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課 十善

關燈
佛陀說了五戒,又說十善;十善是比五戒更進步而更完善的行為規律。

    十善是: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四、不妄語;五、不兩舌;六、不惡口;七、不绮語;八、不貪欲;九、不鎮恚;十、不邪見。

    前三種是屬于身體的好行為,叫〈身三善業〉;不殺生、不偷盜和不邪淫的内容,與五戒一樣。

    中四種是屬于口頭的好行為,叫〈口四善業〉。

    說誠實話,不說謊話騙人,是〈不妄語〉;不搬弄是非,破壞别人的友好,是〈不兩舌〉;不說粗暴話罵人,不說刻薄話諷刺人,是〈不惡口〉;不說好聽而不實在的閑話,引誘别人生起不良的思想,是〈不绮語〉。

    這些身體與口頭的外表行為,是由内心發動的;所以要澈底行善,必須進一步了解良善行為在内心的根源;十善的後三種;就是要闡明我們心意中良善行為的各别動機,叫〈意三善業〉。

    一般人的心裡,總是欲望無窮,希望一切盡歸于我,這是〈貪欲〉;能夠控制住這種不良心理的生起,就叫〈不貪欲〉。對别人的行事,覺得不如我意,不肯予以原諒,而要怨他恨他,這是〈鎮恚〉;能夠把它折伏了,而改以仁慈寬恕對待人,就叫〈不鎮恚〉。還有一種錯誤的思想,自以為是,應該信的不要信,不該信的反而要信,這是〈邪見〉;如能辨别是非,明白因果,通達事理,思想就不會錯誤了,這叫〈不邪見〉。

    我們如能常用這些善的心理,來發動身體與口頭良好的行為;再由良好的行為,來充實善的心理;這樣,做到内心與外表完全一緻,即是人格的最高完成,達到我們學佛的真正目的了。

    問答

    1.何謂十善?

    2.十善中那幾種是屬于〈身口意〉善業?

    3.什麼是〈不妄語〉和〈不兩舌〉?

    4.什麼是〈不惡口〉和〈不绮語〉?

    5.〈貪和鎮〉是怎樣的?

    6.‘癡’是一種怎樣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