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15
關燈
小
中
大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不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辜講
提到當時一些公衆人物,孔子說:“這些卑鄙可恥的人呀!怎麼可能同這些人同流合污去為國家利益效力呢?沒有取得職位的時候,他們隻想着如何才能得到職位;在得到職位以後,隻想着害怕失去職位;在害怕失去職位的恐懼中,還有什麼事情他們不能做呢!”
辜解
昔司馬溫公論言官當以三事為先,一不愛富貴,二重惜名節,三曉知治體。三者具而始可稱谏官,然兼之者難矣。國朝陳黃中與王次山論谏臣書雲:“禦史之職,本無所不當言,而其要在裨主德、肅紀綱、持大體而已。”近日江春霖禦史因參權貴褫職,遂恝然去官歸鄉。由此直聲震朝野,人皆曰真禦史。餘謂江禦史不畏強禦,此顧名節也,恝然挂冠而去,此不愛富貴也,然今日國事如此之陵夷,豈是如前代朝有大奸大慝,竊政柄以抑揚威福所使然耶?特以上下皆以頑頓無恥為有度,以模棱兩可為合宜,不學無術以自是其愚,植黨乾沒以自神其智,此真患得思失之鄙夫,而皆足以亡人家國也。
編者注
當年,司馬光評論說,作為一個言官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質,一是不愛慕榮華,二是愛惜自己的名聲氣節,三是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隻有兼具這三種品格才能成為一個好禦史,然而這是非常困難的!本朝陳黃中給王次山寫信評論進谏的言官說:“禦史的職責,本就應該無所不說,要點就是在彌補主上的德行、維護國家綱常、堅持大原則而已。”最近,江春霖禦史因為彈劾權貴而被開除,遂憤然辭去官職歸隐鄉裡,因此名聲響徹朝野,大家都說他是一個“真禦史”。我認為江禦史不畏懼權貴,這是重視名聲氣節;毅然辭職歸隐,這是不愛慕富貴。但是現在國事敗壞,難道僅僅是和以前各個朝代一樣,朝中有大奸大惡,把持大權、作威作福造成的嗎?我認為,上上下下全部把愚昧無恥當做能自我控制,把模棱兩可當做合乎時世,官員不學無術還自欺欺人,拉幫結派來裝點自己的智慧,這全部都是患得患失的小人所做的,而能讓國家滅亡的現象啊。
辜講
提到當時一些公衆人物,孔子說:“這些卑鄙可恥的人呀!怎麼可能同這些人同流合污去為國家利益效力呢?沒有取得職位的時候,他們隻想着如何才能得到職位;在得到職位以後,隻想着害怕失去職位;在害怕失去職位的恐懼中,還有什麼事情他們不能做呢!”
辜解
昔司馬溫公論言官當以三事為先,一不愛富貴,二重惜名節,三曉知治體。三者具而始可稱谏官,然兼之者難矣。國朝陳黃中與王次山論谏臣書雲:“禦史之職,本無所不當言,而其要在裨主德、肅紀綱、持大體而已。”近日江春霖禦史因參權貴褫職,遂恝然去官歸鄉。由此直聲震朝野,人皆曰真禦史。餘謂江禦史不畏強禦,此顧名節也,恝然挂冠而去,此不愛富貴也,然今日國事如此之陵夷,豈是如前代朝有大奸大慝,竊政柄以抑揚威福所使然耶?特以上下皆以頑頓無恥為有度,以模棱兩可為合宜,不學無術以自是其愚,植黨乾沒以自神其智,此真患得思失之鄙夫,而皆足以亡人家國也。
編者注
當年,司馬光評論說,作為一個言官應該具備以下三個特質,一是不愛慕榮華,二是愛惜自己的名聲氣節,三是通曉治理國家的道理,隻有兼具這三種品格才能成為一個好禦史,然而這是非常困難的!本朝陳黃中給王次山寫信評論進谏的言官說:“禦史的職責,本就應該無所不說,要點就是在彌補主上的德行、維護國家綱常、堅持大原則而已。”最近,江春霖禦史因為彈劾權貴而被開除,遂憤然辭去官職歸隐鄉裡,因此名聲響徹朝野,大家都說他是一個“真禦史”。我認為江禦史不畏懼權貴,這是重視名聲氣節;毅然辭職歸隐,這是不愛慕富貴。但是現在國事敗壞,難道僅僅是和以前各個朝代一樣,朝中有大奸大惡,把持大權、作威作福造成的嗎?我認為,上上下下全部把愚昧無恥當做能自我控制,把模棱兩可當做合乎時世,官員不學無術還自欺欺人,拉幫結派來裝點自己的智慧,這全部都是患得患失的小人所做的,而能讓國家滅亡的現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