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不成為國君 故以得命服為安下有也字 猶愈乎不作猶愈乎不得也一本作猶愈不得謹按古本得字下補入命字不知據何本也釋文【十三葉】補脫愈羊主反謹按箋猶愈乎不
補遺古本注心不自安不作未宋闆同
有杕之杜
考異古本注肯可下有也字 君不求之之作也一本作之 極歡以待之下有也字釋文宗族本亦作宗族【十四葉】元文下族作矣 周韓詩作右【十六葉】元文作道周周曲也韓詩周右也疏武公專在已身【十四葉左七行】宋闆在作任
補遺古本序兼其宗族下有矣字注特生之杜然下有也字二本同
葛生
考異古本注居家而怨思下有之也二字傳外成于他家下同 予我下有也字 其今無于此下有之也二字 齊而行事下有也字 獨自潔明下有耳也二字故極言之以盡情作故極之以盡其情也宋闆亦無
言字 情之盡下有也字釋文齊本亦作齊【十七葉】元文下齊作齋 箧曰牒反【同上】曰作口 韣本亦作獨【同上】獨作防 又作□正誤□當作椟【補遺據元文】疏三年傳雲【十六葉左二行】宋闆三作二
補遺古本序好攻戰好上有獻公二字注蔹生蔓生下有而字 其今無于此其下有人字 齊則角枕齊作齋二本同
采苓
考異一本經人之為言為作僞下文注同 古本苟亦無從從作縱一本作從注幽辟辟作僻下同 然而今之采者采下有苓字一本無 有似而非一本非下有者字 且無答然下何所得下共有也字 無與勿用也也上有之字存舊唐國十有二篇三十三章二百三句
補遺古本注皆雲采此苓雲下有我字
毛詩注疏第六【六之三】
存舊秦車鄰诂訓傳第十一毛詩國風鄭氏箋
秦譜
考異宋闆疏鄭語公【一葉左四行】公作雲 地謂靡迆【三葉左七行】地作迆 東拓上境【九行】上作土 不須複言其西【九行】複作便 驷鐵小戎【四葉左八行】鐵作驖謹按上文【四行】驷鐵同今本非也
車鄰
考異古本序侍禦之好焉下有秦仲周宣王大夫也八字注注白颠的颡也也上有之字 使傳告之下有也字始有此臣下各得其宜下并同 謂仕焉而去仕他國焉下一本有也字下仕作在 言将後寵祿也後下有于字疏上其禦曰【七葉左四行】宋闆上作止
存舊車鄰三章其一章四句二章章六句
補遺釋文耊田結反【七葉】結作節疏天子寺人【六葉左五行】宋闆子作官
驷驖
考異古本注秦始附庸也始下有為字一本作秦仲始為附庸也 驖骊下有也字下傳于上下者下同 言襄公親賢也也上有之字 時是下羣獸下其所下共有也字 從禽之左射之也禽下有獸字 言公善射下有之也二字 四種之馬下有也字 置鸾于镳異于乘車也镳下有者字 時所為也也上有之字疏正義曰釋诂雲【十一葉右七行】宋闆雲作文
小戎
考異古本注政教之功下有也字傳俴淺下箋兵車下小戎下并同 貫骖之外辔一本骖下有馬字 以禁其出下有也字 以止骖之入作所以止骖之入也一本骖下有馬字 垂辀上下有也字 續靷之環下有之也二字下箋國人所矜下同 玉有五德下有也字婦人所用闵其君子作婦人所用以闵其君子之也
一本全同今本 畫龍其盾也龍下有于字 合而載之下有也字 軜系于轼前下有之也二字 何以了然不來作何以然了不來諸本皆同 苑文貌下有也故曰厖伐下有之也二字 閉绁下绲繩下共有也
字 寝起之勞起作興 又思其性與德下有之也二字釋文樂音洛又音嶽【十二葉】元文作樂音嶽又音洛楘音木本又作楘革【十二葉】楘革作鞪謹按今分為二字非也 歴錄一本作歴錄【同上】下錄作祿 靷音?【十三葉】作靷之忍反 靷環居觐反本又作靳【同上】上作靳下作靷 鬣本又作□【十六葉】上作□下作鬣 弓檠曰防【十七葉】防作防宋闆作柲 防音悲位反【同上】釋文同今本宋闆作柲疏為誇大之大也【十二葉左五行】正誤下大當作義【補遺據宋闆】 為馬頸之間也【十四葉右九行】宋闆馬作衡 釋畜雲馬後左足白骧【十五葉左七行】左作右 左足白馵【七行】無足字右足白曰馵【七行】右作左謹按宋闆與爾雅合 狄虎
彌【十八葉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