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回 徐青娘随叔探親 汪恭人獻圖定策
關燈
小
中
大
想道:“有了。
”便吩咐備乘轎子,徑到高平山徐溶夫家來。
徐和一見便道:“賢侄女許久不見了,你嬸娘兀自常常記挂你。
”青娘道:“正是,一向不來請叔叔、嬸娘的安,兩位兄弟都好?”當時徐和的娘子并長生、偉生都相見了,到後軒坐地,青娘開言道:“今日有件要緊事來求叔叔。
”徐和道:“甚事?”青娘道:“寒族顔樹德,想叔叔素常也曉得的,今日遭了不白之冤。
”徐和驚道:“這顔務滋,我素常聞知他是位英雄,隻因我深山修養,懶于應酬,不曾見他。
他今日端的遭了什麼冤事?”青娘便将上項事說了一遍,便道:“赤如怎樣死的,不曉得他。
但侄女看來,斷斷不是樹德打殺的。
如今他身在囹圄,性命難保,叔叔可有方法救得他?此人如果冤殺,真是可惜。
”徐和道:“賢才遭難,豈容不救!隻是此事,非錢不行,可恨我現在瓶無儲粟,家徒四壁,如何做得?至于當道官吏,我素常又懶于往來,今日有事,卻無門路可尋。
”青娘道:“如此說來,這樹德竟救不得了,又沉沒了一位英雄。
侄女想,如要用錢,侄女典鬻些簪珥,可以湊得。
至于如何設法之處,還望叔叔費心。
”徐和道:“侄女體着急。
我想隻是買上告下,挖尋門路一法,弄得極好,隻落得務滋免得死罪,脊杖刺配,終受了惡名。
今我須定個主見,竟要令務滋洗脫冤枉,釋然無事方好。
”沉吟了好一歇,道:“有了。
此去鄰縣郓城中,有一家姓汪的,系是世家大族,當道大為契重,我也有人認識,且去尋尋他看。
隻是他族中與我最親近的一個,名喚汪往然,為人卻模楞無主見,此事他未必耽承得。
”隻見青娘笑逐顔開道:“這汪家,原來叔叔認識的,妙極矣。
不瞞叔叔說,這汪家與我顔家也有好幾門親,所以他家的人侄女都曉得。
叔叔所說的汪往然,他有個親叔,是戊子科舉人,現在曹州府裡辦刑名,府尊最契重他,且喜是矩野縣頂頭上司衙門。
他為人最有義氣,叔叔去托他,無不成功。
”徐和道:“既如此,事不宜遲,便作速寫起書劄,到郓城去先投汪往然,托其轉懇。
”隻見偉生立起身道:“此去先到郓城,再到曹州,曹州又到鉑野,路途迂回,須得星夜持書趕去為妙,孩兒願去。
”徐和道:“甚好。
”當将書信交與偉生。
偉生持到郓城縣面交汪往然,又再三懇托;汪往然當即差人赍書到曹州府裡去,求他的叔子;他叔子一見,便将冤枉情由訴與本府;本府當即修起一封書信,投遞到钜野縣。
等得偉生轉來,钜野縣已将顔樹德一案昭雪:顔樹德無罪釋放;顔之厚依誣告人死罪反坐律,未決,減一等拟罪;井家被審出賴債誣陷等情,亦依律拟罪;何見機原案株連,因樹德無罪,亦不追究;黃漣現在逃避,俟獲日另結。
青娘謝了徐和,仍回夫家。
樹德出了重罪,過了數日,方才曉得是溶夫與他的嬸娘救他的。
感恩涕泣,叩謝了青娘。
又直奔到高平山,向徐和叩謝。
徐和一見樹德,果然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于聞名,當時大喜,留飲叙談。
自此樹德常到徐和家來。
徐和家有事,樹德常為出力,徐和因此稱樹德為“我家禦侮之臣”。
這都是十餘年前的話。
其後樹德遠遊四海,惟徐青娘常來轉望徐和。
原來徐和得了本師陳念義先生的真傳,深曉火候還丹之術,隻是累着一個貧字,衣食操勞,以故下手不得,閑時且參究内典禅乘。
