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山和尚東林後錄卷下
關燈
小
中
大
主家垣。
中心若欲清如水。
不僞不欺在養源。
示松隈彥六信士 頂油不建懼言動。
主一無移慎視聽。
山倒海翻常在此。
片虛明地自惺惺。
示安河内七郎信士 得閑即走入東林。
省母護僧用力深。
一一見來雖好事。
更須克己照中心。
示山崎貞丞信士 貞字莫言與上人。
人人分上護持親。
若能返照無相昧。
即是舊時衣裡珍。
與藤原勘七信士 夤緣兩度入藤原。
缱绻恰如瓜葛繁。
枝蔓相牽長不斷。
信心傳到幾孫孫。
附西遊草 和梅峰老和尚餞偈(二首) 太平宇宙絕封強。
南北東西通洛陽。
鲸海渺茫望不極。
蜃樓變幻見為常。
潮平岸靜風休後。
雲斷山橫日沒方。
篷底時時歌餞偈。
更無一句落宮商。
西向陽關步出京。
遊??燕外弄新晴。
傍尋知識寸陰重。
親領篇章尺璧輕。
煎茗爐中供一啜浮杯海上應三請。
東風着岸紫陽澳。
蹈遍博多與福城。
和洞外和尚餞偈并序 昨到太平忽接來書。
開封始知近日風恙。
道候不安千萬神馳。
莫緩保養。
朽衲此行遠赴紫陽。
事之所涉雖不得已。
自愧似忘無常殺鬼在後呵責。
腳跨船舷卒和餞偈竊拟解嘲。
專乞昭亮。
餘以回錫日布謝。
三千客路七旬叟。
自笑似圖身後猷。
記得雪峰輕打我。
雖春汗冷氣如秋。
和鳳林燈和尚餞偈 天王層塔兀如岑。
隔一牛鳴入鳳林。
唱法雷同祇樹際。
問津猬集浪華浔。
風騷滿紙百言偈。
供養掉囊三兩金。
咀實吐葩傾繡腹。
迎來送去寫紅心。
清淡未了已臨别。
道聚相期複可尋。
長潤渴塵思勝餞。
餘歡猶似旱逢霖。
和天德耕和尚餞偈 爛卻懶翁五鬥腸。
江頭留舶舶随浪。
忽逢故舊垂青顧。
恰似雨中見太陽。
難波江泊船偶作(二首) 無著真宗泛宅中。
随波搖動寄浮蹤。
江頭是處有緣在。
數日留吾不放風。
出船沖雨涉途中。
二字印成屐齒蹤。
行浴□陀開士浴。
坐風曾點舞雩風。
船中次韻示不說禅人(二首) 若非處世空塵念。
争得忘山見道心。
追慕趙州無雜用。
一生正好在叢林。
洗情須要世情淡。
護念好期道念濃。
待得心頭打成片。
菩提條路自然通。
三月十二日船上記喜(三首) 日值先支船始行。
水肥風活布帆輕。
紅輪頭上将當午。
海路過來數十程。
一葉随風萬頃瀾。
水天虛碧絕遮欄。
閑談閑坐閑眠裡。
和夢已過十八灘。
和夢已過十八灘。
杓子浦頭避雨寒。
太子大施今若在。
驚起龍王抒海幹。
船泊大多府島 多府島山燈火紅。
雨中怪見月浮空。
夜船無限往來者。
一點光明落眼中。
船中偶作(十首) 色即是空空即情。
情中所見本無生。
在船不覺船移急。
隻道島山水上行。
縱目篷窗物感情。
一山滅去一山生。
此中非但觀生滅。
寸步不移坐裡行。
橫身海上不容情。
一任死兮一任生。
消得龍王風力轉。
船成香象截流行。
慣知陵谷變遷情。
笑見浪山濤嶽生。
生與不生非所管。
無風即住有風行。
道情動堕世間情。
好照打頭一念生。
人若忘人人面畜。
請看船亦載船行。
長年三老識風情。
和雨揚帆意氣生。
莫道船兒非活物。
直沖巨浪化龍行。
滄海渺渺寄此情。
靜觀漚滅與漚生。
隻由船底一枚力。
高卧龍宮頭上行。
滿天明月滿船情。
光射篷窗虛白生。
可惜桌郎眠未足。
乘晴好合挂帆行。
島嶼泊船出遣情。
無邊煙景眼中生。
人人散步摘青菜。
又向沙頭拾石行。
獨朗天真放浪情。
嗒然倚杖見潮生。
等閑呑吐浩然氣。
風度太虛雲自行。
船中望千把嶽 死生有命有因緣。
禍福無私無促延。
千把綿中雖粉碎。
一重薦裡得完全。
