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賜興禅大燈高照正燈國師語錄卷中
關燈
小
中
大
。
如何是聖谛第一義。
磨雲。
廓然無聖。
帝雲。
對朕者誰。
磨雲。
不識。
廓然不識有幾人。
古路橫行鎖嶺煙。
從此少林深雪裡。
斷臂刀下别疏親。
風穴垂語雲。
若立一塵。
家國興盛。
野老颦蹙。
若不立一塵。
家國喪亡。
野老讴歌。
雪窦拈拄杖雲。
還有同生同死底衲僧麼。
颦蹙讴歌在一塵。
同生同死憑何人。
紅霞碧霭籠高低。
芳草野花一樣春。
南嶽懷讓。
遣一僧到馬祖處去雲。
但問作麼生。
伊道底。
言語記将來。
僧去。
一如懷讓旨。
回謂懷讓雲。
馬祖雲。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
不曾阙鹽醬。
讓然之。
朝三千暮八百。
個個放過一着。
生鐵如和土壞。
大冶可解拈卻。
頌古竟 拈古 舉。
臨濟上堂雲。
一人在孤峰頂上。
無出身之路。
一人在十字街頭。
亦無向背。
那個在前。
那個在後。
不作維摩诘。
不作傳大士。
珍重。
師雲。
将謂。
龍頭蛇尾。
元來隻是蛇尾龍頭。
雖然如是。
深領指示。
舉。
欽山同嵓頭雪峰到德山。
乃問。
天皇也恁麼道。
龍潭也恁麼道。
未審德山作麼生道。
德山雲。
汝試舉天皇龍潭底看。
欽山拟議。
德山便打。
欽山歸延壽堂雲。
是則是。
打我太殺。
嵓頭雲。
你與麼。
他後莫道見德山師雲。
可惜許。
舉。
雲門上堂雲。
遇人即鼻孔遼天。
師雲。
堪笑這老漢。
赤腳上刀山。
披毛入火聚。
其争奈解笑底也少。
舉。
僧問雲門。
如何是透法身句。
門雲。
北鬥裡藏身。
師雲。
從生若非法身即非衆生。
法身若非衆生亦非法身。
透之一字因誰緻得。
直饒是北鬥裡藏身。
可謂修羅三目似伊字。
舉。
雪窦示衆雲。
譬若二龍争珠。
有爪牙者不得。
或有衲僧。
問既是有爪牙者為什麼不得。
請大衆為雪窦下一轉語。
師雲。
其貧不學儉。
富不學奢。
此是俗漢之陋韻。
卻可謂知言也。
且問諸人。
二龍爪牙。
孰與雪窦爪牙。
他既争珠不得之。
這老争個什麼而不得。
請各下一點語。
舉。
趙州問投子。
大死底人。
卻活時如何。
投子雲。
不許夜行。
投明須到。
師雲。
趙州移步不移身。
投子移身不移步。
雖然承虛接響。
争奈他後舉得者少。
舉。
臨濟令侍者傳語德山。
侍雲。
德山要打人。
濟雲。
汝但去。
待伊拈棒接住與一送。
管取不打你。
侍依所教。
果然不打。
歸舉似臨濟。
濟雲。
我從來疑著者漢。
師雲。
蓋是作者動止。
神鬼難測。
一人向海枯終見底處。
坐斷千聖之頂??。
一人向人死不知心處。
瞎卻衲子之眼睛。
咦。
可貴可賤。
舉。
雪窦一日問僧。
你浴未。
僧雲。
某甲此生不浴。
窦雲。
你不落圖個什麼。
僧雲。
今日被和尚勘破。
窦雲。
賊不打貧兒家。
師拈雲。
雪窦老漢才兼文武。
出将入相。
今日遭拈出一口鉛刀子高豎降旗。
諸人要識雪窦麼。
一種是聲無限意。
有堪聽有不堪聽。
舉。
風穴因僧問。
如何是清涼山中主。
穴雲。
一句不遑無著問。
迄今猶作野盤僧。
師雲。
古人恁麼答。
褒清涼主貶清涼主。
若是道褒。
因什麼有不遑無著問之句。
若也道貶。
他有個什麼過。
道不褒不貶。
風穴何必有恁麼語話。
無端觸着。
獅子哮吼。
舉。
台山路上有一婆子接待。
凡有僧問台山路甚麼去。
婆雲。
蓦直去。
僧才去。
婆雲。
好個師僧。
又與麼去。
如是既久。
遊僧傳到趙州。
州聞得雲。
待我去勘破他。
遂去間台山路。
婆随例去。
蓦直去。
州才行。
婆又雲。
好個師僧又與麼去。
州回雲。
我勘破婆子了也。
師雲。
盡謂。
日下挑孤燈。
殊不知失錢遭罪。
舉。
