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關燈
明柴紫山釋 乘旹 述 凡經題目。

    有世尊親安者。

    有結集人約義而安者。

    此經乃世尊親自安名。

    佛說五十五位菩提已。

    有文殊菩薩。

    在大衆中。

    即從座起。

    頂禮佛足。

    而白佛言。

    當何名此經。

    我及衆生雲何奉持。

    佛告文殊。

    是經名大佛頂。

    悉怛多。

    般怛啰。

    無上寶印。

    十方如來清淨海眼。

    亦名救護親因。

    度脫阿難。

    及此會中性比丘尼。

    得菩提心。

    入遍知海。

    亦名如來密因修證了義。

    亦名大方廣妙蓮華王十方佛母陀羅尼咒。

    亦名灌頂章句。

    諸菩薩萬行首楞嚴。

    共有五名。

    而後譯者。

    将謂語雖不一。

    義可互陳。

    是故存三隐二。

    合成一題。

    曰大佛頂如來密因修證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夫大佛頂者。

    指諸佛三十二相中最尊最上無見頂相而言。

    其相不唯凡愚小乘莫能見。

    即地上菩薩。

    亦未能睹其邊表。

    唯佛與佛。

    乃可見之。

    何以故。

    以有見者不能見。

    以無見者亦不能見。

    以非有非無見者不能見。

    以即有即無見者亦不能見。

    唯離心意識。

    出凡聖路途者。

    無能見。

    亦無所見。

    方許親見頂相。

    然依最尊上頂。

    顯最上乘法。

    就有相以形無相。

    寄幻相以徴實相故耳。

    蓋實相者。

    即佛生本具常住真心。

    性淨明體。

    但為凡愚執有。

    二乘堕空。

    所不能知。

    乃至地上菩薩。

    亦尚未窺其涯際。

    唯佛世尊。

    三德圓通。

    萬行具足。

    據無作妙智。

    了不思議境。

    親證常住真心。

    全體大用。

    而亦具大佛頂相。

    亦能闡最上乘法。

    是故尊者被魔所攝。

    佛自頂門放光。

    化佛說咒。

    救脫尊者。

    因而殷勤啟請。

    十方如來。

    得成菩提。

    妙奢摩他。

    三摩禅那。

    最初方便。

    佛即全提正令。

    直指人心。

    曰有三摩提。

    名大佛頂首楞嚴王。

    具足萬行。

    十方如來。

    一門超出妙莊嚴路。

    及至文殊請立經名。

    複以大佛頂三字弁之經首。

    可見非入楞嚴大定者。

    不證最上乘果。

    非證最上乘果者。

    不見大佛頂相。

    見大佛頂相者。

    是名如來。

    夫如者。

    指其真體。

    來者。

    表其大用。

    體具威音那畔。

    用展今世門頭。

    然正在威音那畔。

    不妨今世門頭。

    正在今世門頭。

    不妨威音那畔。

    若謂寂然不動。

    則感而遂通。

    若謂感而遂通。

    則寂然不動。

    無所從來。

    亦無所去。

    故名如來。

    夫如來者。

    果德之稱也。

    非有密因。

    莫能證果。

    然人但知密非是顯。

    因非是果。

    而殊不知如來修因。

    曾未離見色聞聲處。

    即此六根六塵六識。

    便是成佛根本。

    一切現成。

    無不明了。

    特為衆生逐境迷心。

    聚緣内搖。

    趣外奔逸。

    日用不知。

    故謂之密。

    是密乃對衆生言。

    豈如來之因有密者哉。

    是知淪生死。

    證妙常。

    皆不出此根塵識法。

    除此一法。

    更無别法。

    了此一義。

    更無别義。

    斯乃一修一切修。

    一證一切證。

    一了一切了。

    無了無不了。

    豈唯如來。

    凡諸菩薩所修萬行。

    靡不在茲。

    菩薩半梵語。

    具雲菩提薩埵此翻發大道心衆生。

    謂發起初心。

    必成佛度生而後已。

    其利己利他。

    必假六度及四無量心。

    為十種根本大行。

    複以十資百。

    以百資千。

    以千資萬。

    然萬乃随世之極數。

    豈行有一定之數乎。

    擴充之。

    或有多種。

    總括之。

    不出一楞嚴大定耳。

    梵語首楞嚴。

    此雲一切事究竟堅固。

    所謂一切事者。

    不離六種根塵識法。

    究其體性。

    唯是常住真心。

    如法華雲。

    是法住法位。

    世間相常住。

    亦如肇論雲。

    聖遠乎哉。

    拟之即神。

    道遠乎哉。

    觸事而真。

    且曰大佛頂。

    又曰首楞嚴王者。

    簡非二乘之枯禅滅定。

    亦若大經雲。

    男子身中入正定。

    女子身中從定起。

    乃至眼根入正定。

    耳根從定起。

    舌根入正定。

    身根從定起。

    亦若祖家雲。

    行亦禅。

    坐亦禅。

    語默動靜體安然。

    凡得此定者。

    自然六根返源。

    諸法寂滅。

    複還元覺。

    還元覺者。

    即同如來。

    然如來。

    是能證之人。

    首楞嚴王。

    是所證之法。

    若大佛頂相。

    又乃人法之标準也。

    是茲十九字。

    脈絡貫徹。

    而義攝餘題。

    如悉怛多。

    般怛啰無上寶印。

    十方如來清淨海眼者。

    诠顯佛生本具之真理也。

    梵語悉怛多般怛啰。

    此雲大白傘蓋。

    謂此理體括十虛。

    用周沙界。

    遍覆一切。

    不染纖塵。

    世出世間。

    盡無有貴重若此者。

    亦無有高上若此者。

    以此印心。

    無非真心。

    以此印境。

    無非真境。

    如印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