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訂天台三聖二和詩集
關燈
小
中
大
)
栖遲寒岩下。
偏訝最幽奇。
攜籃采山茹。
挈籠摘果歸。
蔬齋敷茅坐。
啜啄食紫芝。
清沼濯瓢鉢。
雜和煮稠稀。
當陽擁裘坐。
閑讀古人詩。
(寒) 吾廬信可樂。
水石清且奇。
渺渺沿流去。
騰騰信腳歸。
千尋蔭嘉木。
五采拾靈芝。
天闊雲霧散。
月明星宿稀。
無人同夜坐。
自詠寒山詩。
(楚) 山林宜樸素。
意不愛珍奇。
瓦甕擔泉去。
竹籃挑菜歸。
水田栽紫芋。
松地布青芝。
籬下花常滿。
座中人故稀。
眼前無限景。
随筆采為詩。
(石) 昔日經行處。
今複七十年。
故人無來往。
埋在古冢間。
餘今頭已白。
猶守片雲山。
為報後來子。
何不讀古言。
(寒) 天上一晝夜。
人間五百年。
非生非死法。
不有不無間。
血比大海水。
骨如毘富山。
從今休歇去。
隻這是誰言。
(楚) 至人出世上。
一日勝千年。
流俗雖百歲。
無益於民間。
流俗遺臭名。
至人德如山。
我常讀典雅。
因之重立言。
(石) 我見利智人。
觀着便知意。
不假尋文字。
直入如來地。
心不逐諸緣。
意根不妄起。
心意不生時。
内外無餘事。
(寒) 睡時喚作夢。
覺即呼為意。
日夜不得閑。
皆曰自心地。
心地本空寂。
妄緣從何起。
譬如已破瓶。
無複作瓶事。
(楚) 柏子已成佛。
西來豈有意。
達磨未折蘆。
個個踏實地。
鈍置哂蕭梁。
是非風自起。
何如立雪人。
以竟一切事。
(石) 身着空花衣。
足蹑龜毛履。
手把兔角弓。
拟射無明鬼。
(寒) 達磨返流沙。
遺下一隻履。
踢出腳尖頭。
吓殺閻羅鬼。
(楚) 睦州忠孝事。
草縛十圍履。
山寇望而退。
德風驚野鬼。
(石) 君看葉裡花。
能得幾時好。
今日畏人攀。
明朝待誰掃。
可憐嬌豔情。
年多轉成老。
将世比於花。
紅顔豈長保。
(寒) 借問山中人。
居山有何好。
春花滿路開。
秋葉随風掃。
獨唱誰與和。
長年不知老。
無榮亦無辱。
此樂真可保。
(楚) 嘉樹滿山中。
休誇枝葉好。
花開有客攀。
花落無人掃。
風雨蕩為塵。
聲光容易老。
英雄及早年。
努力本根保。
(石) 縱你居犀角。
饒君帶虎睛。
桃枝折作醫。
蒜殼取為璎。
暖腹茱萸酒。
空心枸[木*巳]羹。
終歸不免死。
浪自覓長生。
(寒) 用酒為肝膽。
将财作眼睛。
頭風添艾炷。
腋氣帶香璎。
座客千金膳。
家人七寶羹。
惟言無後世。
隻要樂今生。
(楚) 吾人愛道德。
如護兩丸睛。
束篾能忘世。
繩衣勝佩璎。
泉炊鹦鹉粒。
香泛雪霞羹。
何必錢三萬。
一杯當半生。
(石) 為人常吃用。
愛意須悭惜。
老去不自由。
漸被他催斥。
送向荒山頭。
一生願虛擲。
亡羊罷補牢。
失意終無極。
(寒) 孝子人所嗟。
逆兒天不惜。
妻孥受愛憐。
父母遭诃斥。
檐水高下流。
機梭往來擲。
汝兒如汝為。
何不報罔極。
(楚) 一朝聞道後。
夕死又何惜。
忠孝亟躬。
行君親毋面斥。
友于尚石交。
師道豈雲擲。
四句銘中心。
深操之至極。
(石) 寒山無漏岩。
其岩甚濟要。
八風吹不動。
萬古人傳妙。
寂寂好安居。
空空離譏诮。
孤月夜長明。
圓日常來照。
虎丘兼虎谿。
不用相呼召。
世間有王傅。
莫把同周邵。
我自遯寒岩。
快活長歌笑。
(寒) 昔有婆羅門。
修身失其要。
年衰得一男。
首面殊娟妙。
不久乃傾逝。
悲啼衆所诮。
去尋閻羅王。
欲索文簿照。
何遽奪吾兒。
奔走來相召。
其子為老翁。
汝今年已邵。
暫時寄汝家。
癡騃令人笑。
(楚) 石雲得我性。
久默思玄要。
雅志生清音。
高情寄墨妙。
花嬌不待譽。
花落何勞诮。
佛火燃孤明。
松煙薄四照。
泉光挂遠天。
山響相應召。
寡欲道真長。
才明德益邵。
閑閑物外人。
悠悠契微笑。
(石) 沙門不持戒。
道士不服藥。
自古多少賢。
盡在青山腳。
(寒) 若無衆生病。
何用諸佛藥。
一藏非正文。
連篇皆注腳。
(楚) 古有妙醫方。
醍醐雜毒藥。
悟服化千身。
迷飲走四腳。
(石) 有人笑我詩。
我詩合典雅。
不煩鄭氏箋。
豈用毛公解。
不恨會人稀。
隻為知音寡。
若遣趁宮商。
餘病莫能罷。
忽遇明眼人。
即自流天下。
(寒) 寒山三百篇。
十倍高風雅。
舜若多神抄。
無言童子解。
陽春白雪曲。
自下和者寡。
世慮誦時空。
塵緣吟處罷。
吾将列作圖。
寝卧於其下。
(楚) 吾愛寒山詩。
通俗兼通雅。
石女笑無言。
木人别有解。
倡前調既高。
後和聲應寡。
意句剗交光。
仁風吹不罷。
朗誦心花開。
如空雜寶下。
(石) 寒山道。
無人到。
若能行。
稱十号。
有蟬鳴。
無鴉噪。
黃葉落。
白雲掃。
石磊磊。
山隩隩。
我獨居。
名善導。
子細看。
何相好。
(寒) 知是道。
行即到。
絕相似。
無可号。
隻心傳。
休口噪。
直下是。
從頭掃。
青山巅。
白石隩。
或愚迷。
須化導。
佛非佛。
好不好。
(楚) 石梁道。
人罕到。
樹無名。
泉無号。
猿自啼。
鳥自噪。
杲日升。
浮雲掃。
峰之巅。
山之隩。
苔[箔-白+(一/(匚*〡*〡*(巨-匚))/田)]詩。
誰為導。
語世間。
多不好。
(石) 寒山寒。
冰鎖石。
藏山青。
現雪白。
日出照。
一時釋。
從茲暖。
養老客。
(寒) 山上松。
松下石。
青者青。
白者白。
心無生。
慮自釋。
何所為。
一閑客。
(楚) 山雪老。
冰成石。
霜殺青。
雲生白。
春風吹。
冰痕釋。
且煨火。
漫作客。
(石) 我居山。
勿人識。
白雲中。
常寂寂。
(寒) 咄衆生。
弄業識。
請回光。
本空寂。
(楚) 看青山。
雲轉識。
雲自閑。
智自寂。
(石) 寒山深。
稱我心。
純白石。
勿黃金。
泉聲響。
撫伯琴。
有子期。
辨此音。
(寒) 言之深。
達者心。
貴似土。
賤如金。
無孔笛。
沒弦琴。
是何調。
太古音。
(楚) 山作骨。
泉為心。
貴白石。
賤黃金。
吹天籁。
和帝琴。
與古人。
同知音。
(石) 重岩中。
足清風。
扇不搖。
涼氣通。
明月照。
白雲籠。
獨自坐。
一老翁。
(寒) 深林中。
聽松風。
兩耳寂。
萬竅通。
盡情解。
絕羅籠。
問是誰。
寒山翁。
(楚) 石林中。
卧高風。
一字透。
萬法通。
問露柱。
答燈籠。
呵呵笑。
無事翁。
(石) 寒山子。
長如是。
獨自居。
不生死。
(寒) 咄諸子。
隻這是。
信得及。
長不死。
(楚) 楚石子。
詩如是。
與寒山。
無老死。
(石) 我見世間人。
個個争意氣。
一朝忽然死。
隻得一片地。
闊四尺。
長丈二。
汝若會出來争意氣。
我與汝。
立碑記。
(寒) 堪歎六尺軀。
隻憑三寸氣。
無厭積金玉。
不住增田地。
恨羅三。
瞋郭二。
瞥然喉中斷了三寸氣。
名與姓。
誰來記。
(楚) 本分衲僧家。
泠泠丈夫氣。
要於夢見處。
瞥然悟心地。
一尚無況說二。
心佛衆生同此氣。
曠大劫來都不記。
(石) 家有寒山詩。
勝如看經卷。
書放屏風上。
時時看一徧。
(寒) 多處三兩言。
少時千百卷。
拟抄寒山詩。
曆劫寫不徧。
(楚) 我讀寒山詩。
勝讀經萬卷。
忍俊不能禁。
随口和一徧。
(石) ○豐幹禅師詩(豐幹原詩二首并二和詩共六首) 餘自來天台。
凡經幾萬回。
一身如雲水。
悠悠任去來。
逍遙絕無鬧。
忘機隆佛道。
世間岐路心。
衆生多煩惱。
兀兀沈浪海。
漂漂輪三界。
可惜一靈物。
無始被境埋。
電光瞥然起。
生死紛塵埃。
寒山特相訪。
拾得常往來。
論心話明月。
太虛廓無礙。
法界即無邊。
一法普徧該。
(豐幹) 吾佛住天台。
随機示往回。
冰壺無影像。
萬德不将來。
未免心中鬧。
直須行佛道。
佛是自心王。
清涼除熱惱。
出離生死海。
肯守涅盤界。
透水摩尼光。
六塵安敢埋。
尋常活鱍鱍。
體淨絕纖埃。
若去更不去。
若來更不來。
無有去來者。
并除事理礙。
分明百草頭。
畢竟一法該。
(楚石) 悲憫娑婆苦。
時時念幾回。
衆生背正覺。
塵劫不思來。
嬉戲抑何鬧。
渾忘至要道。
遷流生死中。
轉輾增懊惱。
識陰淪業海。
情障翳空界。
而以妙明珠。
同於塵坌埋。
咄哉豐幹老。
心淨無纖埃。
不離蓮花上。
化身天台來。
惟心即淨土。
十方不隔礙。
南無阿彌陀。
名稱萬法該。
(石樹) 本來無一物。
亦無塵可拂。
若能了達此。
不用坐兀兀。
(豐) 太虛非有物。
一任清風拂。
悟得本來人。
如癡還似兀。
(楚) 真空不礙物。
随用随時拂。
拂處更拂之。
大智如癡兀。
