住則與諸人同住。
卧則與諸人同卧。
起則與諸人同起。
直饒起倒不同。
畢竟脫離泥水。
與麼與麼。
平地上吃交。
鬼門中貼卦。
不與麼不與麼。
跛驢蹈倒摘茶輪。
草庵卸下瑠璃瓦。
阿呵呵。
會也麼。
一釋迦。
二元和。
三佛陀。
從将支遁鶴。
喚作右軍鵝。
複舉僧問雲門。
如何是雲門一曲。
門雲。
臘月二十五。
師雲。
大小雲門。
盡力隻道得到者裡。
今夜忽有問。
如何是開福一曲。
隻對他道。
明日是新年。
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别。
聽取一頌。
臘月二十五。
一曲喧今古。
明日是新年。
袈裟搭半肩。
同不同别不别。
珊瑚枝枝撐着月久立。
元宵。
進退兩序上堂。
十五日已前。
明中有暗。
十五日已後。
暗中有明。
正當十五日。
明暗雙忘。
體用俱寂。
譬如千燈洞照一室。
光光交羅各不相借。
且道。
是知事分上事。
頭首分上事。
諸人分上事。
莫有道得底麼。
拈拄杖卓一下雲。
蟭螟睫上放元宵。
狸奴倒上菩提樹。
上堂。
僧問。
天不能蓋。
地不能載時如何。
師雲。
阇梨得自由。
僧便禮拜而出。
師雲。
依俙越國。
彷佛楊州。
師乃雲。
天不能蓋。
地不能載。
依俙越國。
彷佛楊州。
打開布袋。
随流入流。
今朝有酒今朝醉。
明日無錢明日求。
拍禅床。
下座。
上堂。
日月有晦明。
虛空沒明晦。
佛佛體皆同。
塵塵自三昧。
拈将須彌盧。
塞斷香水海。
動靜不留情。
是名觀自在。
上堂。
舉雲門問踈山。
如何是法身邊事。
山雲。
枯樁。
又問。
如何是法身向上事。
山雲。
非枯樁。
門雲。
還許學人說道理也無。
山雲許。
門雲。
枯樁豈不是明法身邊事。
山雲是。
門雲。
非枯樁豈不是明法身向上事。
山雲是。
門雲。
隻如法身。
還該一切否。
山雲。
争得不該。
門指淨缾雲。
法身還該者個麼。
山雲。
阇梨莫向淨缾邊會。
門便禮拜。
師雲。
雲門也善切磋琢磨。
若不是踈山老漢。
幾被打破蔡州。
今日忽有問山僧。
如何是法身邊事。
劈脊便棒。
若更問如何是法身向上事。
便與連夜趕出。
非唯坐斷天下人舌頭。
且免得靈利衲僧。
向枯樁邊着到。
小參。
二千年前。
大覺世尊。
将一條斷貫索。
穿你天下衲僧鼻孔。
東土西天。
無敢違者。
二千年後。
者索子落在欲上座手中。
拈起也眉間挂劍血濺梵天。
放下也藏海風清波平浪靜。
當此四月十五。
結卻布袋頭。
盡十方世界四聖六凡情與無情總在者裡。
内不放出。
外不放入。
莫道諸天散華無路。
外道潛觑無門。
便是釋迦老子。
再出頭來。
也卒摸索不着。
是你諸人。
二六時中。
於其中間。
行住坐卧。
各不相妨。
所以道。
譬如大火聚。
猛焰同時發。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又如河中水。
川流競奔逝。
各各不相知。
諸法亦如是。
如是如是。
芍藥花開菩薩面。
不如是不如是。
棕榈葉散夜叉頭。
羚羊挂角無蹤迹。
笑倒沩山水牯牛。
複舉裴相國雲。
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凡夫也。
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菩薩也。
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如來也。
後來楊次公雲。
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如來也。
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菩薩也。
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凡夫也。
師雲。
者兩個措大。
可謂徐六擔闆各見一邊。
山僧與他捏作一團。
向無星秤子上。
玷捶将來。
一個恰重半斤。
一個恰重八兩。
不作貴不作賤。
作麼生買。
拍禅床雲。
莫謂龍門無宿客。
明朝更試錦标看。
久立。
了庵和尚語錄卷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