青娘見了,也殷勤動問。
徐和便與說些四果的修證,便道:“這是中小兩乘的工夫,再上去還有大乘工夫,最上乘工夫,古人面壁十年,方能頓悟,從此直超無生法忍。
我輩根淺智薄,如何攀得上。
所以我佛無量慈悲,特于三乘之外,開一異勝方便法門:固凡夫不能無念,而命之曰念佛;不能無生,而命之曰往生;又示以勝妙光明之境界,名之曰極樂國土,又日淨土。
使之系心一緣,直抵淨境,及至誕登彼岸,方恍然悟念佛之本無念,往生之本無生也。
此法無智無愚,無閑無忙,皆可行得。
智者以圓悟而速證,愚者亦以純一而竟成;閑者以積功而徐至,忙者亦但以念切而直前。
世人不信,哀哉!賢侄女如有意求脫生死,愚叔書架上有天台智者《十疑論》、永明禅師《宗鏡錄》、天如祖師《或問》、飛錫禅師《寶王論》、龍舒居士《淨土文》、蓮池大師《彌陀疏鈔》,以及近士所輯之《淨土歸源》、《淨土輯要》、《蓮宗輯錄》、《淨土聖賢論》等書,都是發明淨土妙義的,賢侄女俱可參閱。
”青娘聽了大喜,從此不時到徐和家轉往,聽受淨土妙義。
那徐娘子性地質直慈祥,時常聽徐和講些淨土,早已深信行持,又得了青娘為道侶,彼此互相談論,大為精進。
徐和亦甚喜,又教育娘行持觀佛之法。
青娘一一領悟,從此年年歲歲,神遊于琉璃寶地、七寶行樹間也。
一日,徐和正正與青娘談說妙道,時已将晚,隻見長生自外入報道:“顔務滋來了。
”言未畢,顔務滋已大踏步進來,一見徐和納頭便拜。
徐和急忙扶起,看時大喜道:“奇了,務滋從那裡來?”樹德道:“恩公容禀。
”徐和道:“且慢,且請坐了說話。
”樹德又拜了青娘,青娘道:“久不聞你消息,真憂得你苦也。
”樹德在末下一位坐了。
偉生道:“顔大哥遠客,請上坐。
”溶夫道:“務滋最
”便吩咐備乘轎子,徑到高平山徐溶夫家來。
徐和一見便道:“賢侄女許久不見了,你嬸娘兀自常常記挂你。
”青娘道:“正是,一向不來請叔叔、嬸娘的安,兩位兄弟都好?”當時徐和的娘子并長生、偉生都相見了,到後軒坐地,青娘開言道:“今日有件要緊事來求叔叔。
”徐和道:“甚事?”青娘道:“寒族顔樹德,想叔叔素常也曉得的,今日遭了不白之冤。
”徐和驚道:“這顔務滋,我素常聞知他是位英雄,隻因我深山修養,懶于應酬,不曾見他。
他今日端的遭了什麼冤事?”青娘便将上項事說了一遍,便道:“赤如怎樣死的,不曉得他。
但侄女看來,斷斷不是樹德打殺的。
如今他身在囹圄,性命難保,叔叔可有方法救得他?此人如果冤殺,真是可惜。
”徐和道:“賢才遭難,豈容不救!隻是此事,非錢不行,可恨我現在瓶無儲粟,家徒四壁,如何做得?至于當道官吏,我素常又懶于往來,今日有事,卻無門路可尋。
”青娘道:“如此說來,這樹德竟救不得了,又沉沒了一位英雄。
侄女想,如要用錢,侄女典鬻些簪珥,可以湊得。
至于如何設法之處,還望叔叔費心。
”徐和道:“侄女體着急。
我想隻是買上告下,挖尋門路一法,弄得極好,隻落得務滋免得死罪,脊杖刺配,終受了惡名。
今我須定個主見,竟要令務滋洗脫冤枉,釋然無事方好。
”沉吟了好一歇,道:“有了。
此去鄰縣郓城中,有一家姓汪的,系是世家大族,當道大為契重,我也有人認識,且去尋尋他看。
隻是他族中與我最親近的一個,名喚汪往然,為人卻模楞無主見,此事他未必耽承得。
”隻見青娘笑逐顔開道:“這汪家,原來叔叔認識的,妙極矣。
不瞞叔叔說,這汪家與我顔家也有好幾門親,所以他家的人侄女都曉得。