(石) ○拾得詩(拾得原詩四十九首并二和詩共一百四十七首) 自從到此天台寺。
經今早已幾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
見卻多少後生人。
(拾得) 行盡三千大千界。
鳥啼花笑一般春。
識得棚頭木傀儡。
全是青布幕中人。
(楚石) 偶住天台國清寺。
食堂忘卻幾多春。
獨行獨笑知何事。
快活徐行不見人。
(石樹) 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擾。
隻為無明不了絕。
一念不生心澄然。
無去無來不生滅。
(拾) 君不見茫茫生死不可說。
一念之間頓超絕。
無手人挑海底燈。
昔本不然今不滅。
(楚) 君不見紅塵堆裡學無為。
縛得浮雲何快絕。
浮雲散盡繩結空。
生滅中見不生滅。
(石) 我見頑鈍人。
燈心拄須彌。
蟻子齧大樹。
焉知氣力微。
學齩兩莖菜。
言與祖師齊。
火急求忏悔。
從今辄莫迷。
(拾) 落發堕僧數。
難輕小沙彌。
衆流成大海。
誰謂水滴微。
微塵積不已。
泰山高可齊。
凡夫至成佛。
盡是昔愚迷。
(楚) 壞裙成蛱蝶。
餘骨作須彌。
多識情形變。
方知道化微。
參差為物等。
好醜自天齊。
以此玩人世。
灑然豁大迷。
(石) 君見月光明。
照燭四天下。
圓輝挂太虛。
瑩淨能潇灑。
人道有虧盈。
我見無衰謝。
狀似摩尼珠。
光明無晝夜。
(拾) 摩尼無表裡。
亦不論高下。
從本便圓明。
走盤何脫灑。
一真含影像。
五色交遷謝。
非赤白青黃。
任陰陽晝夜。
(楚) 日月能空明。
難照覆盆下。
心光安可遮。
粲若珠雲灑。
常為萬象主。
不與四時謝。
塵刹皆徧周。
須彌分晝夜。
(石) 餘住無方所。
盤礡無為理。
時涉涅盤山。
或翫香林寺。
尋常隻是閑。
言不幹名利。
東海變桑田。
我心誰管你。
(拾) 奇哉拾得公。
說此無生理。
本住天台山。
常遊國清寺。
神珠照夜明。
智劒吹毛利。
你推倒普賢。
普賢推倒你。
(楚) 偉哉普賢王。
行願兼事。
理。
嬉怡冷食堂。
痛罵諸山寺。
辨才瓶水傾。
智用劒鋒利。
樓閣觀千身。
非渠亦非你。
(石) 左手握骊珠。
右手執慧劒。
先破無明賊。
神珠吐光焰。
傷嗟愚癡人。
貪愛那生厭。
一堕三塗間。
始覺前程險。
(拾) 一斬一切斬。
自手握利劒。
觸着無不燒。
煌煌爇天焰。
愚癡輪轉中。
何時受苦厭。
吞刀走繩索。
隻管長弄險。
(楚) 言下可生人。
金剛一柄劒。
按時魔膽消。
渾處神光焰。
何故頑皮搭。
受苦不自厭。
聲色非毒藥。
過於懸崖險。
(石) 般若酒泠泠。
飲多人易醒。
餘住天台山。
凡愚那見形。
常遊深谷洞。
終不逐時情。
無愁亦無慮。
無辱也無榮。
(拾) 觸耳語清泠。
狂夫盡喚醒。
千邪俱打正。
五道任流形。
永滅輪回苦。
休纏愛慾情。
紅塵飛碧海。
鐵樹吐春榮。
(楚) 好夢追千古。
從今不用醒。
青松同息影。
怪石共忘形。
寒暑酌真味。
歲時徵遠情。
高懷茲有托。
莫問世問榮。
(石) 諸佛留藏經。
隻為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
個個心構架。
造業大如山。
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
日夜懷奸詐。
(拾) 長修破屋子。
未免枯柴化。
裂破酒肉囊。
掀翻绫錦架。
臭煙四蓬[火*孛]。
薰燎衆驚怕。
何不審思量。
尚然行谄詐。
(楚) 參禅無難易。
米炭何人化。
玄義豈在編。
大經徒設架。
牀頭木虎驚。
腳下繩蛇怕。
古老示真機。
今時學變詐。
(石) 嗟見世間人。
個個愛吃肉。
椀楪不曾乾。
長時道不足。
昨日設個齋。
今朝宰六畜。
都緣業使牽。
非幹情所欲。
一度造天堂。
百度造地獄。
閻羅使來追。
合家盡啼哭。
鑪子邊向火。
镬子裡澡浴。
更得。
出頭時換卻汝衣服。
(拾) 他心諸佛心。
我肉衆生肉。
都來無兩樣。
豈可欺四足。
他是畜頭人。
我是人頭畜。
雖曰異皮毛。
何曾殊愛欲。
請君斷羊膳。
從此開魚獄。
今世施歡喜。
來生免嗥哭。
臘月三十日。
革囊将火浴。
首參無量壽。
身着自然服。
(楚) 我見膏梁家。
乘車而食肉。
誰知所食者。
前世之手足。
隻為業債深。
堕胎作異畜。
此身在苦中。
錯雜耽淫欲。
眷屬生成繁。
刀砧湯火獄。
猶知孝道哉。
殺母子号哭。
況乃含靈明。
穢德不新浴。
深省物同原。
莫換他毛服。
(石) 出家要清閑。
清閑即為貴。
如何塵外人。
卻入塵埃裡。
一向迷本心。
終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
形容已顦顇。
況複不遂者。
虛用平生志。
可憐無事人。
未能笑得汝。
(拾) 舉世重黃金。
黃金未為貴。
争如無事人。
樂道山林裡。
一等稱佛子。
将身狥财利。
纖毫不放過。
赢得神顦顇。
圓頂披袈裟。
末梢乖本志。
怙終無悔心。
有處安着汝。
(楚) 蕭疎林下人。
珠玉不為貴。
長嘯青峰巅。
高歌明月裡。
昨聞荊楚客。
碌碌貪生利。
臘月販寒冰。
眉目皆顦顇。
寒冰何處無。
失本兼失志。
負之待高價。
大有人笑汝。
(石) 養兒與娶妻。
養女求媒聘。
重重皆是業。
更殺衆生命。
聚集會親情。
總來看盤飣。
目下雖稱心。
罪簿先注定。
(拾) 貧女無妝奁。
美容人不聘。
富家女雖醜。
送禮求年命。
金玉為首飾。
豬羊作盤飣。
不知生死本。
妄謂因緣定。
(楚) 石女好顔色。
木人為歡聘。
昨夜成婚姻。
不宰六畜命。
交棗雲堆盤。
山梨雪滿飣。
為歡正未央。
八字誰排定。
(石) 得此分段身。
可笑好形質。
面貌似銀盤。
心中黑如漆。
烹豬又宰羊。
誇道甜如蜜。
死後受波吒。
更莫稱冤屈。
(拾) 前時美少年。
豔豔如花質。
不覺老來催。
風霜面如漆。
勸君急回頭。
念個波羅蜜。
莫待獄主瞋。
持書請臨屈。
(楚) 碌碌塵埃中。
活埋清淨質。
發言明似鏡。
作事昏如漆。
心馳厓上馬。
舌舔刀頭蜜。
若肯遵恬止。
安心不受屈。
(石) 佛哀三界子。
總是親男女。
恐沈黑暗坑。
示儀垂化度。
盡登無上道。
俱證菩提路。
教汝癡衆生。
慧心勤覺悟。
(拾) 前是功德天。
後是黑暗女。
得失人不知。
升沈海難度。
曾聞諸佛說。
隻有一條路。
無出自家心。
好從今日悟。
(楚) 怒目阿修羅。
柔姿摩登女。
都為道之因。
彼皆為我度。
瞠開有頂門。
無佛衆生路。
隻要盡迷雲。
雲盡不須悟。
(石) 佛舍尊榮樂。
為愍諸癡子。
早願悟無生。
辦集無上事。
後來出家者。
多緣無業次。
不能得衣食。
頭鑽入於寺。
(拾) 佛心憐衆生。
如母病憶子。
欲與子相見。
方令母無事。
别離動萬裡。
呼召非一次。
可惜好田園。
死屬司農寺。
(楚) 佛以一言教。
開示於諸子。
三車強分别。
所貴究竟事。
頓超十地位。
證實無階次。
為僧不了道。
田園空守寺。
(石) 嗟見世間人。
永劫在迷津。
不省這個意。
修行徒苦辛。
(拾) 無我亦無人。
誰迷生死津。
青梅和黃檗。
空自受酸辛。
(楚) 汪汪大海水。
鹹淡不同津。
一地所生菜。
有苦複有辛。
(石) 我詩也是詩。
有人喚作偈。
詩偈總一般。
讀時須子細。
緩緩細披尋。
不得生容易。
依此學修行。
大有可笑事。
(拾) 拾得與寒山。
長詩與短偈。
無窮大地闊。
不見秋毫細。
道易卻成難。
道難還似易。
休從别處尋。
盡說君家事。
(楚) 請以偈作詩。
時而詩作偈。
韻須等重輕。
語不擇粗細。
晝夜辨剛柔。
文章從簡易。
今君悟此門。
可了生死事。
(石) 有偈有千萬。
卒急述應難。
若要相知者。
但入天台山。
岩中深處坐。
說理及談玄。
共我不相見。
對面似千山。
(拾) 本有靈明性。
癡人自作難。
直饒當面見。
早隔萬重山。
事上通無事。
玄中悟又玄。
推翻狂拾得。
把住老寒山。
(楚) 悟之難即易。
迷者易成難。
山上見流水。
水中看載山。
拾公一點墨。
天地兩重玄。
不必天台去。
蘇州有寒山。
(石) 世間億萬人。
面孔不相似。
借問何因緣。
緻令遣如此。
各執一般見。
互說非兼是。
但自修己身。
不要言他己。
(拾) 世人妙丹青。
傳相無不似。
指點方寸間。
難描在於此。
衆生所流出。
諸佛隻者是。
大地與山河。
頭頭皆自己。
(楚) 人心如面焉。
亦有說相似。
相似則非真。
而況言彼此。
毋以是為非。
勿以非作是。
理長能服人。
所貴在無己。
(石) 男女為婚嫁。
