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修必讀

關燈
此去焉能戀海漚。

     香風澹蕩帶秋煙。

    不是凡人不是仙。

    一念彌陀超色相。

    音聲搖曳月初圓。

     此聲如玉更如金。

    寫出彌陀一片心。

    自有無生消息到。

    人間天上幾知音。

     器和 一聲功德已無畺。

    況複聲聲正念長。

    入聽如雷無彼此。

    令人卻憶鼓音王。

     無端秋色自西來。

    人靜宵深畫角哀。

    烈士功名心不死。

    願從極樂起金台。

     心聲普現 無邊聞性一時開。

    上徹遙天下九垓。

    與我念光相映發。

    英靈無數總歸來。

     念境靈(熏煉重重。

    遺粗得妙。

    徃生造詣。

    非托空言。

    故複摹之) 一聲佛号起聞根。

    想見西方世所尊。

    逸韻溶溶超色相。

    飛心别現妙乾坤。

     極樂滿現花嚴(花嚴剎海。

    淨穢全涵。

    上上蓮修。

    盡法界量。

    故透發之) 重重無盡十[纟-八]中。

    極樂花嚴法界通。

    誦得聲聲無量壽。

    一蓮宮裡衆蓮宮。

     風吹逸韻繞千花。

    供養彌陀即釋迦。

    天外何人同此調。

    飛空樓閣燦雲霞。

     星幢來往道場多。

    無限英靈出愛河。

    端坐虛空齊入定。

    東西過現總彌陀。

     才說西方現十方。

    十方唯一法中王。

    法王名字威靈震。

    内外諸魔幻影亡。

     本地風光 本來離妄即依真。

    一片心光剎剎塵。

    方寸靈明涵淨土。

    往生誰是少良因。

     生死事大。

    無常迅速。

    圓聚心神。

    到極樂國。

     生平少讀十年書。

    相見何遲願不殊。

    好種蓮花完舊約。

    往生佳境本非虛。

     娑婆久欲卸征衫。

    一念深深去複還。

    誓共忏除身口意。

    與君飛出死生關。

     從容妙轉法王輪。

    無限精良寫一真。

    成就道場佳子弟。

    娑婆極樂總長春。

     泥沙點點換金沙。

    肯離娑婆即到家。

    處處飛行承足底。

    誰言陸地不生花。

     長短句 我與君。

    淡月疎燈。

    妙寫冷冷韻。

    我與君。

    經卷爐香。

    好結深深信。

    我與君。

    相知一味全無病。

    我與君。

    累劫心期。

    圓融一鏡。

    願轉塵緣作淨緣。

    那堪佛印兼魔印。

    我與君。

    蓮約生生訂。

     我與君。

    本然天事。

    不在随和。

    我與君。

    心期蓮約。

    寶脈金波。

    我與君。

    番番相見兩無他。

    我與君。

    警策莫蹉跎。

    平生密詣歸安樂。

    百歲童真仗佛陀。

    我與君。

    歡喜出娑婆。

     我與君。

    和風甘露。

    一點真機。

    我與君。

    清涼适可。

    無縫天衣。

    我與君。

    蓮花剎海俗塵希。

    我與君。

    一佛共依依。

    殷勤。

    行願通而穩。

    靜妙音聲秀更微。

    我與君。

    圓滿共西歸。

     生平事。

    宛轉未依心。

    寂寞人天同志少。

    寶花慧月及時臨。

    感激遇知音。

     一一同願友。

    盡坐蓮花台。

    我生淨土時。

    一一蓮花開。

     靜中一味本清涼。

    不向仙都覓異方。

    在手菩提珠百八。

    心心寫出妙蓮香。

     此心已共寶花開。

    蓮信初從淨土來。

    不離一真成佛脈。

    與君同坐紫金台。

     夕陽明月小橋西。

    人影蓮香入望齊。

    聞道彌陀恩願足。

    傾心先奉紫留犁。

     番番紙墨寄殷勤。

    每向蓮邦即憶君。

    遙對西風頻寄語。

    光明法藏好同熏。

     寶韻浺瀜妙入微。

    十方花雨正初飛。

    生生結契休忘卻。

    一品蓮修願不違。

     光明初現紫留犁。

    照我心期直到西。

    聞說彌陀悲願切。

    遙垂金臂共提攜。

     蓮邦消息(并序) 妙空大師 真心本體。

