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序
關燈
小
中
大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序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弘發誓願。
濟度群生。
凡發善心稱贊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号者即得種種善報。
輕薄侮慢不敬不信者。
即得種種惡報。
善惡之機。
若影之随形。
響之應聲。
不爽锱铢。
所謂為善者忠於君上。
孝於父母。
敬天地。
奉祖宗。
尊三寶。
敬神明。
遵王法。
謹言行。
愛惜物命。
廣行陰隲。
如是。
則生享富貴。
殁升天堂。
受諸快樂。
所謂為惡者。
不忠於君。
不孝於親。
不敬天地。
不奉祖宗。
不尊三寶。
不敬神明。
不遵王法。
不謹言行。
殘害物命。
不積陰隲。
如是。
則生遭重譴。
死堕地獄。
受諸苦報。
嘗觀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千經萬典。
開導誘掖。
作無量方便。
勸人為善。
幽明果報。
明有徵應。
間取佛經所載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号。
編成歌曲歡喜贊諷。
功德弘深。
因以锓梓。
流通廣傳。
善男子。
善女人。
能潔淨一心。
至誠頂禮。
依腔奉誦。
即感人天證果。
佛祖鑒臨。
生則衣食豐足。
壽年延永。
罪業消釋。
死則不堕九幽。
脫離諸苦。
延及先世皆得超度。
凡有所求。
吉祥如意。
此無它。
蓋由人心一念之善昭着感格。
故其效驗之大有如此者。
凡人平居終日不事檢束。
放泆侈肆。
惡言穢語。
淫辭邪曲。
觸污天地。
亵慢神明。
皆足以招緻罪戾。
苟能改悔。
洗心滌慮。
将此贊揚。
念念不忘。
即得消災滅罪。
增長福德。
有不可量。
於戲。
善惡之報。
皆由己作。
故曰為善福随。
為惡禍追。
又曰修一念善。
遠階覺道。
起一念惡。
長淪苦海。
又曰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後世因。
今生作者是。
此皆勸人為善去惡。
誠金玉之格言也。
雖然。
世之能勸人為善者。
往往皆獲福應。
況人之躬行於善終始不懈。
則獲福其可量哉。
昔窦禹鈞修德行善累積陰隲。
其後名挂天曹。
克臻壽考。
子孫榮顯。
流慶無窮。
陳寔居鄉平心率物。
化盜為善。
由是一邑蒙化。
無複盜竊。
其後壽祉繁夥。
子孫榮貴。
并着高名。
福澤綿永。
延及後世。
若此者昭着簡冊。
不可殚舉。
今略述此以冠于編首。
普勸善緣。
使人人同歸於善。
以造夫佛地。
以登夫仁壽之域。
以樂夫太平之治。
其懋之哉。
其敬之哉。
永樂十五年四月十七日 又序 世尊啟大慈悲。
弘大誓願。
濟度曆劫。
生死沉淪。
俾皆成佛道。
教臣以忠。
教子以孝。
教兄以友。
教弟以恭。
教朋友以信。
教夫婦以順。
教敬神明。
教重三寶。
所以維持世教。
陰翊皇度。
其言曰。
聖人之為教也。
勸臣以忠。
勸子以孝。
勸國以治。
勸家以和。
弘善示天堂之樂。
懲非顯地獄之苦。
立忠立孝。
所以揚名於後代。
行逆行乖。
所以受報於來世。
盡忠立孝。
濟國治家。
開生天淨路。
成第一福田。
讒間君臣。
誣毀善良。
所造罪業。
無量無邊。
五逆不孝順。
天地容不得。
王法鎮乾坤。
犯了休不得。
貪着世樂。
不信三寶。
其後命終堕餓鬼中。
怨黩天地。
呵責鬼神。
貶斥聖賢。
如是罪業。
無量無邊。
毀謗如來。
壞正法輪。
於諸菩薩訾辱傷害。
不久當堕三惡道中。
昔信相菩薩問佛。
言今有受罪衆生。
為諸獄卒剉碓斬身。
斬訖。
巧風吹活而複斬之。
何罪所緻。
佛言。
以前世不信三尊。
不忠君王。
不孝父母。
殺生害命。
故獲斯罪。
昔有人見道邊一死人。
鬼神以杖鞭之。
行人言此人已死。
何故鞭之。
鬼神言。
此人在生之日。
不忠君王。
不孝父母。
不敬三寶。
不友兄弟。
不信朋友。
不誠夫婦。
