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淨土法門的緣起

關燈
生之人論,則生凡聖同居土。

    然此土清淨微妙,如《彌陀經》,《無量壽經》所說。

    此土雖屬帶業往生之人所居,亦有法身菩薩及佛同居其中,為其說法,故亦名凡聖同居土。

    但此為淨土往生之人,雖未能如佛菩薩所見所受用之殊妙,然其氣類相同,不比娑婆之條然各别也。

    此土亦分九品,若中下六品,則多須時劫。

    若上三品,則速得悟(悟無生,方能入實報)無生忍,登不退地,證入實報、寂光矣。

     (二)方便有餘土者,乃已斷見思,未破無明之人所居之土。

    言方便者,以其所修系入真實之前方便。

    言有餘者,雖斷見思未破無明(塵沙無體,說不說俱可。

    若說,此九方便人,正破塵沙惑耳。

    ),故言有餘。

    若破無明,可稱分證無餘。

    若無明淨盡(九方便,即藏教二乘,通教三乘,别教三賢,圓教十信。

    此九種人,同斷見思,未破無明。

    ),則是究竟無餘矣。

     (三)實報無障礙土者,即佛菩薩不思議福慧莊嚴所感之報土。

     (四)常寂光土者,即佛菩薩所證之理性也。

     此二土本屬一土,約所感之果報土言,則名實報。

    約所證之理性言,則名寂光。

    圓教初住,初破一品無明,證一分三德,即入實報土,亦得名分證寂光。

    若至妙覺佛果,則是上上實報,究竟寂光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50頁 複恒慚法師書一) 【13】極樂四土各居住何人? ●帶業往生者,居同居。

    斷見思惑者,居方便。

    破無明者,居實報。

    無明淨盡者,居寂光。

     極樂四土,帶業往生者,居同居。

    斷見思惑者,居方便。

    破無明者,居實報。

    無明淨盡者,居寂光。

    又實報,約所感之果報說。

    寂光,約所證之理性說。

    本屬一土,講者冀人易曉,故以分證者屬實報,滿證者屬寂光。

    實則二土中,俱有分證滿證。

    文鈔中亦詳述之。

    同居雖具三土,而未斷惑者,止受用同居之境耳。

    雖屬帶業往生之人,不可以凡夫定名之,以皆得三種不退故。

    此乃以常途教理,與極樂往生所證者,相比較,細閱自知。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三第495頁 複馬契西居士書九) 【14】以何種因緣往生同居淨土? ●生同居,由信願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

    帶業往生之人,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彌陀慈悲之力,感應道交。

    雖未斷煩惑,而煩惑不複用事,故得往生最極清淨之同居土。

     實報土,唯破無明證法性者得見。

    何得以帶業往生之人,便拟生實報耶?生同居,由信願而念佛,蒙佛接引而生。

    蓋彼雖未斷煩惑,由内承心佛自性之力,外蒙彌陀慈悲之力,感應道交,雖未斷煩惑,而煩惑不複用事,故得往生最極清淨之同居土。

    汝疑所生之土,當不能清淨,并阿彌陀之勝妙色身,此等衆生不當即見者,乃以汝所見者為是,以彌陀之誓願,釋迦之言教,諸菩薩祖師善知識之發揮著述皆錯也。

    唯汝所見為最的确最高超,汝作此見,乃謗佛謗法謗僧,将來當與提婆達多⑴同享極樂于阿鼻大地獄中。

    其為樂也,莫能喻焉。

    恐盡未來際,尚不間斷其受用于種種樂事。

    汝欲享此樂,請依汝知見而說,如不欲享此樂,縱令勢促威逼亦不可說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三第52頁 複恒慚法師書一) 【15】極樂世界無有衆苦但受諸樂之境界如何? ●思衣得衣,思食得食。