臨濟上堂雲。
有一人。
論劫在途中不離家舍。
有一人離家舍不在途中。
那個合受人天供養。
便下座。
師雲。
這老漢。
威容嚴肅。
衲子到者無不失其舉措。
大家寝默俯仰。
過日不見道。
衆人之唯唯。
不如一士之谔谔。
若是人天供養。
要擇取一人。
拈古(竟) 大燈國師行狀 大應國師。
唱臨濟宗旨于橫嶽·萬壽·建長也。
幾乎四十年矣。
其間摳衣者不知幾何。
師其一也。
師諱妙超。
宗峰其号也。
生于播州揖西縣。
紀氏子。
父母禱于本州書寫山如意輪觀音。
母夢。
一僧手攜白花開于五葉而與之。
有妊。
妊而後如寐而不寤。
至其誕之時熟睡而不知也。
保母俄聞呱地一聲。
往而見之。
未澡浴而肌體瑩潔。
克岐克嶷。
頂骨聳立。
伏犀插額。
目光射人。
随面前人能轉顔目。
五歲時。
見人發刀于硎雲。
何為而作也。
雲。
貴圖快利。
雲。
不快利處有快利。
你還知麼。
其人罔測。
師呵呵大笑。
觸事以言折挫人。
若比親族有谏而欲使住之者。
拈棒便打。
鄉黨稱為神童矣。
十有一歲而師事于書寫山戒信律師。
每屏坐靜處。
志厭俗塵。
經書過目成誦。
一日慨然雲。
假使究九流三藏百家異道書。
争若入不立文字直指單傳宗。
未剃染而發足。
至京城并相州。
參問諸尊宿雖氣呑佛祖底。
不敢嬰其鋒。
谒建長長老。
問曰。
路逢死蛇莫打殺。
無底藍子盛将歸。
意旨如何。
老曰。
放下着。
者般底直下便看取。
師雲。
隻如道直下便看取如何。
老拟議。
師乃喝。
造萬壽問佛國禅師曰。
佛法無多子。
着衣吃飯處即是。
才作恁麼理會。
早是不是了也。
國雲。
未知恁麼事以前與而今如何區别。
師雲。
區則區。
别則不别。
國雲。
試區别看。
師指露柱雲。
喚者個作露柱。
則與昔時迥區。
不喚者個作露柱。
則而今已别。
國雲。
豈是佛法。
師雲。
和尚好個時節。
國雲。
隻與麼受用與老僧别。
師雲。
若見有和尚某甲。
他日悔去。
國雲。
平生日用處。
直下道來看。
師雲。
步步踏着毗盧頂。
言言勘破維摩诘。
次日又來問雲。
作日與今日請師辨别。
國雲。
說什麼作日。
直道今日事。
師雲。
雲從龍風從虎。
國雲。
雲未起風未來時如何。
師雲。
天下天下唯我獨尊。
國雲。
雲門雲。
我當時若見。
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大平。
如何。
師曰。
一口呑卻了也。
國橫點頭曰。
此語不敢肯。
師乃喝。
國亦喝。
師又喝。
而出去。
國送出門曰。
我見多少學者。
未嘗逢如公俊底。
宜祝發披衣棟梁吾道。
師翌日重參佛國。
國見來曰。
古人雲。
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
師曰。
和尚未問以前。
已現前久矣。
國雲。
在甚麼處。
師曰。
夜來狂風吹。
折門前一枝松。
國雲。
如何是狂風。
師搖手中扇子。
國休去。
師雲。
狂風豈不是扇子。
國大笑雲。
才見相似卻也蹉過。
師于此服膺矣。
自歎曰。
人身難得。
佛法難遇。
遇賤則貴。
豈丈夫志。
遂落發受具。
旦夕留心于此事。
一夕坐僧堂。
聞僧隔壁誦百丈話。
雲。
靈光獨耀迥絕根塵。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蓦然有省。
夜半扣門。
呈其見解。
國雲。
既是真正見解也。
宜建法幢立宗旨。
厥後大應國師。
應诏自橫嶽來京師。
館于韬光庵。
師在相州。
聞其手段辛辣。
趨于京徑詣其室。
問雲。
學人遠遠來化下請師一接。
師雲。
老來無力。
且坐吃茶。
師雲。
恁麼用去。
隻恐不肯。
國師雲。
你是新到。
争知這裡事。
師雲。
千裡同風。
豈不是君子。
國師雲。
室中物色。
你試指出看。
師雲。
