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并)圖一卷(并□□□)

關燈
三江難滿。

    無聞漿水之名。

    累月經年受饑羸之苦。

    遙見清源冷水。

    近着變作膿河。

    縱得美食香餐。

    便即化為猛火。

    娘娘見今饑困命若懸絲。

    汝若不去悲豈名孝順之子。

    生死路隔後會難期。

    欲救懸沙之危事亦不應遲曉。

    出家之法依信施而安存。

    縱有常住飲食恐難消化。

    而辭娘娘住向王舍城中取飯與娘娘相見。

    目連辭母擲缽騰空。

    須臾之間即到王舍城中。

    次第乞飯行到長者門前。

    長者見目連非時乞食盤問逗留之處。

    和尚且齋已過食時已過乞飯将用何為。

    目連啟言。

    長者。

    貧道阿娘三過後魂神一往落阿鼻。

     近得如來相救出  身如枯骨氣如絲 貧道肝腸寸寸斷  痛切傍人豈得知 計亦不合非時乞  為以慈親而食之 長者聞言大驚愕  思寸無常情不樂 金鞍永絕晶珠心  玉貌為由工莊閤 但且歌但且樂  人命由由如轉燭 何覓天堂受快樂  唯聞地獄罪人多 有時吃有時着  莫學愚人貯多積 不如廣造未來因  誰能保命存朝夕 兩兩相看不覺死  錢财必莫于身惜 一朝擗手入長棺  空澆冢上知何益 智者用錢多造福  愚人持金買田宅 平生辛苦覓錢财  死後總被他分柏 長者聞語忽驚疑  三寶福田難可遇 急催左右莫交遲  家中取飯以阇梨 地獄忽然消散盡  明知諸佛不思議 長者手中執得飯  過以阇梨發大願 非但和尚奉慈親  合獄罪人皆飽滿 目蓮乞得耕良飯  持缽将來憲慈母 于時行至大荒交  手捉金匙而自哺 青提夫人雖遭地獄之苦悭貪之意未除。

    見兒将得飯缽來。

    望風即生吝惜。

    來者三寶即是我兒。

    為我人間取飯。

    汝等令人息我今自尞況複更能相濟。

    目連持飯并缽奉上。

    阿娘恐被侵奪。

    舉眼連看四伴左手障缽右手團食。

    食來入口變為猛火。

    長者雖然願票不那悭部尤深。

    目連見母如斯肝膽猶如刀割。

    我今聲聞力劣智小人徴。

    唯有啟問世尊應知濟拔路具看母飯處。

     天人見願向前遞  悭貪未吃且空争 我兒遠取人間飯  持來自拟療饑坑 獨吃猶看不飽足  諸人息意慢承忘 青提悭貪業力重  入口喉中猛火生 目連見母吃飯成猛火  渾捶自撲如山崩 耳鼻之中皆流血  哭言黃天我娘娘 南閻浮提施此飯  飯上有七尺往神光 将作是香美飲食  飯未入口成便火 口為悭貪心不改  所以連年受其罪 如今痛切更無方  業報不容相替代 世人須懷嫉妒  一落三塗罪未畢 香飲未及入咽喉  猛火從娘口中出 俗間之罪滿娑婆  唯有悭貪罪最多 火既無端從口出  明知業報不由他 一切常行平等意  亦複壽心念彌陀 但能舍卻貪心者  淨土天堂随意至 青提喚言孝順兒  罪業之身不自亡 不得阿行邪孝道  誰肯艱辛救耶娘 見飯未能抄入口  見火無端卻損傷 悭貪去得将心貪  隻應過有餘殃 阿師是娘娘孝順子  與我冷水濟虛腸 目連聞阿娘索水氣咽聲嘶。