船中望室積峨眉山普賢寺 峨眉山下象無尾。
寶積海中船有神。
象化船耶船化象。
至今疑着棹歌人。
船中即事 海上茫茫似掌平。
望中無堠又無亭。
商船殊缺郵簽報。
隻問桌郎知水程。
海面平如雙陸枰。
誰将勝負就中争。
桌郎敲舷喚重六。
一目鲸魚藏背行。
船泊馬島記所見(二首) 火發山頭影落波。
螺師蚌蛤奈眠何。
怪來馬島馬王化。
為向别峰修護摩。
山頭有火旅時哉。
焚次焚巢上下災。
此事于我雖不預。
泊船遙見慎孤懷。
船中和一??和尚山中四威儀偈(四首) 船中行。
去死十分條路平。
局步各憑闆一枚。
随波逐浪不曾驚。
船中住。
經二旬強如旦暮。
圈屋才高三尺餘。
時時打首不遷怒。
船中坐。
坐斷滄溟為片座。
定起又誰要把針。
擁篷忘卻禅衣破。
船中卧。
困則打眠無别個。
隻念大施抒海心。
夢探龍府摩尼貨。
途中次大休白龍唱和韻 出身鲸背合同舟。
九國首途自此州。
唱和發揮悠久瑞。
情知非是一時遊。
輿中偶作 驿長非唯修送迎。
役夫奔走舁輿行。
莫言安坐安眠去。
直得将身置火坑。
慈島泊船(二首) 閏四月五日。
泊歸船于築前州慈島。
出遊宗對州刺吏之邸館。
館揭慧峰辰長老偈為扁額。
目擊慰情。
信口次韻。
寫即時懷。
泊船慈島夏陰濃。
休影館中波戶東。
浴罷行廚一飽後。
岩泉汲碧煮松風。
守館者某壁上挂辨才天女影。
影上有慧峰棟長老贊。
以贊語考。
則此慈島明神乃辨天也。
心感神德卒和贊偈。
慈相有餘天女相。
妙音無盡海潮音。
島山倒蘸摩霄影。
萬頃滄溟沃日深。
船出室津 昔剪葛藤開要津。
往來從是競歸神。
神風午後揚帆去。
十八灘頭供一眴。
潘阆倒騎驢圖贊(明峰哲和尚筆) 處士蕩心泉石癖。
祖師奪境畫圖間。
為醫玩物喪其志。
寫倒騎驢不寫山。
謝禅智上座寄唐舄 遠将凫舄寄林丘。
羽翼已成雙腳頭。
蹈破虛空無相背。
不離室内得天遊。
示不說上座寄偈乞誨 蒲團上與钁頭邊。
隻要心空不犯玄。
佛示睡蛇言在耳。
彼若未除莫耽眠。
謝祖忠上座遠來 為請東林堂上主。
病身一歲兩回來。
苦心徹骨有何極。
鐵作肝腸也迸開。
授覺道者偈并序 船泊兵庫浦。
暫出船遊松際。
忽逢覺道者。
道者問雲。
洞門古來以三物為傳法信。
而近來官出條目。
于移轉寺合重受二物。
則非最初一師外添二物師為二師印證耶。
答雲。
大不爾也。
古今傳法信者決嗣書一物也。
但中古老宿嗣書袋中兼貯二物雖呼為三物。
全非傳法信。
是故今以彼二物為寺院交代支證之物聊令授受耳。
予向撰對客二筆一篇詳辨三物授受之事梓行于世。
公宜熟讀焉。
道者唯唯。
于是口授一偈而别。
偈雲。
類去不齊須着眼。
混來知處好銘肝。
伽藍二物證交代。
莫作嗣書一樣看。
歸庵偶成 草堂閑卻意闌珊。
了事歸來夢也安。
為報北山猿鶴道莫成周子一般看。
東林後錄卷下(終) 東林後錄印版在剞劂氏店。
偶有忌嫌錄中所記而欲奪取之者。
于是東武夏目氏親盈居士。
同其慈母妙照。
出淨财買此版。
以為當庵之藏版。
嗚呼母子之守護和尚法身舍利。
其功不同小小也。
因刻年月于版尾表不忘雲。
寶永七年庚寅秋七月吉旦。
源光庵主白龍志焉 古曰。
言者心聲也。
然則直聽言之聲感言之氣而可以領其心。
若落于紙墨入于剞劂。
則聲消而氣滅也。
已久矣。
所謂糟魄耳。
是和尚之所以掉頭也。
然言語糟魄是聲之所寄氣之所寓而心之所存。
舍此安在耶。
龍猛大士謂經卷曰法身舍利亦有所以哉。
斯知居士之所以圖梓行。
兄弟之所以為編次。
并是為和尚保護颰身慧命于不朽後也。
我今見此稿本油然随喜。
乃灑随喜筆于卷尾。
竊比夫黃四娘之名托杜詩而不亡雲爾。
寶永二龍次乙酉仲秋日。
