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6回 女諸葛定計捉高封 玉山郎諸兵伐猿臂
關燈
小
中
大
一字露頭,待他虎鈴抄來,卻都兜入燕尾。
那裡面自有劉慧娘相機施行,一個個都生擒活捉了,不曾走脫半個,叫做:皮笊籬下豆兒鍋,一撈一個罄淨。
陣裡的玄妙,隻有希真、慧娘二人識得,其餘都是依計行事。
永清竟被他瞞過。
——那祝永清十分納悶,心中想道:“就用這計,即被他識破,我也無害,況他正小觑我。
我正好乘他不防備,攻進去。
”當時傳令,教各營預備,明日辰牌拔寨都退。
又叫那四個提轄,都與了錦囊密計。
當夜永清悶悶不樂,燈下披甲觀書。
忽一牙将來報道:“兩位團練,同六百軍士,都回來了。
在轅門外候令。
”永清驚道:“怎得回來?快喚他兩個進來,叫衆将都在轅門外候着。
”永清當即傳雲闆升帳,隻見謝德、婁熊背剪着進來,伏地請罪。
永清忙下帳來,親解其縛,扶起道:“非幹二位将軍不勇,皆我不識陣法之故也。
”問起如何得歸,謝德、婁熊道:“說起羞殺人!被他擒去,并不傷害,反用酒肉款待,一切軍器馬匹盔甲都送還,不知是什麼意思。
又有書信一封呈上。
”永清道:“書且慢将出來,且把那些軍士都點紮歸伍。
”永清都親自過目看了,退了帳,特喚謝德、婁熊問道:“怎地被他活擒?”二人道:“奉令抄到他陣後,隻見兩行疏疏朗朗的人馬,側斜列着。
小将們看得不在眼上,便沖殺進去。
他忽地卷了過來,裡面無數人馬,重重疊疊,都是門戶。
小将們眼都花了,地下絆馬索繃滿,無一個立得住腳,都被他捉了去。
”永清聽罷,歎服道:“此人的才學十倍于我,可惜朝廷不知,這厮心腸也忒變得惡。
”便取那信來看,上面寫道:“避難罪人陳希真緻書于防禦大英雄祝将軍麾下;竊念希真系出名門,授京畿南營提轄,征讨西夏,亦獲功績。
草木有心,何至背恩着此。
無奈權臣煽威,四海雖大,無希真立錐之地,若不為瓦全,則先人血食,由我而斬,罪戾滋重。
夏四月,道出風雲莊,得瞻令外祖子儀世叔,并見将軍所書《洛神賦》,心醉神馳者數月。
”永清看到這段,卻吃一驚。
再看道:“令外祖諄諄訓迪,言猶在耳。
今萬不得已,伏處草莽,苟延殘喘,未敢忘朝廷累世厚恩,效宋江之為也。
将軍過聽,興師問罪,希真不敢與将軍抗。
且希真非不能為宋江之所為也,假使将軍之主帥魏虎臣,親統大軍,辱臨敝寨,非希真狂誕,當使其匹馬不還。
今欲保全首領,不得已驚侮部曲,敬歸麾下,敢謝萬死。
希真虎口殘魂,不足為将軍用武也,惟望将軍哀憫鑒察,速賜解圍,則再生之德,無任感激。
倘得奸佞伏誅,罪人無辜,侍教有日。
天日在上,希真心口不符,願他日肉腐平原,血膏斧锧。
書不盡言。
陳希真哀鳴頓首。
” 永清看畢,暗想道:“這厮也到過外祖家。
”又把那信看了幾回,心中側然。
忽然大怒,罵道:“這厮欺吾太甚!”把信與諸将看了,對衆人道:“這賊明是買服我。
”便傳令點一千二百人馬去幼寨,叫那兩個團練看守本營,四個提轄分六百人接應。
吩咐道:“如見火起,并力進攻。
他追來,須如此如此。
”把以先錦囊都收回了。
已是三更天氣,自己引六百人,銜枚勒馬,竟襲陳希真左營。
隻見三座營裡,燈火照天,便喝令拔起鹿角,呐喊一聲殺入去,卻是個空寨。
永清知有準備,便把兵馬約退。
忽然号炮震天,火把齊明,漫山遍野兵馬殺來。
永清傳令道:“按隊收兵,亂動者立斬!”壓定人馬,那六百人并不驚惶,緩緩而退。
隻聽得敵兵大叫道:“主将有令:祝永清由他自去,誰敢驚壞了他,軍法從事!”永清又羞又怒,拍回馬大叫道:“陳希真好男子,出來與我戰三百回合!”由你喊破喉,沒人睬你,那敵軍隻顧自己呐喊。
永清氣壞了,隻得回兵,那四個提轄已來接應。
永清回頭看那陳希真的兵馬,好似兩條火龍一般,卷入營去,并不來追。
永清歎道:“陳希真真大将之才也,可惜,可惜。
”回到營裡暗想道:“我本不去殺他,隻道他不備防,得一勝仗,便好回兵。
卻又吃他料着,又不肯追上來。
