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
關燈
小
中
大
則賦也集注以為興而不言取興之義竊意采莫是言其儉勤亦非必之子之親行采莫也故以為賦而興雲
園有桃刺時也大夫憂其君國小而迫而儉以啬不能用其民而無德教日以侵削故作是詩也
園有桃其實之殽心之憂矣我歌且謡不我知者謂我士也驕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虞惇曰比也 朱注殽猶食也 毛傳曲合樂曰歌徒歌曰謡 鄭箋彼人謂君也
孔疏園有桃得其實為之殽喻國有民得其力為君用 程氏曰國有民雖寡能用則治今不能用其民故心憂之 朱注彼不知我心者見其歌謠而反以為驕且曰彼之所為己是矣而子之言獨何為哉蓋舉國之人莫覺其非而反以憂之者為驕也於是憂者重嗟歎之以為此之可憂初不難知彼之非我特未之思耳誠思之則将不暇非我而自憂矣 王氏曰儉而非之則疑於驕 程氏曰此詩可謂憂深思遠矣所刺者不能用其民耳不能用其民則不能治豈複有德敎其緻侵削可知也國無政事則亡故詩人憂思之深也
園有棘其實之食心之憂矣聊以行國不我知者謂我士也罔極彼人是哉子曰何其心之憂矣其誰知之其誰知之蓋亦勿思
比也 陸氏曰棘酸棗也 鄭箋聊且畧之辭也毛傳行國出行國中以寫憂也 範氏曰罔極言責君無已也
虞惇曰酸棗非美實而亦可食喻雖小國寡民亦可用 謝氏曰使忠臣義士之心畧見知於人通國上下不羣吠而衆惡之問其所憂者何說今之所當行者何事急為扶颠持危之謀者豈至驟滅其國哉國雖亡未必如是之速也
園有桃二章章十二句
虞惇按鄭箋魏君薄稅省用徒食園桃桃非常食之物於理未通今從毛傳朱注園有桃則其實之殽矣心有憂則我歌且謡矣以兩則字兩矣字相應為興所謂興之不取義者也今亦從毛傳斷屬比不我知今本作不知我依唐石經改正
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國迫而數侵削役乎大國父母兄弟離散而作是詩也
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無已上慎旃哉猶來無止【關中李因笃雲父曰嗟予子行役本一句讀而子字於句半為韻與已哉止平上通韻下二章亦然】
賦也 毛傳山無草木曰岵 鄭箋無已無懈倦也蘇氏曰上猶尚也 毛傳旃之也 朱注止止於
彼也生則來歸死則止而不來矣
蘇氏曰孝子登高以望其父而不見思其将行之戒以自慰也 張氏曰直述所以念父之意未若思父所以念己之心之為深切也
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無寐上慎旃哉猶來無棄【屺母季寐哉棄平上去通韻】
賦也 毛傳山有草木曰屺季少子也 王氏曰愛少子者婦人之情也 毛傳無寐無耆寐也 呂氏曰無棄無棄母而不歸也
陟彼岡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必偕上慎旃哉猶來無死【弟偕哉死平上通韻】
賦也 蘇氏曰必偕必與同役者偕無獨行也顧氏曰觀陟岵而魏之所以役其民者可知觀碩鼠而魏之所以賦其民者可知也嗟乎時使薄歛是何人哉
陟岵三章章六句
虞惇按上慎旃哉鄭箋雲上者謂在軍事作部列時也不若從蘇氏作尚夙夜無寐夙夜必偕朱注但為勞苦之辭今從舊說
十畝之間刺時也言其國削小民無所居焉
虞惇按魏國雖削小無一夫十畝之理且國小則民寡何至民無所居序說贅也 申公說政亂國危賢者不樂仕於其朝而思與友歸於農畝也水經注故魏國城南西二面并去大河可二十餘裡北去首山十餘裡處河山之間土地迫隘故魏風着十畝之詩
十畝之間兮桑者閑閑兮行與子還兮
賦也 張氏曰十畝之間郊外場圃之地也 朱注閑閑往來自得也行猶将也還歸也
蘇氏曰此君子不樂仕於其朝之詩也曰雖十畝之田桑者閑閑其可樂也行與子歸居之夫有十畝之田其所以為樂者亦鮮矣而可以易仕之樂則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