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譯文】:
這時,地藏菩薩摩诃薩恭敬地對佛說:‘世尊,我正是依仗了諸佛如來的威神力量,所以我能在無量百千萬億世界裡,化成無數的分身形像,去救度、教育、化導一切有業報的衆生,倘若沒有如來的大慈力時,我就不可能做這樣的變化。
現在,我又在這忉利天宮大會上,承蒙佛的慈悲囑托,要我在從現在起直到彌勒菩薩成佛之間一大段時間裡,所有的六道衆生都要度脫。
是的,世尊,希望您不要擔心,我一定按您的聖明的囑托去做。
’佛回答地藏菩薩說:‘還沒能得到解脫的一切衆生,從無量生死所造成的習性及由此引起業力所造成的種種識:眼、耳、鼻、舌、身,特别是執著分别妄想的第六識“意識”,及執著『我”的第七識“末那識”,還有含藏無量生死以來一切善、惡、無記種種習氣、業力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都是随著因緣業力的因果律支配而流轉生死,沒有固定的時候:有時遇到善緣,會做點善事;有時遇到惡緣,會幹點壞事;做善事得好報,幹壞事得惡報,總是被環境所驅使,不能自主,由此永遠輪回在天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道裡(把阿修羅道歸在天、鬼兩道中,故六道變成五道),連一會兒都得不到休息,經過無量無邊如同把三千大千世界化成極其小的微塵(相當于分子、原子那麼小)那麼多的大劫還無法出頭。
衆生因迷起惑,因惑造業,因業而在世間遇到種種魔障苦難,正如同魚兒遊在網裡那樣,在長長的生死大河裡,一會兒進了這個網,一會兒剛出了這個網,又進入了另一個網。
像這樣一類的衆生,正是我日夜擔憂、挂念的。
你能在無量生死以來,曆劫一次次發救度衆生的宏誓大願,一旦能圓滿這些大願,救度這無量無邊的罪苦六道衆生,使他們最終能得到涅的安穩處所,那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佛這樣贊歎地藏王菩薩的宏誓大願時,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诃薩,名字叫定自在王,恭敬問佛道:‘地藏菩薩從無量劫以來,都發了些什麼願,這麼不可思議,令世尊您在這大會中這麼鄭重其事地贊歎呢?請世尊給我們簡要地說說吧!’世尊回答定自在王菩薩說:‘用清淨心來聽,用正念心來聽,我現在就為你分别解說這其中的道理。
‘在過去無量無數億不可說的大劫之前,那時有一尊佛在世護持、宏揚佛法,佛号為“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尊佛當時住世的壽命為六萬劫。
這尊佛在還沒出家修行前,曾經是一個小國裡的國王,同與他相鄰的另一個小國的國王是朋友。
他們相互約定,在國中推行十善法作為治理國家的法律和道德規範,用這樣的善政來利益國中的人民。
但是這一鄰國中的人民經常造種種惡業,根據因果規律,這些百姓終究要受到果因規律的支配而堕入到三惡道中去受苦。
為此,這二個國王商量著如何才能救度這些百姓令其不遭惡道之苦。
這一國的國王發願:願自己早日成佛來度這些衆生,使他們統統都得到最終的解脫;而鄰國的國王發願:若不能先把這些有罪的衆生度脫三惡道之苦,使他們都得到善道的安樂,最終也都得到證菩提成佛的善果的話,那我總是不成佛。
’ 佛接著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一個國王發願早早成佛的,那就是當時的一切智成就如來啊!另一個國王發願永遠去度脫罪苦衆生,不願馬上成佛的,那就是現在的地藏王菩薩啊!再舉一個例子:在過去無量無數劫之前,有一尊佛感應當時因緣成熟而出現在世上,佛名為清淨蓮華目如來。
這尊佛的壽命長達四十劫。
在佛涅後的像法時代裡,有一位羅漢,專門以衆生供養他而使衆生得到極大的福報的方法而來度脫衆生。
在他教化衆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女人,名字叫做光目。
這位光目女準備了許多最美好的食物來供養這位羅漢。
羅漢就問她:“你發願來供養我,供養羅漢是會得到大福報的。
你想要求些什麼呢?”光目回答說:“我母親亡故不久,我想花點錢财為我母親做些功德來超度她。
我特别想要知道我母親死後,究竟投生到什麼地方去了?”羅漢憐憫她的一片純孝之心,為她入定作觀,隻見光目女的母親死後堕落到惡道中,正在受極大的苦。
羅漢就問光目說:“你母親活著的時候都造了些什麼業啊?令她現在在惡道裡受極大的痛苦。
”光目回答說:“我母生前有個壞習氣,專門喜歡吃魚啊、鼈啊這類東西,而且特别喜歡吃魚子、鼈蛋之類的東西。
這種東西個頭不大,數量不少,吃一次真不知要吃掉多少生命。
或是炒、或是煮,放縱地大吃大嚼,所以這一輩子所吃掉的生命,不知道有多少個成千上萬啊!尊者啊!您發發慈悲,可憐可憐我母親吧!您看用什麼方法才可以救度我母親呢?”羅漢再次為她的純孝之心所感動,考慮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幫助她母親除罪,就給她想了一個辦法說:“你應當誠誠心心地、懇懇切切地念清淨蓮華目如來的聖号,同時雕塑、彩畫這尊佛的形像。
