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九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讀詩質疑卷二十九 太仆寺少卿嚴虞惇撰 周頌闵予小子之什 闵予小子嗣王朝於廟也 朱注此成王除喪朝廟所作疑後世遂以為嗣王朝廟之樂也 闵予小子遭家不造嬛嬛在疚於乎皇考永世克孝念茲皇祖陟降庭止維予小子夙夜敬止於乎皇王繼序思不忘【疚音幾子疚隔句韻造考孝一韻庭敬一韻玉忘一韻上平去通韻】 賦也 鄭箋闵悼傷之言也 朱注予小子成王自稱也 鄭箋造猶成也 李氏曰嬛嬛孤獨也 毛傳疚病也 鄭箋皇考武王也皇祖文王也陟降上下也 毛傳庭直也 鄭箋皇王兼文王武王也 毛傳序緒也鄭箋可悼傷乎我小子耳遭武王崩家道未成嬛嬛然在憂病之中 蘇氏曰我皇考武王終身能孝維念我皇祖文王以其直心上下天人之際無有不達今我夙夜敬止行祖考之道思繼此序而不忘也李氏曰武王以念茲皇祖為孝則成王亦當以率時祖考為孝夙夜敬止則可以繼陟降庭止之道矣易曰敬以直内惟敬則能直 漢書匡衡曰詩雲??在疚言成王喪畢思慕意氣未能平也蓋所以就文武之業崇大化之本也 闵予小子一章十一句 虞惇按陟降庭止朱注雲楚辭三公揖讓登降堂隻顔師古注匡衡引詩亦雲鬼神上下臨其朝廷今考毛鄭而下說詩之家俱訓庭為直大田既庭且碩韓奕幹不庭方周官四征弗庭古皆訓為直故今從其舊 訪落嗣王謀於廟也 蘇氏曰闵予小子成王朝廟将繼祖考之詩訪落謀所以繼之之詩也 訪予落止率時昭考於乎悠哉朕未有艾将予就之繼猶判渙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紹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止哉艾平上去一韻渙難一韻下家平上一韻末二句無韻】 賦也 毛傳訪謀落始率循也 孔疏昭考武王也毛傳悠遠也 孔疏艾曆也 毛傳判分渙散也鄭箋紹繼也休美也皇考亦武王也 鄭箋成王始即政自以承聖父之業懼不能遵其道德故於廟中與羣臣謀始即政之事 蘇氏曰言我将謀之於始以循我昭考武王之道然而其道遠矣予不能及也将使予勉強以就之而所以繼之者猶恐其判渙而不合也 李氏曰今将紹文王直道於上下俯仰於家未嘗少離庶幾賴皇考之休有以保明其身也 王氏曰保其身無危亡之憂明其身無昏塞之患 李氏曰人君者天下之本也始即位者又人君之本也始即位而知所戒懼歎眇躬之涼薄苦前哲之高遠惟恐有忝祖父之訓宜其以中人之質而保盈成之業也 訪落一章十二句 虞惇按鄭氏以率時昭考為羣臣之言於乎悠哉以下為成王之言非也下篇敬之乃先述羣臣之言而成王答之耳紹庭上下陟降厥家鄭謂繼文王陟降庭止之道上下羣臣之職使有次序亦屬衍說朱注訓庭為朝庭之庭說已見前篇 敬之羣臣進戒嗣王也 申公說成王受羣臣之戒而述其言 敬之敬之天維顯思命不易哉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士日監在茲維予小子不聰敬止日就月将學有緝熙于光明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平上通韻】 賦也 朱注顯明也思語辭 毛傳士事也 鄭箋将行也佛弼同輔也仔肩任也 朱注羣臣進戒於王曰敬之哉敬之哉天道甚明其命不易保也無謂其高而不吾察當知其聰明明畏常若陟降於吾之所為無日不臨監乎此者王不可以不敬也 歐陽氏曰王乃答羣臣見戒之意為謙讓之辭曰我小子不聰明於敬天之道但當以日月勉強積學而增緝廣大至於其道光明更賴羣臣輔助我所負荷之任而告示我以顯然可修之德行則庶乎其可及也 許氏曰陟降厥士天無事而不在也日監在茲天無時而不在也君子所以無不敬也孔疏日就謂學之使每日有成就月将謂至於一 月則有可行言習之以積漸也 朱氏曰有聖人之學有賢人之學緝熙敬止聖人之學也緝熙光明賢人希聖之學也而皆以敬為主 張氏曰德行固道之顯者也而成王尚欲使示之以顯德行者蓋學之始當然也以其德行之幽者未足以知之故曰顯德行非獨成王為然伊尹之告太甲曰明言烈祖之成 德夫以言為未足而明言之未足以言祖之道而言祖之烈未足以言德之妙而言德之成則亦以太甲始進於學故也 春秋傳詩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猶無不難也無不懼也敬之一章十二句 虞惇按鄭以命不易哉為吉兇不變易曰監在茲為轉運日月施其所行皆非也學有緝熙于光明雲學於有光明之光明者謂賢中之賢也尤迂曲不可通說已見大雅文王篇至雲成王自知未能成文武之功周公始有居攝之志更屬衍說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攝政行事豈待祭廟見羣臣自陳不能然後攝政耶其亦固哉高叟之為詩矣 小毖嗣王求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