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如實性禅師景川和尚語錄卷下

關燈
色鮮。

    義叟紹忠居士。

    隻向這裡會取百年三萬六千日。

    若也不會三萬六千元百年。

    雖然恁麼。

    畢竟圓極一句作麼生言宣。

    擲下火把雲。

    六月行人口吐煙。

     恕翁宗忠居士下火(預請) 忠烈肝腸鐵石堅。

    箕弓也是得家傳。

    三邊一箭收功後。

    四海何愁不太平。

    原夫恕翁宗忠居士。

    處世越俗論兵齊禅。

    展陣開旗則百戰百勝。

    可謂。

    衲僧作用。

    受衣歸法則大根大器。

    良哉先佛因緣到這裡不屑龐居士參大寂。

    卻笑陸大夫見南泉。

    了了了玄玄玄。

    虛空馳馬旱地行船。

    雖然恁麼。

    宗忠居士他日臨生死岸頭。

    得大自在底一句如何敷宣。

    豎起火把雲。

    沒處去沒處去。

    一朵新開火裡蓮。

     溫叔宗存首座大姊下火(預請) 本源自性絕存亡。

    俯仰折旋難覆藏。

    坐斷末山山頂去。

    機先踢倒涅槃場。

    夫惟。

    溫叙宗存首座大姊。

    丈夫氣宇。

    鐵作心腸。

    不蹑愛道腳跟。

    挑法燈餘焰而護八敬舊制。

    豈堕總持背後。

    沖天源□波而得末後條章。

    赤灑灑沒窠臼。

    淨裸裸絕承當。

    到這裡說甚迷悟凡聖。

    論甚地獄天堂。

    恁麼吿報也是預搔待癢。

    存首座存首座。

    他日眼光落地四大分離時作得主底一句如何宣揚。

    擲下火把雲。

    黃梅石女柴崖笑。

    火裡蓮華????香。

     繼仲紹傳居士下火(預請) 弓劍傳家忠烈全。

    鳳孫龍子共聯綿。

    一朝脫卻樊籠去。

    踢倒涅槃宮裡天。

    夫惟。

    繼仲紹傳居士郡縣之尉鄉裡之賢不翅外存貞節義。

    矧又内貴祖師禅。

    出則幹戈場中顯示衲僧作略。

    入則歌吹海畔玩弄古佛因緣。

    皮袋一靈梨花院落。

    溶溶月一靈皮袋。

    柳絮池塘淡淡煙。

    瞞罵張無盡下笑黃庭堅。

    到恁麼地說甚迷悟生死。

    論甚識情蓋纏。

    這個猶是居士常三昧。

    且道。

    畢竟真歸一着如何言宣。

    擲下火把雲。

    虛空背上快奔馬。

    朵朵新開火裡蓮。

     宗猷藏主為慈父全功正勳居士求百年後秉炬語 功勳邊事絕承當。

    向上玄機直舉揚。

    撒手懸崖呆首看。

    陰森高樹月蒼蒼。

    夫惟。

    吏部全功正勳居士。

    神機俊邁。

    節義貞良。

    孝子難得。

    君既得今請語要于願成老拙。

    正法難偵君既值。

    曾受衣盂于龍安道場。

    一百年前不生之生八臂那吒行正令。

    一百年後不死之死赤腳波斯入大唐。

    正勳居士若能于此見得。

    說甚安危治亂。

    論甚地獄天堂。

    莫莫莫。

    東林門下蘇内翰。

    錯錯錯。

    釣魚船上謝三郎。

    咄。

    格外更有通方在。

    擲下火把雲。

    烈火堆中轉身路。

    等間踢倒涅槃床。

