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三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春秋分記卷三十三   宋 程公説 撰書十五 疆理書第九 山 四嶽【昭四年下同】 東嶽泰山 襲慶府奉符縣西北 南嶽衡山 潭州衡山縣防湘千裡九向九背 西嶽華山 在舜為西嶽周禮為中嶽蓋周宅洛邑與冀不同大華今在華州華隂縣巨靈擘之以通河流少華在華州鄭縣其山聯屬東北至冀東南至豫西南至梁西北至雍四州之境在焉春秋分秦晉界 北嶽恒山 中山府曲陽縣西北連【阙】真定府慶源府妫州蔚州界 三塗 西京伊陽縣有三塗山或謂伊阙大谷轘轅是三道非也 陽城 西京登封縣東北有陽城山洧水所出 大室 地理志雲武帝置嵩髙縣以奉大室号為中嶽有少室在大室之西今登封縣地 郏鄏【宣三年】 成王定鼎于郏鄏在洛陽西郏鄏二山相屬 大行【襄二十三年】 地理志雲東大行在河内山陽縣西北大行在河内野王縣西北魏郡邺縣北按北山起于孟州濟源縣界一名皇母山一名女娲山述征記曰大山首始于河内北至幽州凡八陉第一轵關陉在濟源第二大行陉長四十裡第三白陉今在懷州河内縣餘五陉在邺中山幽州界山陽今澤州野王今懷州禹貢曰大行恒山至于碣石入于海北條地脈于此始畢壯哉 萊柞【昭七年】 魯地今萊蕪縣 具  敖【桓六年】 二山皆魯地在平隂 敖  鄗【宣十二年】 二山皆鄭地鄭州荥陽縣西北有敖山孟州河隂縣有鄗山鄗在敖山東南 殽【僖三十三年】 西京永寜縣西北有三崤山一名嵚崟山崤有二陵自東崤至西崤三十五裡東崤長坂數裡車不得方軌西崤石陂十二裡其地今又屬陜州漢之渑池界 方城【僖四年】 崗阜自唐州比陽縣相比連接西至方城縣又至西汝州葉縣南故号方城楚國方城以為城蓋北門之險 繹【文十三年】 襲慶府鄒縣此山東西二十裡髙秀獨出 首山【宣二年】 河中府河東縣東南 靡笄【成二年下同】 齊州長清縣有此 華不注 齊州厯城縣有此 梁山【成五年】 爾雅曰梁晉望也公羊曰河上之山也今在同州韓城縣西是為大梁山及有小梁山亦在邑界禹貢梁山韓奕篇奕奕梁山即此 衡山【襄三年】 湖州南 巫山【襄十八年下同】 東平府東北 梅山 鄭州密縣東北 魚齒 汝州襄城縣 荊山【昭四年下同】 襄陽南漳縣東北有此山 中南 地理志雲在扶風武功縣東太一山也今在京兆鳳翔之間自歧山郿縣南連延東至京兆長安縣西武功縣南周之名山關中記曰在天中居都南一名中南一名地胏 歧 地理志雲在扶風羙陽縣西北今在鳯翔府岐山縣東北河圖括地象曰歧山在昆侖東南為地乳周之興也鸑鷟鳴人謂之鳯凰堆水經注其峯高峻逈出諸山亦名天柱歧水出焉合漆入渭 塗山 壽春府 羽山【昭七年】 海州懷仁縣 北山【昭二十二年】 王田北山杜預注北邙也在西京洛陽縣登之見孟津 小别大别【定四年】 禹貢曰導嶓冢至于荊山内方至于大别又曰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又東為滄浪之水過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禹治山通水南條荊山首起嶓冢至于荊山又為内方大别二山内方今複州之竟陵大别今漢陽之漢川也南條其尾至此而極亦壯偉矣孔安國釋南入于江謂觸山廻南入江葢漢水至大别山為大别所擊故回波以南入于江非本性欲南也左傳吳師伐郢楚子常濟漢而陳自小别至于大别京相璠春秋土地名曰大别漢東山名也在安豐縣南顔師古曰大别在廬江安豐杜預釋地曰二别在江夏界近漢之名無縁乃在安豐也案地說言漢水東行觸大别之陂南與江合則與尚書杜預之說同葢小别在今德安府大别在今漢川縣楚自郢濟漢又自小别至大别地形順便今大别山之北漢口即漢水入江處且安豐至江夏一千五百裡相距甚逺又淮水之南非江漢合流之地京相璠顔師古安豐大别之說斯不足證 【定十年】 襲慶府奉符縣有山魯頌謂蒙蓋二山也 蒙【哀十七年】 地理志雲蒙山在泰山蒙隂縣西南今在沂州費縣西新泰縣南分二邑界山髙四十裡長四十六裡齊魯防盟即蒙山之隂魯地也 防稽【哀元年】 紹興府防稽縣南有此山 菟和【哀四年】 商州上雒縣 沙鹿【僖十四年】 北京大名府有五鹿墟即沙鹿也郡國志曰五鹿故沙鹿有沙亭 山阙名六 阜山【文十六年】  萊山【昭五年下同楚地】坻箕之山【楚地】岡山【十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