七九六十三。
國師雲。
無慚愧漢。
來處也不知。
師雲。
謹謝老師以學人托上梵天。
國師雲。
今日自領出去。
明日事你作麼生。
師雲。
天際日上月下。
檻前山深水寒。
國師雲。
一死不再活。
師便休。
國師便問。
五祖演示佛眼雲。
牛過窗棂。
頭角四蹄全出。
尾巴因甚出不得。
你試下一轉語看師雲。
曲心已露。
國師雲。
如何是曲心。
師雲。
拄天拄地。
國師大笑雲。
與麼空過。
他日有悔。
三日後師下語曰。
杓蔔聽虛聲。
國師雲。
方得相似。
自爾晝參暮請。
不敢退轉。
國師時卧疾。
經旬閉方丈戶止學者參問。
唯師見許參請。
國師雲。
你是天然衲子也。
不是一兩生參學士。
國師承诏住京城萬壽。
師從之侍巾瓶。
國師示以翠岩眉毛在麼。
雲門雲關之語也。
師下語雲。
将錯就錯。
國師曰。
是則是。
你能于關字着精彩。
他時别須有生涯。
德治丁未。
國師赴于相州住建長。
師乃參随至彼。
未經十日。
因案上放在鎖子。
忽然打透關字。
到了圓融無際真實谛當大法現前處。
汗流浃背。
急趨方丈。
下語曰。
幾乎同路。
國師大愕雲。
夜來夢見雲門入吾室。
你今日透關字。
你是雲門再來也。
師掩耳而出。
翌日呈二偈雲。
一回透過雲關了。
南北東西活路通。
夕處朝遊沒賓主。
腳頭腳底起清風。
透過雲關無舊路。
青天白日是家山。
機輪通變難人到。
金色頭陀拱手還。
妙超胸懷如是。
若不孤負師意。
伏望賜一言。
近拟歸故都。
莫惜尊意。
以為大幸耳。
國師掇筆自書其後雲。
你既明投暗合。
吾不如你。
吾宗到你大立去。
隻是二十年長養。
使人知此證明矣。
為妙超禅人書。
若福山南浦紹明。
延慶戊申臘月。
國師示滅。
必喪既畢。
歸京而蔔居于洛水東。
衲子才六七輩。
刻苦自厲。
至忘寒饑。
一夕夢有六人僧。
狀若羅漢。
居第一位僧雲。
出世時至。
何不出也。
師雲。
仁義盡從貧處斷。
僧即颔而以竹針挑破腦後雲。
為你抉出貧肉。
覺後頭腦尚痛焉。
不幾而去雲居。
徒居城北紫野。
不立佛展。
唯樹法堂。
洗心子玄慧法印。
偕儒者九人奏于朝。
欲破禅宗。
禅宗若有奇特事。
吾侪豈敢。
諸儒征诘。
諸方禅将。
無有當意者。
諸儒聞師名。
而特來問雲。
禅宗手段如何。
師雲。
以虛僞示真實。
儒雲。
聖人有虛言否。
師雲。
有。
雲。
既是聖人。
有甚虛言。
師雲。
不見孟子有之。
象謂已殺舜了而入宮。
見舜在床琴。
舜見象來而喜。
豈不是虛僞。
其間激揚铿锵。
問答罷。
儒卻問師雲。
畢竟如何決斷此義去也。
師雲。
舜卻殺象了也。
諸儒皆稽颡而執弟子禮。
就中洗心子。
入室參禅。
造詣不淺。
不勝崇信之至。
施第宅而作大德方丈。
今雲門庵是也。
師氣宇如王。
人少近傍。
數年罕有為檀越外護者。
一且萩原法皇。
聞其風而召入内。
上遣中使告師。
而欲披道服而除一重坐席談話。
師再三乞着袈裟而對坐。
一一許之。
帝敕雲。
佛法不思議。
與王法對坐。
師秦雲。
王法不思議。
與佛法對坐。
上動龍顔。
一日上敕問雲。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師搖手中扇子雲。
皇風永扇。
一日面有敕。
雲。
朕欲以大德寺為朝延第一祈禱處去。
師受命而去。
唯唯。
後醍醐天皇即位。
如前所敕禮敬彌敦。
寵恩益渥。
帝召弟子僧入内。
帝問雲。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僧起而鞠躬。
僧卻奏雲。
不與萬法為侶者什麼人。
上以手中圭劃一劃雲。
這個。
聻。
師上法語雲。
億劫相離相離。
盡日相對。
而不相對不審是什麼物。
請聽綸言。
帝禦筆書紙尾雲。
昨夜三更。
露柱向和尚道了也。
上書投機頌賜師雲。
二十年來辛苦人。