嗣法門人禅定(曹源)和南拜題
中心若欲清如水。
不僞不欺在養源。
示松隈彥六信士 頂油不建懼言動。
主一無移慎視聽。
山倒海翻常在此。
片虛明地自惺惺。
示安河内七郎信士 得閑即走入東林。
省母護僧用力深。
一一見來雖好事。
更須克己照中心。
示山崎貞丞信士 貞字莫言與上人。
人人分上護持親。
若能返照無相昧。
即是舊時衣裡珍。
與藤原勘七信士 夤緣兩度入藤原。
缱绻恰如瓜葛繁。
枝蔓相牽長不斷。
信心傳到幾孫孫。
附西遊草 和梅峰老和尚餞偈(二首) 太平宇宙絕封強。
南北東西通洛陽。
鲸海渺茫望不極。
蜃樓變幻見為常。
潮平岸靜風休後。
雲斷山橫日沒方。
篷底時時歌餞偈。
更無一句落宮商。
西向陽關步出京。
遊??燕外弄新晴。
傍尋知識寸陰重。
親領篇章尺璧輕。
煎茗爐中供一啜浮杯海上應三請。
東風着岸紫陽澳。
蹈遍博多與福城。
和洞外和尚餞偈并序 昨到太平忽接來書。
開封始知近日風恙。
道候不安千萬神馳。
莫緩保養。
朽衲此行遠赴紫陽。
事之所涉雖不得已。
自愧似忘無常殺鬼在後呵責。
腳跨船舷卒和餞偈竊拟解嘲。
專乞昭亮。
餘以回錫日布謝。
三千客路七旬叟。
自笑似圖身後猷。
記得雪峰輕打我。
雖春汗冷氣如秋。
和鳳林燈和尚餞偈 天王層塔兀如岑。
隔一牛鳴入鳳林。
唱法雷同祇樹際。
問津猬集浪華浔。
風騷滿紙百言偈。
供養掉囊三兩金。
咀實吐葩傾繡腹。
迎來送去寫紅心。
清淡未了已臨别。
道聚相期複可尋。
長潤渴塵思勝餞。
餘歡猶似旱逢霖。
和天德耕和尚餞偈 爛卻懶翁五鬥腸。
江頭留舶舶随浪。
忽逢故舊垂青顧。
恰似雨中見太陽。
難波江泊船偶作(二首) 無著真宗泛宅中。
随波搖動寄浮蹤。
江頭是處有緣在。
數日留吾不放風。
出船沖雨涉途中。
二字印成屐齒蹤。
行浴□陀開士浴。
坐風曾點舞雩風。
船中次韻示不說禅人(二首) 若非處世空塵念。
争得忘山見道心。
追慕趙州無雜用。
一生正好在叢林。
洗情須要世情淡。
護念好期道念濃。
待得心頭打成片。
菩提條路自然通。
三月十二日船上記喜(三首) 日值先支船始行。
水肥風活布帆輕。
紅輪頭上将當午。
海路過來數十程。
一葉随風萬頃瀾。
水天虛碧絕遮欄。
閑談閑坐閑眠裡。
和夢已過十八灘。
和夢已過十八灘。
杓子浦頭避雨寒。
太子大施今若在。
驚起龍王抒海幹。
船泊大多府島 多府島山燈火紅。
雨中怪見月浮空。
夜船無限往來者。
一點光明落眼中。
船中偶作(十首) 色即是空空即情。
情中所見本無生。
在船不覺船移急。
隻道島山水上行。
縱目篷窗物感情。
一山滅去一山生。
此中非但觀生滅。
寸步不移坐裡行。
橫身海上不容情。
一任死兮一任生。
消得龍王風力轉。
船成香象截流行。
慣知陵谷變遷情。
笑見浪山濤嶽生。
生與不生非所管。
無風即住有風行。
道情動堕世間情。
好照打頭一念生。
人若忘人人面畜。
請看船亦載船行。
長年三老識風情。
和雨揚帆意氣生。
莫道船兒非活物。
直沖巨浪化龍行。
滄海渺渺寄此情。
靜觀漚滅與漚生。
隻由船底一枚力。
高卧龍宮頭上行。
滿天明月滿船情。
光射篷窗虛白生。
可惜桌郎眠未足。
乘晴好合挂帆行。
島嶼泊船出遣情。
無邊煙景眼中生。
人人散步摘青菜。
又向沙頭拾石行。
獨朗天真放浪情。
嗒然倚杖見潮生。
等閑呑吐浩然氣。
風度太虛雲自行。
船中望千把嶽 死生有命有因緣。
禍福無私無促延。
千把綿中雖粉碎。
一重薦裡得完全。
船中望室積峨眉山普賢寺 峨眉山下象無尾。
寶積海中船有神。
象化船耶船化象。
至今疑着棹歌人。
船中即事 海上茫茫似掌平。
望中無堠又無亭。
