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回 淩振舍身轟郓縣 徐槐就計退頭關

關燈
為所破,不過擄掠一番,剪屠一番而止,豈能據而有之。

    此事于他府他縣,尚無幹害,況我這枝攻圍梁山之兵,何能撼動分毫?而此賊乃汲汲于此,苟非欲我還救郓城,藉以奪取頭關,更有何樣肺腑乎?”衆将齊服主帥高見,便請何計。

    徐槐道:“此刻若使郓城失陷,我倒偏不退兵,使他佩服我的見識。

    如今郓城安然無事,我卻要退兵也。

    ”便密與李宗湯、韋揚隐說知如此如此,韋李二人會意領諾。

    當時傳令前隊在二關下放了一陣槍炮,又悉力攻打了一個時辰,然後将後隊徐徐拔退:後隊已退,前隊方才退撤;退到頭關土闉,又在闉上布滿旌旗,不住的巡綽。

     吳用在二關上望見徐槐兵退,大喜道:“郓城事發了。

    ”衆頭領皆喜,個個奮勇起來,都要殺出去。

    吳用道:“且慢。

    且等張魁的回報,得知了确實信,方可進兵。

    這裡且着人去分頭探看虛實。

    ”到了傍晚,去探頭關探子回來報道:“上闉上巡綽軍馬絡繹不絕,裡面虛實難以猜測。

    ”說未了,那偷出頭關去的探子也轉來回報道:“親見頭關塵土障夭,人馬奔走不絕,确是退兵的模樣。

    ”吳用聽了,略略點頭。

    衆頭領都道:“如此情形,确是退兵無疑,卻虛守頭關,掩我耳目。

    我們休為所瞞,就此便殺進去。

    ”吳用道:“好歹總須明晨動手,何争一夜。

    我料張魁今夜必來,等了他的實信,一發放心些。

    ”當時吳用諸人等張魁的信,直等到夭明,絕無回報。

    吳用心焦,親自帶了護從兵将,出二夫去探看。

    看了足有兩個時辰,暗想道:“這厮确是真退也。

    我看他土闉上巡綽的兵雖然絡繹不絕,卻換來換去,隻得這幾個人,幾匹馬,這不是分明裡面無人。

    隻是張魁如何還不見來回報?如今我卻等不得了,呼延的被劉廣所牽制,他那路兵馬豈能與郓城久持?我此計不過瞞他一時,若隻管遲疑過去,他若定了郓城,随即轉來,守住頭關,我不是空費了一番心計?”想到此際,便咬一咬牙道:“休管成敗利鈍,竟去搶他一搶看。

    ”便回轉二關,傳令派燕順、鄭天壽作前隊,帶兵六千,當先去搶土闉。

     燕順、鄭天壽領兵起身,吳用又叫住吩咐道:“你二人進得土闉,須先搜查裡面有無伏兵。

    如無伏兵,即放起号炮,招呼後隊同進。

    若情迹可疑,即忙退出。

    ”二人應了,即使帶兵前行。

    吳用便派李應、張清、徐甯帶兵一萬,以作後應。

    當時同出二關,呐喊搖旗,殺奔頭關。

    燕順揮衆盡登土闉,果然士闉上隻得幾個老弱殘兵,如何抵禦得住,不待厮殺,早已抱頭鼠竄的四散逃走了。

    燕順兵馬早已由闉上殺迸闉内,隻見裡面并無兵馬。

    燕順便燃起一個号炮,拽開闉門。

    鄭天壽便領兵殺進闉來,隻聽得頭關上也是一個号炮,那闉上碉偻土穴内的壯士,一聲呐喊,那闉門一聲響亮,一塊千斤重閘砰然而下。

    鄭天壽正到闉門,奇緣巧遇,那塊閘闆當頭打下,早已連人帶馬化為齑粉了。

    燕順在内大驚,急想退出,李宗湯已從頭關上領兵殺來。

    李應等在外大驚,急揮軍前救,韋揚隐已從土闉旁側領兵殺來。

    外面韋揚隐橫槍躍馬,保住土闉,迎敵賊兵。

    李應等三人大怒,直攻韋揚隐。

    韋揚隐一枝龍舌槍,神出鬼沒,架住三人。

    兩邊奮威呼喊,舍命惡鬥,各不相讓。

    韋揚隐隻是攔住關門,不許放半個人上土闉。

    那裡面李宗湯提着大刀,揮衆掩殺賊兵。

    燕順急不得出,左沖右突,四邊盡是伏兵,真叫做關門捉賊。

    不一時,燕順兵馬早已殺盡,隻剩了單人隻馬。

    早被李宗湯大刀逼緊,賣進一步,左手揸開五指,揪住燕順甲上的獅蠻帶,盡力拖來,擲于地上。

    衆軍上前捆捉去了。

    國内賊兵已盡,李宗湯便叫拔起閘闆,殺出闉外去助韋揚隐。

    韋李二人合兵一處,奮呼鬥賊。

    吳用望見如此情形,料知無益,急叫鳴金,收轉李應等兵馬,退回二關去了,隻是仰天歎氣,一言不發。

    後方探知張魁兵敗不回,料其已死,十分懊怅。

     且說李宗湯、韋揚隐也收兵回轉土闉,照常守備,遣人迎接徐槐進關。

    衆将兵丁紛紛獻功,計生擒賊目燕順一名,閘死賊目鄭天壽一名,斬賊衆四千餘名,大獲全勝。

    徐槐大喜,當時計功錄簿,慰勞犒賞,大開筵宴。

    一面将鄭天壽并賊衆首級解去都省報捷,并到郓城通報任森,又謝汪恭人定計緻勝;一面将燕順釘入囚車,解往曹州府監内收禁。

    同日接到郓城縣通禀梁山賊人施放地雷一案:石勇訊系梁山賊目,當即詳解曹州府監禁;李義委系不知情因,已在監病故,應毋庸議,張三訊明并無故縱情弊,實系醉酒糊塗,當即移營責革;賊黨淩振一名,業已震死地雷之下;尚有賊黨張魁一名,在逃未獲;宋信察賊預報,應予獎賞;提轄某人先期覺察,應免其議處,各上官一概如詳完案等語。

    徐槐知悉了,便與諸将商議攻守之策。

    不數日,又有飛報自郓城來,徐槐急問何事,方知截林山火勢大作。

    正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有分教:連連用計,老學究兩地圖謀;事事先機,賢總管一心運劃。

    欲知截林山火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