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十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周易略例       魏 王弼 撰 謹按崇祯本阙略例及釋文今據【臣】所藏嘉靖刻本校以諸本按古本略例無注又一本同共題作周易略例王弼無魏字撰字足利本有邢璹序并注注即同今本而稍有異同為可據也蓋足利本本學所刋活字闆也而今閱其藏無原本可征出入參差彼是異同甚為可惜爾彼本篇題作 周易略例卷第十 略例上            邢璹 注明彖 夫象者何也 今足利本以略例為第十者按文獻通考王弼易注略例系辭注十卷晁氏曰上下經魏尚書郎王弼輔嗣注系辭説卦序卦弼之門人韓康伯注又載弼所作略例通十卷依此觀之足利本為不誣也又按邢璹注者文獻通考雲石經周易周易指略例共十一卷晁氏曰僞蜀廣政辛亥孫逢吉書廣政孟昶年号也説卦幹健也以下有韓康伯注略例有邢璹注此與國子監本不同者也以蜀中印本校邢璹注略例不同者又百餘字詳其意義似石經誤而無他本訂正姑兩存焉然則略例以邢璹注行之久矣惟今本失注者名老師宿儒末由識之可痛惜也邢璹唐人序雲唐四門助教邢璹但唐書無傳未知其爵裡之詳雲爾 明彖 考異足利本文明其所由之主者也無者字 則六合輻辏辏作湊注同 其孰能與于此下有乎字古本同注故假設問端故曰何下故作而 衆不能理衆理作治下皆同 貞正之一者也無正字 緻猶歸也衆皆所以得其存者必歸于一也作緻猶歸也衆得皆存其存有心歸于一故無心于存皆得其存也 天下之衆皆無妄衆下複有衆字 統之以宗主以作有 統而推尋萬物雖殊統上有無為之一者道也君也九字天地大運不足怪其大上大作之 思過其半矣無矣字 自此已下明至少者多之所主多上有為至二字王曰作王氏曰 棄此中之一爻無中之二字 君 能養人人作民 物雖繁不憂錯亂繁下有而字 非天下之至赜其誰能與于此赜下有神武之君四字誰作孰 補遺足利本注雖雜交亂雖作錯 中正之用作忠貞之用 明爻通變 考異古本文逺不必乖下有也字 投戈散地戈作兵故有善迩而逺至善作繕謹按以上三條足利本皆 同今本 足利本語成而後有格成下有器字 鼔舞而天下従下有者字古本同注人之多僻僻作辟 故曰屈身身作伸 至于風虎雲龍于作如 志懷剛武為于大君為作人謹按武人訓為陵人于義難通 不能定其算數其算作算其 詐僞長短也無也字 尚側不知側作測 不必限高下作不必均高卑也 不必齊形質下有也字 此明無識感無識下無作有置兵戈于逃散之感感作地謹按萬厯本感作域 苟知外散之趣外作逃 下人服者感君之德君作治有應雖逺利追作有應雖逺而相追 不睽則往睽作揆 而無過差無作不 而無體可窮窮作明 道者虛也虛下有無字 補遺足利本注六三志在靜退三作二 君之福祿之作上 感君之德感君作威治 明卦适變通爻 考異足利本文初上者終始之象也終始作始終 得其時也古本得作适 物競而獨安靜者安下有于字古本同注一時有大畜之制大畜下有比泰二字 反有天衢之用天衢下有後夫複隍四字 一時有豐亨之用用作吉 泰之初九防茅彚征下有吉字 否初六否下有之字 爻變示唯也示唯作亦準謹按萬厯本作亦應 卦既推移下有故字 舉艮震則觀知動靜下有也字 陽乘隂則逆乘作承 故小過六五乘剛逆也乘作承 需卦九三近難險也難作坎 初為始上為終也無也字 而動者有其應下有也字 不憂出穴下有之兇二字 君子道虞虞作消 良由柔禦于陽禦作遇 而敢為之先泰初九先下有則字泰下有之字 爻有變動在中應而動動則不失作爻有變動存乎應而有變而動動則不失謹按在中作存乎多有變而三字 爻之安危在中位中作乎 居節之六四居作若 安節亨之例也也作是 晉之九四上有若字 貞厲之事是也事作類 陽承于隂逆也作隂乘于陽逆也謹按萬厯本承作乘 不能遂無攸利是也利下有之例二字 勿憂宜日中下有是也二字輕犯也無也字 此所适違時也無也字 誅滅君 主誅作弑 不可慢易下有也字 嘻嘻終吝下有是也二字 明象 考異足利本文言主于象象主于意主作生古本同所以在免在作存 而或者定馬于幹古本或作惑巧愈彌甚謹按足利本訓愈為喻按注意愈恐喻誤蓋存象忘意之由也古本蓋上有斯字注  象意者也作龍則象意也無者字謹按今本龍則阙字 言以明象明作盡 尋幹以觀其意也無也字 言有非象有作則 未得忘者存象忘作意謹按萬厯本同 象有非意有作則 失之甚也無也字 守筌蹄也説龍馬也共無也字 辯位 考異古本文而初亦不説當位失位也不説作不得設上有位而雲無者也無下有位字謹按二條足利本 同今本 尊者爻之所處爻作陽謹按足利本萬厯本共同 去初上而論位分位分作分位 卦以六爻為成爻下有而字謹按足利本二條亦同今本 足利本注同其意也同作問 隂居之也隂作陽 陽居之也陽作隂 應之以事事作序 恒主作常主謹按足利本本文六位時成也下有無六爻無亦作損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