     月林宗鐘信女下火(預請) 正是鐘鳴漏盡時。

    真歸一路報君知。

    針鋒頭上翻觔鬥。

    石火電光猶更遲。

     梅仙英藏主收骨 秋菊落英難傲霜。

    刹那二十四年光。

    冷灰堆裡黃金骨。

    節節拈來白雪香。

    擎骨雲這個不在湘南。

    不在潭北。

    即今安着何方。

    英藏主英藏主。

    要看便看。

    我不與你覆藏。

    喝一喝。

     景川和尚語錄卷下終 行狀 特賜圓滿本光國師大休宗休撰 師諱宗隆。

    号景川。

    佛日禅師第一之神足也。

    姓平氏本貫伊陽人。

    誕而穎利。

    如錐處囊中。

    及長父攜投于本州圓明寺。

    剃染焉。

    師素有參方之志。

    迨十九歲乃出本州。

    抵尾之瑞泉。

    見雲谷祥禅師。

    便具威儀詣丈室。

    禀曰。

    新到相看。

    谷示曰。

    釋迦彌勒是他奴。

    他是阿誰。

    師三拜而退。

    于是日日提撕時時參究。

    三條椽下七尺單前。

    脅不着席。

    困即以巾系柱。

    自縛不動。

    若此而曆三周寒暑未克開發。

    竊歎曰。

    佛有大方便不能度無緣。

    吾于和尚無緣耶。

    詣丈室請暇之次。

    問曰。

    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谷曰。

    何不向無寸草處去。

    師曰。

    如何是無寸草處。

    谷曰。

    出門便是草。

    師拂袖而去。

    遂适濃陽愚溪。

    參見義天承和尚。

    扣以前話。

    未曆三日有省。

    自爾以來寅夕孜孜。

    時義天祖應管領細川勝元公請。

    赴于贊下。

    師亦與俱。

    洛之北山有形勝之地。

    乃野寺舊址也。

    勝元公與義天祖謀創龍安精舍。

    從覆篑之日徒衆不堪土木之役。

    稍稍引去。

    師聞挑隐朔禅師居贊岐慈明庵頗有風穴楊岐之風。

    往谒焉。

    繞展炊巾。

    問曰。

    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

    隐曰。

    吾宗無語句又無一法與人。

    師曰。

    可謂滿把骊珠撒向人也。

    隐曰。

    你識這般事便休。

    翌日茶話次。

    謂師曰。

    昨夜我夢你到此果然。

    隐師在彼不耐樵汲之勞。

    俄企伊陽之行。

    師亦從之。

    隐師寓居于保鄉。

    朝倉氏舍私第建大樹寺。

    招隐師居焉。

    學徒輻湊。

    師嘗參鼈鼻蛇話杜口三年。

    歸洛龍安再參義天祖。

    祖翁住持事繁不克遂志。

    卻回大樹。

    隐又示以保福吃茶去話。

    在彼者三年。

    又入洛見義天祖。

    不契。

    遂歸桃隐會裡。

    隐師見來拶曰。

    來來去去作什麼。

    師曰始随芳草去。

    又逐落花回。

    隐呵呵大笑。

    因侍于隐師左右者十三歲。

    參得碧岩百則公案了也。

    既而隐師不安臨溢然欲接師。

    師不能契會。