迎春不換舊風煙。
着衣吃飯恁麼去。
大地那曾有一塵。
又書紙尾雲。
弟子有個悟處。
以何驗朕。
師又書雲。
老僧恁麼驗。
聻。
又禦筆書古人節角誵訛則語問師。
師謹書紙奏對。
不可勝計。
敕洞院都護。
請師入禁掖。
就五節所。
俄設法座。
請師升座。
面前懸百丈禅師頂相。
帝亦于法座右側設禦榻側天聽。
月卿雲客。
皆在于左右前後。
拈香祝聖罷。
師下法座。
帝亦下禦榻。
師奏雲。
臣僧遷來許多鄙俚言說。
功歸何處。
帝指百丈真雲。
百丈禅師為證明。
師雲。
此外更無有人作證明麼。
帝便豎起拳頭。
師雲。
與麼則南山朝北阙。
夜夜見明星。
帝瞬目而隻揖。
師鞠躬而出去。
皇情大悅。
次日賜兼金缣帛等。
兩朝特賜興禅大燈高照正燈國師号。
所賜莊田。
濃州長森。
播州小宅三職方。
并浦上。
總州遠山方。
禦廚。
信州伴野。
紀州高家仍見下官府宣。
正中年中。
南禅虛席。
诏下請師再三。
竟不赴。
建武初。
下綸旨雲。
大德禅寺宜處五山之一也。
師卻而不受之。
又下诏雲。
宜相并南禅淨刹。
萩原法皇後醍醐天皇親宸翰。
有一流相承不許他門住。
泾渭殊流。
贻言于龍華禦制。
臨之刊之。
見懸于塔額左右。
萩原法皇自剪禦發。
造小塔安于其中。
被置在靈光塔左邊。
蓋為結與大燈當當來世香火緣也。
築州太宰府都督司馬少卿。
上帖于師。
請住橫嶽山崇福禅寺。
詣阙而以此事奏。
帝豎留之。
重敷奏。
以師翁行道地。
帝乃允之。
才作百日主而告退。
還歸于大德。
垂三轉語示衆雲。
朝結眉夕交眉。
我何似露柱。
盡日往來。
我因甚不動。
若透得個兩轉語。
一生參學事了畢。
建武丁醜終。
一夕召首座(德禅開山徹翁和尚也)曰。
我化緣已盡。
衣法并本寺末寺住持職事。
悉付與你。
克令子孫接續合使不斷絕。
未幾得疾。
臘月二十一日夜書。
亨首座相從久矣。
悟徹既人皆知之。
語而授焉。
又示遺誡于諸弟子雲。
我行而後。
置骨于丈室莫别造塔。
其有以也。
夫汝等宜委悉。
二十二日午時。
欲端坐胡床示滅。
而久有足疾。
患不克結跏趺坐。
首座出以此為憾語。
師自以兩手加左足于右股上。
左膝傷折。
血流沾衣。
至今血痕尚存焉。
乃書辭世偈雲。
截斷佛祖吹毛常磨。
機輪轉處虛空咬牙。
擲筆而逝。
大鑒禅師時住南禅。
有人傳誦遣偈。
鑒聞而大驚雲。
不意日本有明眼宗師也。
平生欲會面。
而人皆沮止之。
遺恨不少。
欲赴茶毗。
而緣有朝廷祈禱事不能也。
且遣僧人伺荼毗時。
至馳歸告之。
乃率大衆出山門頭諷經。
遣侍者二人贈瓣香(溫中和尚正翁和尚也)瓣香至今為寺什物。
世壽五十六。
僧臘三十四。
門人悉遵遺誡。
親承印可嗣其法者。
妙心關山和尚。
興德海岸。
池寺白翁。
野州了翁。
長福璧峰。
金剛日山。
貞庵主。
可監寺。
和典座。
各據一方接引學者。
師平居與物為春。
無町畦也。
迄于夫陛堂而秉拂子。
開室而握竹篦。
以機攻機。
如張良蹑而封韓信。
是賊知賊。
若孫子減竈而敗龐涓。
阿修羅王托動三有大城。
金翅鳥王擘破娑竭羅海。
談笑而起臨濟于己仆。
叱吒而破雲門之機關。
到于極處穿山透石壁。
鼻孔血淋淋。
有語錄二帙。
一帙雪窦錄着語。
有自來矣。
按夫雲門遺誡雲。
吾滅後。
置吾于方丈中。
上或賜塔額。
隻懸于方丈勿别營作。
又遺表雲。
聯叨鳳诏。
累對龍庭。
繼奉頒宣。
重疊慶賜。
師示遺誡。
準雲門故事。
置骨于方丈。
塔賜靈光額。
沐兩朝寵光優渥。
嬰足疾患。
大應雲門再誕語。
絲發不爽也。
大應滅後十有九白。
嘉曆元年奉诏開大德法堂。
一香供大應。
二十年長養記莂。
若合符節。
入滅才九十年矣。
夫何門庭冷落。
子孫寝微。
所謂強弩之末勢。
不能穿魯缟者欤。
寔足歎息。
應永三十三年龍集丙午九月日。
德禅遠孫小比丘禅興謹狀梗概。
