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回 六六隊大攻水泊 三三陣迅掃頭關

關燈
卻說戴宗一到山寨,聞知郓城利害,寨兵大敗之事,吃了一驚。

    進來見盧俊義,盧俊義已重傷卧病。

    戴宗忙問緣由,衆人将徐知縣親到山寨發話,及導龍岡交鋒大敗,秦明陣亡的話說了。

    戴宗道:“怎好?我自奉公明哥哥将令,由濮州起身,一路去開州、東明、考城、陳留,細細打聽了一月有餘,端的将弱兵微,大有可圖。

    不争被這郓城從中作梗,大事不成,怎好?”盧俊義道:“戴兄弟所說,且權擱一擱起。

    待我病休養好,來春必去報仇,終等除滅了郓城再說。

    ”戴宗道:“小弟想此刻不如去泰安,飛速請公明哥哥回來。

    ”盧俊義道:“不必。

    此刻天寒地凍,開兵不得,公明哥哥回來,亦是徒然。

    況且公明哥哥此刻,亦離不得泰安。

    公明哥哥托我本寨重任,我今番經此一跌,自己不圖振奮,便去驚他貴體跋涉,亦大非所宜。

    隻是吳軍師抱恙新泰,未識全愈否,我卻記挂得緊,院長消停數日,去探看一遭。

    ”戴宗應諾。

    盧俊義道:“此刻寨中軍務緊急,賢弟可留山寨,走報消息,不必回濮州去了。

    ”戴宗領命而退。

    盧俊義在床養傷,吩咐各頭領當心守備。

    不數日,戴宗從泰安、新泰兩處都走轉回了,說公明哥哥聞報兀自心驚,隻因自己不敢離泰安,教盧俊義哥哥調治身體,來春力圖報複,吳軍師病未痊愈等話。

    戴宗一冬在外,抛風冒霜,亦覺疲乏。

     日子最快,不覺又是一年春暖,盧俊義病體早已痊好,正在聚集衆頭領商議報仇之舉,隻見石勇領着數十名喽啰,氣急敗壞奔上山來,報稱:“曹州阖府屬官兵殺到水泊也!”衆人皆驚。

    盧俊義兀自心中震懼,且定定心,對衆人道:“諸位兄弟休怕,我這湖泊裡港汊最多,路徑甚雜。

    他道來過一次,便深知地利,大膽進來,真是可笑。

    盧某不才,施條小計,教他隻船不返。

    ”說罷,便傳令童威、童猛領六千水軍,當港抵禦。

    石勇忙禀道,“探得官軍來者,約莫有六七萬人馬。

    這裡隻拔六千水軍,怎夠抵禦?”盧俊義道:“你不曉得,那年晁天王哥哥初到水泊時,隻得劉阮等兄弟七個人,殺敗官兵一千名,原因地利險阻,深可依仗,所以得勝。

    如今我因這徐官兒利害,所以加派六千名水軍,不然正不消得。

    ”李應道:“兄長固是高見,然亦不可大意,望添派水軍,更須點陸軍接應為妙。

    ”盧俊義道:“也說得是。

    ”便再派六千名水軍,連前共一萬二千名水軍,教童威、童猛率領了,受了密計,到各港去排好了,抵禦官軍。

    二童領令,登時點起八員頭目,乃是歸福、餘祿、俞壽、畢喜、羅富、彭貴、秋安、單康。

    原來這八人都是二張、三阮的徒弟,端的水法精熟,武藝高強,領了二童的谕,都分頭去幹事了。

    再說盧俊義在山寨中對衆人道:“我今得一計較在此:他既傾城而來,内地必然虛空。

    我意這裡也傾寨出去,卻隻用四萬人馬接應二童兄弟,另撥四萬人馬去抄襲他的郓城。

    ”張清道:“兄長真是妙計。

    ”當下盧俊義領徐甯、燕青、燕順、鄭天壽,四萬人馬去接應二童:命李應、張清、朱富、李雲領四萬人馬,由西路小港抄出去襲郓城。

     分派已畢,大衆領軍出寨。

    忽後山小校飛報前來道:“後面無數官兵,打着鎮撫将軍旗号,隔水泊殺來也!”盧俊義失驚道:“他原來先有準備,我後面無人,深恐失利。

    ”忙收回抄襲郓城之令,教李應、張清、朱富、李雲領本部四萬人去守後山。

    李應等領令,忙赴後山去了。

    原來賈夫人在鎮撫署内,得了汪恭人托興兵牽制賊人的信,便請張繼發兵。

    張繼怕起來了,夫人言:“不必将軍親去,又無須打仗,隻須虛張聲勢。

    ”張繼方才放心,點起八萬人馬,差一員兵馬都監率領了,直攻梁山後泊。

    旌旗遍野,煙竈連綿,望去竟不止十餘萬人馬。

    李應不識虛實,心中大懼,隻得督衆堅守而已。

    這邊盧俊義等四萬人馬到了金沙灘北岸,徐槐兵馬已在南邊水口。

     原來徐槐自升了曹州府加總管銜之後,便将屬下各縣水陸軍馬一一校閱,端的步伐整齊,隊伍嚴肅。

    徐槐甚喜,到了正月中旬,便與諸将議剿梁山,留顔樹德守郓城,并教如有事務,可與汪恭人商議;教任森領曹州兵五千去守截林山,聽徐青娘調度。

    按地圖,攻梁山惟石碣村為進兵之路,自石碣村達梁山,兩邊有二十四條汊港。

    徐槐便點起曹州府、菏澤縣、郓城縣、定陶縣、曹縣、城武縣、矩野縣、單縣、滿家營九路水陸人馬,分為三十六隊:第一隊,郓城縣中營水路官軍;第二隊,郓城縣中營陸路官軍;第三隊,郓城縣北村水路鄉勇;第四隊,郓城縣北村陸路鄉勇:這四隊人馬為前軍向導,所以特用郓城土著,每隊各二千人,合計得八千人,駕小船五十隻。

    第五隊,菏澤縣水路官軍;第六隊,菏澤縣陸路官軍;第七隊,定陶縣水路官軍:第八隊,定陶縣陸路官軍;第九隊,曹縣水路官軍;第十隊,曹縣陸路官軍:這六隊人馬,沿途堵守各港,以截賊兵進退之路,每隊各二千人,合計得一萬二千人,駕小船六十隻。

    第十一隊,曹州府左标水路官軍;第十二隊,曹州府左标陸路官軍;第十三隊,曹州府右标水路官軍:第十四隊,曹州府右标陸路官軍;第十五隊,曹州府忠武水村鄉勇;第十六隊,曹州府義順旱村鄉勇;第十七隊,曹州府曹南山水路鄉勇:第十八隊,曹州府曹南山陸路鄉勇;第十九隊,曹州遊擊府水路官軍;第二十隊,曹州遊擊府陸路官軍;第二十一隊,曹州府中營水路官軍;第二十二隊,曹州府陸路官軍:這十二隊人馬,沿途策應,直攻梁山,每隊各二千人馬,合計得二萬四千人馬,駕大船二百四十隻。

    第二十三隊,城武縣水路官軍;第二十四隊,城武縣陸路官軍;第二十五隊,钜野縣水路官軍;第二十六隊,钜野縣陸路官軍;第二十六隊,單縣水路官軍;第二十八隊,單縣陸路官軍;第二十丸隊,滿家營水路官軍;第三十隊,滿家營陸路官軍:這八隊人馬,随着曹州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