    思寸中間忽憶王舍城南有大水。

    闊浪無邊名曰恒河之水。

    亦應救得阿娘火難之苦。

    南閻浮提衆生見水即是清涼冷水。

    諸天見水即是琉璃寶池。

    鼈見此水即是潤澤。

    青提見水即是膿河猛火。

    行至水頭未見兒。

    咒願更即左手托岸。

    良由悭右手抄水。

    良由貪直為悭貪心不止。

    水未入口便成。

    目連見阿娘吃飯成猛火。

    吃水成猛火。

    □胸怕憶悲号啼哭。

    來向佛前繞佛三匝卻住一面白言。

    世尊慈悲救得阿娘之苦。

    隻今吃飯成火吃水成火。

    如今救得阿娘大難之苦。

    世尊喚言。

    目連汝阿娘如今未得飯吃。

    無過周匝一年七月十五日。

    廣造盂蘭盆始得飯吃。

    目連見阿娘饑白言。

    世尊每月十三十四日可不否。

    要須待一年之中七月十五日始得飯吃。

    世尊報言非。

    但汝阿娘當須此日廣造盂蘭盆。

    諸山坐禅戒下日。

    羅漢得道日。

    提婆達多罪滅日。

    閻羅王歡喜日。

    一切餓鬼總得普同飽滿。

    目連承佛明教。

    便向王舍城邊塔廟之前。

    轉讀大乘經典。

    廣罪盂蘭盆善根。

    阿娘就此盆中始得一頓飽飯吃。

    從得飯已來母子更不見。

    目連諸處尋覓阿娘不見。

    悲泣雨淚來向佛前繞佛三匝卻住一面。

    合掌?跪白言。

    世尊阿娘吃飯成火吃水成火。

    蒙世尊慈悲救得阿娘火難之苦。

    從七月十五日得一頓飯。

    吃已來母子更不相見。

    為當堕地獄。

    為複向餓鬼之途。

    世尊報言。

    汝母亦不堕地獄餓鬼之途。

    汝轉經功德造盂蘭盆善根。

    汝母轉餓鬼之身向王舍城中作黑狗身去。

    汝欲得見阿娘者。

    心行平等次第乞貪。

    莫問貧富。

    行至大富長者家門前。

    有一黑狗出來捉汝袈裟。

    銜著作人語。

    即是汝阿娘也。

    目連蒙佛敕遂即托缽持盂尋覓阿娘。

    不問貧富坊巷行衣匝合總不見阿娘。

    行至一長者家門前。

    見一黑狗身。

    從宅裡出來便捉目連袈裟。

    鹹着即作人語語言。

    阿娘孝順子。

    忽是能向地獄冥路之中救阿娘來。

    因何不救狗身之苦。

    目連啟言。

    慈母由兒不孝順殃及慈母堕落三塗。

    甯作狗身于此你作餓鬼之途。

    阿娘喚言。

    孝順兒受此狗身音啞報行住坐卧得存饑。

    即于坑中食人不淨渴飲長流以濟虛。

    朝聞長者念三寶。

    莫聞娘子誦尊經。

    甯作狗身受大地不淨。

    耳中不聞地獄之名。

    目連引得阿娘往于王舍城中佛塔之前。

    七日七夜轉誦大乘經典忏悔念戒。

    阿娘乘此功德轉卻狗身。

    退卻狗皮挂于樹上。

    還得女人身。

    全具人扶圓滿。

    目連啟言。

    阿娘人身難得中衆國難生。

    佛法難聞善心難發。

    喚言。

    阿娘今得人身便即修福。

    目連将母于娑羅雙樹下。

    繞佛三匝卻住一面白言。

    世尊與弟子阿娘看業道已來從頭觀占更有何罪。

    世尊不違目連之語。

    從三業道觀看更率私之罪。

    目連見母罪滅心甚歡喜啟言。

    阿娘歸去來閻浮提世界不堪停。

    生住死本來無住處。

    西方佛國最為精。

    敢得能奉引其前。

    亦得天女來迎接。

    一往仰前受快樂。

    最初說偈度俱輪。

    當時此經時。

    有八萬涅槃八萬僧八萬優婆塞八萬姨。

    作禮圍繞歡喜信受奉行。

     大目犍連變文一卷 貞明漆年辛巳歲四月十六日淨土寺學郎薛安俊寫       張保達文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