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子 牛渚山群魔歸石褐 飛雲峰天女顯靈蹤

關燈
被大蟲拖了去也,個個叫苦不疊。

     裡正即忙去禀太守。

    太守大怒,即便移知營裡,裝載了兩門紅衣大炮,會同營弁兵丁一同前來。

    到了鎮上,将炮位擺好,對準了照星,裝了火藥炮子。

    隻見那黑氣在谷外蓬蓬勃勃,慘若窯煙。

    這邊衆人,無不畏懼。

    太守喝令開炮,衆兵隻得動手,隻聽轟雷霹靂的一聲,炮子直向黑氣裡打進去,那黑氣隻是不動。

    太守怒極,再命換那一門炮打去。

    兩炮輪打,接連打了六出,隻見黑氣影裡,忽然湧出一大團紅光,有如初出旭日一般。

    衆人皆驚。

    那團紅光徐徐行出釣矶上來,吓得衆人跌跌踵踵都逃了轉來。

    太守也目瞪口呆,同知所措,隻得同着衆人,收了炮位,慌忙避去了。

    回頭看那紅光漸漸淡去,現出一個老婦人來,衣衫裝束皆古,亭亭的立在釣矶上。

    太守和衆人也不敢轉來,一直回去了。

     那鎮上人都收拾物件,挈帶眷屬,紛紛移去。

    隻聽那婦人忽開言道:“要不要收?”鎮上人如何敢回話,隻顧自己慌忙收拾,盡行移向後街去了。

    自此,臨浦一帶地方,廢為墟落。

    那後街離釣矶雖遠,亦不過兩箭多路,但有高樓高台處,都望得見。

    那婦人一見這面有人,總叫一聲:“要不要收?”這邊人那裡敢答應。

    内中有幾個自稱有識見的都道:“他望見這裡,隻叫要收,必然不妙。

    據我看來,連這後街都住不得了。

    ”此時人心惶惑,一聞此言,個個都怕起來,又複紛紛移去。

    内中有幾個不肯移的,夾在大衆隊裡,也不能不移。

    從此,後街又廢為墟落。

    那群市人都聚集在後面三裡路外,名為繁昌新鎮,遂與牛清山釣矶隔絕。

    年深代遠,故老消亡,所有蛇虎作怪之事,也不過傳為閑談。

    惟有那黑氣還在谷口,婦人還立釣礬。

    有幾個探奇好事的,親到舊鎮墟落上去看過,都轉來作一件奇事說說,又各各相誡:“那婦人問要不要收,千萬不可答應。

    ” 不覺又是五六十年,已到了理宗皇帝淳祐年間,那些人有到故鎮墟落上遊玩的,切記了故老傳留的囑咐,見那婦人叫要不要收,終沒個人去答應他。

    這日,有一牧童,騎着一頭青牛走過。

    那婦人又叫聲:“要不要收?”也是天降奇緣,合當如此,那牧童戲答道:“要收。

    ”話方畢,天地風雲忽然變色,雷電齊至,驟雨奔騰。

    吓得牧童屁滾尿流,把那牛連鞭幾鞭,沒命逃去。

    那婦人也不見了。

    隻見滿天烏雲壓下,将那牛諸山團團圍住,數萬雷霆砰訇震響,電光如逸火流金,大雨傾盆。

    這邊繁昌新鎮及牛渚山前後左右村落,都吓得不知所為。

    隻聽得牛渚山雷雨中無數龍吟虎嘯,足足的三日三夜,方才而止雲收,一天晴霁。

     衆人漸漸安定,便到牛渚山去探看。

    隻見那釣矶上已鑿成一條平坦道路,直通進谷去。

    那谷口所有亂石,盡行劃削,裡面一片鏡面也似的平地,那團黑氣絲毫全無。

    衆人料知無害,便一齊走進谷去。

    隻見谷内正中立着一個石碣,約高五六尺,下面石龜跌坐,前面都是龍章鳳篆,天書符篆,人皆不識。

    那背後卻有四個大真字,鑿着“永鎮妖精”。

    衆人看了大喜道:“原來百餘年妖精,今早收伏,從今這不平谷可改稱太平谷了。

    ”當時禀報了太守。

     此時太守姓任,雙名道亨,四川重慶府長壽縣人氏。

    為人極有孝行,博雅能文。

    當時聞報甚喜,便親到牛渚山來踏勘了,便将此事緣由詳報都省。

    都省專折奏聞。

    天子大悅,便傳旨改平南府為太平府,即今之安徽太平府也。

    那太平谷内有了這件奇事,四方遠客紛紛而至,鹹來觀看。

    有些好事的,各将天書摹搨了,攜去分贈親友。

    那符篆,端的沒有一個人識得,隻是極有威靈,懸之兇宅,妖魅都紛紛潛避,所以人人珍為至寶。

    三年之後,太平谷忽然又是一夕大雷雨,竟将谷口封閉,那石碣便從此永藏。

     且說任道亨莅任太平府,勤敏稱職。

    是年奉旨升任龍圖閣直學士,入京供職。

    不上數月,奉命出使嶺南。

    聞知羅浮山仙景極佳,公事已畢,也不央别官陪奉,換了私服,帶了幾個仆從,入山尋勝。

    行至飛雲峰所在,果然神秀天生,迥異凡世,喝彩不疊。

    望那飛雲頂上,雲氣缥缈,似有神靈往來,歎賞不已。

    忽聞雷聲殷殷,雲影裡飒飒地大雨點灑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