    清淨圓明。

    不屬一邊。

    全該萬法。

    乃以無始一念。

    忽起無明。

    遂於清淨本然。

    現出虛空大地。

    譬如燈中有鏡。

    鏡中有燈。

    六道四生。

    重重無盡。

    諸聖諸凡普同出世。

    回環映現。

    化度不休。

    遠矣哉。

    人之生也。

    十月血腥。

    三年乳濁。

    從一世。

    及多生。

    緣影為心。

    四大為身。

    生死死生。

    形神流轉。

    莫補江心之漏。

    空增夢裡之哀。

    苦樂千般。

    恩仇萬變。

    分明因果。

    當局全迷。

    可深歎也。

    此書層層解說。

    剝去粗庸。

    脈脈深涵。

    出生衆妙。

    歸家一路。

    導我前行。

    九品之文。

    顯出往生淨土異方便矣。

    利益有情。

    同生安樂。

    淨土圓現。

    娑婆頓空。

    佛國為家。

    蓮花在足。

    光明鏡影。

    無有纖痕。

    莫更遷流。

    緻生種種。

     二尊分兩土。

    以法救群迷。

    為勸居東者。

    回心直向西。

     本自心中現。

    光涵世界多。

    從今一直去。

    念念見彌陀。

     有緣齊受度。

    久被佛恩多。

    點化娑婆衆。

    光明出愛河。

     專切贊彌陀。

    極樂莊嚴處。

    唯願一切人。

    速往西方去。

     至妙至玄機。

    一直無彎曲。

    非淺亦非深。

    佛機原具足。

     一際光明照十方。

    巍巍不動法中王。

    無邊世界三災起。

    淨土高标七寶幢。

     彌陀光照本無邊。

    大地虛空及遠天。

    何處是人歸結處。

    青黃赤白紫金蓮。

     更無魔外與兵戈。

    一片光華顯佛陀。

    諸上善人同聚會。

    化禽天樂六時多。

     奇哉一念感西方。

    接引而生大吉祥。

    如此娑婆真熱惱。

    不如歸去便清涼。

     完我一心量。

    念佛阿彌陀。

    十方諸剎海。

    從此息奔波。

     相争相殺幾時休。

    錯換頭顱更起仇。

    有意無心都是孽。

    将他性命作珍羞。

     晝夜忙忙不得閑。

    何時金玉積如山。

    人天坐處更番變。

    管庫财神又換班。

     地獄 慘極心昏惡未消。

    長年受苦實難熬。

    千生萬死身形換。

    頃刻阿旁又試刀。

     畜生 可憐生死不曾停。

    命賤身輕體不靈。

    猶欲争強互淫殺。

    畜生心事太零星。

     餓鬼 慘澹飄搖鬼趣哀。

    苦辛奔走役風雷。

    貧窮更受燒身報。

    幻影重重痛不回。

     人道 人身幸得已非安。

    百歲須臾落死關。

    一點假銀充不去。

    半生辛苦更何堪。

     修羅 人我相争勝負臨。

    飛沙走石殺人心。

    修羅太苦酣征戰。

    魂夢匇匇刀箭林。

     天道 十善頑修夢入天。

    精求秘訣作群仙。

    未消結限離生死。

    無量精神總落邊。

     苦哉謗般若。

    處處亂真心。

    引得千生誤。

    何時得好音。

     背覺無所知。

    覺者來度之。

    化現方便力。

    破盡貪瞋癡。

     即以塵中人。

    化作出塵侶。

    冁轉如來恩。

    望汝生西去。

     一覺大夢醒。

    不覺夢方酣。

    辛苦受輪回。

    何日返家山。

     打落重重障礙。

    自然脫體清涼。

    可憐塵海更茫茫。

    障裡還生别障。

     不出圈子裡。

    颠倒夢魂多。

    誤聽旁人話。

    依然入網羅。

     處處幢幢風入定。

    層層樓閣寶含光。

    人心到此全無垢。

    盡是如來解脫香。

     八功德水映金沙。

    七寶池中九品花。

    禽鳥勸人勤念佛。

    六時天樂不喧嘩。

     不誦經文不坐禅。

    也無佛法與君傳。

    隻将一句彌陀佛。

    用作西方淨土緣。

     念佛人皆有宿緣。

    從今更不落人天。

    勤勤引得心光發。