以備大方尊宿名公銘塔之目雲。
開山大燈國師語錄闆行。
值應仁世亂壞劫時燒失矣。
今既逮百五十餘歲。
士一世之子系(宗玩)以衣盂資再刊三帙。
錄不直半文錢。
若遂他昭覽。
則人謂家醜向外揚(矣)。
實元和七辛酉年七月日。
奉寄附于大德雲門庵。
如何是聖谛第一義。
磨雲。
廓然無聖。
帝雲。
對朕者誰。
磨雲。
不識。
廓然不識有幾人。
古路橫行鎖嶺煙。
從此少林深雪裡。
斷臂刀下别疏親。
風穴垂語雲。
若立一塵。
家國興盛。
野老颦蹙。
若不立一塵。
家國喪亡。
野老讴歌。
雪窦拈拄杖雲。
還有同生同死底衲僧麼。
颦蹙讴歌在一塵。
同生同死憑何人。
紅霞碧霭籠高低。
芳草野花一樣春。
南嶽懷讓。
遣一僧到馬祖處去雲。
但問作麼生。
伊道底。
言語記将來。
僧去。
一如懷讓旨。
回謂懷讓雲。
馬祖雲。
自從胡亂後三十年。
不曾阙鹽醬。
讓然之。
朝三千暮八百。
個個放過一着。
生鐵如和土壞。
大冶可解拈卻。
頌古竟 拈古 舉。
臨濟上堂雲。
一人在孤峰頂上。
無出身之路。
一人在十字街頭。
亦無向背。
那個在前。
那個在後。
不作維摩诘。
不作傳大士。
珍重。
師雲。
将謂。
龍頭蛇尾。
元來隻是蛇尾龍頭。
雖然如是。
深領指示。
舉。
欽山同嵓頭雪峰到德山。
乃問。
天皇也恁麼道。
龍潭也恁麼道。
未審德山作麼生道。
德山雲。
汝試舉天皇龍潭底看。
欽山拟議。
德山便打。
欽山歸延壽堂雲。
是則是。
打我太殺。
嵓頭雲。
你與麼。
他後莫道見德山師雲。
可惜許。
舉。
雲門上堂雲。
遇人即鼻孔遼天。
師雲。
堪笑這老漢。
赤腳上刀山。
披毛入火聚。
其争奈解笑底也少。
舉。
僧問雲門。
如何是透法身句。
門雲。
北鬥裡藏身。
師雲。
從生若非法身即非衆生。
法身若非衆生亦非法身。
透之一字因誰緻得。
直饒是北鬥裡藏身。
可謂修羅三目似伊字。
舉。
雪窦示衆雲。
譬若二龍争珠。
有爪牙者不得。
或有衲僧。
問既是有爪牙者為什麼不得。
請大衆為雪窦下一轉語。
師雲。
其貧不學儉。
富不學奢。
此是俗漢之陋韻。
卻可謂知言也。
且問諸人。
二龍爪牙。
孰與雪窦爪牙。
他既争珠不得之。
這老争個什麼而不得。
請各下一點語。
舉。
趙州問投子。
大死底人。
卻活時如何。
投子雲。
不許夜行。
投明須到。
師雲。
趙州移步不移身。
投子移身不移步。
雖然承虛接響。
争奈他後舉得者少。
舉。
臨濟令侍者傳語德山。
侍雲。
德山要打人。
濟雲。
汝但去。
待伊拈棒接住與一送。
管取不打你。
侍依所教。
果然不打。
歸舉似臨濟。
濟雲。
我從來疑著者漢。
師雲。
蓋是作者動止。
神鬼難測。
一人向海枯終見底處。
坐斷千聖之頂??。
一人向人死不知心處。
瞎卻衲子之眼睛。
咦。
可貴可賤。
舉。
雪窦一日問僧。
你浴未。
僧雲。
某甲此生不浴。
窦雲。
你不落圖個什麼。
僧雲。
今日被和尚勘破。
窦雲。
賊不打貧兒家。
師拈雲。
雪窦老漢才兼文武。
出将入相。
今日遭拈出一口鉛刀子高豎降旗。
諸人要識雪窦麼。
一種是聲無限意。
有堪聽有不堪聽。
舉。
風穴因僧問。
如何是清涼山中主。
穴雲。
一句不遑無著問。
迄今猶作野盤僧。
師雲。
古人恁麼答。
褒清涼主貶清涼主。
若是道褒。
因什麼有不遑無著問之句。
若也道貶。
他有個什麼過。
道不褒不貶。
風穴何必有恁麼語話。
無端觸着。
獅子哮吼。
舉。
台山路上有一婆子接待。
凡有僧問台山路甚麼去。
婆雲。
蓦直去。
僧才去。
婆雲。
好個師僧。
又與麼去。
如是既久。
遊僧傳到趙州。
州聞得雲。
待我去勘破他。
遂去間台山路。
婆随例去。
蓦直去。
州才行。
婆又雲。
好個師僧又與麼去。
州回雲。
我勘破婆子了也。
師雲。
盡謂。
日下挑孤燈。
殊不知失錢遭罪。
舉。
臨濟上堂雲。