商船殊缺郵簽報。
隻問桌郎知水程。
海面平如雙陸枰。
誰将勝負就中争。
桌郎敲舷喚重六。
一目鲸魚藏背行。
船泊馬島記所見(二首) 火發山頭影落波。
螺師蚌蛤奈眠何。
怪來馬島馬王化。
為向别峰修護摩。
山頭有火旅時哉。
焚次焚巢上下災。
此事于我雖不預。
泊船遙見慎孤懷。
船中和一??和尚山中四威儀偈(四首) 船中行。
去死十分條路平。
局步各憑闆一枚。
随波逐浪不曾驚。
船中住。
經二旬強如旦暮。
圈屋才高三尺餘。
時時打首不遷怒。
船中坐。
坐斷滄溟為片座。
定起又誰要把針。
擁篷忘卻禅衣破。
船中卧。
困則打眠無别個。
隻念大施抒海心。
夢探龍府摩尼貨。
途中次大休白龍唱和韻 出身鲸背合同舟。
九國首途自此州。
唱和發揮悠久瑞。
情知非是一時遊。
輿中偶作 驿長非唯修送迎。
役夫奔走舁輿行。
莫言安坐安眠去。
直得将身置火坑。
慈島泊船(二首) 閏四月五日。
泊歸船于築前州慈島。
出遊宗對州刺吏之邸館。
館揭慧峰辰長老偈為扁額。
目擊慰情。
信口次韻。
寫即時懷。
泊船慈島夏陰濃。
休影館中波戶東。
浴罷行廚一飽後。
岩泉汲碧煮松風。
守館者某壁上挂辨才天女影。
影上有慧峰棟長老贊。
以贊語考。
則此慈島明神乃辨天也。
心感神德卒和贊偈。
慈相有餘天女相。
妙音無盡海潮音。
島山倒蘸摩霄影。
萬頃滄溟沃日深。
船出室津 昔剪葛藤開要津。
往來從是競歸神。
神風午後揚帆去。
十八灘頭供一眴。
潘阆倒騎驢圖贊(明峰哲和尚筆) 處士蕩心泉石癖。
祖師奪境畫圖間。
為醫玩物喪其志。
寫倒騎驢不寫山。
謝禅智上座寄唐舄 遠将凫舄寄林丘。
羽翼已成雙腳頭。
蹈破虛空無相背。
不離室内得天遊。
示不說上座寄偈乞誨 蒲團上與钁頭邊。
隻要心空不犯玄。
佛示睡蛇言在耳。
彼若未除莫耽眠。
謝祖忠上座遠來 為請東林堂上主。
病身一歲兩回來。
苦心徹骨有何極。
鐵作肝腸也迸開。
授覺道者偈并序 船泊兵庫浦。
暫出船遊松際。
忽逢覺道者。
道者問雲。
洞門古來以三物為傳法信。
而近來官出條目。
于移轉寺合重受二物。
則非最初一師外添二物師為二師印證耶。
答雲。
大不爾也。
古今傳法信者決嗣書一物也。
但中古老宿嗣書袋中兼貯二物雖呼為三物。
全非傳法信。
是故今以彼二物為寺院交代支證之物聊令授受耳。
予向撰對客二筆一篇詳辨三物授受之事梓行于世。
公宜熟讀焉。
道者唯唯。
于是口授一偈而别。
偈雲。
類去不齊須着眼。
混來知處好銘肝。
伽藍二物證交代。
莫作嗣書一樣看。
歸庵偶成 草堂閑卻意闌珊。
了事歸來夢也安。
為報北山猿鶴道莫成周子一般看。
東林後錄卷下(終) 東林後錄印版在剞劂氏店。
偶有忌嫌錄中所記而欲奪取之者。
于是東武夏目氏親盈居士。
同其慈母妙照。
出淨财買此版。
以為當庵之藏版。
嗚呼母子之守護和尚法身舍利。
其功不同小小也。
因刻年月于版尾表不忘雲。
寶永七年庚寅秋七月吉旦。
源光庵主白龍志焉 古曰。
言者心聲也。
然則直聽言之聲感言之氣而可以領其心。
若落于紙墨入于剞劂。
則聲消而氣滅也。
已久矣。
所謂糟魄耳。
是和尚之所以掉頭也。
然言語糟魄是聲之所寄氣之所寓而心之所存。
舍此安在耶。
龍猛大士謂經卷曰法身舍利亦有所以哉。
斯知居士之所以圖梓行。
兄弟之所以為編次。
并是為和尚保護颰身慧命于不朽後也。
我今見此稿本油然随喜。
乃灑随喜筆于卷尾。
竊比夫黃四娘之名托杜詩而不亡雲爾。
寶永二龍次乙酉仲秋日。
嗣法門人禅定(曹源)和南拜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