    九品蓮花必現前。

     極樂彌陀德大哉。

    清涼世界寶蓮台。

    化禽晝夜音聲起。

    喚得人人心地開。

     神超三界外。

    心現一聲中。

    體用分明在。

    無邊念力雄。

     娑婆苦。

    娑婆苦。

    娑婆之苦誰能數。

    無窮升降逐風輪插腳難憑多失所。

    出沒閻浮不可停。

    頭顱改變成今古。

    何不及早念彌陀。

    免此娑婆苦。

     西方樂。

    西方樂。

    西方之樂全無作。

    自然生起念佛心。

    風吹樹網成天樂。

    辟支聲聞入一乘。

    人天善道無三惡。

    何不及早念彌陀。

    領取西方樂。

     祖師明明說。

    汝等細細聽。

    歸家無二路。

    一佛鎮常靈。

     精進事成就。

    切勿任粗心。

    一心不退轉。

    花開寶月臨。

     一佛是定。

    專念是慧。

    念入佛慧。

    真成三昧。

     蓮花韻自清。

    光圓氣乃足。

    娑婆鬧不清。

    依舊沉諸欲。

     一佛無量佛。

    莫作種種見。

    會念彌陀者。

    佛佛皆護念。

     心念紛飛起。

    無一而可成。

    他端得力處。

    彌陀更不真。

     純心終入脈。

    恍惚即亡真。

    願願交光處。

    彌陀度此人。

     欲去即便去。

    欲住即便住。

    極樂無量光。

    明明一條路。

     一句四個字。

    送汝到西方。

    若愁不得去。

    及早好商量。

     作家手筆也尋常。

    演出蓮花自在香。

    莫道修行無規矩。

    依他所說便清涼。

     淩空一步最安詳。

    心現蓮花便吉祥。

    莫道其中無九品。

    本來舉念即西方。

     西方徑路(并序) 古昆法師 夫一句彌陀。

    稱徑路者。

    乃橫絕迷源。

    直投覺海至簡易。

    至直捷之大方便也。

    故經雲。

    若人但念阿彌陀。

    是名無上深妙禅。

    要解雲。

    當知執持名号。

    既簡易直捷。

    仍至頓至圓。

    以念念即佛故。

    不勞觀想。

    不必參究。

    當下圓明。

    無餘無欠。

    直指雲。

    無上正徧知覺。

    普應機宜。

    說法三百餘會。

    皆令群有同證真常。

    求其機宜相感。

    生佛緣深。

    至簡至易。

    而功高捷徑者。

    無越求生淨土一門。

    況五濁盛時。

    衆生垢重。

    餘道修行。

    必難成就。

    而匪仗此門。

    其何從疾脫生死。

    是故娑婆教主。

    再四叮咛。

    十方如來。

    殷勤勸往。

    千經萬論。

    處處指歸。

    往聖前賢。

    人人趣向。

    大矣哉。

    一句彌陀。

    真可謂渡苦海之慈航。

    生西方之徑路也。

    昔善導和尚專志於此。

    衆稱彌陀化身。

    豈欺我哉。

    詳其自行化他。

    總不出彌陀一經之妙旨。

    乃雲。

    衆生障重。

    境細心粗。

    識揚神飛。

    觀難成就。

    是以大聖悲憐。

    直勸專稱名号。

    正由稱名易故。

    相續即生。

    若能念念相續。

    畢命為期。

    十即十生。

    百即百生。

    徹悟禅師雲。

    倘置佛名。

    而别修三乘聖行。

    亦是浪用精神。

    亦是千鈞之弩。

    為鼷鼠而發機。

    況造六凡生死之業乎。

     一句阿彌陀。

    徹底悲心說。

    聞此難信法。

    當願生彼國。

      一句阿彌陀。

    壽命不思議。

    及其諸人民。

    一切皆無異。

      一句阿彌陀。

    無量功德力。

    大石置船上。

    必定不沉溺。

      一句阿彌陀。

    罪除無量劫。

    聞名尚離苦。

    何況憶念切。

      一句阿彌陀。

    末法緣最深。

    餘行難成就。

    唯此獨超倫。

      一句阿彌陀。

    諸佛異方便。

    欲生安養國。

    應當專心念。

      一句阿彌陀。