有一人。
論劫在途中不離家舍。
有一人離家舍不在途中。
那個合受人天供養。
便下座。
師雲。
這老漢。
威容嚴肅。
衲子到者無不失其舉措。
大家寝默俯仰。
過日不見道。
衆人之唯唯。
不如一士之谔谔。
若是人天供養。
要擇取一人。
拈古(竟) 大燈國師行狀 大應國師。
唱臨濟宗旨于橫嶽·萬壽·建長也。
幾乎四十年矣。
其間摳衣者不知幾何。
師其一也。
師諱妙超。
宗峰其号也。
生于播州揖西縣。
紀氏子。
父母禱于本州書寫山如意輪觀音。
母夢。
一僧手攜白花開于五葉而與之。
有妊。
妊而後如寐而不寤。
至其誕之時熟睡而不知也。
保母俄聞呱地一聲。
往而見之。
未澡浴而肌體瑩潔。
克岐克嶷。
頂骨聳立。
伏犀插額。
目光射人。
随面前人能轉顔目。
五歲時。
見人發刀于硎雲。
何為而作也。
雲。
貴圖快利。
雲。
不快利處有快利。
你還知麼。
其人罔測。
師呵呵大笑。
觸事以言折挫人。
若比親族有谏而欲使住之者。
拈棒便打。
鄉黨稱為神童矣。
十有一歲而師事于書寫山戒信律師。
每屏坐靜處。
志厭俗塵。
經書過目成誦。
一日慨然雲。
假使究九流三藏百家異道書。
争若入不立文字直指單傳宗。
未剃染而發足。
至京城并相州。
參問諸尊宿雖氣呑佛祖底。
不敢嬰其鋒。
谒建長長老。
問曰。
路逢死蛇莫打殺。
無底藍子盛将歸。
意旨如何。
老曰。
放下着。
者般底直下便看取。
師雲。
隻如道直下便看取如何。
老拟議。
師乃喝。
造萬壽問佛國禅師曰。
佛法無多子。
着衣吃飯處即是。
才作恁麼理會。
早是不是了也。
國雲。
未知恁麼事以前與而今如何區别。
師雲。
區則區。
别則不别。
國雲。
試區别看。
師指露柱雲。
喚者個作露柱。
則與昔時迥區。
不喚者個作露柱。
則而今已别。
國雲。
豈是佛法。
師雲。
和尚好個時節。
國雲。
隻與麼受用與老僧别。
師雲。
若見有和尚某甲。
他日悔去。
國雲。
平生日用處。
直下道來看。
師雲。
步步踏着毗盧頂。
言言勘破維摩诘。
次日又來問雲。
作日與今日請師辨别。
國雲。
說什麼作日。
直道今日事。
師雲。
雲從龍風從虎。
國雲。
雲未起風未來時如何。
師雲。
天下天下唯我獨尊。
國雲。
雲門雲。
我當時若見。
一棒打殺與狗子吃。
貴圖天下大平。
如何。
師曰。
一口呑卻了也。
國橫點頭曰。
此語不敢肯。
師乃喝。
國亦喝。
師又喝。
而出去。
國送出門曰。
我見多少學者。
未嘗逢如公俊底。
宜祝發披衣棟梁吾道。
師翌日重參佛國。
國見來曰。
古人雲。
大用現前不存軌則時如何。
師曰。
和尚未問以前。
已現前久矣。
國雲。
在甚麼處。
師曰。
夜來狂風吹。
折門前一枝松。
國雲。
如何是狂風。
師搖手中扇子。
國休去。
師雲。
狂風豈不是扇子。
國大笑雲。
才見相似卻也蹉過。
師于此服膺矣。
自歎曰。
人身難得。
佛法難遇。
遇賤則貴。
豈丈夫志。
遂落發受具。
旦夕留心于此事。
一夕坐僧堂。
聞僧隔壁誦百丈話。
雲。
靈光獨耀迥絕根塵。
體露真常不拘文字。
蓦然有省。
夜半扣門。
呈其見解。
國雲。
既是真正見解也。
宜建法幢立宗旨。
厥後大應國師。
應诏自橫嶽來京師。
館于韬光庵。
師在相州。
聞其手段辛辣。
趨于京徑詣其室。
問雲。
學人遠遠來化下請師一接。
師雲。
老來無力。
且坐吃茶。
師雲。
恁麼用去。
隻恐不肯。
國師雲。
你是新到。
争知這裡事。
師雲。
千裡同風。
豈不是君子。
國師雲。
室中物色。
你試指出看。
師雲。
七九六十三。
國師雲。
無慚愧漢。
來處也不知。
師雲。
謹謝老師以學人托上梵天。
國師雲。
今日自領出去。
明日事你作麼生。
師雲。
天際日上月下。
檻前山深水寒。
國師雲。
一死不再活。
師便休。
國師便問。
五祖演示佛眼雲。
牛過窗棂。
頭角四蹄全出。
