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

關燈
欽定四庫全書 七經孟子考文補遺卷六 日本山井鼎 物觀 撰 周易兼義下經豐傳第六 存舊周易下經豐傳第六王弼注【古本足利本】 豐 考異古本經象曰有孚發若下一本有吉字 信以發志也一本無也字注王之所至下二本有也字 【彖曰】大者王之所尚下同上 【六二】所豐在蔀一本宋闆無所字故曰豐其蔀一本宋闆蔀上有所字謹按與上文錯 誤今本近是 故曰日中見鬥下二本有也字故往得疑疾下同 【九三】沬微昧之明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日中則見沬之謂也二本足利本宋闆無則字 未足用也一本也上有者字 【九四】豐其蔀也一本也上有者字【六五】獲慶譽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上六】屋藏防之物下 二本有也 而自深藏也一本也上有者字 三年豐道之成下二本有也【補遺一本宋闆成作盛】 是以治為亂者也一本足利本宋闆無是者二字一本有者字疏一者由人之闡?使大【一葉左六行】宋闆一作二 承上宜日中之文【二葉左一行】文作下 災咎至焉【三葉右五行】至作生 又處于内【三葉左五行】又上複有隂字 日中盛則反而見鬥【五葉右四行】作日中盛明而反見鬥 補遺古本注憂未已也未作不 【初九】交斯叛也也作矣足利本同 存舊周易注疏卷第九【宋闆】 旅 考異古本經旅人先笑後号咷二本後上有而字注【彖曰】是以小亨二本足利本宋闆是作足 有為之時下二本有也 【初六】志窮且困下同上 【六二】得童仆之所正也二本也上有者字 義足而已下二本有也 【九四】不獲平坦之地下二本有者也二字 【六五】寄旅而進一本寄作羁 【上九】客旅得上位二本足利本宋闆旅作而 牛者稼穑之資下二本有也不在于難下終莫之聞下并同【補遺一本宋闆終作故】 莫之聞則傷之者至矣一本聞下有也字疏則終保無咎也【八葉右六行】宋闆咎作尤 為主君所疑【八葉左二行】主君作君主正嘉二本同 如鳥之巢被焚【十葉右一行】之巢作巢之正嘉同 衆所同嫉【二行】嫉作疾下【五行】同 補遺注【彖曰】鹹失其居足利本其作所 【九四】故其心不快也古本無故其二字 巽 考異古本經九三頻巽吝一本頻作嚬注同謹按象文同今本注道愈隆下二本有也字 【彖曰】處乎中正宋闆乎作于 【初六】以整之下二本有也 【象曰】進退疑懼下一本有者也二字一本有也字 【六四】充君之庖下二本有也【補遺一本宋 九闆庖作包  五】故初皆不説也一本初作物 夫以正齊物一本正作令 民迷固久二本足利本固作故疏須上下皆巽【十葉左九行】宋闆須作雖 則柔皆順剛之意【十一業右五行】則作明 系小亨之辭【六行】系作系 故君子訓之【十一葉左一行】訓作則 補遺古本注【彖曰】故得小亨下一本有也字 兌 考異古本經九二孚兌二本兌作說謹按象文同今本注【象曰】施說之道諸本道作盛謹按萬厯與崇祯本同莫盛于此下二本有也【初九】未見有疑之者下【九五】小人道長之謂下并同疏以不正來説【十六葉右三行】宋闆來作求此之為喜【十六葉左二行】此上複有除邪二字 宜在君子【九行】在作任 補遺古本注【九二】乃悔亡也也上有者字足利本同 【上六】故必見引無必字疏當位貴之也【十七葉右一行】宋闆貴作責 渙 考異古本經先王以享于帝立廟二本帝上有上字注【六四】以光其道下二本有也 丘虛匪夷之慮虛作墟宋闆同 【九五】正位不可以假人下二本有也疏去而逖出者也【二十一葉右一行】宋闆逖作逺 補遺古本經用拯馬壯吉下有悔亡二字注王乃在乎渙然之中下有也字疏故得無咎故曰渙其躬無咎【十九葉左六行】宋闆咎皆作悔 節 考異古本經象曰不出門庭兇二本兇上有之字注【彖曰】則物所不能堪也無所字二本足利本宋闆同 然後及亨也及作乃以上諸本同 【九五】為節之不苦之作而以上諸本同 非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