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七
關燈
小
中
大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十七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尚書注疏第六
存舊尚書卷第三古文尚書禹貢第一夏書孔氏傳【古本】尚書正義第六【宋闆】
禹貢
考異古本序任土作貢下有作禹貢三字經北過降水至于大陸蔡沈集傳本降作洚 東迆北防于彙蔡本于作為注定其貢賦之差定上有以字【補遺古本無之字】 而在夏書之首下有者字 從覃懐緻功至橫漳下有也字以供天子下錯雜下已可耕作下明水害除下碣石海畔山下而入河逆上下所至則可知下色黒而墳起下并同 賦正與九相當九下有州字 與他州同下有也字錯雜非一種下同 皆貢之之作也 可以放牧下有也字中琴瑟?下南及淮下已可種藝下共同東原緻功而平言可耕下有作也二字 包叢生下
有也字賦第五下覆四方下翟雉名下中琴瑟下及美魚下同 缟白缯缯作缟 明二物皆當細下有也字南距海下于此澤下已布生下地泉濕下雜出第六下瑤琨皆美玉下毛旄牛尾下并同【補遺地泉濕古本濕作溫】 木楩梓豫章豫章作櫲樟下有也字 南海島夷下草服葛越下貝水物下其所包裹而緻者下言不常下自淮入泗下衡山之陽下地勢之中下皆複其故道下共有也字【補遺自淮入泗下古本有逆也字】 可為東作畎畝之治東作耕宋闆正嘉同 人功修下有也字與揚州同下柏葉松身曰栝下丹朱類下天下稱善下茅以縮酒下組绶類下并同 錫命而納之錫上有故字 故越洛而至南河下有也字北距河水下合流而入河下共同 水流溢覆被之之作也 下者墳垆作下者垆垆疏也宋闆同但無也字 纩細綿下有也字治磬錯下同 東據華山之南南作陽 西距黒水下有也字已可種藝下入荊州下色青黒而沃壤下第九三等下貢四獸之皮下織金罽下桓水下并同【補遺織金罽古本作織皮金罽也】 是西傾山南行正誤是當作自【補遺桓水是西傾山南行古本宋闆是作自古本水下有也字】浮于潛下漢上曰沔下正絶流曰亂下東據河下在冀州西下至于合黎下入于渭下同之于渭下言治功畢下共有也字 此荊在岐東非荊州之荊在上有一字之荊下有也字 言相望下言皆緻功下美禹之功下人功少下共有也字 琅玕石而似珠下有者也二字謹按正嘉萬厯珠作玉崇祯本與古本宋闆同 河東之西界下逆水西上下山川首尾所在下皆在雍州下太嶽上黨西下東行下而入滄海下雍州之南山下相首尾而東下互相備下荊山在荊州下漢所經下共有也字 言衡山連延過九江連上有東字 接敷淺原下有也字 言陽從南下有起也二字 豫章界下流沙東下入流沙下入南海下以通流下并有也字 河自龍門南流至華山北至東行華下有隂字下至作而宋闆同但無隂字 若柱然下有也字在西虢之界下孟津地名下古今以為津下洛入河處下而北行下大陸澤名下在兖州界下入于渤海下共同 至漢中東流為漢水流作行水下有也字 别流在荊州流下有也字 觸山廻南入江入江作入于江也 彭蠡大澤下有也字 而入海作而入于海也 沱東行下有也字 都共北防為彭蠡無為字蠡下有也字謹按共正嘉作其為非 南可知下西北平地下敖倉東南下丘再成下菏澤之水下濟與汶合下出馮翊北下合于鞏之東下已可居下并有也字【?遺菏澤古本菏作荷】 無決溢矣矣作也 防同于京師無于字宋闆同 萬國共貫下有也字言政化和下謂壤墳垆下不過度下明水害除下并同 面五百裡下有内字 近王城者下有也字供飼國馬下同 铚刈謂禾穗作所铚刈謂禾穗也麤者多下有也字斥候而服事下侯服内之百裡下不主一下任王者事下為一名下并同 安服王者之政教無之字宋闆同教下有也字 文教外之二百裡下所以安下共有也字 要束以文教以下有安字 要服外之五百裡下有也字又簡略下不制以法下随其俗下方五千裡下而朝見下言天功成下并同釋文【一葉】補脫凡九篇五篇亡一雲夏書惟四篇謹按當在禹貢第一夏書下 塊若對反【五葉】元文若作苦 中竹仲反【六葉】竹作丁 太湖音太湖【十六葉】謹按上太當作大下湖恐胡誤臣徃年挍經典釋文适失于考也【補遺元文上太作大下湖作胡】 左傳及爾雅皆作孟諸【二十三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