    樓閣堂舍,皆是七寶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

    則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

     既得往生,則蓮華化生,無有生苦。

    純童男相,壽等虛空,身無災變,老病死等,名尚不聞,況有其實。

    追随聖衆,親侍彌陀,水鳥樹林,皆演法音,随己根性,由聞而證,親尚了不可得,何況有怨?思衣得衣,思食得食,樓閣堂舍,皆是七寶所成,不假人力,唯是化作,則翻娑婆之七苦,以成七樂。

    至于身則有大神通,有大威力。

    不離當處,便能于一念中,普于十方諸佛世界,作諸佛事,上求下化。

    心則有大智慧,有大辯才,于一法中,遍知諸法實相,随機說法,無有錯謬。

    雖說世谛語言,皆契實相妙理。

    無五陰熾盛之苦,享身心寂滅之樂。

    故經雲“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91頁 與陳錫周居士書) 【16】生極樂者為什麼還要常念三寶? ●《華嚴經·十地品》,地地皆不離念佛,念法,念僧。

    況初生彼土之人乎哉。

     生彼國者,常念三寶。

    彼雖已是僧,猶有上位之僧,如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

    豈無俗,便不可立僧之名耶?僧者和合為義。

    心與理和,心與道合,兩無差别,故名為僧。

    又清淨為義。

    貪嗔癡等雜念妄相,了不可得,戒定慧等功德利益,具足圓滿,是名真清淨僧。

    《華嚴經·十地品》,地地皆不離念佛,念法,念僧,況初生彼土之人乎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七第812頁 複卓智立居士書一) 【17】為什麼說知有彌陀聖号,亦為不可思議善根? ●知有彌陀聖号,遇境逢緣,便能提起。

    如陳企被所殺之怨鬼見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現,因茲畢世念佛,臨終往生。

     不但此也,即絕無信願,絕不修持,知有彌陀聖号,亦為不可思議善根。

    何以故?以由知故,遇境逢緣,便能提起。

    如陳企⑴被所殺之怨鬼見逼,由念佛而鬼遂不現,因茲畢世念佛,臨終往生,且能歸而叙述前因,親現生西本身妙相。

    使先未預聞,則便被鬼奪命,永劫沉淪矣。

    所以觀經三福,初則世善皆堪回向;及至九品,末則獄現尚獲往生;至于一心不亂,妙觀圓成,證三昧而往生者,更不須言矣。

    是知淨土法門,普攝群機,了無棄物,猗欤⑵大哉!(《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802頁 重刻龍舒淨土文題詞并序) 第二章 淨土法門的弘傳與淨土經典 【18】什麼是淨土法門? ●即信願念佛法門。

    至頓至圓,徹上徹下。

    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之特别法門也,為諸法之本源。

     淨土法門者,如來一代時教之特别法門也。

    為諸法之本源,舉凡聖而悉度。

    上、中、下三根普被,禅、教、律一道同歸。

    下手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

    允為九界衆生歸真之捷徑,大暢本師釋迦出世之本懷。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809頁 無錫西方殿緣起碑記) 淨土法門者,如來徹底悲心、普度衆生之法門也。

    令彼無力斷惑具縛凡夫⑴,信願持名,現生了脫,與觀音勢至同為伴侶。

    上而至于等覺菩薩,位鄰佛果,尚須往生,方成正覺。

    至頓至圓,徹上徹下,超越一代時教所說一切法門。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四第799頁 重刻龍舒淨土文題詞并序) 淨土法門,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乃如來普為一切上聖下凡,令其于此生中,即了生死之大法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八第1頁 一函遍複) 【19】是誰建立了淨土法門,欲令衆生能帶業往生? ●兩土世尊之所建立。

    蓋欲衆生,即于現生出生死苦,證真常樂。

     然此法門,兩土世尊之所建立。

    釋迦在娑婆,詳示淨土,遣其歸去。

    彌陀在極樂,待彼臨終,接其歸來。

    蓋欲衆生,即于現生出生死苦,證真常樂。

    其哀憐保護之心,窮劫難宣。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一第787頁 靈岩山笃修淨土道場啟建大殿記) 須知吾人自無始以來,所作惡業,無量無邊。