俗務是常儀。
自量其事力。
何用廣張施。
取債誇人我。
論情入骨癡。
殺他雞犬命。
身死堕阿鼻。
(拾) 罪福籠三界。
榮枯塞兩儀。
因雖無實法。
果亦不虛施。
作佛須修慧。
生天未免癡。
癡人謗般若。
開眼造阿鼻。
(楚) 亂世無完土。
至人有靜儀。
片言天地振。
寸草雨雲施。
成佛豈非夢。
度生亦是癡。
於心忘善惡。
空盡苦阿鼻。
(石) 世上一種人。
生性常多事。
終日傍街衢。
不離諸酒肆。
為他作保見。
替他說道理。
一朝有乖張。
過咎全歸你。
(拾) 小兒要集學。
先教一件事。
與不善人居。
如入鮑魚肆。
既已誦佛書。
便當明道理。
道理若不明。
葛藤纏殺你。
(楚) 法無奇特見。
但順尋常事。
仁智當勇為。
癡情勿恣肆。
莫忘君父恩。
且逃禅淨理。
本地悟來深。
方不辜負你。
(石) 我勸出家輩。
須知教法深。
專心求出離。
辄莫染貪婬。
大有俗中士。
知非不受金。
故知君子志。
任運聽浮沈。
(拾) 德薄真成薄。
山深未是深。
古書嫌味淡。
新曲教人婬。
富有回天力。
貧無買藥金。
唯餘閻老子。
不逐勢浮沈。
(楚) 聖賢垂榜樣。
悲願示何深。
斷指毋貪殺。
食針戒妄婬。
調心成道業。
唾肉變黃金。
果爾能如是。
随流性不沈。
(石) 寒山自寒山。
拾得自拾得。
凡愚豈見知。
豐幹卻相識。
見時不可見。
覓時何處覓。
借問有何緣。
向道無為力。
(拾) 閻浮男子身。
豈是容易得。
削發披袈裟。
參方拜知識。
要明自己事。
休問他人覓。
廣大信解心。
摩诃般若力。
(楚) 寒山非寒山。
拾得非拾得。
時時在世間。
世人都不識。
三聖百千名。
一從何處覓。
咄哉隻者是。
不着有無力。
(石) 從來自拾得。
不是偶然稱。
别無親眷屬。
寒山是我兄。
兩人心相似。
誰能徇俗情。
若問年多少。
黃河幾度清。
(拾) 法身為假号。
心印是權稱。
問我何鄉邑。
呼誰作弟兄。
翩翩遊濁世。
處處度迷情。
恰似中秋月。
無雲點太清。
(楚) 問餘何姓字。
姓字若為稱。
寒拾乃師友。
聖賢皆弟兄。
依依如有意。
落落竟忘情。
月瀉梅花影。
臨溪徹底清。
(石) 若解捉老鼠。
不在五白貓。
若能悟理性。
那由錦繡包。
真珠入席袋。
佛性止蓬茅。
一羣取相漢。
用意總無交。
(拾) 古來持戒僧。
不畜犬與貓。
常為殺蠶命。
紙衣無絮包。
三條束腰篾。
一把蓋頭茅。
今則異於是。
紛然名利交。
(楚) 子胡慣養狗。
南泉曾斬貓。
用處了生殺。
兩人同一包。
維摩除淨室。
稚圭不剪茅。
勤隋雖異性。
意氣自通交。
(石) 運心常寬廣。
此則名為布。
辍己惠於人。
方可名為施。
後來人不知。
焉能會此義。
未供一庸僧。
早拟望富貴。
(拾) 清涼觀國師。
至老隻着布。
其子有圭峰。
遺言以屍施。
當知虛妄身。
不是真實義。
畢竟歸空無。
如何貪富貴。
(楚) 六度若貫垂。
萬行深密布。
佛種從心生。
寶花随手施。
孤雲勢薄天。
層塔崇高義。
所用皆禦珍。
不自道為貴。
(石) 猕猴尚教得。
人可不憤發。
前車既落坑。
後車須改轍。
若也不知此。
恐君惡合殺。
比來是夜叉。
變即成菩薩。
(拾) 凡人行舟車。
不可至夜發。
後岸未移篙。
前塗已礙轍。
須防蛇虎患。
及有怨讐殺。
莫待禍臨身。
狼忙叫菩薩。
(楚) 獨露無言時。
萬機從此發。
松雲拂我衣。
花徑迷人轍。
奔瀑欲何之。
青山看不殺。
狸奴卻有知。
常演摩诃薩。
(石) 自笑老夫筋力敗。
偏戀松岩愛獨遊。
可歎往年至今日。
任運還同不系舟。
(拾) 閑依白石青泉坐。
或向紅塵鬧市遊。
南北東西無罣礙。
茫茫大海一虛舟。
(楚) 萬疊山川經覽後。
小窗憑幾夢中遊。
何勞縮地觀河嶽。
心境渾如竹葉舟。
(石) 踯躅一羣羊。
沿山又入谷。
看人貪竹塞。
且遭豺狼逐。
元不出孳生。
便将充口腹。
從頭吃至尾。
[饑-幾+内][饑-幾+内]無餘肉。
(拾) 屍毘古聖王。
暇日遊林谷。
一鴿遠飛來。
而遭鷹所逐。
将身代鴿命。
割己充鷹腹。
為發菩提心。
白骨重生肉。
(楚) 利名争市朝。
何暇投林谷。
羶氣羣蠅飛。
腥風衆鴞逐。
霎時遭虎口。
頃刻葬魚腹。
父母哭哀哀。
那處尋屍肉。
(石) 銀星釘秤衡。
綠絲作秤紐。
買人推向前。
賣人推向後。
不顧他心怨。
唯言我好手。
死去見閻王。
背後插掃箒。
(拾) 道如身佩觿。
一解萬結紐。
悟得圓通人。
明前複明後。
古今凡聖學。
迷悟翻覆手。
周利盤特迦。
殷勤誦苕箒。
(楚) 癡情不可拔。
柳線結雙紐。
愛重則道輕。
利先必義後。
财交不到頭。
色盡終分手。
何似蓬廬邊。
自長青苕箒。
(石) 閉門私造罪。
準拟免災殃。
被他惡部童。
抄得報閻王。
縱不入镬湯。
亦須卧鐵牀。
不許雇人替。
自作自身當。
(拾) 修慈得梵福。
作善除天殃。
至死入冥路。
随身惟願王。
酥酡白玉馔。
毾[登*毛]黃金牀。
此樂不可既。
非君誰敢當。
(楚) 一念超方便。
能消萬劫殃。
談經度野鬼。
護戒勅天王。
雲葉成金蓋。
昙花迸鐵牀。
人人本具有。
若個敢承當。
(石) 無去無來本湛然。
不拘内外及中間。
一顆水精絕瑕翳。
光明透漏出人天。
(拾) 今來古往性常然。
活動難收動用間。
任你白雲千萬帀到頭依舊是青天。
(楚) 料得方圓又不然。
那能恰恰有無間。
從他榮辱随時變。
不換青松一片天。
(石) 三界如轉輪。
浮生若流水。
蠢蠢諸品類。
貪生不覺死。
汝看朝垂露。
能得幾時子。
(拾) 天寒雨作雪。
日暖冰為水。
四大合而生。
六塵離即死。
人壽能幾何。
佛法無多子。
(楚) 人生在浮塵。
魚命托流水。
人堕水亡生。
魚入塵即死。
靜看塵水中。
生死沒些子。
(石) 閑入天台洞。
訪人人不知。
寒山為伴侶。
松下噉靈芝。
每談今古事。
嗟見世愚癡。
個個入地獄。
那得出頭時。
(拾) 問石石不答。
問山山不知。
幾乾滄海水。
誰食仙人芝。
佛性不曾變。
人心猶自癡。
隻陀樹下蟻。
又見絣繩時。
(楚) 險夷驗道力。
平澹契真知。
苦志憑毫管。
清言生玉芝。
卧心随月性。
開眼放雲癡。
自笑人緣薄。
林泉不逮時。
(石) 古佛路凄凄。
愚人到卻迷。
隻緣前業重。
所以不能知。
欲識無為理。
心中不挂絲。
生生勤苦學。
必定覩吾師。
(拾) 水濁魚猶聚。
花殘蝶尚迷。
貪淫不肯止。
昏惑太無知。
腳下五色索。
心中千尺絲。
當人解除斷。
立見毘盧師。
(楚) 肉臭羣蠅集。
花殘人尚迷。
邪風何所恃。
正義忽無知。
滿眼壅污穢。
渾身卧亂絲。
臨終交劇苦。
悔不早從師。
(石) 各有天真佛。
号之為寶王。
珠光日夜照。
玄妙卒難量。
盲人常兀兀。
那肯怕災殃。
唯貪淫佚樂。
此輩實堪傷。
(拾) 貪心不知足。
自昔頂生王。
統禦四天下。
威神不可量。
上圖忉利主。
淪墜始知殃。
已過無量劫。
傳聞為你傷。
(楚) 欺人強曰悟。
閉戶僭稱王。
白豕自奇異。
黔驢不忖量。
虛言折盡福。
妄想釀成殃。
急早悔前過。
天真毋太傷。
(石) 出家求出離。
哀念苦衆生。
助佛為揚化。
令教選路行。
何曾解救苦。
恣意亂縱橫。
一時同受溺。
俱落大深坑。
(拾) 富自貧時積。
愁從喜處生。
禅心須勉勵。
佛戒好遵行。
直感人天豎。
邪招鳥獸橫。
心如一片地。
不用掘溝坑。
(楚) 欲知不可死。
已見未曾生。
鉢塔雲頭護。
鞋山水上行。
古今一舌在。
天地兩眸橫。
若論形骸事。
賢愚無異坑。
(石) 常飲三毒酒。
昏昏都不知。
将錢作夢事。
夢事成鐵圍。
以苦欲招苦。
舍苦無出期。
應須早覺悟。
覺悟自歸依。
(拾) 榮枯親眼見。
善惡寸心知。
可歎公候宅。
徒将錦繡圍。
财甯無散日。
運亦有終期。
松柏薪将盡。
兒孫失所依。
(楚) 榮華徒自豢。
夢幻總何知。
漸秃松楸頂。
難堪楊柳圍。
丹砂不駐色。
白骨無窮期。
念彼金枝貴。
終為黃土依。
(石) 悠悠塵裡人。
常樂塵中趣。
我見塵中人。
心多生憫顧。
何哉憫此流。
念彼塵中苦。
(拾) 貪為地獄因。
瞋入修羅趣。
隻管向前行。
也須回首顧。
如來出世間。
本救衆生苦。
(楚) 聲聞拘小智。
了了自為趣。
獨覺耽神解。
後羣多不顧。
欽哉大菩薩。
代受衆生苦。
(石) 少年學書劒。
叱馭到京州。
聞伐匈奴盡。
婆娑無處遊。
歸來翠岩下。
席草枕清流。
壯士志朱绂。
猕猴騎土牛。
(拾) 吾生太平世。
親到帝王州。
豈料幹戈動。
難為海嶽遊。
城池嗟已破。
日月去如流。
長夜何時旦。
空歌甯戚牛。
(楚) 獨引蒲團坐。
讀書志四州。
