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回 汶河渡三戰黑旋風 望蒙山連破及時雨

關燈
禅杖,一面敵住麗卿,一面兼戰謝婁。

    殺氣影中,禅杖一閃,謝德翻身落馬,婁熊驚退,官軍亦稍卻。

    宋江方得收集軍馬,急忙飛逃,希真已約全軍追來。

    宋江急逃,希真急追,追上十數裡,直到望蒙山下。

    隻見花榮已與祝永清、祝萬年等兵馬大呼厮殺。

    宋江見了,便急忙迎上去。

     原來花榮方到望蒙山時,祝永清兵馬也正到望蒙山下。

    花榮忙令王良領兵先去占住山頂,誰知永清一見花榮,便也速令唐猛領兵去占山頂。

    當時王良與唐猛在山頂上厮殺,花榮、火萬城與永清等在山腳下厮殺,山上山下,苦鬥不解。

    花榮正在惶急,忽見宋江到來,便與宋江合兵一處,急忙上山去會王良。

    永清見了,也即便招呼希真,一同上山去接應唐猛。

    官軍、賊軍一齊都在山上。

    宋江兵馬已大半帶傷,厮殺不得,花榮也獨力難支,隻得一齊從望蒙山北面奔落山下去了。

    希真、永清合兵一處,占住了望蒙山,就在山上安營立寨。

    原來望蒙山在新泰城東南,離城四裡,山高五裡,實為新泰保障。

    希真奪了此山,心中大喜。

    當日三軍在山上休息,無話。

     那宋江同花榮等逃過了望蒙山,到了新泰城下,李俊、歐鵬、穆洪出來迎接。

    宋江喘息方定,收集敗殘人馬,正要入城,猛想此城保障已失,如何守得,便對花榮道:“我今番要與陳希真拼命了,今日可将受傷力乏的軍士挑開,另選精銳的補數,明日就攻望蒙山。

    若奪不轉望蒙山,誓不為人!”花榮道:“哥哥請從長計較。

    ”宋江道:“此番非我愎谏,這望蒙山既被希真奪去,新泰如何可保?今城中糧草器械,雖然備足,但保障已失,那厮曠日持久與我攻圍,大非妙事。

    如今我也急切無計較處,隻有乘這厮新得此山,安排未定,我便盡力攻之。

    我細細想來竟無别法,賢弟如有妙計,小可無不樂從。

    ”花榮無話可答,宋江主意遂定。

     到了黎明,宋江部署人馬,領了花榮、歐鵬、王良、火萬城四籌好漢,一萬人馬,直到望蒙山下。

    宋江叫軍士一齊辱罵,叫希真下來厮并。

    永清對希真道:“瞎賊此來,必因我奪了他險要,他曉得退守必至坐困,所以情急求戰也。

    但拼命而來,其氣甚銳,我們且堅守以避之。

    ”希真稱是。

    當下便傳令堅守,不許出戰。

    宋江攻了一日,希真不出,宋江忿忿而返。

    到了次日,宋江又來讨戰,希真隻是不出。

    第三日,宋江怒氣填胸,一定要大厮殺一場,又來山下讨戰。

    希真笑着對永清道:“這瞎賊叫罵了三日,可憐喉嚨都幹了,今日準了他罷。

    我今日與他厮殺一場,若是我勝,便可直逼城下;若我不勝,便退保此山,左右無妨害也。

    ”永清稱是,便道:“請泰山保守此山,俟小婿下山去,與他小耍一陣罷了。

    ”希真依言,便命祝永清、陳麗卿、祝萬年、栾廷玉四員大将,領兵一萬,殺下山去。

     永清到了半山,見宋江軍馬逼近山腳,便大叫:“宋公明,你太不曉事,既要我下來厮殺,為何不放片戰場與我?”宋江一聽此言,便揚眉答道:“你要下來,我便讓你。

    你若欺人,便不是人。

    ”永清笑道:“我值得欺你!”宋江便将軍馬約退。

    永清等四人領兵下山,就在山下紮住陣腳。

    兩陣對圓,鼓角齊鳴,一聲呐喊,祝永清倒提方天畫戟拍馬先出,高叫:“對陣誰人出馬?”花榮挺槍而出。

    兩人更不叙話,舉器便鬥,戰場上一戟一槍,來來往往,鬥到四十餘合。

    麗卿挺着梨花槍出來,直取花榮,替回永清。

    麗卿與花榮兩馬盤旋,兩槍卷舞,戰夠多時,歐鵬見花榮不能取勝,便拍馬挺槍來助花榮。

    麗卿不慌不忙,一枝槍敵住花榮、歐鵬。

    這邊奕廷玉見了,也提槍躍馬去助麗卿。

    戰場上四條槍神出鬼沒,虬舞龍飛,化作一團殺氣。

    兩陣都暗暗喝彩。

    那邊王良看夠多時,更耐不得,便托戟在手,驟馬奔來,替回花榮。

    宋江見了,便叫火萬城也去替回歐鵬。

    火萬城挺戟便出,兩戟兩槍,飛花滾雪價往來厮并。

    麗卿統計前後,已戰經二百餘合,生恐馬乏,便抽身回陣。

    奕廷玉一技槍敵住火王兩戟,轉戰不衰。

    兩陣戰鼓振天,喊聲動地。

     宋江見栾廷玉槍法神明變化,火王兩個敵他一個,兀自遮攔多,攻取少,正想再着人去幫,隻見對陣祝萬年已橫戟躍馬而來。

    栾廷玉見火王二人本領不見甚高,便抽身而出,讓萬年且去厮并幾合再看。

    萬年便挺戟向前,敵住火王二戟,大呼厮殺。

    萬年擺開那枝畫戟,忽左忽右,迎敵火王;火王二人各奮一戟,左旋右轉,攢刺萬年。

    戰到二十餘合,那三枝畫戟上的金錢豹尾幡,忽然攪作一處,各人都要家夥使用,急切掙拆不開。

    對陣小李廣花榮,卻看得親切,連忙将槍挂了,拈弓搭箭,拍馬向前,拽滿雕弓,觑定萬年咽喉飕的一箭射去,喝聲着。

    看官須也識得花榮弓箭不比尋常,今射萬年咽喉,又複觑得親切,豈有不着之理。

    當時那枝箭去萬年咽喉也隻不過一尺光景,前回陳麗卿射宋江時幸有黃信在旁救護,今日萬年卻并無那個救護他,然則萬年性命怎好,且待下回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