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回 金成英議複曹府 韋揚隐力破董平

關燈
,試期将近,王事為重,不敢逗留也。

    ”那李宗湯聽見叫他頭領,便呵呵大笑道:“吾見何輕量天下士!天下大矣,俊雄豪傑,豈盡無良,何至人人視官家如仇濰,人人盡欲搜羅材能,以為抗命之地哉?彼铤而走險,據山聚衆,拒捕抗官者,皆庸奴之所為也。

    吾兄何輕量天下士!”成英大笑,深深謝過,便問道:“足下往楊枹山何事?”李宗湯道:“山中有于潛主人隐居于此,是小弟的敝業師。

    小弟一身武藝,出自此師指撥者居多。

    小弟此番特去訪谒,不意中途幸遇吾兄,因敝師亦慕吾兄盛名,故相邀同去一叙。

    ”成英大喜願往,便吩咐莊客将車仗行李在道旁等候。

     金李二人并辔同行,李宗楊道:“方才小弟見貴行李上标封,有‘曹州金’字樣,就猜是足下。

    但不識足下生長曹州,何故摯眷而去?”成英笑道:“敝地有一群好漢,證盟結義,當時弟亦在會。

    後知此輩非安分之人,漸與疏遠。

    怎奈此輩糾纏不已,弟待欲厲色拒絕,又恐太過。

    當今新來知府糊塗昏昧,而此輩作奸犯科又勢所必至,弟深恐有意外之累,是以遠而避之。

    ”李宗湯大拜服道:“仁兄真是卓見,此輩速宜杜絕。

    不然,不為官吏所陷害,必為盜賊所招緻矣。

    ”成英連聲稱是。

    宗湯道:“仁兄見幾,固是高見,然亦何必挈眷同行?”成英道:“小弟祖籍并非曹州,先君某公始徙于此,彼時便有更徙濟南之意,今弟适欲往濟南,是以同行。

    ”說談間已到了楊枹山,卻遍訪于潛毫無蹤迹,二人隻得出來,仍到桑陰路旁。

    成英拱手道:“行色匆匆,未能多叙。

    此後李兄如有見教,可向檢讨衙門一問,便知小弟住處。

    ”李宗湯道:“定來奉候。

    弟此刻在東京金匮街玉函衖,仁兄進京會試時,可來一叙。

    更有弟之師弟姓韋,名揚隐,亦在東京景嶽街新方衖,兄如不棄,亦可共與暢叙也。

    ”成英大喜。

    二人又立談許久,方才各自上馬,分路而别。

    李宗湯自回東京去了。

     這金成英依舊同了家眷行李向濟南進發。

    不數日,到了濟南,先覓了一所住房,安插了家眷,遂去谒見賀太乎。

    賀太平聞金成英到來,大喜,延入内廳,叙禮畢,備問原委,當時留飲暢叙。

    自此成英住在濟南,每日進署請安,有時亦在衙中住宿。

    賀太平遂深知成英不特武藝高強,即韬略亦複淵深。

    忽一日,成英在署正與賀太平叙談,外面忽投報曹州失陷公文,并報都監梁橫陣亡。

    原來梁橫與成英至好,成英一聞此信,不覺潸然淚下。

    賀太平道:“梁山大盜如此猖狂,生靈塗炭,何時得了。

    賢契挈眷而來,真是吉人天相,避開大難,倒也罷了。

    ”成英道:“隻可惜喪失了梁都監一員虎将。

    ”賀太平亦歎惜不已,道:“想朝廷必有天兵征讨,特未知勝負何如耳。

    ”成英便陡然起了恢複曹州之念,當下卻不發言,退出衙署,歸到私宅,使喚過身邊體己心腹人道:“你到曹州去如此如此,替我探聽消息。

    ”那人應了,便往曹州去了。

     等了一月方來回報,成英一一聽了,喜道:“取曹州易為力矣。

    ”正待獻策于貿公,忽聞天兵征讨信息,成英且止。

    及聞宋江全軍攻蒙陰,高俅亦全軍赴蒙陰,成英躍然而起道:“圖之此其時矣!”遂進檢讨署見賀太平道:“門生有恢複曹州之策,望老師采用。

    ”賀太平道:“願聞。

    ”成英道:“曹州有可乘之機五,請為老師陳之:曹州之保障,曹南山也,今賊不于曹南山屯兵鎮守,則曹南無犄角矣,可乘一也;烽火營汛多不盡善,可乘二也;聞守曹州者為董平,董平雖東平名将,然勇則有餘,而謀實不足,可乘三也;而更有天假之便者,宋江、吳用遠在蒙陰,呼應不及,可乘四也;曹州、濮州疆域毗連,而賊乃将守濮州之林沖亦調向蒙陰,則曹州孤而無援,可乘五也。

    有此五利,而不乘機進取,則曹州又未知何日複矣。

    ”賀太平道:“賢契之見極是,但興兵調将其權在鎮撫衙門。

    賢契如果願往,待愚與鎮撫将軍商之。

    隻有一事卻難,這鎮撫将軍張公,懦弱畏葸,恐其未必肯允賢契之議,将着之何?”成英躊櫥半晌道:“倘張公肯委任于我,則門生願獨當一面,剿此狂賊,複我王土。

    張公不出戶庭而收奇功,諒亦肯欣然允我矣。

    ”賀太平笑道:“此法亦妙,我且為賢契引薦。

    然賢契身肩重任,大宜謹慎。

    ”成英敬諾。

     事出湊巧,适逢鎮撫将軍張繼拈香便路,拜會檢讨。

    檢讨迎接進内叙談,便提及曹州之事。

    賀太平道:“将軍享鎮撫之名,奏鷹揚之績,當此巨寇猖狂,逼臨屬下,将軍其何以處之?”張繼呆了半晌,道:“小弟回去商量。

    ”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