他這般多謀,隻軟困我,怎生赢得?這厮既發此信,必然不肯出戰,如何死守得過?”坐坐想想,天已明了。
忽報魏總管處有差官到,與差去的人同來。
永清連忙接進。
那差官将着官兵的犒賞等物,并賜與永清大紅戰袍一件,又慰勞信一封,上寫着:“汝初出陣,便大敗賊徒,斬獲頗多,本帥甚慰,現在記汝之功。
陳希真、劉廣能生獲更好。
蕩滅之後,且勿旋凱,青雲山強寇跳梁,汝可以得勝兵進剿。
功成之後,一并從優保舉。
”等語。
永清設酒款待差官。
那差官動問近日軍情,永清道:“方才去劫他的營,吃他知覺了,不能取勝。
”差官道:“總管相公日日盼望捷音,将軍切勿怠慢。
”永清道:“陳希真那厮,尚有尺寸可取,吾欲用緩功收伏他。
”便修了謝賞禀封,内并稱述“陳希真才有可取,心肯歸順,殺之可惜,意欲招安”等語。
那差官少不得要需索好看錢,各項開銷,永清隻得竭力發付與他。
差官去後,永清料希真必不出戰,想了一想,隻得寫了一封信,差人送去希真營裡。
希真聞知永清差人來下書,便恭敬迎接,厚待來使。
看那書之意,乃是寫着“朝廷之恩必不可負,君臣之節必不可虧,祖宗之名必不可辱,竊據之事必不可為。
如肯革面投誠,必有自新之路”等語。
真是寫得懇懇切切,言言珠瓊,字字龍蛇。
信後面又批了數行雲:“永清受命征讨,有進之義,無退之辱。
軍谶曰:萬人必死,橫行天下。
今永清有君子二千人,能令必死。
倘永清得選橫草之烈,君亦不利。
君如執迷,永清先死,君噬臍繼之矣。
”希真讀罷,大喜,重賞來使,止問:“祝将軍近日起居安否?”并不提起軍務之事。
殷勤送來人出去,也不發回信。
劉廣道:“襟丈太費手腳。
既要他降,昨日他來劫營,何不就擒了來,以禮勸他?”希真笑道:“你不看見他退兵時的閑暇,後面必有準備。
若去追趕,必中了他的機會。
他斷不肯輕臨險地。
即使擒住了,禮勸他,也決不肯降。
我如今隻教他心服,方能收他。
”正說着,忽報:“小姐在轅門外求見。
”希真笑道:“叫他進來。
”隻見麗卿全裝披挂,帶着幾個女兵,上帳來參見父親。
不知麗卿到來,有何故事,且看下回分解。
那裡面自有劉慧娘相機施行,一個個都生擒活捉了,不曾走脫半個,叫做:皮笊籬下豆兒鍋,一撈一個罄淨。
陣裡的玄妙,隻有希真、慧娘二人識得,其餘都是依計行事。
永清竟被他瞞過。
——那祝永清十分納悶,心中想道:“就用這計,即被他識破,我也無害,況他正小觑我。
我正好乘他不防備,攻進去。
”當時傳令,教各營預備,明日辰牌拔寨都退。
又叫那四個提轄,都與了錦囊密計。
當夜永清悶悶不樂,燈下披甲觀書。
忽一牙将來報道:“兩位團練,同六百軍士,都回來了。
在轅門外候令。
”永清驚道:“怎得回來?快喚他兩個進來,叫衆将都在轅門外候着。
”永清當即傳雲闆升帳,隻見謝德、婁熊背剪着進來,伏地請罪。
永清忙下帳來,親解其縛,扶起道:“非幹二位将軍不勇,皆我不識陣法之故也。
”問起如何得歸,謝德、婁熊道:“說起羞殺人!被他擒去,并不傷害,反用酒肉款待,一切軍器馬匹盔甲都送還,不知是什麼意思。
又有書信一封呈上。
”永清道:“書且慢将出來,且把那些軍士都點紮歸伍。
”永清都親自過目看了,退了帳,特喚謝德、婁熊問道:“怎地被他活擒?”二人道:“奉令抄到他陣後,隻見兩行疏疏朗朗的人馬,側斜列着。
小将們看得不在眼上,便沖殺進去。
他忽地卷了過來,裡面無數人馬,重重疊疊,都是門戶。
小将們眼都花了,地下絆馬索繃滿,無一個立得住腳,都被他捉了去。
”永清聽罷,歎服道:“此人的才學十倍于我,可惜朝廷不知,這厮心腸也忒變得惡。
”便取那信來看,上面寫道:“避難罪人陳希真緻書于防禦大英雄祝将軍麾下;竊念希真系出名門,授京畿南營提轄,征讨西夏,亦獲功績。
草木有心,何至背恩着此。
無奈權臣煽威,四海雖大,無希真立錐之地,若不為瓦全,則先人血食,由我而斬,罪戾滋重。
夏四月,道出風雲莊,得瞻令外祖子儀世叔,并見将軍所書《洛神賦》,心醉神馳者數月。
”永清看到這段,卻吃一驚。
再看道:“令外祖諄諄訓迪,言猶在耳。