雅文随意及。
好句縱心遊。
後不見來者。
前誰争上流。
悠悠白雲外。
何處覓人牛。
(石) 雲山疊疊幾千重。
幽谷路深絕人蹤。
碧澗清流多勝境。
時來鳥語合人心。
(拾) 山好千千萬萬重。
馬啼車轍永無蹤。
道人靜坐深林夜。
明月高懸太古心。
(楚) 老衲斑斓山影重。
草鞋無底印苔蹤。
歸家洗腳埋頭坐。
冷煖從來隻問心。
(石) 後來出家子。
論情入骨癡。
本來求解脫。
卻見受驅馳。
終朝遊俗舍。
禮念作威儀。
博錢沽酒吃。
翻成客作兒。
(拾) 頻言嫌我絮。
寡語笑吾癡。
但得偷心死。
何愁别念馳。
方袍僧格量。
圓頂佛容儀。
有智誇兒老。
無财厭老兒。
(楚) 但得無生理。
何妨渾若癡。
兩丸不可定。
一念未曾馳。
老石頑猶韻。
空岩影亦宜。
偶拈紅葉子。
題贈當家兒。
(石) 若論長快活。
唯有隐居人。
林花長似錦。
四季色常新。
或向岩間坐。
旋瞻丹桂輪。
雖然身暢逸。
卻念世間人。
(拾) 無窮山水樂。
不染利名人。
松竹深深處。
雲霞片片新。
鑪中撥芋火。
月下轉茶輪。
昔作紅顔客。
今為白首人。
(楚) 點雲生五色。
幻樹複如人。
真見毋忘舊。
空花漫賞新。
胸中開露地。
指外運風輪。
獨笑劫前境。
誰分天與人。
(石) 我見出家人。
總愛吃酒肉。
此合上天堂。
卻沈歸地獄。
念得兩卷經。
欺他市鄽俗。
豈知鄽俗人。
大有根性熟。
(拾) 洋銅一壺酒。
熱鐵兩盤肉。
諸佛無妄言。
調達長在獄。
釋子當持戒。
沙門合離俗。
休誇色身健。
正恐業果熟。
(楚) 林老幾碗酒。
汾陽三塊肉。
了即涅盤山。
不了刀尖獄。
廣額本來佛。
淨名偶示俗。
禅為忠孝原。
生處切須熟。
(石) 嗟見多知漢。
終日枉用心。
岐路逞喽羅。
欺謾一切人。
唯作地獄滓。
不修來世因。
忽爾無常到。
定知亂紛紛。
(拾) 若要速成佛。
先須了自心。
尋常行履處。
徹見本來人。
遊戲神通力。
莊嚴淨土因。
何勞一彈指。
花雨自缤紛。
(楚) 七徵覓無緒。
何處是真心。
得法應忘法。
醒人不立人。
但空地獄業。
莫作天堂因。
一悟劫前事。
珠光萬道紛。
(石) 迢迢山徑峻。
萬仞險隘危。
石橋莓苔綠。
時見片雲飛。
瀑布懸如練。
月影落潭輝。
更登華頂上。
猶待孤鶴期。
(拾) 境勝多般異。
峰高萬仞危。
青天上頭轉。
白日下方飛。
鐵磬侵晨響。
金燈徹夜輝。
居山亦不戀。
涉世本無期。
(楚) 登頂若天步。
身輕無險危。
短筇同石立。
破衲逐雲飛。
孤鳥入空翠。
衆泉生遠輝。
閑吟不能已。
此路竟誰期。
(石) 松月冷飕飕。
片片雲霞起。
匌帀幾重山。
縱目千萬裡。
溪潭水澄澄。
徹底鏡相似。
可貴靈台物。
七寶莫能比。
(拾) 千峰岚氣收。
萬壑松聲起。
明月為故交。
白雲作鄰裡。
清風屢披拂。
流水長舉似。
試問本來人。
欲将何物比。
(楚) 終朝無所為。
一念竟忘起。
花笑兩三枝。
雲來千萬裡。
微言絕對待。
老石或差似。
盡法不容毛。
拟将何者比。
(石) 世有多解人。
愚癡學閑文。
不憂當來果。
唯知造惡因。
見佛不解禮。
覩僧倍生瞋。
五逆十惡輩。
三毒以為鄰。
死定入地獄。
未有出頭辰。
(拾) 彼雲無量壽。
此曰釋迦文。
不異我心出。
還同他世因。
孜孜厚行願。
漸漸息貪瞋。
大士可為法。
諸賢相與鄰。
莊嚴信所慕。
翹想在斯辰。
(楚) 古衲不談禅。
名流不論文。
既能空有相。
亦莫謗無因。
仁極乃行殺。
慈深故用瞋。
居凡曾未累。
在聖若為鄰。
落落随時去。
機前十二辰。
(石) 可笑是林泉。
數裡勿人煙。
雲從岩嶂起。
瀑布水潺潺。
猿啼暢道曲。
虎嘯出人間。
松風清飒飒。
鳥語聲關關。
獨步繞石澗。
孤陟上峰巒。
時坐盤陀石。
偃仰攀蘿沿。
遙望城隍處。
唯聞鬧喧喧。
(拾) 松籁劇流泉。
山岚似吐煙。
側身路渺渺。
濯足波潺潺。
南北雙峰外。
東西兩嶺間。
誰能忘世慮。
自此立禅關。
碧樹改紅葉。
白雲停翠巒。
林巢恣偃仰。
野棹或洄沿。
城郭不可處。
輪蹄何太喧。
(楚) 泉香流石骨。
遠望似飛煙。
聽徹峰恒靜。
心通水得潺。
梅花開十裡。
茅屋隻三間。
馴虎長依座。
吟猿時護關。
山人飄白發。
竹杖過蒼巒。
晤笑疎鐘動。
迂回古澗沿。
禅心清欲絕。
不複信塵喧。
(石) 水浸泥彈丸。
思量無道理。
浮泡夢幻身。
百年能幾幾。
不解細思惟。
将言常不死。
誅剝壘千金。
留将與妻子。
(拾) 三聖數百篇。
篇篇明佛理。
流傳古尚多。
散落今餘幾。
讀者通賢愚。
知之出生死。
休将陽春曲。
喚作江城子。
(楚) 數讀三聖詩。
言言關至理。
傳之古僅存。
拟者空餘幾。
寡和調既高。
真知句不死。
其誰了了然。
信是奇男子。
(石) 合訂天台三聖二和詩集(終) 附重刻和天台三聖詩序 楚石琦禅師自雙徑發悟後。
作為詩文。
皆第一義。
如雪山肥膩。
純淨無雜。
本傳所載。
着有北遊鳳山西齋三集。
及和天台三聖。
永明陶潛。
林逋諸家詩。
而西齋集。
與和三聖詩。
五百年來。
尤脍炙於老儒尊宿之口。
西齋集既刻於吳中。
和三聖詩獨無傳本。
辄以為恨。
今歲清涼寺傳戒。
随藥藕二公登藏經閣。
見有以禅林唱和集名者。
乃楚石石樹二老人。
和天台三聖詩也。
爰分為三集。
藕公刻原唱。
藥公刻石樹。
寂與季子栽。
甫刻是編。
一夕之聚。
頓令三聖密語。
二老心傳。
并垂不朽。
詢樂事也。
昔汪大紳之論詩曰。
有詩人之詩。
有道人之詩。
夫範水模山。
吟風弄月。
一草一木。
窮其幽緻。
一字一句。
盡其推敲。
此詩人之詩。
於出世第一義。
渺不相值也。
若夫道人之詩。
一自真性中流出。
通天地萬物之靈。
而無所作為也。
湧泉源萬斛之富。
而不立一字也。
苟得其意。
雖漁歌樵唱。
鳥語蟲吟。
乃至山河大地。
牆壁瓦爍。
有情無情。
若語若默。
一一皆宣妙谛。
塵塵普轉法輪。
若是者可與讀楚石詩。
并可與讀三聖詩。
彼執指為月。
随語生解者。
雖讀盡三藏十二部。
如數他家寶。
於己無分。
何足以知是詩哉。
光緒甲申季冬。
海虞弟子張寂謹序。
合訂天台三聖二和詩集新刻緣起 雲騰鳥飛于虛空。
而虛空無迹。
風動塵翳于日色。
而日色不變。
生死煩惱現乎我心。
而我心體本清淨。
所謂終日在妄。
終日恒真也。
舉其真。
真不可見。
檢其妄。
妄不可覓。
真雖不見。
而性包十虛。
妄雖難覓。
而十界鹹具。
有無既亡。
言思何及。
古哲謂諸佛到此口挂壁。
斯之謂也。
然則諸佛說教。
祖師垂言。
豈非以釘釘虛空乎。
空甯可釘哉。
涅盤經有四不可說。
以四悉檀因緣故可說。
蓋衆生既迷。
不以教無以入其門。
何令升堂入室耶。
法華雲。
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
是故聖賢。
立言垂教。
或贊或毀或順或逆。
捧喝交馳。
與奪分明。
種種巧施。
總趁機妙用。
即令觸處親見面目也。
且天台三聖。
内秘根本之智。
外現落拓之形。
詩歌随口。
言言顯谛。
笑罵狂發。
處處靈機。
凡眼莫觑。
皆以為癡。
非闾邱感豐幹之愈疾。
孰知其為三聖耶。
又其詩。
散乎岩石舊壁樹葉。
及人家壁。
誰為收錄之。
是知聖作。
必有克傳緣固然耳。
原本寒山詩三百七首。
豐幹詩二首。
拾得詩四十九首。
明初楚石琦公一一和之。
明末石樹師為之載和。
禅機俱徹。
足見三聖之心矣。
初刻分三集。
名禅林唱和集。
又刻或将二和簡次於原詩。
參刻成集。
名和三聖詩集。
然今坊刻寒山原詩。
隻一百二十七首。
次第亦别。
乃清雍正禦選本也。
光緒間有藕師刻原唱。
藥師刻石樹。
海虞張寂居士刻楚石。
仍分三集。
其序附此。
民國三年春。
常熟法華寺。
耀文和尚。
請餘講彌陀疏鈔。
城有張楚懷居士。
以二和詩兩本。
并娑羅閣清言見贈。
十餘年來。
欲刻未遂。
戊辰有覺觀師。
函索方外詩類之書。
餘志方切。
遂函常熟耀師。
蔡善士慧清。
於藏書家訪之。
唯得龐北海居士家所藏張刻楚石版。
而藕刻藥刻二版。
未知所藏。
庚午秋又講圓覺於法華寺。
本城蕭沖友居士以唱和合刻舊本見送。
餘時猶欲三集分刊。
迨辛未春赴蘇隆慶講彌陀要解。
特谒報國寺印光法師。
言及於斯。
即呈舊本。
請以較閱。
師雲盍依舊刻之醒目易讀乎。
師縱慧眼。
所有誤者及俗體破體字。
悉改正焉。
餘易其題。
曰合訂天台三聖二和詩集。
遂登梨棗。
即祈來者随讀。
直得寒山真面目。
而於清風明月。
流水高山。
恍然莫知我誰。
可謂觌面而見三聖矣夫。
