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回 雲天彪收降清真山 祝永清閑遊承恩嶺

關燈
天彪肯否準降。

    ”馬元道:“那事容易,我先修下一封降書送去。

    他如允準,不必說了;如果不允,再作計較。

    ”二人商議已定,即刻寫了書劄。

    差人送至雲天彪營内。

     雲天彪正與諸将商議攻取之策,忽接到馬元來信,拆開看時,方知馬元獻地投降,便與衆将議定,将馬元文書批準發回。

    馬元、皇甫雄接閱大喜,當日就命衆喽啰棄寨下山。

    衆人也因殺伐太重,皆願投降。

    一行大衆都到雲天彪營外,營門将校領馬元、皇甫雄入營進見。

    天彪排齊儀仗,升帳接見。

    二人跪下叩首,天彪吩咐左右,扶起賜坐。

    二人自陳罪狀,天彪慰谕勸導。

    二人涕泣沾襟,自恨投誠太遲,天彪就命留在帳下聽用。

    馬元、皇甫雄見天彪如此寬洪度量,各各自喜,相見了各位将官。

    夭彪安插了降兵,犒賞三軍,大開筵宴,衆将皆大喜。

    天彪道:“近聞宋江占據新萊二縣,其志不小,幸賴衆将之力,收得清真,斷其要路。

    此山必不可虛棄,我意就于此山屯紮重兵,設将鎮守,一面探賊人行止,以圖恢複二縣。

    請将軍以為何如?”衆将皆佩服。

    天彪遂将收降清真山情由,并欲于清真山設營置兵之議,一面詳報都省,一面恭折奏聞。

    天彪慰勞哈蘭生等四人,命其先領鄉勇回村;命風會、聞達、李成、胡瓊領六千人馬,屯紮清真山,恭候旨下,再行定奪。

    天彪與傅玉、雲龍、歐陽壽通,率領官兵,并馬元、皇甫雄一幹降兵,一齊回鎮。

    魯太守出郊迎接,賀喜,各歸職守,恭候聖旨。

     那宋江聞知清真山已降,也隻得歎了一口氣,自問難以兩顧,亦出于無奈,隻得與吳用趕緊修理新萊二城,商議鎮守之法。

     那陳希真、召忻等在小汶河口,聞知雲天彪收降馬元,并于清真山置設重兵,便與召忻拱手道:“恭喜,蒙陰永保無患矣!”原來清真山距萊蕪縣不過百餘裡,此處有重兵扼住,宋江斷不敢越萊蕪而圖蒙陰矣。

    召忻大喜。

    此時都省已有員弁下來收複蒙陰,栾氏弟兄交了城池。

    召忻、高粱謝了希真,收兵回莊。

    陳希真、祝永清、陳麗卿、栾廷玉、栾廷芳合兵一處,回歸山寨。

    希真道:“近來連日東風,天色陰霸,漸漸潮濕,日内恐有大雨,宜作速起行為妙。

    ”希真、廷玉、廷芳先行,永清、麗卿後發。

    逦迤至承恩山,希真等已過山南,永清、麗卿還在山北,天色已晚,各自安營憩息。

     永清、麗卿在帳内張燈飲酒,閑談軍務,因而議論宋江,麗卿道:“宋江那厮軍裝,端的十分精緻。

    莫說别的,就是這幾枝箭,枝枝都是上等材料。

    ”永清道:“宋江那厮的輔佐,端的智勇俱備,要平定他,未知何日。

    ”麗卿道:“兄弟,你要好箭,我倒看得一處,有好材料。

    ”永清道:“何處?”麗卿道:“就是這山的東面,無數竹林,枝枝都是好箭材。

    我來往數次,看得分明。

    待明晨禀知爹爹,我就同你去采辦。

    ”永清應了。

    又說了些閑話,酒鬧歸寝。

     次日,永清差人将采辦箭料之事,告知希真。

    希真準了,永凊便委軍匠赍了銀兩前去。

    麗卿道:“你我何不親去一走,左右沒甚厮殺,前去看看景緻也好。

    ”永清笑而點頭,便吩咐偏将看守營寨,自己與麗卿換了常服,帶了随身伴當,同上頭口,由承恩東嶺而行,到了天環村,果然竹林茂密。

    永清便吩咐軍匠前去采辦,永清、麗卿并馬遊行,觀玩山景,一路行來,果然山清水秀。

    永清、麗卿玩賞了一回,忽見四山雲氣密布,巨雷輾轉,萬木無聲。

    永清道:“雨來也!”急忙避入一所山閣。

    侍從人都到了閣下,頭口挂在廊邊。

    永清、麗卿登閣,隻見震天震地的一個霹靂,直向正西打去,雷火如拷鬥大小,照得四山通紅,金光百道飛射,大雨傾盆直下。

    但見萬山樹木,随着雲氣連排價奔走,雷聲殷隆,撼得山樓動搖,檐前一片白茫茫的接到天邊,不辨村莊屋舍,隻是怒濤洶湧。

    足有兩個時辰,雨勢漸漸小來。

    永清看那山閣,卻裝折得精雅,壁上有無數題詠。

    永清一一細看,直看過後窗去了。

     麗卿靠了欄杆,光着眼看那閣外雨景。

    雨勢已小,望見前面一箭之地一所籬落人家,三間廬舍,一方天井,檐前水溜飛瀉,靜蕩蕩不見一人。

    須臾,忽見兩個孩子,抱出一隻泥老虎來耍子。

    耍了一歇,忽然走進去了,遺下那隻泥虎。

    隻見左邊走出一個略小點的孩子,看見了泥虎,順便捧了去。

    那起先兩個孩子忽然走出來了,便來奪了泥虎,那小的孩子便哭起來。

    隻見裡面走出一個婦人來,不問事由,将那兩個孩子一掌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