死受諸痛苦。
又見一死人。
天人來下散華屍上。
以手摩挲之。
問雲。
觀君似是天人。
何故以手摩挲死屍。
荅雲。
此人在生之日。
忠以事君。
孝事父母。
敬奉三寶
濟度群生。
凡發善心稱贊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号者即得種種善報。
輕薄侮慢不敬不信者。
即得種種惡報。
善惡之機。
若影之随形。
響之應聲。
不爽锱铢。
所謂為善者忠於君上。
孝於父母。
敬天地。
奉祖宗。
尊三寶。
敬神明。
遵王法。
謹言行。
愛惜物命。
廣行陰隲。
如是。
則生享富貴。
殁升天堂。
受諸快樂。
所謂為惡者。
不忠於君。
不孝於親。
不敬天地。
不奉祖宗。
不尊三寶。
不敬神明。
不遵王法。
不謹言行。
殘害物命。
不積陰隲。
如是。
則生遭重譴。
死堕地獄。
受諸苦報。
嘗觀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千經萬典。
開導誘掖。
作無量方便。
勸人為善。
幽明果報。
明有徵應。
間取佛經所載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号。
編成歌曲歡喜贊諷。
功德弘深。
因以锓梓。
流通廣傳。
善男子。
善女人。
能潔淨一心。
至誠頂禮。
依腔奉誦。
即感人天證果。
佛祖鑒臨。
生則衣食豐足。
壽年延永。
罪業消釋。
死則不堕九幽。
脫離諸苦。
延及先世皆得超度。
凡有所求。
吉祥如意。
此無它。
蓋由人心一念之善昭着感格。
故其效驗之大有如此者。
凡人平居終日不事檢束。
放泆侈肆。
惡言穢語。
淫辭邪曲。
觸污天地。
亵慢神明。
皆足以招緻罪戾。
苟能改悔。
洗心滌慮。
将此贊揚。
念念不忘。
即得消災滅罪。
增長福德。
有不可量。
於戲。
善惡之報。
皆由己作。
故曰為善福随。
為惡禍追。
又曰修一念善。
遠階覺道。
起一念惡。
長淪苦海。
又曰欲知前世因。
今生受者是。
欲知後世因。
今生作者是。
此皆勸人為善去惡。
誠金玉之格言也。
雖然。
世之能勸人為善者。
往往皆獲福應。
況人之躬行於善終始不懈。
則獲福其可量哉。
昔窦禹鈞修德行善累積陰隲。
其後名挂天曹。
克臻壽考。
子孫榮顯。
流慶無窮。
陳寔居鄉平心率物。
化盜為善。
由是一邑蒙化。
無複盜竊。
其後壽祉繁夥。
子孫榮貴。
并着高名。
福澤綿永。
延及後世。
若此者昭着簡冊。
不可殚舉。
今略述此以冠于編首。
普勸善緣。
使人人同歸於善。
以造夫佛地。
以登夫仁壽之域。
以樂夫太平之治。
其懋之哉。
其敬之哉。
永樂十五年四月十七日 又序 世尊啟大慈悲。
弘大誓願。
濟度曆劫。
生死沉淪。
俾皆成佛道。
教臣以忠。
教子以孝。
教兄以友。
教弟以恭。
教朋友以信。
教夫婦以順。
教敬神明。
教重三寶。
所以維持世教。
陰翊皇度。
其言曰。
聖人之為教也。
勸臣以忠。
勸子以孝。
勸國以治。
勸家以和。
弘善示天堂之樂。
懲非顯地獄之苦。
立忠立孝。
所以揚名於後代。
行逆行乖。
所以受報於來世。
盡忠立孝。
濟國治家。
開生天淨路。
成第一福田。
讒間君臣。
誣毀善良。
所造罪業。
無量無邊。
五逆不孝順。
天地容不得。
王法鎮乾坤。
犯了休不得。
貪着世樂。
不信三寶。
其後命終堕餓鬼中。
怨黩天地。
呵責鬼神。
貶斥聖賢。
如是罪業。
無量無邊。
毀謗如來。
壞正法輪。
於諸菩薩訾辱傷害。
不久當堕三惡道中。
昔信相菩薩問佛。
言今有受罪衆生。
為諸獄卒剉碓斬身。
斬訖。
巧風吹活而複斬之。
何罪所緻。
佛言。
以前世不信三尊。
不忠君王。
不孝父母。
殺生害命。
故獲斯罪。
昔有人見道邊一死人。
鬼神以杖鞭之。
行人言此人已死。
何故鞭之。
鬼神言。
此人在生之日。
不忠君王。
不孝父母。
不敬三寶。
不友兄弟。
不信朋友。
不誠夫婦。
死受諸痛苦。
又見一死人。
天人來下散華屍上。
以手摩挲之。
問雲。
觀君似是天人。
何故以手摩挲死屍。
荅雲。
此人在生之日。
忠以事君。
孝事父母。
敬奉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