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四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五十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禮記注疏第四十二
有父之喪至附于王父也【雜記下】
考異古本注卒事既祭下去麻則用顈下共有也字疏有變除喪祭之節【二葉右三行】宋闆無祭字 未知然否自依録之【三葉右七行】自作且 其祖傳入高祖廟【三葉左六行】傳作傅
大夫士将至則次于異宮
考異宋闆疏以其期喪緩于父母【五葉右五行】緩上有差字
曾子問曰至必有前驅
考異古本注屍式以禮下有也字疏故出舍雲之宮館【五葉左三行】宋闆雲作公
父母之喪将祭而昆弟死
考異古本經雖虞附亦然下有也字注則是昆弟異宮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疾病或歸者足利本或下有有字 為新喪略威儀略作異儀下有也字釋文補脫适子丁曆反為新于僞反下為人說同疏雲有父母之喪當在殡宮者既遭父母之喪兄弟悉應同在殡宮【六葉左三行】宋闆無當在殡宮者既遭父母之喪十一字謂升一等而後散升不連歩也【四行】無散字
自諸侯達諸士
考異宋闆疏祥酬之前皆為之也【七葉右五行】祥作旅
子貢問喪至不可奪喪也
考異古本注容止可觀下有也字
三年之喪至廬嚴者也
考異古本注非有其實則不居下有也字疏及此經雲三年之喪【八葉左八行】宋闆無雲字 下與人居者即坐也【九葉右五行】者作居
妻視叔父母
考異古本經長中下殇視成人殇上有之字
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内除
考異古本注而哀未忘下有也字
視君之母與君之妻
考異古本經視君之母與君之妻無下君之二字宋闆足利本同
免喪之外行于道路
考異古本經必有以異于人也無也字注名與親同下足利本有者字疏必有殊異于無憂之人【十葉右八行】宋闆憂作喪
補遺古本注如是則其餘無則字
祥主人之除也
考異古本注既祭乃服禫服朝服綅冠無朝服二字釋文朝直遙反及下武叔朝皆同元文及上有注字疏則祥後并禫服【十一葉右五行】宋闆禫作禮 故着缟冠素纰麻衣【八行】故作加
補遺宋闆疏禫禮之後【十一後左一行】禮作祭
子遊曰既祥雖不當缟者
考異古闆注雖不及時時作事 反服反素缟麻衣也無下反字
存舊禮記正義卷第五十二【宋闆】謹按當袒大夫至為卷首
當袒大夫至
補遺古本經絶踴而拜之無而字
祝稱蔔葬虞子孫曰哀
考異古本經弟曰伯子某無曰字注其祖某甫其作某釋文稱徐尺證反下有注祝稱同四字補脫相為于僞反下賓為飯為其同疏故鄭注于子孫通稱可知也【十四葉右一行】宋闆稱下有名字
古者貴賤皆杖
考異古本注車輪之官下有也字
補遺宋闆疏其杖而鄙防【十四葉右七行】而作不
或問于曽子曰至不見大飨乎
考異古本注言傷廉也言下有其字疏載之車而去【十五葉左三行】宋闆無車字
三年之喪以其喪拜
考異古本注曰吉拜下有也字
三年之喪如或遺之酒肉
考異宋闆疏雖受之而不得食也【十六葉左三行】而作猶
如君命則不敢辭
考異古本注施惠于人下有也字釋文施始緻反正誤緻當作防
補異釋文施始緻反【十六葉】緻作防
期之喪至待盈坎
考異古本注爛脫在此下有耳字足利本同 執绋之屬下殡不在己族者下必助主人之事下四十丁壯之時下共有也字 相聞姓名來防喪事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釋文禫大感反元文無此音
喪食雖惡至謂之無子
考異古本注酪酢酨下有也字
非從柩與反哭無免于堩
考異古本注堩道路下有也字
三年之喪至何常聲之有
考異古本經三年之喪祥而從政祥上有既字足利本同注此謂庶人也作此則謂庶民也 謂給繇役下有也字釋文彌五兮反元文彌下有徐字
補遺古本經二年之喪二作三宋闆足利本同
卒哭而諱至同名則諱
考異古本注諱羣祖下有也字 則子可盡曾祖之親也無可字釋文補脫重則直龍反疏是有諱也【二十三葉右四行】宋闆無是字 于己為從祖姑【五行】無為字 是為從祖兄弟諱而生文也【二十四葉右二行】兄作昆正嘉同
補遺宋闆疏為母所為【二十三葉左三行】上為作謂
以喪冠者雖三年
考異古本注雖或為唯下有也字
補遺宋闆疏雲如遭喪【二十四葉左三行】如作始
大功之末可以冠子
考異古本注因喪而冠之下有也字足利本而作也為非
