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1回 張觷智穩蔡太師 宋江議取沂州府
關燈
小
中
大
卻說張觷對蓋天錫道:“足下所定之案,原是真情實理。
隻是此刻的時風,論理亦兼要論勢。
蔡京權傾中外,排陷幾個人,全不費力。
你此刻官微職小,如何鬥得他過?枉是送了性命,仍舊無補于事。
聖人雲: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
若隻管直行過去,聖人又何必說這句話?孔子未做魯司寇,不敢去動搖三家;鄭子産不到時候,不敢讨公孫皙。
後來畢竟孔子堕了三都,子産殺了公孫皙。
足見聖賢幹事,亦看勢頭,斷不是拿着自己理正,率爾就做。
足下如今将此案如此辦理,蔡京可肯服輸認錯?足下之禍,即在眼前。
那時足下無故捐了身子,卻貪得個什麼?蔡京雖是我的至親,此事卻并非我幫他。
”天錫道:“太尊之論,固是至言,但是此案如何辦理,不成當真照了劉二的初供?”張觷道:“非也。
此案隻要不去傷觸蔡京,隻辦做劉世讓、劉二竊取楊騰蛟的銀兩;騰蛟看破,與世讓理論;世讓不服,反毆傷騰蛟;騰蛟一時性起,殺死世讓在逃。
如此楊騰蛟拿獲到案之時,仍問得個擅殺有罪人之罪。
我卻将這封信還了蔡京,私下寫信去勸誡他,叫那厮知罪。
古人又說得好:小人當令他畏懼,不當使他懷恨。
蓋兄休要疑心下官幫助他,須知此事不但你我遠禍,也須要周全楊騰蛟的性命。
據你說來,楊騰蛟倒也是個好男子,若認真擒來辦了他,豈不可借。
蔡京處我薦楊龜山與他,他為女婿、女兒之故,竟不能用,便見得他膽虛氣餒。
我此一封信去,管教唬吓得他不敢十分追究。
我雖與他親戚,實不肯趨奉他。
他班師之際,無故要将我叙入軍功,我再三辭脫,他有任我之意。
我也不久便謝職歸家,不肯戀戀于此了。
”蓋天錫聽罷,大喜道:“太尊高見,真非常人所及,卑職道教便了。
”當時天錫将文書都改換了,仍呈與張觷。
天錫辭了回郓城縣去。
張觷升廳,喚過劉二來,順了口供。
此時劉二已是搓熟的湯團,不由他不依。
張觷辦了轉詳文書,将劉二送到山東制置使處,轉解入京;一面饬各處捉拿楊騰蛟。
張觷又備細寫了一封書與蔡京,正要差心腹人送去,忽門上來報:“登州太守蔡攸進京,過路求見”張觷笑道:“好,來得湊巧!着他進來。
”原來蔡攸是蔡京的兒子,是張觷的侄輩,又年幼時曾從學于張觷。
當時蔡攸進來參拜,張觷扶起,賜位坐了。
寒暄慰勞都畢,張觷屏去左右,對蔡攸道:“怎的你父親掌握朝綱,卻做出這般荒唐事來!”蔡攸道:“爹爹為姐夫、姐姐無故退兵,侄兒也甚駭異。
”張觷道:“豈止此。
”便把楊騰蛟一起事說了一遍,取出蔡京與宋江的原信與蔡攸看。
蔡攸見了,笑道:“爹爹做這等事,豈不是活得不耐煩!如今怎的了?”張觷道:“還問怎的!幸虧落在郓城縣知縣蓋天錫手裡,他來連夜與我商量,如今定了如此如此的公案,可好麼?”蔡攸叩頭流涕道:“深感老恩師救了我爹爹的性命。
此恩此德,何以報之!我爹爹愛家姊真是性命一般,小便亦屢次畿谏,今日做出這般事來,想都是手下人撮弄。
”張觷道:“這信我本要還你父親,如今你已見了,也是一樣,把來燒毀了。