這樣,無論是死者或生者,都可以獲得好報。
”光目女聽了這話之後,馬上把自己家中心愛之物變賣了,用這些錢财來塑畫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形像,同時又用種種燈、香、花、燭、食品、幢幡等供養品來供養清淨蓮華目如來。
把這些事辦完以後,又以極
現在,我又在這忉利天宮大會上,承蒙佛的慈悲囑托,要我在從現在起直到彌勒菩薩成佛之間一大段時間裡,所有的六道衆生都要度脫。
是的,世尊,希望您不要擔心,我一定按您的聖明的囑托去做。
’佛回答地藏菩薩說:‘還沒能得到解脫的一切衆生,從無量生死所造成的習性及由此引起業力所造成的種種識:眼、耳、鼻、舌、身,特别是執著分别妄想的第六識“意識”,及執著『我”的第七識“末那識”,還有含藏無量生死以來一切善、惡、無記種種習氣、業力的第八識“阿賴耶識”,都是随著因緣業力的因果律支配而流轉生死,沒有固定的時候:有時遇到善緣,會做點善事;有時遇到惡緣,會幹點壞事;做善事得好報,幹壞事得惡報,總是被環境所驅使,不能自主,由此永遠輪回在天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這五道裡(把阿修羅道歸在天、鬼兩道中,故六道變成五道),連一會兒都得不到休息,經過無量無邊如同把三千大千世界化成極其小的微塵(相當于分子、原子那麼小)那麼多的大劫還無法出頭。
衆生因迷起惑,因惑造業,因業而在世間遇到種種魔障苦難,正如同魚兒遊在網裡那樣,在長長的生死大河裡,一會兒進了這個網,一會兒剛出了這個網,又進入了另一個網。
像這樣一類的衆生,正是我日夜擔憂、挂念的。
你能在無量生死以來,曆劫一次次發救度衆生的宏誓大願,一旦能圓滿這些大願,救度這無量無邊的罪苦六道衆生,使他們最終能得到涅的安穩處所,那我還有什麼可憂慮的呢?’ 佛這樣贊歎地藏王菩薩的宏誓大願時,會中有一位菩薩摩诃薩,名字叫定自在王,恭敬問佛道:‘地藏菩薩從無量劫以來,都發了些什麼願,這麼不可思議,令世尊您在這大會中這麼鄭重其事地贊歎呢?請世尊給我們簡要地說說吧!’世尊回答定自在王菩薩說:‘用清淨心來聽,用正念心來聽,我現在就為你分别解說這其中的道理。
‘在過去無量無數億不可說的大劫之前,那時有一尊佛在世護持、宏揚佛法,佛号為“一切智成就”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這尊佛當時住世的壽命為六萬劫。
這尊佛在還沒出家修行前,曾經是一個小國裡的國王,同與他相鄰的另一個小國的國王是朋友。
他們相互約定,在國中推行十善法作為治理國家的法律和道德規範,用這樣的善政來利益國中的人民。
但是這一鄰國中的人民經常造種種惡業,根據因果規律,這些百姓終究要受到果因規律的支配而堕入到三惡道中去受苦。
為此,這二個國王商量著如何才能救度這些百姓令其不遭惡道之苦。
這一國的國王發願:願自己早日成佛來度這些衆生,使他們統統都得到最終的解脫;而鄰國的國王發願:若不能先把這些有罪的衆生度脫三惡道之苦,使他們都得到善道的安樂,最終也都得到證菩提成佛的善果的話,那我總是不成佛。
’ 佛接著告訴定自在王菩薩說:‘一個國王發願早早成佛的,那就是當時的一切智成就如來啊!另一個國王發願永遠去度脫罪苦衆生,不願馬上成佛的,那就是現在的地藏王菩薩啊!再舉一個例子:在過去無量無數劫之前,有一尊佛感應當時因緣成熟而出現在世上,佛名為清淨蓮華目如來。
這尊佛的壽命長達四十劫。
在佛涅後的像法時代裡,有一位羅漢,專門以衆生供養他而使衆生得到極大的福報的方法而來度脫衆生。
在他教化衆生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位女人,名字叫做光目。
這位光目女準備了許多最美好的食物來供養這位羅漢。
羅漢就問她:“你發願來供養我,供養羅漢是會得到大福報的。
你想要求些什麼呢?”光目回答說:“我母親亡故不久,我想花點錢财為我母親做些功德來超度她。
我特别想要知道我母親死後,究竟投生到什麼地方去了?”羅漢憐憫她的一片純孝之心,為她入定作觀,隻見光目女的母親死後堕落到惡道中,正在受極大的苦。
羅漢就問光目說:“你母親活著的時候都造了些什麼業啊?令她現在在惡道裡受極大的痛苦。
”光目回答說:“我母生前有個壞習氣,專門喜歡吃魚啊、鼈啊這類東西,而且特别喜歡吃魚子、鼈蛋之類的東西。
這種東西個頭不大,數量不少,吃一次真不知要吃掉多少生命。
或是炒、或是煮,放縱地大吃大嚼,所以這一輩子所吃掉的生命,不知道有多少個成千上萬啊!尊者啊!您發發慈悲,可憐可憐我母親吧!您看用什麼方法才可以救度我母親呢?”羅漢再次為她的純孝之心所感動,考慮到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幫助她母親除罪,就給她想了一個辦法說:“你應當誠誠心心地、懇懇切切地念清淨蓮華目如來的聖号,同時雕塑、彩畫這尊佛的形像。
這樣,無論是死者或生者,都可以獲得好報。
”光目女聽了這話之後,馬上把自己家中心愛之物變賣了,用這些錢财來塑畫清淨蓮華目如來的形像,同時又用種種燈、香、花、燭、食品、幢幡等供養品來供養清淨蓮華目如來。
把這些事辦完以後,又以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