民國二十年辛未春天台石梁觀月比邱興慈謹撰 (雲居山常寂光佛法僧覺觀裡成見立寶雲清元會元根禅了策德珩寬道等十人見聞随喜共集闆資四十元上海法藏寺壹百元伏願法界有情同圓種智) (上海法藏寺募刻揚州藏經院藏版)
偏訝最幽奇。
攜籃采山茹。
挈籠摘果歸。
蔬齋敷茅坐。
啜啄食紫芝。
清沼濯瓢鉢。
雜和煮稠稀。
當陽擁裘坐。
閑讀古人詩。
(寒) 吾廬信可樂。
水石清且奇。
渺渺沿流去。
騰騰信腳歸。
千尋蔭嘉木。
五采拾靈芝。
天闊雲霧散。
月明星宿稀。
無人同夜坐。
自詠寒山詩。
(楚) 山林宜樸素。
意不愛珍奇。
瓦甕擔泉去。
竹籃挑菜歸。
水田栽紫芋。
松地布青芝。
籬下花常滿。
座中人故稀。
眼前無限景。
随筆采為詩。
(石) 昔日經行處。
今複七十年。
故人無來往。
埋在古冢間。
餘今頭已白。
猶守片雲山。
為報後來子。
何不讀古言。
(寒) 天上一晝夜。
人間五百年。
非生非死法。
不有不無間。
血比大海水。
骨如毘富山。
從今休歇去。
隻這是誰言。
(楚) 至人出世上。
一日勝千年。
流俗雖百歲。
無益於民間。
流俗遺臭名。
至人德如山。
我常讀典雅。
因之重立言。
(石) 我見利智人。
觀着便知意。
不假尋文字。
直入如來地。
心不逐諸緣。
意根不妄起。
心意不生時。
内外無餘事。
(寒) 睡時喚作夢。
覺即呼為意。
日夜不得閑。
皆曰自心地。
心地本空寂。
妄緣從何起。
譬如已破瓶。
無複作瓶事。
(楚) 柏子已成佛。
西來豈有意。
達磨未折蘆。
個個踏實地。
鈍置哂蕭梁。
是非風自起。
何如立雪人。
以竟一切事。
(石) 身着空花衣。
足蹑龜毛履。
手把兔角弓。
拟射無明鬼。
(寒) 達磨返流沙。
遺下一隻履。
踢出腳尖頭。
吓殺閻羅鬼。
(楚) 睦州忠孝事。
草縛十圍履。
山寇望而退。
德風驚野鬼。
(石) 君看葉裡花。
能得幾時好。
今日畏人攀。
明朝待誰掃。
可憐嬌豔情。
年多轉成老。
将世比於花。
紅顔豈長保。
(寒) 借問山中人。
居山有何好。
春花滿路開。
秋葉随風掃。
獨唱誰與和。
長年不知老。
無榮亦無辱。
此樂真可保。
(楚) 嘉樹滿山中。
休誇枝葉好。
花開有客攀。
花落無人掃。
風雨蕩為塵。
聲光容易老。
英雄及早年。
努力本根保。
(石) 縱你居犀角。
饒君帶虎睛。
桃枝折作醫。
蒜殼取為璎。
暖腹茱萸酒。
空心枸[木*巳]羹。
終歸不免死。
浪自覓長生。
(寒) 用酒為肝膽。
将财作眼睛。
頭風添艾炷。
腋氣帶香璎。
座客千金膳。
家人七寶羹。
惟言無後世。
隻要樂今生。
(楚) 吾人愛道德。
如護兩丸睛。
束篾能忘世。
繩衣勝佩璎。
泉炊鹦鹉粒。
香泛雪霞羹。
何必錢三萬。
一杯當半生。
(石) 為人常吃用。
愛意須悭惜。
老去不自由。
漸被他催斥。
送向荒山頭。
一生願虛擲。
亡羊罷補牢。
失意終無極。
(寒) 孝子人所嗟。
逆兒天不惜。
妻孥受愛憐。
父母遭诃斥。
檐水高下流。
機梭往來擲。
汝兒如汝為。
何不報罔極。
(楚) 一朝聞道後。
夕死又何惜。
忠孝亟躬。
行君親毋面斥。
友于尚石交。
師道豈雲擲。
四句銘中心。
深操之至極。
(石) 寒山無漏岩。
其岩甚濟要。
八風吹不動。
萬古人傳妙。
寂寂好安居。
空空離譏诮。
孤月夜長明。
圓日常來照。
虎丘兼虎谿。
不用相呼召。
世間有王傅。
莫把同周邵。
我自遯寒岩。
快活長歌笑。
(寒) 昔有婆羅門。
修身失其要。
年衰得一男。
首面殊娟妙。
不久乃傾逝。
悲啼衆所诮。
去尋閻羅王。
欲索文簿照。
何遽奪吾兒。
奔走來相召。
其子為老翁。
汝今年已邵。
暫時寄汝家。
癡騃令人笑。
(楚) 石雲得我性。
久默思玄要。
雅志生清音。
高情寄墨妙。
花嬌不待譽。
花落何勞诮。
佛火燃孤明。
松煙薄四照。
泉光挂遠天。
山響相應召。
寡欲道真長。
才明德益邵。
閑閑物外人。
悠悠契微笑。
(石) 沙門不持戒。
道士不服藥。
自古多少賢。
盡在青山腳。
(寒) 若無衆生病。
何用諸佛藥。
一藏非正文。
連篇皆注腳。
(楚) 古有妙醫方。
醍醐雜毒藥。
悟服化千身。
迷飲走四腳。
(石) 有人笑我詩。
我詩合典雅。
不煩鄭氏箋。
豈用毛公解。
不恨會人稀。
隻為知音寡。
若遣趁宮商。
餘病莫能罷。
忽遇明眼人。
即自流天下。
(寒) 寒山三百篇。
十倍高風雅。
舜若多神抄。
無言童子解。
陽春白雪曲。
自下和者寡。
世慮誦時空。
塵緣吟處罷。
吾将列作圖。
寝卧於其下。
(楚) 吾愛寒山詩。
通俗兼通雅。
石女笑無言。
木人别有解。
倡前調既高。
後和聲應寡。
意句剗交光。
仁風吹不罷。
朗誦心花開。
如空雜寶下。
(石) 寒山道。
無人到。
若能行。
稱十号。
有蟬鳴。
無鴉噪。
黃葉落。
白雲掃。
石磊磊。
山隩隩。
我獨居。
名善導。
子細看。
何相好。
(寒) 知是道。
行即到。
絕相似。
無可号。
隻心傳。
休口噪。
直下是。
從頭掃。
青山巅。
白石隩。
或愚迷。
須化導。
佛非佛。
好不好。
(楚) 石梁道。
人罕到。
樹無名。
泉無号。
猿自啼。
鳥自噪。
杲日升。
浮雲掃。
峰之巅。
山之隩。
苔[箔-白+(一/(匚*〡*〡*(巨-匚))/田)]詩。
誰為導。
語世間。
多不好。
(石) 寒山寒。
冰鎖石。
藏山青。
現雪白。
日出照。
一時釋。
從茲暖。
養老客。
(寒) 山上松。
松下石。
青者青。
白者白。
心無生。
慮自釋。
何所為。
一閑客。
(楚) 山雪老。
冰成石。
霜殺青。
雲生白。
春風吹。
冰痕釋。
且煨火。
漫作客。
(石) 我居山。
勿人識。
白雲中。
常寂寂。
(寒) 咄衆生。
弄業識。
請回光。
本空寂。
(楚) 看青山。
雲轉識。
雲自閑。
智自寂。
(石) 寒山深。
稱我心。
純白石。
勿黃金。
泉聲響。
撫伯琴。
有子期。
辨此音。
(寒) 言之深。
達者心。
貴似土。
賤如金。
無孔笛。
沒弦琴。
是何調。
太古音。
(楚) 山作骨。
泉為心。
貴白石。
賤黃金。
吹天籁。
和帝琴。
與古人。
同知音。
(石) 重岩中。
足清風。
扇不搖。
涼氣通。
明月照。
白雲籠。
獨自坐。
一老翁。
(寒) 深林中。
聽松風。
兩耳寂。
萬竅通。
盡情解。
絕羅籠。
問是誰。
寒山翁。
(楚) 石林中。
卧高風。
一字透。
萬法通。
問露柱。
答燈籠。
呵呵笑。
無事翁。
(石) 寒山子。
長如是。
獨自居。
不生死。
(寒) 咄諸子。
隻這是。
信得及。
長不死。
(楚) 楚石子。
詩如是。
與寒山。
無老死。
(石) 我見世間人。
個個争意氣。
一朝忽然死。
隻得一片地。
闊四尺。
長丈二。
汝若會出來争意氣。
我與汝。
立碑記。
(寒) 堪歎六尺軀。
隻憑三寸氣。
無厭積金玉。
不住增田地。
恨羅三。
瞋郭二。
瞥然喉中斷了三寸氣。
名與姓。
誰來記。
(楚) 本分衲僧家。
泠泠丈夫氣。
要於夢見處。
瞥然悟心地。
一尚無況說二。
心佛衆生同此氣。
曠大劫來都不記。
(石) 家有寒山詩。
勝如看經卷。
書放屏風上。
時時看一徧。
(寒) 多處三兩言。
少時千百卷。
拟抄寒山詩。
曆劫寫不徧。
(楚) 我讀寒山詩。
勝讀經萬卷。
忍俊不能禁。
随口和一徧。
(石) ○豐幹禅師詩(豐幹原詩二首并二和詩共六首) 餘自來天台。
凡經幾萬回。
一身如雲水。
悠悠任去來。
逍遙絕無鬧。
忘機隆佛道。
世間岐路心。
衆生多煩惱。
兀兀沈浪海。
漂漂輪三界。
可惜一靈物。
無始被境埋。
電光瞥然起。
生死紛塵埃。
寒山特相訪。
拾得常往來。
論心話明月。
太虛廓無礙。
法界即無邊。
一法普徧該。
(豐幹) 吾佛住天台。
随機示往回。
冰壺無影像。
萬德不将來。
未免心中鬧。
直須行佛道。
佛是自心王。
清涼除熱惱。
出離生死海。
肯守涅盤界。
透水摩尼光。
六塵安敢埋。
尋常活鱍鱍。
體淨絕纖埃。
若去更不去。
若來更不來。
無有去來者。
并除事理礙。
分明百草頭。
畢竟一法該。
(楚石) 悲憫娑婆苦。
時時念幾回。
衆生背正覺。
塵劫不思來。
嬉戲抑何鬧。
渾忘至要道。
遷流生死中。
轉輾增懊惱。
識陰淪業海。
情障翳空界。
而以妙明珠。
同於塵坌埋。
咄哉豐幹老。
心淨無纖埃。
不離蓮花上。
化身天台來。
惟心即淨土。
十方不隔礙。
南無阿彌陀。
名稱萬法該。
(石樹) 本來無一物。
亦無塵可拂。
若能了達此。
不用坐兀兀。
(豐) 太虛非有物。
一任清風拂。
悟得本來人。
如癡還似兀。
(楚) 真空不礙物。
随用随時拂。
拂處更拂之。
大智如癡兀。