    千經萬論宣。

    彼佛與我等。

    宿有大因緣。

      一句阿彌陀。

    慧遠知幽玄。

    功高極易進。

    念佛最為先。

      一句阿彌陀。

    蓮池具正見。

    臨終垂慈誨。

    隻要老實念。

      一句阿彌陀。

    神力不可測。

    八哥稱佛名。

    皆生極樂國。

     (徃生集雲。

    潭州人。

    有養鸲鹆者。

    嘗念佛。

    既亡。

    以棺葬之。

    忽生青蓮花一朵。

    自其口出。

    有頌之者雲。

    有一靈禽号八哥。

    解随僧語念彌陀。

    死埋平地蓮花發。

    人不回心怎奈何)。

     散持有功(并序) 古昆法師 法華經雲。

    若人散亂心。

    入於塔廟中。

    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

    西齋詩雲。

    魂飛心散亂。

    佛号罪銷镕。

    蓮爍如初日。

    西升極樂宮。

    秘藏指南雲。

    深信切願。

    念佛。

    而念佛時。

    心多散亂者。

    即是下品下生。

    下生花開雖遲。

    樂勝天宮。

    永脫輪回位居不退。

    敬遵此旨。

    而述頌言。

     散亂持名大有功。

    經文明載法華中。

    散稱一句皆成佛。

    多誦故知道德充。

     散亂持名大有功。

    橫超帶業最圓融。

    彌陀願海如斯異。

    諸佛咨嗟贊不窮。

     散亂持名大有功。

    往生不落疑城中。

    暫時九品分高下。

    究竟莊嚴與佛同。

     散亂持名大有功。

    無邊教海盡融通。

    但憑記數常專念。

    不必先求妄想空。

     散亂持名大有功。

    幽途蒙照悉皆通。

    莫令佛日西山落。

    那怕迷雲百萬重。

     散亂持名大有功。

    彌陀攝受德無窮。

    任憑雜念常侵擾。

    佛号厲稱莫放松。

     散亂持名大有功。

    如當亂世出英雄。

    不愁盜賊千千萬。

    隻要将軍智力充。

     念佛開心頌(并序) 古昆法師 餘自學淨宗以來。

    每見念佛之人。

    或執着悟門。

    意不開暢或。

    惡嫌妄想。

    心生憂愁。

    因此二種。

    不能死盡偷心。

    竭力念佛。

    故徹悟禅師雲。

    淨土一門。

    最初省求悟門末後不待發慧而慧自發。

    不須忏業。

    而罪自消不斷煩惱。

    而妄自空。

    至極省要。

    至極徑捷。

    及其證入。

    至極廣大。

    至極究竟。

     大求開悟 蓮宗不必求開悟。

    六字洪名須保護。

    但得口中刻刻持。

    聲聲喚應天真父。

     蓮宗不必求開悟。

    應定彌陀多少數。

    日日能持十萬聲。

    時時常走歸元路。

     念佛得妙 一心念佛妙無窮。

    不用參求理自通。

    念到臨終生極樂。

    等閑大振古家風。

     一心念佛妙無窮。

    暫到同居四土融。

    具縛伴中多補處。

    微風聲裡演真宗。

     一心念佛妙無窮。

    金口親傳向上宗。

    諸佛廣長同作證。

    愚夫愚婦悉能通。

     一心念佛妙無窮。

    智者深知不面東。

    最後舉揚無别事。

    殷勤獨贊藕華宮。

     不問如何 妄想不必問如何。

    總是前生業障多。

    久病暫時才服藥。

    安能便得離沉疴。

     妄想不必問如何。

    當起悲心念佛陀。

    莫恨持名多散亂。

    須憑信願脫娑婆。

     妄想不必問如何。

    全在彌陀念得多。

    雜亂垢心能記佛。

    當知罪業已消磨。

     禅門日誦 示子出家偈 裴休居士 含悲送子入空門。

    朝夕應當種善根。

    身眼莫随财色轉。

    道心須向歲寒存。

    看經念佛依師教。

    苦志明心報四恩。

    他日忽然成大器。

    人間天上獨稱尊(四恩者。

    父母。

    師長。

    國王。

    施主)。

     淨土聖賢錄(并種蓮集) 今将淨土聖賢錄中。

    臨終有詩偈者。

    略錄數傳以為征信。

    天下萬事皆可假托。

