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課 合群的修養

關燈
人類是合群生活的,所以個人與大衆之間,必須互相幫助,和諧相處,社會才會進步。但是,社會是個人的集合體,必須個人健全,才能促使社會的進步;因此,個人的合群修養,便成為健全社會的基本條件了。

    佛陀曾經說過〈四攝〉的法門,就是指示我們合群的修養,即:1.布施;2.愛語;3.利行;四。同事。

    一、布施:

    布施是幫助人家。看人家肚子餓,給他東西吃;朋友生病,沒錢看醫生,給他錢用;同學功課不懂,佛法不知,替他解釋;人家受到威脅,心裡害怕,幫他設法解除,給他安慰。常常幫助人家,養成樂善好施的精神。

    二、愛語:

    說話要和顔悅色。人家遭遇危難愁苦,用适當的話去勸慰他;逢到吉祥喜慶,用祝福的話去道賀他;獲得學藝優勝,用贊美的話去鼓勵他。常常這樣對待人,養成和藹友好的态度。

    三、利行:

    利益人家的行為。我們要養成一種公德心,為社會大衆做事;竭盡自己的所能,貢獻自己的力量,去贊助辦理社會福利事業。時時關心到大衆的福利,為他人的利益着想。

    四、同事:

    和大衆共同做事。我們要把自己同化在大衆中,與大衆一起服勞,共同做事;快樂幸福與大衆共享,艱難困苦與大衆同受。這樣,養成與大衆打成一片,與大衆同甘共苦。

    凡是生活在人群中的每一個人,都應有這四種的修養。我們要遵照佛陀所指示的這四件事,來訓練自己,以期将來為社會擔當大事;自己既有光明的前途,也引導大衆走上光明的大道。

    問答

    1.個人與大衆之間,必須怎樣社會才會進步?

    2.什麼是健全社會的基木條件?

    3.何謂四攝?

    4.布施有幾種?試說明。

    5.怎樣去實行愛語?

    6.何謂利行?

    7.怎樣去實行同事?

    8.實行四攝,于人于己有什麼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