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二
關燈
小
中
大
也葵揆也膍厚也戾至也鄭箋楊木之舟浮於水上泛泛然東西無所定舟
人以绋繋其緌以制行之 毛傳言明王能維持諸侯也 蘇氏曰天下之諸侯撫之則懷棄之則去亦如舟之無定也 孔疏天子於是揆度其功德而命賜之以禮樂又以福祿優厚之 嚴氏曰諸侯於是優哉遊哉而戾止於天子之庭矣 孔叢子孔子曰於采菽見古之明王所以敬諸侯也
采菽五章章八句
虞惇按朱注此天子所以答魚藻也與前篇鴛鴦之義同未知何據赤芾二句注屬賦其實以興彼交匪纾非賦也平平左右亦從鄭不從朱鄭唯以維柞之枝為喻繼世相承泛泛楊舟為喻諸侯治民禦以禮法屬衍說其餘皆得之
角弓父兄刺幽王也不親九族而好讒佞骨肉相怨故作是詩也
漢書杜邺曰人情恩深者其養謹愛至者其求詳夫戚而不見殊孰能無怨此棠棣角弓之詩所以作也
騂騂角弓翩其反矣兄弟昏姻無胥遠矣
興也 毛傳騂騂調和也 朱注角弓以角飾弓也翩反貌 鄭箋胥相也
歐陽氏曰弓之為物其體往來張之則内向而來弛之則外反而去 蘇氏曰譬之兄弟昏姻親之則合而疎之則離是以告之使無相遠也 鄭箋骨月之親無相疎遠相疎遠則親親之望易以成怨 陳氏曰詩刺王不親九族而曰兄弟昏姻頍弁亦曰兄弟甥舅則知兄弟者父族也甥舅昏姻者母族妻族也
爾之遠矣民胥然矣爾之教矣民胥傚矣【遠然平上通韻】
賦也 鄭箋爾斥王也
鄭箋言上之化下不可不慎
此令兄弟綽綽有裕不令兄弟交相為瘉【平去通韻】賦也 鄭箋令善也 毛傳綽綽寛也裕饒瘉病也朱注王化之不善此善兄弟則綽綽有裕而不變
彼不善之兄弟則由此而交相病矣 孔疏天下善人少惡人多
民之無良相怨一方受爵不讓至于已斯亡【平去通韻】賦也 朱注一方彼一方也 毛傳爵祿也
王氏曰民喪其良心不參彼己之曲直躬自薄而厚責於人也則各相怨於一方矣 朱注相怨者各據其一方耳若以責人之心責已愛已之心愛人使彼已之間交見而無蔽則豈有相怨者哉 毛傳爵祿不以相讓故怨禍及之比周而黨愈少鄙争而名愈辱求安而身愈危 歐陽氏曰貪争不已至於亡身也 朱氏曰此言民之化於上殆有甚焉者也
老馬反為駒不顧其後如食宜饇如酌孔取【後音戶平上去通韻】
比也 毛傳饇飽也 朱注孔甚也
鄭箋老馬反以為駒而用之喻王見老人反侮慢之如幼穉不自顧念後至年老人之遇已亦将然 呂氏曰不知長少之義慢老而虐之其快意不顧如食者但知稱其饇飽之欲酌者但知多取曾不少加斟量也 孔疏虞夏殷周天下之盛王也未有遺年者況其宗族之老者乎故九族不宜慢之
母教猱升木如塗塗附君子有徽猷小人與屬【去入通韻】
比也 毛傳猱猿屬塗泥附着也徽美也 鄭箋猷道也屬連屬也
劉氏曰小人之為不善皆其所自能不必教之也王又疎薄骨肉為不善於上以倡之是猶教猱升木而以塗塗附其塈且相着不可脫矣非為上之道也故陳為上之道曰君子有徽猷則小人與屬矣先王有至德要道民用和睦正其五品示之孝友是之謂徽猷 呂氏曰親親長長之道乃民之良心非由外铄也宜其與屬而不可解矣 孔疏人性皆有仁義因其性而道之故教之必從
雨雪瀌瀌見晛曰消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比也 孔疏瀌瀌雪盛貌 毛傳晛日氣也 蘇氏曰遺予也 王氏曰婁數也
王氏曰雨雪之盛瀌瀌然見日而消矣譬之君子自昭明德以在民上則民之惡德消矣 歐陽氏曰今王不以恩意下及九族而自居驕傲日以益甚其何能化民哉 漢書劉向曰君子道長小人道消則政日治故為泰泰者通而治也詩雲雨雪麃麃見晛聿消
雨雪浮浮見晛曰流如蠻如髦我是用憂
比也 毛傳浮浮猶瀌瀌也流流而去也 鄭箋蠻南蠻也髦夷髦也
歐陽氏曰言骨肉相殘如夷狄無仁恩禮義也角弓八章章四句
虞惇按老馬反為駒朱注雲但知讒害人以取爵位而不自知其不勝任如老馬憊矣而反自以為駒竊意此詩乃刺王不親九族不應連章叙小人之貪爵位也歐陽氏曰讒人變易善惡乃以老馬為駒亦成贅義今從毛鄭之舊如食宜饇如酌孔取毋教猱升木鄭箋誤莫肯下遺箋注俱誤今從歐陽氏
菀柳刺幽王也暴虐無親而刑罰不中諸侯皆不欲朝言王者之不可朝事也
有菀者柳不尚息焉上帝甚蹈無自昵焉俾予靖之後予極焉
興也 毛傳菀茂木也 鄭箋尚庶幾也 孔疏上帝斥王也 毛傳蹈動昵近也 歐陽氏曰靖安也毛傳極至也
蘇氏曰諸侯願庇於王如行道之人無不庶幾息於茂柳者徒以王變動不恒故相戒以無自昵近恐得罪也 陳氏曰且俾我安之待其改惡從善而後我至焉言朝王也
有菀者柳不尚愒焉上帝甚蹈無自瘵焉俾予靖之後予邁焉
興也 毛傳愒息瘵病也 李氏曰邁往也 歐陽氏曰謂待其可往朝而後往也
有鳥高飛亦傅于天彼人之心于何其臻曷予靖之居以兇矜【矜古居銀反後同】
興也 鄭箋傅臻皆至也彼人斥王也 呂氏曰矜驕矜也
鄭箋鳥之高飛極至於天耳幽王之心於何所至乎言轉側無常人莫知其所屆也 呂氏曰前二章猶欲靖以待王之改然後往朝此章言王心不可測度不知其悛改之期也故歎曰曷為予靖以待之乎王且自居以兇暴驕矜其惡日熾也於是乎絶意於王室矣
菀柳三章章六句
虞惇按上帝甚蹈之蹈鄭箋讀為悼雲中心悼病非也朱注又改作神據戰國策以改經恐未可為訓俾予靖之二句注與箋小異曷予靖之二句注别為一說皆未安今從東萊讀詩記
桑扈之什十篇四十三章二百八十二句
讀詩質疑卷二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