    獨生死不可假托。

    古今生西方。

    不一而足。

    或異香滿室。

    預知時至。

    天樂鳴空。

    留偈而逝。

    夫臨去之際。

    既如是安閑。

    所到之方。

    必定是非常之福地。

    有智人。

    豈可不同生安養耶。

     祖朗大師傳 祖朗。

    姓李。

    薊州人。

    九歲出家。

    禮圓通國師為師。

    真佑間。

    賜号圓通。

    大師日誦彌陀數萬聲。

    年七十四。

    将示寂。

    預告其徒曰。

    吾生緣盡矣。

    其徒訝之。

    後七日。

    口占偈。

    跏趺而卒。

    偈曰。

     咄這皮袋。

    常為患害。

    繼祖無能。

    念佛有賴。

    來亦無來。

    去亦無礙。

    四大五陰。

    一時敗壞。

    且道還有。

    不壞者麼。

    良久雲。

    浮雲散盡月升空。

    極樂光中常自在。

     起信大師傳 起信。

    字香海。

    姓單。

    富春人。

    父通内典。

    令信出家。

    徧參知識。

    至蘇州遇會一傳公。

    示念佛法門。

    信即返杭閉關。

    日課彌陀十萬聲。

    嘉慶十七年十月十九日。

    盥沐易衣。

    念佛坐逝。

    逾時。

    頂可灼手。

    有念佛歌曰。

     念佛好。

    念佛好。

    萬事從頭一筆埽。

    幾回背父走風塵旅邸神魂多颠倒。

    不參禅。

    不矜教。

    一爐香篆萦缭繞。

    奔波肩擔沒來由。

    訪友尋師何日了。

    休外求。

    隻内照衣裡摩尼無價寶。

    應聲現色忒分明。

    六道神光誰欠少。

    水自流。

    山自峭。

    靜裡觀來都入妙。

    笑他名利日忙忙。

    自在真修誰能造。

    月沉西。

    鐘報曉。

    漫說容顔未衰老。

    古來賢哲若河沙。

    誰非白骨埋荒草。

    獨此心。

    無壽天。

    脫離苦海無煩惱。

    百年身世等空華。

    空華勘破一長嘯。

    缽囊懸。

    拄杖抝。

    撇卻塵緣歸路早。

    人生定數已安排。

    佛本天真非矜造閑住庵。

    懶談道。

    吏難役兮君難召。

    禅床鎮日坐忘機。

    碧眼胡僧觑不到。

    嚗晴檐。

    補破襖。

    一盂脫粟随緣飽。

    敢雲閉戶慕清高。

    一非目視諸方藐。

    生寡交。

    死絕吊。

    氣盡皮囊便撇掉。

    土埋火葬總由他。

    不剩兒孫免不肖。

    苦莫悲。

    喜莫笑。

    總是浮生夢未覺。

    大家抛卻瓜葛藤。

    刀環請唱還鄉調。

    有一言。

    最簡要。

    世人如入羅網鳥。

    欲脫羅網何處求。

    唯有勸君念佛好。

     冬瓜和尚傳 冬瓜和尚。

    遺其名。

    姓孫。

    杭州人。

    嗜食冬瓜故名。

    出家華嚴庵。

    為人緘默。

    竟日遊行街市。

    寒暑無間。

    人莫之測。

    與鄰庵僧慧照為友。

    将寂之前。

    告照曰。

    新正六日吾行矣。

    汝合來送。

    屆期。

    和尚赴齋返。

    見照先在。

    曰。

    汝何來。

    照笑曰。

    汝與我約。

    特來相送耳。

    和尚曰。

    微子言。

    幾忘卻。

    遂盥沐。

    禮佛謂照曰。

    既行不可無偈。

    為我書之。

    怡然而逝。

    偈曰。

     終日走街坊。

    心中念佛忙。

    世人都不識。

    别有一天堂。

     尼道乾大師傳 尼道乾。

    字世禅。

    嘉禾雙溪。

    陳氏女。

    年十七出家。

    操履真實。

    順逆一如。

    庵設念佛堂。

    晝夜魚聲不絕者。

    垂四十年。

    嘉慶廿五年冬。

    示微疾。

    十一月十一日。

    謂其徒曰。

    吾明日寅時當去。

    至時說偈。

    命衆同聲念佛。

    吉祥而逝。

    偈曰。

     八十八年。

