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問之學(1)

關燈
——讀死書者不配為師

    【原文】

    記問之學(2),不足以為人師。必也其聽語乎(3)!力不能問後語之。語之而不知,雖舍之可見。

    【注釋]

    (1)本節選自《學記》。(2)記問:憑記憶力掌握知識。(3)聽語:聽取學生的問題并解答。

    【譯文】

    隻憑記憶力掌握書本上的各種知識,這種人不夠資格當教師。當教師的人,一定要善于聽取學生的問題,并能夠予以解名三沒有提問的能力時,老師才加以開導。如果老師開導了還是不懂,暫時放棄開導,也是可以的。

    【讀解】

    所謂“記問之學”,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讀死書,死讀書。先賢認為,讀死書的人不配當教師,這是先見之明。然而,不知從何年何月開始,一些自以為慢守傳統的“學者”,把能背供多少古人的文章當作“學問”,以此自居“權威”,從來沒有在哪方面表現出一點屬于自己的東西,更談不上創造性。

    曆史真如大浪淘沙。經過大浪淘洗後能夠留下來的東西,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讀死書,不過像一隻機械的口袋,用來盛裝别人的東西,不管裝進去的是些什麼貨色,也不管是否能為自己消化之後變作創造力的能源。如果這也值得炫耀的話,那麼在另一隻巨大無比的現代化“口袋”——電腦面前,讀死書的人是不是會覺得有點無地自容呢?