我另有書一封,你寄去與你父親,勸他楊騰蛟一案,切勿再題。
你父親無故退兵,糜費無數糧饷,軍民怨聲載道,今又因此一案,物議紛紛。
你父親若再追下去,一旦激出事端,我卻拼擋不住。
”蔡攸道:“老師吩咐,一一去說便了。
爹爹這封信,仍帶去還他好。
”張觷道:“萬一失誤,留他則甚!”便取火來燒了。
當晚張觷留蔡攸酒飯。
張觷酒興微酣,問蔡攸道:“賢契可曾學跑路否?”蔡攸道:“侄兒卻不曾學。
”張觷道:“此事最要緊,為何不學?我有學跑的妙廖:兩腿上各縛鉛條兩枝,各重四兩,帶着鉛條飛奔,一日三次。
鉛條日通加重來,路也日逐加遠來,熬煉得一年半載,解放鉛條,便舉步如飛,行及奔馬,豈不妙哉!”蔡攸笑道:“侄兒出入有人護從,旱路有轎馬,水路有舟楫,此事卻學他則甚?”張觷道:“咳,你那裡曉得!這是我為你的身命打算,你卻看得不打緊。
天下大事,被你家的老子攪亂得是這般規模了,天愁民怨,四海之人都恨不得食你父親的肉,你還想安穩得到底哩!一旦賊發火起,你父親必第一家遭殃。
所以我勸你趁早學會跑路,臨時也好達命。
”蔡攸聽了,默然不語。
停了片時,張觷亦自己覺得嘴閑多說,便托醉散席,歸寝。
次日,張觷送了蔡攸起身,獨坐想了夜來那番話,忖道:“我卻是何苦!我勸誡蓋天錫危行言遜,自己卻去犯他,不如同他撒開了。
”又挨了幾日,竟遞病本,辭官歸鄉去了。
那張觷本貫福州人,日後蔡京敗露,他仍複起用為劍南太守,破巨寇範汝為,救了無數生靈,衆百姓無不感激。
這是書外之事,不必題他。
卻說蔡京自差劉世讓、劉二去後,眼巴巴的隻等成功報來,好救女兒、女婿。
望了多日,忽接山東制置使咨文:楊騰蛟殺了劉世讓,打壞劉二遠揚,嚴拿未獲;劉二半途患病已死
隻是此刻的時風,論理亦兼要論勢。
蔡京權傾中外,排陷幾個人,全不費力。
你此刻官微職小,如何鬥得他過?枉是送了性命,仍舊無補于事。
聖人雲: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遜。
若隻管直行過去,聖人又何必說這句話?孔子未做魯司寇,不敢去動搖三家;鄭子産不到時候,不敢讨公孫皙。
後來畢竟孔子堕了三都,子産殺了公孫皙。
足見聖賢幹事,亦看勢頭,斷不是拿着自己理正,率爾就做。
足下如今将此案如此辦理,蔡京可肯服輸認錯?足下之禍,即在眼前。
那時足下無故捐了身子,卻貪得個什麼?蔡京雖是我的至親,此事卻并非我幫他。
”天錫道:“太尊之論,固是至言,但是此案如何辦理,不成當真照了劉二的初供?”張觷道:“非也。
此案隻要不去傷觸蔡京,隻辦做劉世讓、劉二竊取楊騰蛟的銀兩;騰蛟看破,與世讓理論;世讓不服,反毆傷騰蛟;騰蛟一時性起,殺死世讓在逃。
如此楊騰蛟拿獲到案之時,仍問得個擅殺有罪人之罪。
我卻将這封信還了蔡京,私下寫信去勸誡他,叫那厮知罪。
古人又說得好:小人當令他畏懼,不當使他懷恨。
蓋兄休要疑心下官幫助他,須知此事不但你我遠禍,也須要周全楊騰蛟的性命。
據你說來,楊騰蛟倒也是個好男子,若認真擒來辦了他,豈不可借。
蔡京處我薦楊龜山與他,他為女婿、女兒之故,竟不能用,便見得他膽虛氣餒。
我此一封信去,管教唬吓得他不敢十分追究。
我雖與他親戚,實不肯趨奉他。
他班師之際,無故要将我叙入軍功,我再三辭脫,他有任我之意。
