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二

關燈
増軍制卿官亦多下軍有七輿何疑焉曰下軍明與上軍自異】 亞旅 成二年傳司馬司空輿帥候正亞旅皆受一命之服杜預注亞旅亦大夫也晉制軍行有此大夫從者亞旅次于卿是衆大夫無專職掌散共軍事故後言之 嬖大夫 昭七年傳罕朔奔晉諱宣子問其位于子産子産曰卿違從大夫之位罪人以其罪降古之制也朔于敝邑亞大夫也宣子使從嬖大夫杜預注為子産故使降一等不以罪降孔穎逹曰子産數防楚雲子晢上大夫女嬖大夫不尊貴也則晉之嬖大夫亦是下大夫矣曰降一等降于亞大夫也 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 百官之正長師旅 襄二十五年傳齊賂晉侯以宗噐樂噐自六正五吏三十帥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師旅又處守者皆有賂杜預注六正三軍之六卿五吏文職三十帥武職皆軍卿之屬官百官正長群有司也師旅小将帥孔穎逹曰此齊以晉将來伐就防賂之則五吏三十帥皆軍内之官三軍将佐有六卿與六正數同故以六正為六卿也其五吏三十帥皆是軍内之官以三軍與六正數同必是在軍之官但官軍不複可知下言三軍之大夫百官之正長則軍内群官足包之矣于大夫之上言五吏三十帥此吏帥未必貴于大夫當以有所掌故先言之耳吏者治也故為文職帥者有所率領故為武職杜以意而解不能審悉故雲皆軍卿之屬官略言之耳既以帥為武職則帥是大帥下句複雲師旅當小于帥故杜以下師旅為小将帥董遇雲五吏謂一正有五吏為三帥之長亦以意言之耳俗本三十帥為三十師非也 執秩 僖二十七年傳文公作執秩以正其官杜預注執秩主爵秩之官秩次也秩次不正其餘皆亂如小宰叙正群吏也 司典 昭十五年傳王語籍談曰昔而髙祖孫伯黡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故曰籍氏及辛有之二子董之晉于是乎有董史女司典之後也何故忘之杜預注辛有二子适晉為太史籍黡與之共董督晉典因為董氏 大史 宣二年傳大史書趙盾弑其君以示于朝昭十五年傳辛有二子董之晉于是乎有董史杜預注适晉為大史按司典大史雖共掌典籍然司典必世掌典籍故以籍為氏而官曰司典大史則實掌史筆如書趙盾是也 史 僖十五年傳史蘇占之杜預注晉蔔筮之史 司寇 襄三年傳魏绛曰臣之罪重請歸死于司寇司寇主刑故請緻屍使戮之侯國之制司空兼行司寇之事晉别命官司空非兼之也 理官 昭十四年傳士景伯如楚叔魚攝理晉語雲士景伯如楚叔魚為賛理孔晁雲景伯晉理官叔魚佐之 士兼司盟 襄九年傳士莊子為載書盟書何以是士莊子為之周禮司盟乃秋官之屬春秋時士是獄官莊子為士故為盟書 行人 襄四年傳韓獻子使行人子贠問之杜預注行人通使之官按周禮有大行人小行人諸侯行人當亦通掌此事【詳見用魯官制】 縣師 襄三十年傳以绛縣老人為君複陶為绛縣師杜預注縣師掌地域辨其夫家人民按周禮縣師上士二人掌邦國都鄙稍甸郊裡之地域而辨其夫家人民田萊之數凡造都邑量其地而制其域以嵗時征野之賦貢天子之縣師掌此則諸侯縣師或亦仿之故杜略引周禮以解如周禮則縣師是王朝之官此言绛縣師者绛是晉國所都之邑以居在綘邑故系绛言之 複陶 同上杜預注複陶主衣之官按昭十二年傳說楚子出獵雲皮冠秦複陶翠被豹舄執鞭以出複陶之文在冠履之間知複陶是衣也此言君複陶則當主君衣服之官矣衣服名複陶義則未聞 寺人 僖二十四年傳寺人披請見注寺本文作侍按匡缪正俗雲寺人者内小臣在壺闱庭寺之中謂閹人耳後學皆讀寺人為侍人失之 甸人 成十年傳使甸人獻麥周禮天子有甸師甸師掌帥屬而耕耨王籍以時入之以共齍盛侯國不曰甸師制與天子異蓋主為公田者 饋人 成十年傳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饋人掌飲食之人如王朝庖人之類 膳宰 昭九年傳膳宰屠蒯趨入請佐公使尊曰臣實司味亦猶天子之膳夫也檀弓以屠蒯為杜蒉疑音相近曰蒉也宰夫也非刀匕是供又敢與知防膳宰司庖膳固其職雲 巾車 襄三十一年傳巾車脂轄杜預注主車之官【義同魯巾車】 人 襄三十一年傳人牧圉各瞻其事周禮仆掌五寝之埽除糞灑之事侯國人職當仿此 齊 管仲制國 齊語雲管仲為桓公制國為二十一鄉工商之鄉六士鄉十五參國起案以為三官臣立三宰工立三族市立三郷澤立三虞山立三衡此其大凡也考之經傳官制亦有合而不詳見雲 三軍 齊初置三軍公帥中軍國子髙子帥左右軍蓋桓公世中軍屬公而二守司左右二軍哀十一年傅國書将中軍髙無防将上軍宗樓将下軍則皆臣帥之矣 三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