    無貪無戀。

    歸去來兮。

    水清月現。

     李知遙居士傳 李知遙。

    長安人。

    笃志淨土。

    為五會念佛。

    導諸衆善。

    晚得疾。

    忽雲和尚來也。

    洗漱着衣。

    然香頂禮聞空中說偈。

    就床上。

    泊然而化。

    異香滿室。

    衆共聞之。

    其偈曰。

     報汝李知遙。

    功成果自招。

    引君生淨土。

    将爾上金橋。

     王日休居士傳 王日休。

    字虛中。

    龍舒人。

    宋國學進士。

    棄官不就。

    專修淨業。

    布衣蔬食。

    日課千拜着龍舒淨土文十卷行世。

    普勸修持。

    導引鹹修淨土。

    将卒前三日徧别道友。

    勖以精進。

    及期。

    禮誦如常。

    至三更忽厲稱佛數聲。

    唱言佛來迎我。

    屹然立化。

    其詩曰。

     五更報曉莫貪眠。

    抖擻精神向佛前。

    一拜一聲彌陀佛。

    西方早種一枝蓮。

     黃生居士傳 黃生。

    潭州人。

    以鍛鐵為生。

    每打鐵時。

    念佛不絕。

    一日占頌。

    令人書之且雲。

    我去後。

    可将此頌流布。

    勸人念佛。

    即化去其頌曰。

     玎玎珰珰。

    久煉成鋼。

    太平将近。

    我往西方。

     周夢顔居士傳 周夢顔一名思仁。

    字安士。

    昆山諸生。

    博通經藏。

    深信淨土法門。

    自号懷西。

    嘗以衆生造無量罪。

    唯淫殺居半。

    因着戒殺書名萬善先資。

    懇切深痛。

    每過一切神祠。

    必祝雲。

    願尊神發出世心。

    勿受血食。

    一心念佛。

    求生淨土。

    思仁自今二十四歲至壽盡。

    中間若殺一小魚蝦。

    乃至家中眷屬。

    若有一人傷一蚊蟻。

    尊神是糾是殛。

    迅雷殛碎所着書闆。

    臨河見魚。

    仰面見鳥。

    不思救度。

    反萌殺機。

    亦同此誓。

    夢寐見人殺生。

    不能至心稱佛名号。

    發救度心。

    而反歡喜贊成其事。

    亦同此誓。

    其戒淫書。

    名欲海回狂。

    斷淫窮源。

    又輯勸修淨土書四卷。

    名西歸直指。

    又着陰骘文廣義三卷。

    引入出世法門。

    乾隆四年正。

    月與家人訣雲。

    将西歸。

    請以香湯。

    卻之曰。

    我香湯沐浴久矣。

    談笑而逝。

    異香滿室。

    年八十四。

    其勸世歌曰。

     今日奔馳。

    明日奔馳。

    忙忙碌碌何日住。

    使盡心機。

    結盡冤雠。

    總為妻兒作馬牛。

    妻兒是主我是奴。

    一逢使喚便奔波。

    妻兒是鎖我是囚。

    去去來來不自由。

    妻兒是繭我是蠶。

    被他裹住受辛酸。

    妻兒是井我是雪。

    隻待填滿方休歇。

    世間多少烈丈夫。

    往往甘受妻兒苦。

    究竟妻兒何所用。

    生死分途不相共。

    不知撐開眼。

    看破娑婆險。

    不如用着力。

    快與魔王敵。

    阿彌陀。

    是我父。

    早辦慈心來救我。

    阿彌陀。

    是我母。

    早有法乳來養我。

    安養國。

    是我宅。

    黃金為地真難得。

    蓮花台。

    是我胎。

    七寶為座佛持來。

    不須弄智巧。

    不要費錢财。

    隻須口口是彌陀。

    念念在菩提。

    要往生。

    原容易。

    佛既提攜我。

    我學佛提攜。

    四恩三有盡回施。

    八難三途皆沾濟。

    将此西方九品蓮。

    處處栽培盡大地(此歌見古今雜錄)。

     羅允枚居士傳 羅允枚。

    太倉人。

    以多病棄舉業。

    參檗岩。

    了徹向上。

    複回心淨土。

    康熙四十年秋。

    病且革。

    忽聞空中聲雲。

    勝蓮居士。

    尚餘壽一紀。

    因自号勝蓮。

    時州人罕知修淨業。

    允枚倡念佛社三四處。