我也不久便謝職歸家,不肯戀戀于此了。
”蓋天錫聽罷,大喜道:“太尊高見,真非常人所及,卑職道教便了。
”當時天錫将文書都改換了,仍呈與張觷。
天錫辭了回郓城縣去。
張觷升廳,喚過劉二來,順了口供。
此時劉二已是搓熟的湯團,不由他不依。
張觷辦了轉詳文書,将劉二送到山東制置使處,轉解入京;一面饬各處捉拿楊騰蛟。
張觷又備細寫了一封書與蔡京,正要差心腹人送去,忽門上來報:“登州太守蔡攸進京,過路求見”張觷笑道:“好,來得湊巧!着他進來。
”原來蔡攸是蔡京的兒子,是張觷的侄輩,又年幼時曾從學于張觷。
當時蔡攸進來參拜,張觷扶起,賜位坐了。
寒暄慰勞都畢,張觷屏去左右,對蔡攸道:“怎的你父親掌握朝綱,卻做出這般荒唐事來!”蔡攸道:“爹爹為姐夫、姐姐無故退兵,侄兒也甚駭異。
”張觷道:“豈止此。
”便把楊騰蛟一起事說了一遍,取出蔡京與宋江的原信與蔡攸看。
蔡攸見了,笑道:“爹爹做這等事,豈不是活得不耐煩!如今怎的了?”張觷道:“還問怎的!幸虧落在郓城縣知縣蓋天錫手裡,他來連夜與我商量,如今定了如此如此的公案,可好麼?”蔡攸叩頭流涕道:“深感老恩師救了我爹爹的性命。
此恩此德,何以報之!我爹爹愛家姊真是性命一般,小便亦屢次畿谏,今日做出這般事來,想都是手下人撮弄。
”張觷道:“這信我本要還你父親,如今你已見了,也是一樣,把來燒毀了。
我另有書一封,你寄去與你父親,勸他楊騰蛟一案,切勿再題。
你父親無故退兵,糜費無數糧饷,軍民怨聲載道,今又因此一案,物議紛紛。
你父親若再追下去,一旦激出事端,我卻拼擋不住。
”蔡攸道:“老師吩咐,一一去說便了。
爹爹這封信,仍帶去還他好。
”張觷道:“萬一失誤,留他則甚!”便取火來燒了。
當晚張觷留蔡攸酒飯。
張觷酒興微酣,問蔡攸道:“賢契可曾學跑路否?”蔡攸道:“侄兒卻不曾學。
”張觷道:“此事最要緊,為何不學?我有學跑的妙廖:兩腿上各縛鉛條兩枝,各重四兩,帶着鉛條飛奔,一日三次。
鉛條日通加重來,路也日逐加遠來,熬煉得一年半載,解放鉛條,便舉步如飛,行及奔馬,豈不妙哉!”蔡攸笑道:“侄兒出入有人護從,旱路有轎馬,水路有舟楫,此事卻學他則甚?”張觷道:“咳,你那裡曉得!這是我為你的身命打算,你卻看得不打緊。
天下大事,被你家的老子攪亂得是這般規模了,天愁民怨,四海之人都恨不得食你父親的肉,你還想安穩得到底哩!一旦賊發火起,你父親必第一家遭殃。
所以我勸你趁早學會跑路,臨時也好達命。
”蔡攸聽了,默然不語。
停了片時,張觷亦自己覺得嘴閑多說,便托醉散席,歸寝。
次日,張觷送了蔡攸起身,獨坐想了夜來那番話,忖道:“我卻是何苦!我勸誡蓋天錫危行言遜,自己卻去犯他,不如同他撒開了。
”又挨了幾日,竟遞病本,辭官歸鄉去了。
那張觷本貫福州人,日後蔡京敗露,他仍複起用為劍南太守,破巨寇範汝為,救了無數生靈,衆百姓無不感激。
這是書外之事,不必題他。
卻說蔡京自差劉世讓、劉二去後,眼巴巴的隻等成功報來,好救女兒、女婿。
望了多日,忽接山東制置使咨文:楊騰蛟殺了劉世讓,打壞劉二遠揚,嚴拿未獲;劉二半途患病已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