    《華嚴經》謂:“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

    ”豈泛泛悠悠之修持,便可消盡也?所以釋迦、彌陀兩土教主,痛念衆生無力斷惑,特開一仗佛慈力,帶業往生之法門。

    其宏慈大悲,雖天地父母,不能喻其恒河沙分之一。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一第46頁 複鄧伯誠居士書一) 【20】佛為什麼要特開淨土法門? ●吾人以煩惱惑業,無力斷除。

    釋迦、彌陀真慈大悲,特開一信願念佛法門,令其仗佛慈力,橫超三界。

    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

     吾人一念心性,直下與釋迦、彌陀,無二無别。

    而釋迦、彌陀,已成佛道于塵點劫⑴前。

    又複數數示生,數數示滅,以行化導,欲令吾人,繼其芳蹤。

    而吾人以煩惱惑業,無力斷除,直至今日,尚在生死輪回中,頭出頭沒,渺不知其何所底止。

    縱令往劫曾聞佛法,依教修行,但以自力劣弱,不能斷惑,依舊常沉溺于生死苦海中,莫之能出。

    靜言思之,能不愧死?釋迦、彌陀,有鑒于此,特開一信願念佛法門,令其仗佛慈力,橫超三界。

    俾上中下根,同得往生西方。

    可謂真慈大悲,至極無加矣!其教起因緣,修持法則,具見于淨土三經。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五第965頁 阿彌陀經直解序) 【21】佛從何時開始講淨土法門? ●肇始實在華嚴。

    華嚴明一生成佛之法,而歸宗于求生淨土。

    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無上大法也。

     淨土法門,其大無外,三根普被,利鈍全收。

    九界衆生,舍此則上無以圓成佛道;十方諸佛,離此則下無以普度群萌⑵。

    一切法門,無不從此法界流;一切行門,無不還歸此法界。

    若論大機所見,肇始實在華嚴。

    以善财遍參知識,末後于普賢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證者與普賢等,與諸佛等,是為等覺菩薩。

    普賢乃以十大願王,勸進善财,及與華藏海衆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以期圓滿佛果,而為華嚴一經歸宗結頂之法。

    然則華嚴明一生成佛之法,而歸宗于求生淨土。

    是知淨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諸佛,上成佛道,下化衆生,成始成終之無上大法也。

    此殆大機所見,二乘尚不見聞,況具縛凡夫乎。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30頁 淨土五經重刊序) 【22】古今知識,為什麼極力宏揚淨土法門? ●時當末法,人根陋劣,匪仗如來宏誓願力,其誰能斷煩惑以出生死,見本性而證無生乎?唯以真信切願,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最為合機。

    以故古今知識,極力宏揚此法,以期上報佛恩,下度同倫也。

     藥無貴賤,愈病者良;法無淺深,合機者妙。

    時當末法,人根陋劣,匪仗如來宏誓願力,其誰能斷煩惑以出生死,見本性而證無生乎?譬如病入膏肓,雖和緩亦無從措手。

    然肯服此阿伽陀萬病總持之藥⑴,則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見本性而證無生者,固人人皆可親得,而了無所難焉。

    何也?以其以真信切願,持佛名号,求生西方,決于臨終蒙佛接引,即獲往生也。

    既往生己,長時親炙彌陀,參随海衆,尚當圓滿菩提,徹證究竟涅槃,況所謂斷煩惑以出生死,見本性而證無生乎?是知當此時節,唯此一法,最為合機。

    若舍此仗佛力之法門,而修仗自力之法門,勿道中下根人,莫由冀望,縱令上根,亦斷難以一生成辦,多皆但種來因,難得實益。

    以故古今知識,極力宏揚此法,以期上報佛恩,下度同倫也。

    (《新編全本印光法師文鈔》卷十第562頁 淨土輯要序) 【23】蓮宗祖師是如何确定的? ●蓮宗祖師非各宗之一一親傳,乃後人擇其宏淨功深者而稱之。

     淨土法門,絕無口傳心授之事。

    任人于經教著述中自行領會,無不得者。

    蓮宗九祖⑵,非各宗之一一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