尾巴因甚出不得。
你試下一轉語看師雲。
曲心已露。
國師雲。
如何是曲心。
師雲。
拄天拄地。
國師大笑雲。
與麼空過。
他日有悔。
三日後師下語曰。
杓蔔聽虛聲。
國師雲。
方得相似。
自爾晝參暮請。
不敢退轉。
國師時卧疾。
經旬閉方丈戶止學者參問。
唯師見許參請。
國師雲。
你是天然衲子也。
不是一兩生參學士。
國師承诏住京城萬壽。
師從之侍巾瓶。
國師示以翠岩眉毛在麼。
雲門雲關之語也。
師下語雲。
将錯就錯。
國師曰。
是則是。
你能于關字着精彩。
他時别須有生涯。
德治丁未。
國師赴于相州住建長。
師乃參随至彼。
未經十日。
因案上放在鎖子。
忽然打透關字。
到了圓融無際真實谛當大法現前處。
汗流浃背。
急趨方丈。
下語曰。
幾乎同路。
國師大愕雲。
夜來夢見雲門入吾室。
你今日透關字。
你是雲門再來也。
師掩耳而出。
翌日呈二偈雲。
一回透過雲關了。
南北東西活路通。
夕處朝遊沒賓主。
腳頭腳底起清風。
透過雲關無舊路。
青天白日是家山。
機輪通變難人到。
金色頭陀拱手還。
妙超胸懷如是。
若不孤負師意。
伏望賜一言。
近拟歸故都。
莫惜尊意。
以為大幸耳。
國師掇筆自書其後雲。
你既明投暗合。
吾不如你。
吾宗到你大立去。
隻是二十年長養。
使人知此證明矣。
為妙超禅人書。
若福山南浦紹明。
延慶戊申臘月。
國師示滅。
必喪既畢。
歸京而蔔居于洛水東。
衲子才六七輩。
刻苦自厲。
至忘寒饑。
一夕夢有六人僧。
狀若羅漢。
居第一位僧雲。
出世時至。
何不出也。
師雲。
仁義盡從貧處斷。
僧即颔而以竹針挑破腦後雲。
為你抉出貧肉。
覺後頭腦尚痛焉。
不幾而去雲居。
徒居城北紫野。
不立佛展。
唯樹法堂。
洗心子玄慧法印。
偕儒者九人奏于朝。
欲破禅宗。
禅宗若有奇特事。
吾侪豈敢。
諸儒征诘。
諸方禅将。
無有當意者。
諸儒聞師名。
而特來問雲。
禅宗手段如何。
師雲。
以虛僞示真實。
儒雲。
聖人有虛言否。
師雲。
有。
雲。
既是聖人。
有甚虛言。
師雲。
不見孟子有之。
象謂已殺舜了而入宮。
見舜在床琴。
舜見象來而喜。
豈不是虛僞。
其間激揚铿锵。
問答罷。
儒卻問師雲。
畢竟如何決斷此義去也。
師雲。
舜卻殺象了也。
諸儒皆稽颡而執弟子禮。
就中洗心子。
入室參禅。
造詣不淺。
不勝崇信之至。
施第宅而作大德方丈。
今雲門庵是也。
師氣宇如王。
人少近傍。
數年罕有為檀越外護者。
一且萩原法皇。
聞其風而召入内。
上遣中使告師。
而欲披道服而除一重坐席談話。
師再三乞着袈裟而對坐。
一一許之。
帝敕雲。
佛法不思議。
與王法對坐。
師秦雲。
王法不思議。
與佛法對坐。
上動龍顔。
一日上敕問雲。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師搖手中扇子雲。
皇風永扇。
一日面有敕。
雲。
朕欲以大德寺為朝延第一祈禱處去。
師受命而去。
唯唯。
後醍醐天皇即位。
如前所敕禮敬彌敦。
寵恩益渥。
帝召弟子僧入内。
帝問雲。
不與萬法為侶者是什麼人。
僧起而鞠躬。
僧卻奏雲。
不與萬法為侶者什麼人。
上以手中圭劃一劃雲。
這個。
聻。
師上法語雲。
億劫相離相離。
盡日相對。
而不相對不審是什麼物。
請聽綸言。
帝禦筆書紙尾雲。
昨夜三更。
露柱向和尚道了也。
上書投機頌賜師雲。
二十年來辛苦人。
迎春不換舊風煙。
着衣吃飯恁麼去。
大地那曾有一塵。
又書紙尾雲。
弟子有個悟處。
以何驗朕。
師又書雲。
老僧恁麼驗。
聻。
又禦筆書古人節角誵訛則語問師。
師謹書紙奏對。
不可勝計。
敕洞院都護。
請師入禁掖。
就五節所。
俄設法座。
請師升座。
面前懸百丈禅師頂相。
帝亦于法座右側設禦榻側天聽。
月卿雲客。
皆在于左右前後。