    諸善鹹樂成之。

    年七十一。

    其年六月二日。

    徧别親友。

    告以初六日辭世。

    至期端坐說偈。

    偈畢寂然。

    家人哭喚不已。

    忽張目曰。

    累我更遲七日。

    至十四日。

    辰刻曰。

    大士來。

    合掌向西。

    稱佛而脫。

    其偈曰。

     七十一年。

    拖着皮袋。

    今日撇下。

    何等自在。

     彭希涑居士傳 彭希涑。

    字樂園。

    号蘭台。

    蘇州元和廪生。

    二林居士從子也。

    少舉於鄉。

    喜疏食。

    因疾遂信向佛。

    持六齋。

    日課西方佛名。

    求生淨土。

    雖舟車南北。

    未嘗廢忘。

    嘗作回向詩數首。

    乾隆五十八年。

    十月三日。

    病[瘧-虍+雨]痢。

    絕口不及家事。

    日唯勸母念佛。

    十三日早。

    命人張接引像。

    移榻向西。

    至晚念佛。

    右脅而逝。

    異香滿室。

    其詩曰。

     風力吹人豈自由。

    幻緣牽引惹閑愁。

    病魔天遣重重逼。

    垂死方悲不早修。

     營營逐逐不如閑。

    人命須知呼吸間。

    卻恐修行迷正路。

    臨歧回首黑漫漫。

     靜觀深時落日斜。

    了知極樂路非賒。

    十年蕩子無歸處。

    一念回光便是家。

     心心相續憶彌陀。

    萬事浮雲一任他。

    何時命終生彼國。

    現前先已出娑婆。

     姜見龍居士傳 姜見龍。

    字元标。

    吳縣人。

    好為諸善。

    家遂中落。

    習眼科自活。

     初學長生術。

    一夕夢巉崖幽谷。

    陰風飒然。

    行數裡。

    忽見天日。

    幢幡蔽空。

    寶輿中一人趺坐。

    身金色。

    見龍請救。

    輿中人言。

    汝能發願否。

    曰。

    願從今日。

    作佛家奴。

    曰甚善。

    明日當有比丘導爾修行。

    勿錯過。

    言畢不見。

    及旦。

    果有僧至。

    為言修行。

    無過念佛。

    能念佛。

    決生西方。

    得不退轉。

    疾成正覺。

    見龍大喜。

    日持佛名。

    聲徹裡巷。

    乾隆四十三年。

    八月書偈而逝。

    年七十五。

    其偈曰。

     脫卻五濁苦。

    往生極樂土。

    七寶蓮胎圓。

    一念成正果。

     吳濂居士傳 吳濂。

    字芑謀。

    元和庠生。

    父奉佛。

    父病。

    僧來問疾。

    開示念佛法門。

    濂在旁。

    恍然有省。

    遂栖心淨業。

    為人簡默。

    念佛無間。

    人不知也。

    嘗語所知曰。

    我志固有大者在。

    一日小腹忽患瘤。

    瘤潰血不止。

    因賦詩二絕。

    臨沒前三日。

    預知時至。

    請僧助念。

    跏趺合掌而終。

    時嘉慶十九年。

    二月二十三日。

    其詩曰。

     贅瘤還系贅瘤身。

    自歎今生半廢人。

    四大本來無我相。

    皮囊雖好不多春。

     不用良方不用醫。

    自家有病自家知。

    從今晝夜彌陀佛。

    證到金剛不壞時。

     張師誠居士傳 張師誠。

    字心友。

    号蘭渚。

    湖州歸安人。

    為江蘇巡撫。

    見蘇城殺業重。

    屢出示勸戒。

    遇放生河嚴禁捕魚。

    署中不宴客。

    不殺生。

    已而長齋奉佛。

    栖心淨土。

    自号一西居士。

    擇前賢淨土論說。

    輯徑中徑又徑一書。

    後附淨土歌詠。

    其自作數首。

    最為警切。

    道光八年。

    乞假歸裡。

    靜居鬥室。

    一意西馳。

    逾年卒。

    臨終時。

    誦彌陀經畢。

    才舉佛号至第五聲。

    寂然而逝。

    其詩曰。

     佛緣幸遇識洪名。

    火急西歸此一生。

    不向此生拚力去。

    胞胎再入堕無明。

     才提佛号衆魔侵。

