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一國師語錄

關燈
筠作弟兄。

     送僧 秋空如水水如空。

    衲子玆時活路通。

    直向孤峰峰頂上。

    草庵盤結展家風。

     佛祖贊 達磨 航海遠來費筋力。

    梁王不動如磐石抹過長蘆入少林。

    一花五葉甚狼藉。

     又 折葦渡江人不知。

    少林九年空面壁。

    隻履不歸西竺幹。

    大虛抹過入東國。

     又 入草求人處。

    相逢斷臂客。

    看他依位時。

    不足為标格。

     又 祖師西來。

    少林一歇。

    天下衲僧。

    不拔之橛。

     魚籃 這個女人。

    求魚海濱。

    攜籃拾得。

    不用垂綸。

     寒山拾得 路頭拾得族親無。

    直下指空在半途。

    剔起眉毛相看笑。

    寒山歸去沒工夫。

     達磨 祖師西來。

    一字不說。

    聲前語句。

    紅爐點雪 自贊 東山長老請 老漢百醜千拙舉動辄要勘過。

    看毗盧華藏海。

    鼓起幾許風波。

     藏山長老請 生前面目。

    非色非心。

    手裡竹箟。

    能縱能擒。

    攪動龍淵水。

    波濤揚萬尋。

     辨雅長老請 萬象堆中現半身。

    當陽驗盡作家人。

    要知機語相投處垂下鼻頭重萬鈞。

     智侃侍者請 觌面全提栗棘蓬。

    應緣投契振宗風。

    等閑噴嚏乾坤動。

    十世古今盡透通。

     任淵上座請 老漢一生坐曲床。

    烏藤拈起沒商量。

    機前毫發不存處。

    倜傥分明獨自彰。

     孝仙請 手把無毛之拂子。

    寥寥宇宙起清風。

    照今鑒古頂門眼。

    天下悉知草本同。

     三林長老請 普門禅寺長老。

    信口胡說亂道。

    誰知慣打葛藤終不随人所好。

     然奇山請 吾侬一段風。

    佛祖可難通。

    無端垂手處。

    天下草木同。

     顯正堂請 盡大地是般若光。

    光未發時無生佛。

    形容才露此道傳。

    舌本瀾翻口如沸。

     張四綱請 久能門下。

    無法與人。

    握篦據座。

    近前便礥。

     明辨庵主請 秉拂應緣說。

    神仙有妙訣。

    佛祖無性心。

    不是守途轍。

     又 本命元神教外傳。

    臨機投契那邊先。

    須知竹篦手頭主。

    問着随時月上天。

     (師範)和南東福堂頭長老。

    印上人來收書并前一書及寶塔。

    一一領得。

    甚感不忘。

    第相去阻遠。

    無由即答。

    且知自崇福遷東福。

    住四名刹。

    安衆行道。

    殊慰老懷。

    但恁麼操守。

    力弘此道。

    使一枝佛法流布于日本。

    真不忝為宗乘中人也。

    長老禅教兼通。

    又能踐履。

    不患不殊勝。

    隻貴始終一節介然不改耳。

    此老僧所望。

    餘無他祝。

    多多為大法自愛。

    不一一。

     大宋徑山住持圓照老僧(師範)書複日本東。

     福堂頭爾長老。

     (師範)和南手白承天堂頭長老。

    向曾收書。

    已嘗回答。

    就有錦法衣壹頂附去。

    乃是從上來諸知識所傳者。

    以表付授不妄。

    且知長老還故國。

    緣法殊勝。

    所至響合。

    更宜以此道力行。

    使吾祖之教。

    在在處處。

    熾然而興。

    此為至祝也。

    便風聊複眷眷之意。

    未間切宜為大法保愛。

    餘不一一。

    (師範)和南手白承天堂頭長老。

     (了惠)頓首再拜。

    上覆東福堂上禅師法兄大和尚(侍者)。

    即日春事告闌。

    共惟尊候有相萬福。

    (了惠)竊審。

    以道福住山。

    王臣贊護。

    聲稱奕奕。

    遠被中夏。

    乃知先師左券全歸老手矣。

    欽羨欽羨。

    切乞為師門益加珍護。

    以永真風不宣。

     大宋寶祐乙卯三月二十五日。

    天童嗣祖比丘(了惠)頓首再拜 (了惠)頓首再拜。

    上覆建仁堂上聖一賢屬禅師(侍者)。

    即日仲夏之月。

    共惟尊候動止。

    納神龍冥相之祝(了惠)曩因大國回舶。

    嘗布尺書。

    并以正續蒙施經石刻附納。

    相望萬裡。

    莫知登徹幾格否。

    每見神足元空二兄傳誦提唱妙語。

    凜然有老圓照氣味。

    使人毛骨森聳。

    中間且聞移錫名刹。

    恨不得親臨法會。

    但能斫額東望也(了惠)玆因風便。

    不可無字。

    但客邸無物見芹倚。

    需複狀。

    未間萬告。

    為大法為後學強複。

    不宣(了惠)頓首再拜上覆 右語錄以國師年譜再刊助緣之餘資。

    重刻者也。

     元和六年庚申臘月下浣見東福集雲叟守藤記之。

     惠日國師振起楊岐一宗。

    流傳雙徑正脈。

    提唱語錄舊刻漫漶。

    重加厘整刊行流通。

    南谷一衆抽衣資。

    置闆于常樂禅庵。

    伏願佛種不斷世世。

    建光明幢。

    祖印親傳。

    人人開無藏文正己醜十月濟北劣孫令村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