今萬不得已,伏處草莽,苟延殘喘,未敢忘朝廷累世厚恩,效宋江之為也。
将軍過聽,興師問罪,希真不敢與将軍抗。
且希真非不能為宋江之所為也,假使将軍之主帥魏虎臣,親統大軍,辱臨敝寨,非希真狂誕,當使其匹馬不還。
今欲保全首領,不得已驚侮部曲,敬歸麾下,敢謝萬死。
希真虎口殘魂,不足為将軍用武也,惟望将軍哀憫鑒察,速賜解圍,則再生之德,無任感激。
倘得奸佞伏誅,罪人無辜,侍教有日。
天日在上,希真心口不符,願他日肉腐平原,血膏斧锧。
書不盡言。
陳希真哀鳴頓首。
” 永清看畢,暗想道:“這厮也到過外祖家。
”又把那信看了幾回,心中側然。
忽然大怒,罵道:“這厮欺吾太甚!”把信與諸将看了,對衆人道:“這賊明是買服我。
”便傳令點一千二百人馬去幼寨,叫那兩個團練看守本營,四個提轄分六百人接應。
吩咐道:“如見火起,并力進攻。
他追來,須如此如此。
”把以先錦囊都收回了。
已是三更天氣,自己引六百人,銜枚勒馬,竟襲陳希真左營。
隻見三座營裡,燈火照天,便喝令拔起鹿角,呐喊一聲殺入去,卻是個空寨。
永清知有準備,便把兵馬約退。
忽然号炮震天,火把齊明,漫山遍野兵馬殺來。
永清傳令道:“按隊收兵,亂動者立斬!”壓定人馬,那六百人并不驚惶,緩緩而退。
隻聽得敵兵大叫道:“主将有令:祝永清由他自去,誰敢驚壞了他,軍法從事!”永清又羞又怒,拍回馬大叫道:“陳希真好男子,出來與我戰三百回合!”由你喊破喉,沒人睬你,那敵軍隻顧自己呐喊。
永清氣壞了,隻得回兵,那四個提轄已來接應。
永清回頭看那陳希真的兵馬,好似兩條火龍一般,卷入營去,并不來追。
永清歎道:“陳希真真大将之才也,可惜,可惜。
”回到營裡暗想道:“我本不去殺他,隻道他不備防,得一勝仗,便好回兵。
卻又吃他料着,又不肯追上來。
他這般多謀,隻軟困我,怎生赢得?這厮既發此信,必然不肯出戰,如何死守得過?”坐坐想想,天已明了。
忽報魏總管處有差官到,與差去的人同來。
永清連忙接進。
那差官将着官兵的犒賞等物,并賜與永清大紅戰袍一件,又慰勞信一封,上寫着:“汝初出陣,便大敗賊徒,斬獲頗多,本帥甚慰,現在記汝之功。
陳希真、劉廣能生獲更好。
蕩滅之後,且勿旋凱,青雲山強寇跳梁,汝可以得勝兵進剿。
功成之後,一并從優保舉。
”等語。
永清設酒款待差官。
那差官動問近日軍情,永清道:“方才去劫他的營,吃他知覺了,不能取勝。
”差官道:“總管相公日日盼望捷音,将軍切勿怠慢。
”永清道:“陳希真那厮,尚有尺寸可取,吾欲用緩功收伏他。
”便修了謝賞禀封,内并稱述“陳希真才有可取,心肯歸順,殺之可惜,意欲招安”等語。
那差官少不得要需索好看錢,各項開銷,永清隻得竭力發付與他。
差官去後,永清料希真必不出戰,想了一想,隻得寫了一封信,差人送去希真營裡。
希真聞知永清差人來下書,便恭敬迎接,厚待來使。
看那書之意,乃是寫着“朝廷之恩必不可負,君臣之節必不可虧,祖宗之名必不可辱,竊據之事必不可為。
如肯革面投誠,必有自新之路”等語。
真是寫得懇懇切切,言言珠瓊,字字龍蛇。
信後面又批了數行雲:“永清受命征讨,有進之義,無退之辱。
軍谶曰:萬人必死,橫行天下。
今永清有君子二千人,能令必死。
倘永清得選橫草之烈,君亦不利。
君如執迷,永清先死,君噬臍繼之矣。
”希真讀罷,大喜,重賞來使,止問:“祝将軍近日起居安否?”并不提起軍務之事。
殷勤送來人出去,也不發回信。
劉廣道:“襟丈太費手腳。
既要他降,昨日他來劫營,何不就擒了來,以禮勸他?”希真笑道:“你不看見他退兵時的閑暇,後面必有準備。
若去追趕,必中了他的機會。
他斷不肯輕臨險地。
即使擒住了,禮勸他,也決不肯降。
我如今隻教他心服,方能收他。
”正說着,忽報:“小姐在轅門外求見。
”希真笑道:“叫他進來。
”隻見麗卿全裝披挂,帶着幾個女兵,上帳來參見父親。
不知麗卿到來,有何故事,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