(石) ○拾得詩(拾得原詩四十九首并二和詩共一百四十七首) 自從到此天台寺。
經今早已幾冬春。
山水不移人自老。
見卻多少後生人。
(拾得) 行盡三千大千界。
鳥啼花笑一般春。
識得棚頭木傀儡。
全是青布幕中人。
(楚石) 偶住天台國清寺。
食堂忘卻幾多春。
獨行獨笑知何事。
快活徐行不見人。
(石樹) 君不見三界之中紛擾擾。
隻為無明不了絕。
一念不生心澄然。
無去無來不生滅。
(拾) 君不見茫茫生死不可說。
一念之間頓超絕。
無手人挑海底燈。
昔本不然今不滅。
(楚) 君不見紅塵堆裡學無為。
縛得浮雲何快絕。
浮雲散盡繩結空。
生滅中見不生滅。
(石) 我見頑鈍人。
燈心拄須彌。
蟻子齧大樹。
焉知氣力微。
學齩兩莖菜。
言與祖師齊。
火急求忏悔。
從今辄莫迷。
(拾) 落發堕僧數。
難輕小沙彌。
衆流成大海。
誰謂水滴微。
微塵積不已。
泰山高可齊。
凡夫至成佛。
盡是昔愚迷。
(楚) 壞裙成蛱蝶。
餘骨作須彌。
多識情形變。
方知道化微。
參差為物等。
好醜自天齊。
以此玩人世。
灑然豁大迷。
(石) 君見月光明。
照燭四天下。
圓輝挂太虛。
瑩淨能潇灑。
人道有虧盈。
我見無衰謝。
狀似摩尼珠。
光明無晝夜。
(拾) 摩尼無表裡。
亦不論高下。
從本便圓明。
走盤何脫灑。
一真含影像。
五色交遷謝。
非赤白青黃。
任陰陽晝夜。
(楚) 日月能空明。
難照覆盆下。
心光安可遮。
粲若珠雲灑。
常為萬象主。
不與四時謝。
塵刹皆徧周。
須彌分晝夜。
(石) 餘住無方所。
盤礡無為理。
時涉涅盤山。
或翫香林寺。
尋常隻是閑。
言不幹名利。
東海變桑田。
我心誰管你。
(拾) 奇哉拾得公。
說此無生理。
本住天台山。
常遊國清寺。
神珠照夜明。
智劒吹毛利。
你推倒普賢。
普賢推倒你。
(楚) 偉哉普賢王。
行願兼事。
理。
嬉怡冷食堂。
痛罵諸山寺。
辨才瓶水傾。
智用劒鋒利。
樓閣觀千身。
非渠亦非你。
(石) 左手握骊珠。
右手執慧劒。
先破無明賊。
神珠吐光焰。
傷嗟愚癡人。
貪愛那生厭。
一堕三塗間。
始覺前程險。
(拾) 一斬一切斬。
自手握利劒。
觸着無不燒。
煌煌爇天焰。
愚癡輪轉中。
何時受苦厭。
吞刀走繩索。
隻管長弄險。
(楚) 言下可生人。
金剛一柄劒。
按時魔膽消。
渾處神光焰。
何故頑皮搭。
受苦不自厭。
聲色非毒藥。
過於懸崖險。
(石) 般若酒泠泠。
飲多人易醒。
餘住天台山。
凡愚那見形。
常遊深谷洞。
終不逐時情。
無愁亦無慮。
無辱也無榮。
(拾) 觸耳語清泠。
狂夫盡喚醒。
千邪俱打正。
五道任流形。
永滅輪回苦。
休纏愛慾情。
紅塵飛碧海。
鐵樹吐春榮。
(楚) 好夢追千古。
從今不用醒。
青松同息影。
怪石共忘形。
寒暑酌真味。
歲時徵遠情。
高懷茲有托。
莫問世問榮。
(石) 諸佛留藏經。
隻為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
個個心構架。
造業大如山。
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
日夜懷奸詐。
(拾) 長修破屋子。
未免枯柴化。
裂破酒肉囊。
掀翻绫錦架。
臭煙四蓬[火*孛]。
薰燎衆驚怕。
何不審思量。
尚然行谄詐。
(楚) 參禅無難易。
米炭何人化。
玄義豈在編。
大經徒設架。
牀頭木虎驚。
腳下繩蛇怕。
古老示真機。
今時學變詐。
(石) 嗟見世間人。
個個愛吃肉。
椀楪不曾乾。
長時道不足。
昨日設個齋。
今朝宰六畜。
都緣業使牽。
非幹情所欲。
一度造天堂。
百度造地獄。
閻羅使來追。
合家盡啼哭。
鑪子邊向火。
镬子裡澡浴。
更得。
出頭時換卻汝衣服。
(拾) 他心諸佛心。
我肉衆生肉。
都來無兩樣。
豈可欺四足。
他是畜頭人。
我是人頭畜。
雖曰異皮毛。
何曾殊愛欲。
請君斷羊膳。
從此開魚獄。
今世施歡喜。
來生免嗥哭。
臘月三十日。
革囊将火浴。
首參無量壽。
身着自然服。
(楚) 我見膏梁家。
乘車而食肉。
誰知所食者。
前世之手足。
隻為業債深。
堕胎作異畜。
此身在苦中。
錯雜耽淫欲。
眷屬生成繁。
刀砧湯火獄。
猶知孝道哉。
殺母子号哭。
況乃含靈明。
穢德不新浴。
深省物同原。
莫換他毛服。
(石) 出家要清閑。
清閑即為貴。
如何塵外人。
卻入塵埃裡。
一向迷本心。
終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
形容已顦顇。
況複不遂者。
虛用平生志。
可憐無事人。
未能笑得汝。
(拾) 舉世重黃金。
黃金未為貴。
争如無事人。
樂道山林裡。
一等稱佛子。
将身狥财利。
纖毫不放過。
赢得神顦顇。
圓頂披袈裟。
末梢乖本志。
怙終無悔心。
有處安着汝。
(楚) 蕭疎林下人。
珠玉不為貴。
長嘯青峰巅。
高歌明月裡。
昨聞荊楚客。
碌碌貪生利。
臘月販寒冰。
眉目皆顦顇。
寒冰何處無。
失本兼失志。
負之待高價。
大有人笑汝。
(石) 養兒與娶妻。
養女求媒聘。
重重皆是業。
更殺衆生命。
聚集會親情。
總來看盤飣。
目下雖稱心。
罪簿先注定。
(拾) 貧女無妝奁。
美容人不聘。
富家女雖醜。
送禮求年命。
金玉為首飾。
豬羊作盤飣。
不知生死本。
妄謂因緣定。
(楚) 石女好顔色。
木人為歡聘。
昨夜成婚姻。
不宰六畜命。
交棗雲堆盤。
山梨雪滿飣。
為歡正未央。
八字誰排定。
(石) 得此分段身。
可笑好形質。
面貌似銀盤。
心中黑如漆。
烹豬又宰羊。
誇道甜如蜜。
死後受波吒。
更莫稱冤屈。
(拾) 前時美少年。
豔豔如花質。
不覺老來催。
風霜面如漆。
勸君急回頭。
念個波羅蜜。
莫待獄主瞋。
持書請臨屈。
(楚) 碌碌塵埃中。
活埋清淨質。
發言明似鏡。
作事昏如漆。
心馳厓上馬。
舌舔刀頭蜜。
若肯遵恬止。
安心不受屈。
(石) 佛哀三界子。
總是親男女。
恐沈黑暗坑。
示儀垂化度。
盡登無上道。
俱證菩提路。
教汝癡衆生。
慧心勤覺悟。
(拾) 前是功德天。
後是黑暗女。
得失人不知。
升沈海難度。
曾聞諸佛說。
隻有一條路。
無出自家心。
好從今日悟。
(楚) 怒目阿修羅。
柔姿摩登女。
都為道之因。
彼皆為我度。
瞠開有頂門。
無佛衆生路。
隻要盡迷雲。
雲盡不須悟。
(石) 佛舍尊榮樂。
為愍諸癡子。
早願悟無生。
辦集無上事。
後來出家者。
多緣無業次。
不能得衣食。
頭鑽入於寺。
(拾) 佛心憐衆生。
如母病憶子。
欲與子相見。
方令母無事。
别離動萬裡。
呼召非一次。
可惜好田園。
死屬司農寺。
(楚) 佛以一言教。
開示於諸子。
三車強分别。
所貴究竟事。
頓超十地位。
證實無階次。
為僧不了道。
田園空守寺。
(石) 嗟見世間人。
永劫在迷津。
不省這個意。
修行徒苦辛。
(拾) 無我亦無人。
誰迷生死津。
青梅和黃檗。
空自受酸辛。
(楚) 汪汪大海水。
鹹淡不同津。
一地所生菜。
有苦複有辛。
(石) 我詩也是詩。
有人喚作偈。
詩偈總一般。
讀時須子細。
緩緩細披尋。
不得生容易。
依此學修行。
大有可笑事。
(拾) 拾得與寒山。
長詩與短偈。
無窮大地闊。
不見秋毫細。
道易卻成難。
道難還似易。
休從别處尋。
盡說君家事。
(楚) 請以偈作詩。
時而詩作偈。
韻須等重輕。
語不擇粗細。
晝夜辨剛柔。
文章從簡易。
今君悟此門。
可了生死事。
(石) 有偈有千萬。
卒急述應難。
若要相知者。
但入天台山。
岩中深處坐。
說理及談玄。
共我不相見。
對面似千山。
(拾) 本有靈明性。
癡人自作難。
直饒當面見。
早隔萬重山。
事上通無事。
玄中悟又玄。
推翻狂拾得。
把住老寒山。
(楚) 悟之難即易。
迷者易成難。
山上見流水。
水中看載山。
拾公一點墨。
天地兩重玄。
不必天台去。
蘇州有寒山。
(石) 世間億萬人。
面孔不相似。
借問何因緣。
緻令遣如此。
各執一般見。
互說非兼是。
但自修己身。
不要言他己。
(拾) 世人妙丹青。
傳相無不似。
指點方寸間。
難描在於此。
衆生所流出。
諸佛隻者是。
大地與山河。
頭頭皆自己。
(楚) 人心如面焉。
亦有說相似。
相似則非真。
而況言彼此。
毋以是為非。
勿以非作是。
理長能服人。
所貴在無己。
(石) 男女為婚嫁。
俗務是常儀。
自量其事力。
何用廣張施。
取債誇人我。
論情入骨癡。
殺他雞犬命。
身死堕阿鼻。
(拾) 罪福籠三界。
榮枯塞兩儀。
因雖無實法。
果亦不虛施。