    隐擲竹篦而逝。

    師侍塔下五旬。

    後入龍安丈室。

    參得許多話頭。

    義天尋而遷化。

    佛日禅師雪江繼席師一日在佛日會下豁然大悟。

    呈投機偈曰。

    痛棒機先不讓師。

    一拳拳倒五須彌。

    威風凜凜遍天地。

    三拜殷勤依位時。

    佛日印之曰。

    臨濟正宗自從百丈黃檗闡大機發大用。

    脫羅籠出窠臼。

    虎驟龍馳雷轟電激卷舒擒縱。

    皆據本分綿綿密密。

    從松源正到山野其派脈已十一傳了也。

    宗隆藏主多年入餘室中。

    朝參暮請闡大機。

    發大用。

    大徹大悟。

    領略得從上祖師險峻一着子。

    可謂。

    吾家真種草也。

    宜荷擔正宗建大法幢爍大法炬。

    而化導群盲以起臨濟正宗者也。

    思之珍重。

    寬正五年佛成道日。

    雪江宗深于龍安室内書之以為證明。

    師自受印證酬對如響。

    機鋒無敵。

    群衲麇臻四海鶴望。

    和之甲族越智匠作家榮請師。

    日夕勤于參扣。

    因蔔一牛鳴地而山曰大龍。

    寺曰興雲。

    師以義天祖。

    為開山。

    既而洛之大德虛席。

    特降綸綍命師。

    為國開堂演法玉音重降董妙心之席者兩次。

    尋住尾之瑞泉洛之龍安丹之龍興伊之大樹而匡衆。

    領徒。

    叢規井井。

    細川右京兆政元開創大心精廬。

    迎師住持。

    公亦随衆入室參禅。

    又為萱堂春林寺殿。

    盡七并大祥忌請師升座說法。

    亦一時之盛也。

    明應九年師年七十六歲春示微疾。

    樂劑不效。

    三月朔旦自執筆書遺偈曰。

    元品無明七十六歲。

    末後牢關三千條罪。

    喝兩喝。

    擲筆示寂。

    諸徒依遺命藏全身于華園西南之隅。

    為縛一庵号龍泉。

    築方墳。

    扁大龜。

    法弟特芳書額。

    蓋師之顧命也。

    嗣其法者十有二人西浦肅春江蓓。

    悅堂怿。

    共住大德。

    柏庭松松嶽繕。

    景堂讷。

    視篆妙心。

    清岩以懶室牧。

    啟庵迪。

    月溪紀。

    高安邵。

    景趙谂。

    或闡化于一方。

    或韬晦以終世。

    嗚呼。

    師之道德昭昭如日。

    所謂。

    碧落碑無赝本者欤。

    龍泉塔司景堂老禅一日袖書卷來示予曰。

    是吾景川老漢行實也。

    出處颠末請為記之。

    予以不敏固辭再三。

    請而不允。

    仍摛俚語聊記其概雲。

    時天文丙申林鐘下浣法侄宗休焚香謹書。

     行狀終 附錄 後光明帝谥号敕書 敕本有圓成國師六世之法孫。

    佛日真照禅師第一之的嗣。

    景川和尚參虛堂之玄旨。

    慕臨濟之風規。

    該權實高發嘉聲震雷霆于舌上。

    彰知見丕增光耀攢星鬥于胸中。

    揮龍泉泛塵塗于大方。

    承熊耳傳法道于千歲。

    以畼褒德更揚佳名。

    谥曰本如實性禅師。

    正保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住大德山門疏(建仁)天隐 龍寶山大德禅寺山門欽奉綸命。

