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課 因果業報
關燈
小
中
大
俗語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如一粒瓜種,種下地裡,沒有意外的損礙,總有一天會抽芽長大,而開花結果的;而且所結的果子,一定是瓜,不會是豆。這種道理,叫做〈因果〉。
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是一樣。隻要曾經做過,不問是善是惡,總都是要獲得他應得的後果。譬如我們做了一件利益大衆的善事,就可以受到社會的贊譽,團體或政府的獎勵,獲得種種好的果報。如果我們做的是損害大衆的惡事,就要受輿論的制裁,法律的刑罰,得到種種不好的果報。
在這次生命當中,所作的善惡,直接的影響于現身;間接的可以影響到子孫;而且會留待以後的另一次生命中來受報。有這種行為,必然有這種後果。報應可以有遲早,但絕不能避免的。這種道理,叫做’因果業報“。
業報因果的第一個原則,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現在的苦樂,就是過去行為的後果,并不是什麼‘神的賞罰’。假使我們希望将來能夠得到更好的生活,就得從現在的思想行為改造起,依照佛教的道理,努力去改惡行善,創造新的好生命。
問答
1.什麼是因果?
2.試簡單說明‘因果業報’的意義。
3.因果業報的第一原則是什麼?
4.這次生命中所作的善惡,會有怎樣的結果?
我們的思想行為,也是一樣。隻要曾經做過,不問是善是惡,總都是要獲得他應得的後果。譬如我們做了一件利益大衆的善事,就可以受到社會的贊譽,團體或政府的獎勵,獲得種種好的果報。如果我們做的是損害大衆的惡事,就要受輿論的制裁,法律的刑罰,得到種種不好的果報。
在這次生命當中,所作的善惡,直接的影響于現身;間接的可以影響到子孫;而且會留待以後的另一次生命中來受報。有這種行為,必然有這種後果。報應可以有遲早,但絕不能避免的。這種道理,叫做’因果業報“。
業報因果的第一個原則,是‘自作自受’。所以我們現在的苦樂,就是過去行為的後果,并不是什麼‘神的賞罰’。假使我們希望将來能夠得到更好的生活,就得從現在的思想行為改造起,依照佛教的道理,努力去改惡行善,創造新的好生命。
問答
1.什麼是因果?
2.試簡單說明‘因果業報’的意義。
3.因果業報的第一原則是什麼?
4.這次生命中所作的善惡,會有怎樣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