作佛須修慧。
生天未免癡。
癡人謗般若。
開眼造阿鼻。
(楚) 亂世無完土。
至人有靜儀。
片言天地振。
寸草雨雲施。
成佛豈非夢。
度生亦是癡。
於心忘善惡。
空盡苦阿鼻。
(石) 世上一種人。
生性常多事。
終日傍街衢。
不離諸酒肆。
為他作保見。
替他說道理。
一朝有乖張。
過咎全歸你。
(拾) 小兒要集學。
先教一件事。
與不善人居。
如入鮑魚肆。
既已誦佛書。
便當明道理。
道理若不明。
葛藤纏殺你。
(楚) 法無奇特見。
但順尋常事。
仁智當勇為。
癡情勿恣肆。
莫忘君父恩。
且逃禅淨理。
本地悟來深。
方不辜負你。
(石) 我勸出家輩。
須知教法深。
專心求出離。
辄莫染貪婬。
大有俗中士。
知非不受金。
故知君子志。
任運聽浮沈。
(拾) 德薄真成薄。
山深未是深。
古書嫌味淡。
新曲教人婬。
富有回天力。
貧無買藥金。
唯餘閻老子。
不逐勢浮沈。
(楚) 聖賢垂榜樣。
悲願示何深。
斷指毋貪殺。
食針戒妄婬。
調心成道業。
唾肉變黃金。
果爾能如是。
随流性不沈。
(石) 寒山自寒山。
拾得自拾得。
凡愚豈見知。
豐幹卻相識。
見時不可見。
覓時何處覓。
借問有何緣。
向道無為力。
(拾) 閻浮男子身。
豈是容易得。
削發披袈裟。
參方拜知識。
要明自己事。
休問他人覓。
廣大信解心。
摩诃般若力。
(楚) 寒山非寒山。
拾得非拾得。
時時在世間。
世人都不識。
三聖百千名。
一從何處覓。
咄哉隻者是。
不着有無力。
(石) 從來自拾得。
不是偶然稱。
别無親眷屬。
寒山是我兄。
兩人心相似。
誰能徇俗情。
若問年多少。
黃河幾度清。
(拾) 法身為假号。
心印是權稱。
問我何鄉邑。
呼誰作弟兄。
翩翩遊濁世。
處處度迷情。
恰似中秋月。
無雲點太清。
(楚) 問餘何姓字。
姓字若為稱。
寒拾乃師友。
聖賢皆弟兄。
依依如有意。
落落竟忘情。
月瀉梅花影。
臨溪徹底清。
(石) 若解捉老鼠。
不在五白貓。
若能悟理性。
那由錦繡包。
真珠入席袋。
佛性止蓬茅。
一羣取相漢。
用意總無交。
(拾) 古來持戒僧。
不畜犬與貓。
常為殺蠶命。
紙衣無絮包。
三條束腰篾。
一把蓋頭茅。
今則異於是。
紛然名利交。
(楚) 子胡慣養狗。
南泉曾斬貓。
用處了生殺。
兩人同一包。
維摩除淨室。
稚圭不剪茅。
勤隋雖異性。
意氣自通交。
(石) 運心常寬廣。
此則名為布。
辍己惠於人。
方可名為施。
後來人不知。
焉能會此義。
未供一庸僧。
早拟望富貴。
(拾) 清涼觀國師。
至老隻着布。
其子有圭峰。
遺言以屍施。
當知虛妄身。
不是真實義。
畢竟歸空無。
如何貪富貴。
(楚) 六度若貫垂。
萬行深密布。
佛種從心生。
寶花随手施。
孤雲勢薄天。
層塔崇高義。
所用皆禦珍。
不自道為貴。
(石) 猕猴尚教得。
人可不憤發。
前車既落坑。
後車須改轍。
若也不知此。
恐君惡合殺。
比來是夜叉。
變即成菩薩。
(拾) 凡人行舟車。
不可至夜發。
後岸未移篙。
前塗已礙轍。
須防蛇虎患。
及有怨讐殺。
莫待禍臨身。
狼忙叫菩薩。
(楚) 獨露無言時。
萬機從此發。
松雲拂我衣。
花徑迷人轍。
奔瀑欲何之。
青山看不殺。
狸奴卻有知。
常演摩诃薩。
(石) 自笑老夫筋力敗。
偏戀松岩愛獨遊。
可歎往年至今日。
任運還同不系舟。
(拾) 閑依白石青泉坐。
或向紅塵鬧市遊。
南北東西無罣礙。
茫茫大海一虛舟。
(楚) 萬疊山川經覽後。
小窗憑幾夢中遊。
何勞縮地觀河嶽。
心境渾如竹葉舟。
(石) 踯躅一羣羊。
沿山又入谷。
看人貪竹塞。
且遭豺狼逐。
元不出孳生。
便将充口腹。
從頭吃至尾。
[饑-幾+内][饑-幾+内]無餘肉。
(拾) 屍毘古聖王。
暇日遊林谷。
一鴿遠飛來。
而遭鷹所逐。
将身代鴿命。
割己充鷹腹。
為發菩提心。
白骨重生肉。
(楚) 利名争市朝。
何暇投林谷。
羶氣羣蠅飛。
腥風衆鴞逐。
霎時遭虎口。
頃刻葬魚腹。
父母哭哀哀。
那處尋屍肉。
(石) 銀星釘秤衡。
綠絲作秤紐。
買人推向前。
賣人推向後。
不顧他心怨。
唯言我好手。
死去見閻王。
背後插掃箒。
(拾) 道如身佩觿。
一解萬結紐。
悟得圓通人。
明前複明後。
古今凡聖學。
迷悟翻覆手。
周利盤特迦。
殷勤誦苕箒。
(楚) 癡情不可拔。
柳線結雙紐。
愛重則道輕。
利先必義後。
财交不到頭。
色盡終分手。
何似蓬廬邊。
自長青苕箒。
(石) 閉門私造罪。
準拟免災殃。
被他惡部童。
抄得報閻王。
縱不入镬湯。
亦須卧鐵牀。
不許雇人替。
自作自身當。
(拾) 修慈得梵福。
作善除天殃。
至死入冥路。
随身惟願王。
酥酡白玉馔。
毾[登*毛]黃金牀。
此樂不可既。
非君誰敢當。
(楚) 一念超方便。
能消萬劫殃。
談經度野鬼。
護戒勅天王。
雲葉成金蓋。
昙花迸鐵牀。
人人本具有。
若個敢承當。
(石) 無去無來本湛然。
不拘内外及中間。
一顆水精絕瑕翳。
光明透漏出人天。
(拾) 今來古往性常然。
活動難收動用間。
任你白雲千萬帀到頭依舊是青天。
(楚) 料得方圓又不然。
那能恰恰有無間。
從他榮辱随時變。
不換青松一片天。
(石) 三界如轉輪。
浮生若流水。
蠢蠢諸品類。
貪生不覺死。
汝看朝垂露。
能得幾時子。
(拾) 天寒雨作雪。
日暖冰為水。
四大合而生。
六塵離即死。
人壽能幾何。
佛法無多子。
(楚) 人生在浮塵。
魚命托流水。
人堕水亡生。
魚入塵即死。
靜看塵水中。
生死沒些子。
(石) 閑入天台洞。
訪人人不知。
寒山為伴侶。
松下噉靈芝。
每談今古事。
嗟見世愚癡。
個個入地獄。
那得出頭時。
(拾) 問石石不答。
問山山不知。
幾乾滄海水。
誰食仙人芝。
佛性不曾變。
人心猶自癡。
隻陀樹下蟻。
又見絣繩時。
(楚) 險夷驗道力。
平澹契真知。
苦志憑毫管。
清言生玉芝。
卧心随月性。
開眼放雲癡。
自笑人緣薄。
林泉不逮時。
(石) 古佛路凄凄。
愚人到卻迷。
隻緣前業重。
所以不能知。
欲識無為理。
心中不挂絲。
生生勤苦學。
必定覩吾師。
(拾) 水濁魚猶聚。
花殘蝶尚迷。
貪淫不肯止。
昏惑太無知。
腳下五色索。
心中千尺絲。
當人解除斷。
立見毘盧師。
(楚) 肉臭羣蠅集。
花殘人尚迷。
邪風何所恃。
正義忽無知。
滿眼壅污穢。
渾身卧亂絲。
臨終交劇苦。
悔不早從師。
(石) 各有天真佛。
号之為寶王。
珠光日夜照。
玄妙卒難量。
盲人常兀兀。
那肯怕災殃。
唯貪淫佚樂。
此輩實堪傷。
(拾) 貪心不知足。
自昔頂生王。
統禦四天下。
威神不可量。
上圖忉利主。
淪墜始知殃。
已過無量劫。
傳聞為你傷。
(楚) 欺人強曰悟。
閉戶僭稱王。
白豕自奇異。
黔驢不忖量。
虛言折盡福。
妄想釀成殃。
急早悔前過。
天真毋太傷。
(石) 出家求出離。
哀念苦衆生。
助佛為揚化。
令教選路行。
何曾解救苦。
恣意亂縱橫。
一時同受溺。
俱落大深坑。
(拾) 富自貧時積。
愁從喜處生。
禅心須勉勵。
佛戒好遵行。
直感人天豎。
邪招鳥獸橫。
心如一片地。
不用掘溝坑。
(楚) 欲知不可死。
已見未曾生。
鉢塔雲頭護。
鞋山水上行。
古今一舌在。
天地兩眸橫。
若論形骸事。
賢愚無異坑。
(石) 常飲三毒酒。
昏昏都不知。
将錢作夢事。
夢事成鐵圍。
以苦欲招苦。
舍苦無出期。
應須早覺悟。
覺悟自歸依。
(拾) 榮枯親眼見。
善惡寸心知。
可歎公候宅。
徒将錦繡圍。
财甯無散日。
運亦有終期。
松柏薪将盡。
兒孫失所依。
(楚) 榮華徒自豢。
夢幻總何知。
漸秃松楸頂。
難堪楊柳圍。
丹砂不駐色。
白骨無窮期。
念彼金枝貴。
終為黃土依。
(石) 悠悠塵裡人。
常樂塵中趣。
我見塵中人。
心多生憫顧。
何哉憫此流。
念彼塵中苦。
(拾) 貪為地獄因。
瞋入修羅趣。
隻管向前行。
也須回首顧。
如來出世間。
本救衆生苦。
(楚) 聲聞拘小智。
了了自為趣。
獨覺耽神解。
後羣多不顧。
欽哉大菩薩。
代受衆生苦。
(石) 少年學書劒。
叱馭到京州。
聞伐匈奴盡。
婆娑無處遊。
歸來翠岩下。
席草枕清流。
壯士志朱绂。
猕猴騎土牛。
(拾) 吾生太平世。
親到帝王州。
豈料幹戈動。
難為海嶽遊。
城池嗟已破。
日月去如流。
長夜何時旦。
空歌甯戚牛。
(楚) 獨引蒲團坐。
讀書志四州。
雅文随意及。
好句縱心遊。
後不見來者。
前誰争上流。
悠悠白雲外。
何處覓人牛。
(石) 雲山疊疊幾千重。
幽谷路深絕人蹤。
碧澗清流多勝境。
時來鳥語合人心。
