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12
關燈
小
中
大
子遊曰:“子夏之門人小子,當灑掃應對進退,則可矣,抑末也。本之則無,如之何?”子夏聞之,曰:“噫,言遊過矣!君子之道,孰先傳焉?孰後倦焉?譬諸草木,區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誣也?有始有卒者,其惟聖人乎!”
辜講
談到另一位學生(子夏)的幾個學生,孔子的一位學生(子遊)說:“這幾個年輕人在态度和行為上做得很好,這隻是一些小事情;但是至于真正學習的基礎,他們還沒有做到。”
當受到批評的學生的老師(子夏)聽到這樣的評論,他對另一位學生(子遊)說:“這樣你就錯了。在教育他們的時候,聰明而高尚的人應當考慮什麼事情最重要,應先教;什麼事情重要性其次,允許暫時忽略。就像對待植物一樣,可以感覺學生的情況,按照學生的能力,分門别類的教給學生。聰明而高尚的人在教育的時候,不應該欺騙學生。因為隻有聖人可以立即抓住原則的開始和結尾。”
辜講
談到另一位學生(子夏)的幾個學生,孔子的一位學生(子遊)說:“這幾個年輕人在态度和行為上做得很好,這隻是一些小事情;但是至于真正學習的基礎,他們還沒有做到。”
當受到批評的學生的老師(子夏)聽到這樣的評論,他對另一位學生(子遊)說:“這樣你就錯了。在教育他們的時候,聰明而高尚的人應當考慮什麼事情最重要,應先教;什麼事情重要性其次,允許暫時忽略。就像對待植物一樣,可以感覺學生的情況,按照學生的能力,分門别類的教給學生。聰明而高尚的人在教育的時候,不應該欺騙學生。因為隻有聖人可以立即抓住原則的開始和結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