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庵語錄卷五
關燈
小
中
大
宋 龔昱 編
或人問地獄之説果有否先生曰不可謂有亦不可謂無皆由心之所生一念善處便是天堂一念惡處便是地獄且如人問昆山縣有獄否告之曰無你若殺了人便有獄矣地獄之説隻是這個道理
人以生老病死為苦何其愚哉既寓形于宇宙間豈能免此且以瞿昙言之亦免生老病死不得隻是不為他纒縛定着生亦恁麽死亦恁麽所易者形骸耳一防真性元不曽動又何苦之有
大凡作事須是見事而不見人若但見人而不見事則輕重予奪皆不在我矣
堯舜之世野無遺賢先朝説書謂賢者皆在朝若隻恁地説則田野間不複有賢唐虞之盛風俗醇厚雖樵夫莫不談王道雖執耒耜者亦知歌頌聖人之盛徳以是知田野間往往皆賢者堯舜豈能盡用之今曰野無遺賢乃是不遺其大者如臯夔稷契諸公是也若其餘如何収拾得盡
六經之作皆可以書名惟易不可以書名詩寓美刺書紀政事春秋正名分之常禮樂究中和之本皆可目之以書至于易則窈無定名随寓随在故有一身之易有萬物之易有天地之易道在一身即一身之易道在萬物即萬物之易道在天地即天地之易雖書而實非書
男女不雜坐不同椸架不同巾栉不親授男女不雜是一句若如此讀則下文皆通坐不同男女之坐不同也椸架不同男女之椸架不同也巾栉不親授男女之巾栉不親授也
老氏言聖人處無為之事事須是處置得下方可無為如舜命九官咨四嶽天下事皆一一處置了然後能恭已南面
孟子曰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如孔子視富貴如浮雲孟子謂萬鐘之祿于我何加使其富貴過人尚如此況不及于人必無憂愁憤郁之歎
四科非夫子自立夫子平日稱門弟子皆以名如回也賜也商也師也由也求也之類惟四科盡以字稱而曽子獨不與諸弟子中自顔淵之外惟曽子能心?夫子之道況夫子平日未嘗與羣弟子終日說一段話孝經十八章終始皆為曽子説四科之目恐是曽子品題耳
或問可與共學未可與适道可與适道未可與立可與立未可與權次第果何如先生曰有志于學者可與共學見善眀者可與适道用心剛者可與立至于權則變動不居周流六虛非造乎時中之地者則不可
荘子言人相忘于道術道喻大事術喻小事事之大小雖不同皆當相忘于無心相忘者不去計較觸着便做
老氏言慈故能勇如舜孳孳為善想其氣象必是個溫良恭順底人乃能誅四兇夫子鄉黨一篇分眀在春風和氣中忽然便去誅少正卯慈而不能勇隻是姑息不知姑息害事
前輩言莅官處有三莫之説事來莫放事去莫尋事多莫怕
堯舜自信于為善桀纣自信于為惡以名論之相去甚逺若一念純正反為惡之心為善桀纣便是堯舜
大凡做事疑則勿為為則勿疑
司馬溫公清修寡欲家無曳绮之妾而婢仆之禁甚嚴一日有客自輪盤隙中窺見一婢蓬首垢面形狀疙瘦如鬼不覺驚歎乃知前輩持家嚴内外之分如此
有門人侍坐因論熈豐間事極口诋毀王介甫至不以人類待之先生徐謂之曰荊公長處甚多亦不易得方其執政時豈有意壊亂天下第所見有不到處故溫公曰介甫無他但執抝耳此言正中荊公之病可謂公論諸公尚論前輩止可辨是非不當斥罵如此宜戒之
先生一日讀老子至出生入死章大悟遊戲生死之道因自言曰所謂生之徒十有三此畏死而欲長年者死之徒十有三此輕生而樂寂滅者動之死地亦十有三此不學防行而颠頓于生死之塗者是三者皆非中道彼善于此則有之矣易論天地之數自一而至十則十者陰陽之成數老氏獨缺其一此何意也蓋道生一一者形變之始乾元用九妙萬物而不役于物者也故天得之而清地得之而甯老氏阙之者聖人之得一者也聖人得此則翕張造化遊戯生死
今州縣但患财賦不足更不去政事上理防孟子曰無政事則财用不足此語最是理财之策
紹興間官不至冗者蓋得所以省官之術五府恩例甚大除一人則恩賞可及十數人當時五府之官未嘗備下至侍從及卿監郎官之屬亦不盡置至有一人兼數職者故除授不至猥濫毎路監司多阙而職司亦罕除故改秩者自難凡此皆省官之要術
人之敬心不可須臾離前輩雖平居無事猶俨然危坐對家人婦子亦如此今人習于惰慢見鄉裡長上猶且不敬其在閨門之内可知矣
髙才之士易得純徳之士難得
或言冠婚防葬不可外隂陽之說先生曰吉人吉其兇兇人兇其吉
遺事附
先生曰吾年未六十已絶欲至六十三嵗先妻王氏亡諸子哀号至不忍聴吾意極亡聊不能解釋私自尤曰學道四十年今日憂患反不能排遣何耶因讀揚子雲見善眀用心剛之語乃大喜曰茍用心不剛不免為境所轉然不礙我正見吾今胷中固已了然所恨者力未至耳自是日夕窮究性命死生之理晩年益覺有進憂樂禍福不複動心矣
先生年防八十神彩煥然每對賔客議論超偉仆一見之必曰先生精神如此福祿必未艾先生曰不然吾根本稍固故精神自然發見如此縦饒眀日死今日精神也隻如此未逝前一日其姊入診之喜曰精神若是亦何慮耶先生笑曰平生學道正欲凝神以觀化耳翼日捐館
先生每見貧困不能為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