(拾) 山好千千萬萬重。
馬啼車轍永無蹤。
道人靜坐深林夜。
明月高懸太古心。
(楚) 老衲斑斓山影重。
草鞋無底印苔蹤。
歸家洗腳埋頭坐。
冷煖從來隻問心。
(石) 後來出家子。
論情入骨癡。
本來求解脫。
卻見受驅馳。
終朝遊俗舍。
禮念作威儀。
博錢沽酒吃。
翻成客作兒。
(拾) 頻言嫌我絮。
寡語笑吾癡。
但得偷心死。
何愁别念馳。
方袍僧格量。
圓頂佛容儀。
有智誇兒老。
無财厭老兒。
(楚) 但得無生理。
何妨渾若癡。
兩丸不可定。
一念未曾馳。
老石頑猶韻。
空岩影亦宜。
偶拈紅葉子。
題贈當家兒。
(石) 若論長快活。
唯有隐居人。
林花長似錦。
四季色常新。
或向岩間坐。
旋瞻丹桂輪。
雖然身暢逸。
卻念世間人。
(拾) 無窮山水樂。
不染利名人。
松竹深深處。
雲霞片片新。
鑪中撥芋火。
月下轉茶輪。
昔作紅顔客。
今為白首人。
(楚) 點雲生五色。
幻樹複如人。
真見毋忘舊。
空花漫賞新。
胸中開露地。
指外運風輪。
獨笑劫前境。
誰分天與人。
(石) 我見出家人。
總愛吃酒肉。
此合上天堂。
卻沈歸地獄。
念得兩卷經。
欺他市鄽俗。
豈知鄽俗人。
大有根性熟。
(拾) 洋銅一壺酒。
熱鐵兩盤肉。
諸佛無妄言。
調達長在獄。
釋子當持戒。
沙門合離俗。
休誇色身健。
正恐業果熟。
(楚) 林老幾碗酒。
汾陽三塊肉。
了即涅盤山。
不了刀尖獄。
廣額本來佛。
淨名偶示俗。
禅為忠孝原。
生處切須熟。
(石) 嗟見多知漢。
終日枉用心。
岐路逞喽羅。
欺謾一切人。
唯作地獄滓。
不修來世因。
忽爾無常到。
定知亂紛紛。
(拾) 若要速成佛。
先須了自心。
尋常行履處。
徹見本來人。
遊戲神通力。
莊嚴淨土因。
何勞一彈指。
花雨自缤紛。
(楚) 七徵覓無緒。
何處是真心。
得法應忘法。
醒人不立人。
但空地獄業。
莫作天堂因。
一悟劫前事。
珠光萬道紛。
(石) 迢迢山徑峻。
萬仞險隘危。
石橋莓苔綠。
時見片雲飛。
瀑布懸如練。
月影落潭輝。
更登華頂上。
猶待孤鶴期。
(拾) 境勝多般異。
峰高萬仞危。
青天上頭轉。
白日下方飛。
鐵磬侵晨響。
金燈徹夜輝。
居山亦不戀。
涉世本無期。
(楚) 登頂若天步。
身輕無險危。
短筇同石立。
破衲逐雲飛。
孤鳥入空翠。
衆泉生遠輝。
閑吟不能已。
此路竟誰期。
(石) 松月冷飕飕。
片片雲霞起。
匌帀幾重山。
縱目千萬裡。
溪潭水澄澄。
徹底鏡相似。
可貴靈台物。
七寶莫能比。
(拾) 千峰岚氣收。
萬壑松聲起。
明月為故交。
白雲作鄰裡。
清風屢披拂。
流水長舉似。
試問本來人。
欲将何物比。
(楚) 終朝無所為。
一念竟忘起。
花笑兩三枝。
雲來千萬裡。
微言絕對待。
老石或差似。
盡法不容毛。
拟将何者比。
(石) 世有多解人。
愚癡學閑文。
不憂當來果。
唯知造惡因。
見佛不解禮。
覩僧倍生瞋。
五逆十惡輩。
三毒以為鄰。
死定入地獄。
未有出頭辰。
(拾) 彼雲無量壽。
此曰釋迦文。
不異我心出。
還同他世因。
孜孜厚行願。
漸漸息貪瞋。
大士可為法。
諸賢相與鄰。
莊嚴信所慕。
翹想在斯辰。
(楚) 古衲不談禅。
名流不論文。
既能空有相。
亦莫謗無因。
仁極乃行殺。
慈深故用瞋。
居凡曾未累。
在聖若為鄰。
落落随時去。
機前十二辰。
(石) 可笑是林泉。
數裡勿人煙。
雲從岩嶂起。
瀑布水潺潺。
猿啼暢道曲。
虎嘯出人間。
松風清飒飒。
鳥語聲關關。
獨步繞石澗。
孤陟上峰巒。
時坐盤陀石。
偃仰攀蘿沿。
遙望城隍處。
唯聞鬧喧喧。
(拾) 松籁劇流泉。
山岚似吐煙。
側身路渺渺。
濯足波潺潺。
南北雙峰外。
東西兩嶺間。
誰能忘世慮。
自此立禅關。
碧樹改紅葉。
白雲停翠巒。
林巢恣偃仰。
野棹或洄沿。
城郭不可處。
輪蹄何太喧。
(楚) 泉香流石骨。
遠望似飛煙。
聽徹峰恒靜。
心通水得潺。
梅花開十裡。
茅屋隻三間。
馴虎長依座。
吟猿時護關。
山人飄白發。
竹杖過蒼巒。
晤笑疎鐘動。
迂回古澗沿。
禅心清欲絕。
不複信塵喧。
(石) 水浸泥彈丸。
思量無道理。
浮泡夢幻身。
百年能幾幾。
不解細思惟。
将言常不死。
誅剝壘千金。
留将與妻子。
(拾) 三聖數百篇。
篇篇明佛理。
流傳古尚多。
散落今餘幾。
讀者通賢愚。
知之出生死。
休将陽春曲。
喚作江城子。
(楚) 數讀三聖詩。
言言關至理。
傳之古僅存。
拟者空餘幾。
寡和調既高。
真知句不死。
其誰了了然。
信是奇男子。
(石) 合訂天台三聖二和詩集(終) 附重刻和天台三聖詩序 楚石琦禅師自雙徑發悟後。
作為詩文。
皆第一義。
如雪山肥膩。
純淨無雜。
本傳所載。
着有北遊鳳山西齋三集。
及和天台三聖。
永明陶潛。
林逋諸家詩。
而西齋集。
與和三聖詩。
五百年來。
尤脍炙於老儒尊宿之口。
西齋集既刻於吳中。
和三聖詩獨無傳本。
辄以為恨。
今歲清涼寺傳戒。
随藥藕二公登藏經閣。
見有以禅林唱和集名者。
乃楚石石樹二老人。
和天台三聖詩也。
爰分為三集。
藕公刻原唱。
藥公刻石樹。
寂與季子栽。
甫刻是編。
一夕之聚。
頓令三聖密語。
二老心傳。
并垂不朽。
詢樂事也。
昔汪大紳之論詩曰。
有詩人之詩。
有道人之詩。
夫範水模山。
吟風弄月。
一草一木。
窮其幽緻。
一字一句。
盡其推敲。
此詩人之詩。
於出世第一義。
渺不相值也。
若夫道人之詩。
一自真性中流出。
通天地萬物之靈。
而無所作為也。
湧泉源萬斛之富。
而不立一字也。
苟得其意。
雖漁歌樵唱。
鳥語蟲吟。
乃至山河大地。
牆壁瓦爍。
有情無情。
若語若默。
一一皆宣妙谛。
塵塵普轉法輪。
若是者可與讀楚石詩。
并可與讀三聖詩。
彼執指為月。
随語生解者。
雖讀盡三藏十二部。
如數他家寶。
於己無分。
何足以知是詩哉。
光緒甲申季冬。
海虞弟子張寂謹序。
合訂天台三聖二和詩集新刻緣起 雲騰鳥飛于虛空。
而虛空無迹。
風動塵翳于日色。
而日色不變。
生死煩惱現乎我心。
而我心體本清淨。
所謂終日在妄。
終日恒真也。
舉其真。
真不可見。
檢其妄。
妄不可覓。
真雖不見。
而性包十虛。
妄雖難覓。
而十界鹹具。
有無既亡。
言思何及。
古哲謂諸佛到此口挂壁。
斯之謂也。
然則諸佛說教。
祖師垂言。
豈非以釘釘虛空乎。
空甯可釘哉。
涅盤經有四不可說。
以四悉檀因緣故可說。
蓋衆生既迷。
不以教無以入其門。
何令升堂入室耶。
法華雲。
佛種從緣起。
是故說一乘。
是故聖賢。
立言垂教。
或贊或毀或順或逆。
捧喝交馳。
與奪分明。
種種巧施。
總趁機妙用。
即令觸處親見面目也。
且天台三聖。
内秘根本之智。
外現落拓之形。
詩歌随口。
言言顯谛。
笑罵狂發。
處處靈機。
凡眼莫觑。
皆以為癡。
非闾邱感豐幹之愈疾。
孰知其為三聖耶。
又其詩。
散乎岩石舊壁樹葉。
及人家壁。
誰為收錄之。
是知聖作。
必有克傳緣固然耳。
原本寒山詩三百七首。
豐幹詩二首。
拾得詩四十九首。
明初楚石琦公一一和之。
明末石樹師為之載和。
禅機俱徹。
足見三聖之心矣。
初刻分三集。
名禅林唱和集。
又刻或将二和簡次於原詩。
參刻成集。
名和三聖詩集。
然今坊刻寒山原詩。
隻一百二十七首。
次第亦别。
乃清雍正禦選本也。
光緒間有藕師刻原唱。
藥師刻石樹。
海虞張寂居士刻楚石。
仍分三集。
其序附此。
民國三年春。
常熟法華寺。
耀文和尚。
請餘講彌陀疏鈔。
城有張楚懷居士。
以二和詩兩本。
并娑羅閣清言見贈。
十餘年來。
欲刻未遂。
戊辰有覺觀師。
函索方外詩類之書。
餘志方切。
遂函常熟耀師。
蔡善士慧清。
於藏書家訪之。
唯得龐北海居士家所藏張刻楚石版。
而藕刻藥刻二版。
未知所藏。
庚午秋又講圓覺於法華寺。
本城蕭沖友居士以唱和合刻舊本見送。
餘時猶欲三集分刊。
迨辛未春赴蘇隆慶講彌陀要解。
特谒報國寺印光法師。
言及於斯。
即呈舊本。
請以較閱。
師雲盍依舊刻之醒目易讀乎。
師縱慧眼。
所有誤者及俗體破體字。
悉改正焉。
餘易其題。
曰合訂天台三聖二和詩集。
遂登梨棗。
即祈來者随讀。
直得寒山真面目。
而於清風明月。
流水高山。
恍然莫知我誰。
可謂觌面而見三聖矣夫。
民國二十年辛未春天台石梁觀月比邱興慈謹撰 (雲居山常寂光佛法僧覺觀裡成見立寶雲清元會元根禅了策德珩寬道等十人見聞随喜共集闆資四十元上海法藏寺壹百元伏願法界有情同圓種智) (上海法藏寺募刻揚州藏經院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