補遺宋闆疏以待祭訖【二十六葉右五行】以作必 未可以言冠【七行】言作吉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五十四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五十四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禮記注疏第四十二
有父之喪至附于王父也【雜記下】
考異古本注卒事既祭下去麻則用顈下共有也字疏有變除喪祭之節【二葉右三行】宋闆無祭字 未知然否自依録之【三葉右七行】自作且 其祖傳入高祖廟【三葉左六行】傳作傅
大夫士将至則次于異宮
考異宋闆疏以其期喪緩于父母【五葉右五行】緩上有差字
曾子問曰至必有前驅
考異古本注屍式以禮下有也字疏故出舍雲之宮館【五葉左三行】宋闆雲作公
父母之喪将祭而昆弟死
考異古本經雖虞附亦然下有也字注則是昆弟異宮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疾病或歸者足利本或下有有字 為新喪略威儀略作異儀下有也字釋文補脫适子丁曆反為新于僞反下為人說同疏雲有父母之喪當在殡宮者既遭父母之喪兄弟悉應同在殡宮【六葉左三行】宋闆無當在殡宮者既遭父母之喪十一字謂升一等而後散升不連歩也【四行】無散字
自諸侯達諸士
考異宋闆疏祥酬之前皆為之也【七葉右五行】祥作旅
子貢問喪至不可奪喪也
考異古本注容止可觀下有也字
三年之喪至廬嚴者也
考異古本注非有其實則不居下有也字疏及此經雲三年之喪【八葉左八行】宋闆無雲字 下與人居者即坐也【九葉右五行】者作居
妻視叔父母
考異古本經長中下殇視成人殇上有之字
親喪外除兄弟之喪内除
考異古本注而哀未忘下有也字
視君之母與君之妻
考異古本經視君之母與君之妻無下君之二字宋闆足利本同
免喪之外行于道路
考異古本經必有以異于人也無也字注名與親同下足利本有者字疏必有殊異于無憂之人【十葉右八行】宋闆憂作喪
補遺古本注如是則其餘無則字
祥主人之除也
考異古本注既祭乃服禫服朝服綅冠無朝服二字釋文朝直遙反及下武叔朝皆同元文及上有注字疏則祥後并禫服【十一葉右五行】宋闆禫作禮 故着缟冠素纰麻衣【八行】故作加
補遺宋闆疏禫禮之後【十一後左一行】禮作祭
子遊曰既祥雖不當缟者
考異古闆注雖不及時時作事 反服反素缟麻衣也無下反字
存舊禮記正義卷第五十二【宋闆】謹按當袒大夫至為卷首
當袒大夫至
補遺古本經絶踴而拜之無而字
祝稱蔔葬虞子孫曰哀
考異古本經弟曰伯子某無曰字注其祖某甫其作某釋文稱徐尺證反下有注祝稱同四字補脫相為于僞反下賓為飯為其同疏故鄭注于子孫通稱可知也【十四葉右一行】宋闆稱下有名字
古者貴賤皆杖
考異古本注車輪之官下有也字
補遺宋闆疏其杖而鄙防【十四葉右七行】而作不
或問于曽子曰至不見大飨乎
考異古本注言傷廉也言下有其字疏載之車而去【十五葉左三行】宋闆無車字
三年之喪以其喪拜
考異古本注曰吉拜下有也字
三年之喪如或遺之酒肉
考異宋闆疏雖受之而不得食也【十六葉左三行】而作猶
如君命則不敢辭
考異古本注施惠于人下有也字釋文施始緻反正誤緻當作防
補異釋文施始緻反【十六葉】緻作防
期之喪至待盈坎
考異古本注爛脫在此下有耳字足利本同 執绋之屬下殡不在己族者下必助主人之事下四十丁壯之時下共有也字 相聞姓名來防喪事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釋文禫大感反元文無此音
喪食雖惡至謂之無子
考異古本注酪酢酨下有也字
非從柩與反哭無免于堩
考異古本注堩道路下有也字
三年之喪至何常聲之有
考異古本經三年之喪祥而從政祥上有既字足利本同注此謂庶人也作此則謂庶民也 謂給繇役下有也字釋文彌五兮反元文彌下有徐字
補遺古本經二年之喪二作三宋闆足利本同
卒哭而諱至同名則諱
考異古本注諱羣祖下有也字 則子可盡曾祖之親也無可字釋文補脫重則直龍反疏是有諱也【二十三葉右四行】宋闆無是字 于己為從祖姑【五行】無為字 是為從祖兄弟諱而生文也【二十四葉右二行】兄作昆正嘉同
補遺宋闆疏為母所為【二十三葉左三行】上為作謂
以喪冠者雖三年
考異古本注雖或為唯下有也字
補遺宋闆疏雲如遭喪【二十四葉左三行】如作始
大功之末可以冠子
考異古本注因喪而冠之下有也字足利本而作也為非
補遺宋闆疏以待祭訖【二十六葉右五行】以作必 未可以言冠【七行】言作吉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一百五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