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5
關燈
小
中
大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辜講
孔子說:“當處理一個大國的各種事務方針的時候,應做到全心全力,方針正确,施令及時;在公共開支方面應節儉有效,維護大衆福利;征用民工應在每年适當的時段。”
辜解
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朱子解“敬事而信”曰:“敬其事而信于民。”餘謂“信”當做“有恒”解。如唐詩“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兒。”猶憶昔年徐緻祥劾張文襄,折内有參其“起居無節”一款,後經李翰章覆奏曰:“張之洞治簿書至深夜,問有是事。”然譽之者曰:“夙夜在公。”非之者曰:“起居無節。”按:夙夜在公,則敬事也;起居無節,則無信也。敬事如無信,則百事俱廢,徒勞而無功。西人治國行政,所以能百廢俱舉者,蓋僅得《論語》“敬事而信”一語。昔宋趙普謂:“半部《論語》可治天下。”餘謂:“此半章《論語》亦可以振興中國。”今日中國官場上下果能敬事而信,則州縣官不緻于三百六十日中有三百日皆在官廳上過日子矣。又憶劉忠誠薨,張文襄調署兩江,當時因節省經費,令在署幕僚皆自備夥食,幕屬苦之,有怨言。适是年會試題為“道千乘”一章,餘因戲謂同僚曰:“我大帥可謂敬事而無信,節用而不愛人,使民無時。人謂我大帥學問貫古今,餘謂我大帥學問即一章《論語》,亦僅通得一半耳。”聞者莫不捧腹。
編者注
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朱熹解釋為“敬事而信”,說:“嚴肅對待本職工作取信于民。”我認為“信”字應該解釋為“有恒”。比如唐詩“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兒。”
還記得當年徐緻祥(清末官吏,鹹豐年間擔任庶吉士)彈劾張文襄(即張之洞,清代洋務運動倡導者之一)的折子上,有指責“工作休息沒有節制”這麼一條,後經李翰章(清末重臣,李鴻章的哥哥)改為“張之洞詢問職責内的事,工作到深夜”,也就是稱贊他的說“夜晚也工作”,诽謗他的就說“工作休息沒有節制”。“夜晚也工作”就是“敬事”,“工作休息沒有節制”就是“無信”。嚴肅對待工作但是沒有信用,那麼就一事無成。西方人治理國家,能夠各項政策都被落實,就是得到了《論語》中“敬事而信”這一條的精髓啊!宋代的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可治天下。”我說:“這半章《論語》也可以振興中國。”現在中國官場上上下下如果都能敬事而信,那麼各個地方官就不至于一年三百六十天中有三百天都在辦公室中熬時間了。
又想起當年劉忠誠公(即劉坤一,清末重臣)病逝,張之洞大人調任兩江總督,為了節省經費,命令所有的幕僚全部自備夥食,有的幕屬因此叫苦連天,發出怨言。恰好當年會試的考題是“道千乘”這一章,我于是跟同事開玩笑說:“我們大帥張之洞可以算得上是敬事但無信了,節用而不愛人,壓榨幕僚不講究工作時間,别人稱贊我們大帥學問貫通古今,我則認為大帥的學問就算是一章《論語》,也就是隻通曉一半啊。”聽到這話的人無不大笑。
辜講
孔子說:“當處理一個大國的各種事務方針的時候,應做到全心全力,方針正确,施令及時;在公共開支方面應節儉有效,維護大衆福利;征用民工應在每年适當的時段。”
辜解
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朱子解“敬事而信”曰:“敬其事而信于民。”餘謂“信”當做“有恒”解。如唐詩“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兒。”猶憶昔年徐緻祥劾張文襄,折内有參其“起居無節”一款,後經李翰章覆奏曰:“張之洞治簿書至深夜,問有是事。”然譽之者曰:“夙夜在公。”非之者曰:“起居無節。”按:夙夜在公,則敬事也;起居無節,則無信也。敬事如無信,則百事俱廢,徒勞而無功。西人治國行政,所以能百廢俱舉者,蓋僅得《論語》“敬事而信”一語。昔宋趙普謂:“半部《論語》可治天下。”餘謂:“此半章《論語》亦可以振興中國。”今日中國官場上下果能敬事而信,則州縣官不緻于三百六十日中有三百日皆在官廳上過日子矣。又憶劉忠誠薨,張文襄調署兩江,當時因節省經費,令在署幕僚皆自備夥食,幕屬苦之,有怨言。适是年會試題為“道千乘”一章,餘因戲謂同僚曰:“我大帥可謂敬事而無信,節用而不愛人,使民無時。人謂我大帥學問貫古今,餘謂我大帥學問即一章《論語》,亦僅通得一半耳。”聞者莫不捧腹。
編者注
孔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朱熹解釋為“敬事而信”,說:“嚴肅對待本職工作取信于民。”我認為“信”字應該解釋為“有恒”。比如唐詩“早知潮有信,嫁于弄潮兒。”
還記得當年徐緻祥(清末官吏,鹹豐年間擔任庶吉士)彈劾張文襄(即張之洞,清代洋務運動倡導者之一)的折子上,有指責“工作休息沒有節制”這麼一條,後經李翰章(清末重臣,李鴻章的哥哥)改為“張之洞詢問職責内的事,工作到深夜”,也就是稱贊他的說“夜晚也工作”,诽謗他的就說“工作休息沒有節制”。“夜晚也工作”就是“敬事”,“工作休息沒有節制”就是“無信”。嚴肅對待工作但是沒有信用,那麼就一事無成。西方人治理國家,能夠各項政策都被落實,就是得到了《論語》中“敬事而信”這一條的精髓啊!宋代的宰相趙普說:“半部《論語》可治天下。”我說:“這半章《論語》也可以振興中國。”現在中國官場上上下下如果都能敬事而信,那麼各個地方官就不至于一年三百六十天中有三百天都在辦公室中熬時間了。
又想起當年劉忠誠公(即劉坤一,清末重臣)病逝,張之洞大人調任兩江總督,為了節省經費,命令所有的幕僚全部自備夥食,有的幕屬因此叫苦連天,發出怨言。恰好當年會試的考題是“道千乘”這一章,我于是跟同事開玩笑說:“我們大帥張之洞可以算得上是敬事但無信了,節用而不愛人,壓榨幕僚不講究工作時間,别人稱贊我們大帥學問貫通古今,我則認為大帥的學問就算是一章《論語》,也就是隻通曉一半啊。”聽到這話的人無不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