    敦請景川禅師住持本寺。

    為國開堂演法祝延皇圖萬安者。

     右伏以。

    洋嶼竹篦下打發一十三人。

    雪老木杓頭[刀/臼]來千七百衆。

    宗師競出莫盛今日。

    父子并興況在同時。

    恭惟新命本寺堂頭景川大禅師滿肚皆禅通身是眼。

    古帆未挂欲度衆生元無衆生。

    寶劍新磨宜先天下以憂天下。

    與虎丘同名于異代。

    承鹫嶺直指之正傳。

    龍百裡而興雲。

    久待慈蔭遍布。

    雷一夜而遷塔。

    忽睹梵刹落成。

    露柱歡呼天華起舞。

    長繩系西飛日足惜餘春拄笏。

    看南山雲。

    心馳魏阙。

     住大德同門疏(南禅)蘭坡 伏睹龍寶山大德禅寺見缺主席。

    朝命嚴下俾景川法兄禅師補其處。

    于是。

    凡瓜葛于吾法門者胥議而謂。

    禅師乃為龍安老人高弟。

    其德在躬。

    然罷妙心席韬光鏟彩不欲敢顯耀。

    退居和之鬥刹者久矣。

    今也膺斯舉與師并化于一時。

    則豈非曠世之希遇耶。

    辄削牍制疏以伸賀忱雲。

     鹫嶺發飲光微笑。

    傳法一枝。

    虎丘會慈明正宗。

    聯芳五葉。

    難矣父子并顯稱之人天獨尊。

    恭惟新命大德景川法兄大禅師。

    氣宇魁闳。

    天資俊爽。

    雲門語似子美。

    孰窺牖窗。

    洋嶼禅如曾參。

    甯存笾豆。

    重舉腳下紅絲線。

    快逞手中黑竹篦。

    海棠開西川之花。

    乃能合佳稱耳。

    春蘿擺北嶽之月豈不懷先宗乎。

    爰當洪基重新。

    複睹大德有後。

    三年笛裡倚樓而望關山。

    半夜燈前對床而聽風雨。

     謝龍泉法兄惠伽梨特芳 金襕傳外更如何。

    意氣還他迦葉波。

    今日恩怨難報處。

    三千刹界一袈裟。

     奉呈龍泉堂頭和尚春江 疏懶殘生雙??霜。

    一門桃李隔遊場。

    紫衣恩賜有遺恨。

    不待楓宸裹禦香。

     年尊知換幾星霜。

    時盛關西選佛場。

    莺奏起居花萬福。

    春風座上自然香。

     氣宇高名潔似霜。

    并呑諸刹葛藤場。

    滿堂眠熟飽參客。

    無角鐵牛春草香。

     悼景川法兄悟溪 洛陽城北我兼兄。

    憶昔同參句屢評。

    莫道華園活薶了。

    杜鵑枝上月三更。

     次韻特芳 稽首吾門老主兄。

    隐顯難将口舌評。

    鐵腸滴盡黃金淚。

    獨立鸰原欲二更。

     同西川 一自葉婆稱老兄。

    單傳直指曷容評。

    即今相對真師叙。

    濟北松聲竟不更。

     禮大龜塔特芳 大龜力大不知年。

    陸地傾翻正法船。

    業債重重逃叵得。

    林間白塔插青天。

     景川和尚七年忌大休 扶桑國裡一禅翁。

    舌振龍泉氣吐虹。

    滿肚無明七年雨。

    三千條罪落花風。

     景川和尚三十三年忌景堂 這香跳上三十三天。

    熏殺桓因鼻孔穿。

    不受正宗瞎驢記。

    冤家結得一爐煙。

     同松嶽 那伽三十有三年。

    舌上龍泉沖鬥躔。

    莫道先師無此語。

    黃莺啼破綠楊煙。

     次韻大休 塔号大龜多少年。

    雷遷電繞鬥牛躔。

    胸中五逆藏不得。

    熱鐵花開阿鼻煙。

     同龜年 大哉龜氏不知年。

    八萬閻浮一宿躔。

    欲問金襕傳外事。

    刹竿蹈倒落花煙。

     同(相國)恕西堂 伊陽隔洛幾多年。

    仰見德星今聚躔。

    一雨過時百花發。

    春風吹起鹧鸪煙。

     附錄終 後叙 法山四派之祖。

    各有語錄獨吾景川祖。

    長于四派其語未公于世。

    譬如為山自下而漸成。

    宜哉其雄于今日也。

    東叙翁進篑于是編。

    蒙山師相繼有力焉。

    而二老非力不足也。

    勇為則何難之有。

    蓋以其惠成功于後生之念深。

    特不為乎。

    爾今别于派者。

    誰敢不承惠。

    我何人斯不能。

    若素越。

    相視肥瘠重加搜挍。

    乃得兩集矣。

    一派大老及諸嚴命(玄淵)垂白二老之惠于後世。

    是以不揣驽。

    下表而出之。

    如其本末有序具焉。

    寶曆歲次戊寅七月解制日。

    遠孫(玄淵)謹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