    降伏雲何到一心。

    口耳相聞心應手。

    牟尼曆曆字推尋。

     最怕臨期神識迷。

    舌根堅硬氣難提。

    若非平日心專一。

    那得資糧助往西。

     業多常恐失人身。

    縱得人身亦火坑。

    欲出火坑無别術。

    風帆順水樂邦生。

     蔣十八居士與妻同傳 蔣十八。

    妻者。

    海鹽人。

    中歲與其夫。

    合志修行。

    斷除愛欲。

    日誦大乘經。

    曆四十餘年。

    一日各洗漱更衣。

    炷香唱佛名各書一頌而逝。

     蔣頌曰。

     這個幻身。

    四大合成。

    今日分散。

    各歸其根。

    諸幻既滅。

    灰飛煙絕。

    如空中風。

    猶碧天月。

    既無障礙。

    又能皎潔。

    一切永斷。

    無有言說。

    四十年來。

    脫離嗜欲。

    惟闡大乘。

    朝誦暮讀。

    今朝撒手西歸。

    自有現成果足。

     其妻頌曰。

     看過蓮經萬四千。

    平生香火有因緣。

    西方自是吾歸路。

    風月同乘般若船。

     馮善女人傳 馮氏。

    名法信。

    少多病。

    從慈受禅師求卻病方。

    師教以持齋念佛。

    遂信受。

    修西方靜觀。

    起居動靜。

    以西為歸。

    家事。

    淨業。

    兩不妨廢。

    十年如是。

    一日書偈畢。

    曰支那緣盡。

    行即西歸。

    其年十二月。

    語侍者雲。

    吾已神遊淨土。

    而禮慈尊。

    萬億佛子。

    慶我得生其國。

    至宮殿林沼。

    與觀經所說無二。

    到者方知。

    乃合掌誦佛。

    右脅而逝。

    偈曰。

     随緣任業許多年。

    枉作耕牛大可憐。

    打疊身心早脫去。

    免将鼻孔被人牽。

     崔善女人傳(載徃生集) 崔婆。

    淄州人。

    東平梁氏之乳媪也。

    為人樸願。

    早斷葷血。

    主母晁氏。

    留意禅學。

    婆在旁。

    惟日誦阿彌陀佛。

    未嘗有間。

    年七十二下痢。

    持念益力。

    忽唱一偈。

    或問。

    婆何時當去。

    曰申時去。

    已而果然。

    茶毗時。

    舌獨不化。

    若蓮華然。

    其偈曰。

     西方一路好修行。

    上無條嶺下無坑。

    去時不用着鞋襪。

    為有蓮華步步生。

     古今女流。

    往生淨土。

    皆有祥瑞。

    百五十餘人。

    見聖賢錄。

    并種蓮集。

    其餘未曾目覽甚夥。

    今此書中。

    選女衆。

    非少也。

    因臨終未留詩偈者。

    故未錄。

     蓮修必讀(終) 弟子衆等。

    一心頂禮十方常住三寶。

    釋迦世尊。

    文殊普賢。

    諸大菩薩。

    彌陀世尊。

    觀音勢至。

    清淨海衆。

    諸大菩薩。

     證明攝受。

    發願。

    合集功德。

    普皆回向。

    弟子等衆。

    曠大劫來。

    至於今日。

    既迷本性。

    常在輪回。

    三業六根無惡不造。

    三途八難無苦不嘗。

    生死浩浩。

    解脫何期。

    今遇最上乘。

    得生微信。

    聞淨土法。

    現已知歸。

    雖精進而恨其遲。

    倘懈怠而往生莫及。

    今刻此書。

    普利同流。

    警策身心。

    為淨邦之助。

    立長課以念佛。

    為西方之歸。

    普願法界有情。

    聞此蓮音同植善根。

    伏願父母師僧。

    曆劫冤親。

    一切靈蠢。

    蒙彌陀之願光。

    承觀音之慈力。

    三障頓消。

    四土圓淨。

    偈曰。

     法流心通  化諸障礙  信願行圓  超生蓮界 普利十方  度生靈快  念佛三昧  周流法界 一該一切  圓融無外  法法靈通  心心自在 空諸娑婆  同生清泰  常持此心  未來不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