拈香祝聖罷。
師下法座。
帝亦下禦榻。
師奏雲。
臣僧遷來許多鄙俚言說。
功歸何處。
帝指百丈真雲。
百丈禅師為證明。
師雲。
此外更無有人作證明麼。
帝便豎起拳頭。
師雲。
與麼則南山朝北阙。
夜夜見明星。
帝瞬目而隻揖。
師鞠躬而出去。
皇情大悅。
次日賜兼金缣帛等。
兩朝特賜興禅大燈高照正燈國師号。
所賜莊田。
濃州長森。
播州小宅三職方。
并浦上。
總州遠山方。
禦廚。
信州伴野。
紀州高家仍見下官府宣。
正中年中。
南禅虛席。
诏下請師再三。
竟不赴。
建武初。
下綸旨雲。
大德禅寺宜處五山之一也。
師卻而不受之。
又下诏雲。
宜相并南禅淨刹。
萩原法皇後醍醐天皇親宸翰。
有一流相承不許他門住。
泾渭殊流。
贻言于龍華禦制。
臨之刊之。
見懸于塔額左右。
萩原法皇自剪禦發。
造小塔安于其中。
被置在靈光塔左邊。
蓋為結與大燈當當來世香火緣也。
築州太宰府都督司馬少卿。
上帖于師。
請住橫嶽山崇福禅寺。
詣阙而以此事奏。
帝豎留之。
重敷奏。
以師翁行道地。
帝乃允之。
才作百日主而告退。
還歸于大德。
垂三轉語示衆雲。
朝結眉夕交眉。
我何似露柱。
盡日往來。
我因甚不動。
若透得個兩轉語。
一生參學事了畢。
建武丁醜終。
一夕召首座(德禅開山徹翁和尚也)曰。
我化緣已盡。
衣法并本寺末寺住持職事。
悉付與你。
克令子孫接續合使不斷絕。
未幾得疾。
臘月二十一日夜書。
亨首座相從久矣。
悟徹既人皆知之。
語而授焉。
又示遺誡于諸弟子雲。
我行而後。
置骨于丈室莫别造塔。
其有以也。
夫汝等宜委悉。
二十二日午時。
欲端坐胡床示滅。
而久有足疾。
患不克結跏趺坐。
首座出以此為憾語。
師自以兩手加左足于右股上。
左膝傷折。
血流沾衣。
至今血痕尚存焉。
乃書辭世偈雲。
截斷佛祖吹毛常磨。
機輪轉處虛空咬牙。
擲筆而逝。
大鑒禅師時住南禅。
有人傳誦遣偈。
鑒聞而大驚雲。
不意日本有明眼宗師也。
平生欲會面。
而人皆沮止之。
遺恨不少。
欲赴茶毗。
而緣有朝廷祈禱事不能也。
且遣僧人伺荼毗時。
至馳歸告之。
乃率大衆出山門頭諷經。
遣侍者二人贈瓣香(溫中和尚正翁和尚也)瓣香至今為寺什物。
世壽五十六。
僧臘三十四。
門人悉遵遺誡。
親承印可嗣其法者。
妙心關山和尚。
興德海岸。
池寺白翁。
野州了翁。
長福璧峰。
金剛日山。
貞庵主。
可監寺。
和典座。
各據一方接引學者。
師平居與物為春。
無町畦也。
迄于夫陛堂而秉拂子。
開室而握竹篦。
以機攻機。
如張良蹑而封韓信。
是賊知賊。
若孫子減竈而敗龐涓。
阿修羅王托動三有大城。
金翅鳥王擘破娑竭羅海。
談笑而起臨濟于己仆。
叱吒而破雲門之機關。
到于極處穿山透石壁。
鼻孔血淋淋。
有語錄二帙。
一帙雪窦錄着語。
有自來矣。
按夫雲門遺誡雲。
吾滅後。
置吾于方丈中。
上或賜塔額。
隻懸于方丈勿别營作。
又遺表雲。
聯叨鳳诏。
累對龍庭。
繼奉頒宣。
重疊慶賜。
師示遺誡。
準雲門故事。
置骨于方丈。
塔賜靈光額。
沐兩朝寵光優渥。
嬰足疾患。
大應雲門再誕語。
絲發不爽也。
大應滅後十有九白。
嘉曆元年奉诏開大德法堂。
一香供大應。
二十年長養記莂。
若合符節。
入滅才九十年矣。
夫何門庭冷落。
子孫寝微。
所謂強弩之末勢。
不能穿魯缟者欤。
寔足歎息。
應永三十三年龍集丙午九月日。
德禅遠孫小比丘禅興謹狀梗概。
以備大方尊宿名公銘塔之目雲。
開山大燈國師語錄闆行。
值應仁世亂壞劫時燒失矣。
今既逮百五十餘歲。
士一世之子系(宗玩)以衣盂資再刊三帙。
錄不直半文錢。
若遂他昭覽。
則人謂家醜向外揚(矣)。
實元和七辛酉年七月日。
奉寄附于大德雲門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