叔叔所說的汪往然,他有個親叔,是戊子科舉人,現在曹州府裡辦刑名,府尊最契重他,且喜是矩野縣頂頭上司衙門。
他為人最有義氣,叔叔去托他,無不成功。
”徐和道:“既如此,事不宜遲,便作速寫起書劄,到郓城去先投汪往然,托其轉懇。
”隻見偉生立起身道:“此去先到郓城,再到曹州,曹州又到鉑野,路途迂回,須得星夜持書趕去為妙,孩兒願去。
”徐和道:“甚好。
”當将書信交與偉生。
偉生持到郓城縣面交汪往然,又再三懇托;汪往然當即差人赍書到曹州府裡去,求他的叔子;他叔子一見,便将冤枉情由訴與本府;本府當即修起一封書信,投遞到钜野縣。
等得偉生轉來,钜野縣已将顔樹德一案昭雪:顔樹德無罪釋放;顔之厚依誣告人死罪反坐律,未決,減一等拟罪;井家被審出賴債誣陷等情,亦依律拟罪;何見機原案株連,因樹德無罪,亦不追究;黃漣現在逃避,俟獲日另結。
青娘謝了徐和,仍回夫家。
樹德出了重罪,過了數日,方才曉得是溶夫與他的嬸娘救他的。
感恩涕泣,叩謝了青娘。
又直奔到高平山,向徐和叩謝。
徐和一見樹德,果然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于聞名,當時大喜,留飲叙談。
自此樹德常到徐和家來。
徐和家有事,樹德常為出力,徐和因此稱樹德為“我家禦侮之臣”。
這都是十餘年前的話。
其後樹德遠遊四海,惟徐青娘常來轉望徐和。
原來徐和得了本師陳念義先生的真傳,深曉火候還丹之術,隻是累着一個貧字,衣食操勞,以故下手不得,閑時且參究内典禅乘。
青娘見了,也殷勤動問。
徐和便與說些四果的修證,便道:“這是中小兩乘的工夫,再上去還有大乘工夫,最上乘工夫,古人面壁十年,方能頓悟,從此直超無生法忍。
我輩根淺智薄,如何攀得上。
所以我佛無量慈悲,特于三乘之外,開一異勝方便法門:固凡夫不能無念,而命之曰念佛;不能無生,而命之曰往生;又示以勝妙光明之境界,名之曰極樂國土,又日淨土。
使之系心一緣,直抵淨境,及至誕登彼岸,方恍然悟念佛之本無念,往生之本無生也。
此法無智無愚,無閑無忙,皆可行得。
智者以圓悟而速證,愚者亦以純一而竟成;閑者以積功而徐至,忙者亦但以念切而直前。
世人不信,哀哉!賢侄女如有意求脫生死,愚叔書架上有天台智者《十疑論》、永明禅師《宗鏡錄》、天如祖師《或問》、飛錫禅師《寶王論》、龍舒居士《淨土文》、蓮池大師《彌陀疏鈔》,以及近士所輯之《淨土歸源》、《淨土輯要》、《蓮宗輯錄》、《淨土聖賢論》等書,都是發明淨土妙義的,賢侄女俱可參閱。
”青娘聽了大喜,從此不時到徐和家轉往,聽受淨土妙義。
那徐娘子性地質直慈祥,時常聽徐和講些淨土,早已深信行持,又得了青娘為道侶,彼此互相談論,大為精進。
徐和亦甚喜,又教育娘行持觀佛之法。
青娘一一領悟,從此年年歲歲,神遊于琉璃寶地、七寶行樹間也。
一日,徐和正正與青娘談說妙道,時已将晚,隻見長生自外入報道:“顔務滋來了。
”言未畢,顔務滋已大踏步進來,一見徐和納頭便拜。
徐和急忙扶起,看時大喜道:“奇了,務滋從那裡來?”樹德道:“恩公容禀。
”徐和道:“且慢,且請坐了說話。
”樹德又拜了青娘,青娘道:“久不聞你消息,真憂得你苦也。
”樹德在末下一位坐了。
偉生道:“顔大哥遠客,請上坐。
”溶夫道:“務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